变色龙的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时间:2023-09-12 07:33:25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4、变色龙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细致观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动物的方法,理解叙述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细致观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动物”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检查预习。

        1、检查字音。

  伺机 刹那间 凶相毕露

        2、检查句子

        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这是条身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相机出示: 模 mó mú

        (1)标准;榜样 楷模 1、模子 字模

        (2)照着样子做 模仿

        3、通过预习,我们还知道课文分为三大部分:ppt

        发现变色龙 端详变色龙 放回变色龙

        4、在“端详变色龙”部分,又重点写了变色龙的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外形、捕食、变色。分别是第几自然段?

        板书:外形(9)

        捕食(10—12)

        变色(13—15)

        二、学习新知

        1、在这三部分中,你对哪部分特别感兴趣?

        (一)外形

        1、自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变色龙的外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圈出关键词,也可以把关键词写在课文的边侧,帮助你回答。  2、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谈一谈为什么喜欢?(奇特 凶相毕露 眼睛 嘴)

        板书:抓特点(这位同学抓住了特点来谈,其实作者也是抓住特点来写的)

        3、你能够想象出变色龙的样子吗?同学模仿。

        4、想看看这只变色龙吗?出示图片。

        5、作者怎么能把它描述得这么生动形象呢?默读,思考。

        (1)理解“端详”。 板书:观察仔细

        (2)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描写了变色龙身体的哪些部位?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的?(整体——部分 头——尾) 板书:按一定顺序

        6、观察对于描写小动物以及各种事物都非常重要。曾经获诺贝尔奖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这样一句话。PPT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7、师引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8、如果只给大家变色龙的图片和一些提示,能把它的样子说清楚吗?去掉提示。

        9、学会了写变色龙的外形,那其它小动物呢?看,来了一只刺猬,你能运用刚才的方法把它的样子说清楚吗?(有提示——无提示)

        10、生练说,汇报。

        (二)捕食

        1、读一读10—12段,看看变色龙的捕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谁来说?

        3、眼睛:

        可以独立转动,形成立体感,也就是眼睛看得准。朋加沙是怎样介绍的?我们一起来绘声绘色地读一读。

        4、舌头快:

        (1)什么叫迅雷不及掩耳?说明了什么?

        (2)你知道变色龙捕食有多快吗?猜一猜?

        我查了资料,变色龙捕食是闪电式的,只需要1/25秒,照这样计算,变色龙一秒钟可以捕食25次。看看大家伸舌25次需要多少秒。

        5、舌头长:

        (1)惊人的舌头,舌头有多长,你们知道吗?

        (2)60厘米左右,诉诸于文本。联系上下文。

        (3)我也查了资料,一般的变色龙长度为17—25厘米,最长的变色龙长度为60厘米,那它的舌头有多长?

        6、想不想看一看变色龙是怎样捕食的?

        7、播放视频。

        8、作者为什么能把捕食写得这么生动形象呢? 抓特点

        9、齐读捕食段落。5、变色龙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记述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全文16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至八自然段是第一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第九至十五自然段是第二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变色龙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又是从三方面作了描述:一是第九自然段写它的外形特点;二是第十至十二自然段,写它眼睛的特点及捕食速度快。首先通过朋加沙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它的左右眼能独立活动,两眼同时注视目标时,又会产生立体感,能准确的判断自己与昆虫的距离,接着“我们”亲眼目睹了一条变色龙的捕食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变色龙捕食食物的速度准确。三是第十三至十五自然段,写变色龙有随环境迅速变色的特点。第十六自然段是第三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

        学情分析

        1.作者巧妙的将变色龙的特点通过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学生十分感兴趣,是难得的训练素材。

        2.学生在中年级时,已掌握了按一定顺序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以及明白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联系。

        3.《变色龙》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和《装满昆虫的衣袋》之后,目的在于继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总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1.课件。

        2.组织学生收集变色龙的资料。

        3.教师大体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回顾交流

        1.回忆上节课所学,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师板书:发现、端详、放回)

        2.我们发现的是一只()的变色龙。

        三、端详模样

        1.读一读第九自然段,说说它的长相哪儿让你感到惊奇?

        交流:嘴、眼睛、背、脚、尾巴。

        2.这么细致的描写,得意于课文中的哪个词?(端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4.对着变色龙的肖像试着说一说它的样子。

        5.我们端详的是一只()的变色龙。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捕食

        1.出示学习要求:

        (1)小组成员仔细阅读10—12自然段课文。

        (2)研究问题:变色龙是如何捕捉到食物的?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3)我们认为:这是一只()的变色龙。  (小组学习时间:5分钟)

        2.各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3.师请大家回忆外形部分关于“嘴巴”和“眼睛”的描写,提出质疑:“三角形的嘴巴,突起的两眼”在变色龙的捕食中有什么用?

        (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师总结:外形的刻画,不仅要按一定的顺序,还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动物的外形是和它的生活习性有着紧密的关系。

        五、神奇的变色

        1.师生对读课文中变色部分。

        2.师生对话:变色龙来到我们教室,它会有怎样的变化?

        3.结论:变色龙是随环境而改变颜色。

        4.指导造句:名副其实

        5.这是一只()的变色龙。

        6.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六、放回变色龙

        1.齐读最后一段。

        2.师生对话:保护动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

        七、作业(选做一题)

        1.为变色龙写解说词,学《动物世界》介绍变色龙。  2.学习本课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抓住特征,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6、变色龙的教学反思

        一、 解读文本,反复研读————持之。

        《变色龙》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的一篇课文。《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经典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初中生接触不多的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

        二、大胆取舍,深挖主题————汗之。

        先前几次试讲,在讨论“奥”变化的环境时,我也都设计为当时俄国社会环境的介绍,但同事们和我都觉得这块内容出现得有点突兀、有点生硬。这引起我的深思:面对小说内容,马上就会想到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于是乎学生经常被“哗”一下带到了19世纪末的俄国,20世纪初的中国,抗日战争,辛亥革命……我们对处于那样环境中的人物或鄙视或同情或敬仰……于是,我们认识到了封建主义的罪恶、资本主义的罪恶,从而无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于现在的学生他们真的能通过我们几句话的介绍就真的了解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吗?有限的教学时间不是应以有效阅读为主吗?能不能抛开时空的界限回归到人性的根本呢?

        再说一篇好的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就是小说的价值,也是小说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所以我最终决定不刻意的介绍沙皇黑暗制度。而是引导学生对于人物身上人性的弱点剖析。

        但这样做会不会认为是在刻意给人物“贴标签”呢?失去了小说内容原汁原味呢?

        三、课堂亮点,一闪而过————叹之。

        在教学最后,让学生谈谈你身边有“奥”吗?学生讲了一些,其中一个同学讲到,我们就是一群“奥”,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大家都很吵,但只要有同学叫到:班主任来了。我们就可安静了。”这个学生的话说得十分真诚,我在心里其实也蛮高兴能联系到生活这么近了,就在眼前了……班主任对于学生不就是一个“权威”吗?我们不也常说学生:我在我不在,你们怎么差距这么大呢?但课堂上我却只能一笑了之,转移话题了,担心学生会举出其它更尖锐的问题,到时我如何圆场?这堂课不就漏洞很大了吗?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吗?马上由刚才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到“顾左右而言他”……现在想来,呵呵……我不也是“奥”吗?

        四、言者,心之声也—————缺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读了,但朗读指导不到位,心中总想着后面的教学内容,朗读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还朗读到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在读中品析语言的传神。我应当舍得花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7、课文《变色龙》的教学反思

        《变色龙》一文借“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线索,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三个特点,结构非常清晰,是一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训练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小动物的极好的范文。

        因此,我在教学第一课时时,着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把握“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这一主线,以及工人们是如何发现变色龙的,变色龙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在教学第二课时时,着重引导学生探究工人们是从哪些方面“端详”变色龙的,理出“外形——捕食——变色”的线索。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变色龙的外形”上,一方面这一部分的描写非常生动、细致,另一方面正好可以结合习作2,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小动物,如何把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好的方法。教学时,我先出示一张变色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变色龙的外形特点,这时学生说的比较零散,也没有什么顺序,都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充分发言之后,我带着学生走进文本,仔细阅读课文第9自然段,说一说文中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变色龙的外形的。学生会理出“全身—头—身躯—尾巴”的顺序,这是从整体到局部。透过那些表现变色龙各部位特点的词语,学生很快发现了,作者是抓住了变色龙身体各个部位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和描写小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来写。

        理出顺序,找出方法还不够,还没有内化。于是我再次出现变色龙的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根据黑板上的提纲,练习按顺序介绍变色龙的外形。学生基本掌握了以后,我又出示一张小猫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用刚刚总结出来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主要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小猫的外形。有了前面的总结和内化,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这样的方法。

        要想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有所获,就需要老师抓住文本特点,掌握学生特点和需要,以此确定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8、《变色龙》的课后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动物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编写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事例,如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使其进一步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知道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物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一:游戏互动,调动学生兴趣

        设计有趣的捡豆子游戏,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投入课堂。对动植物适应环境而独到的生活习性进行有效迁移,对变色龙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由变色龙的独特的功能过渡到“变色”——适应环境的课题上来。

        二: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变色龙会“变色”并不陌生,但为什么变色?却了解不多,同时还有哪些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学生也知之甚少。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提供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重视课前资料的搜集,重视合作与交流

        生活中,学生对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并不陌生,,但认识较单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课前采用查阅图书资料,访问专家和上网查询等方法获取信息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通过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做到资源共享。  四:重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探究过程。

        科学课是一们探究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更好的探究,一些基本的科学技能和知识还是有必要掌握的,这也是探究的基础,否则就他们无法用理论来解释问题。探究更多的是做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学生只要能“带着科学问题去思考周围的世界就是一种探究的方式”。

        五:重视真实评价,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印章”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当然这种鼓励必须真实,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奖励,同时,要让这种奖励变为动力,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努力付出后的结果,这种奖励是有“价值的”奖励,而不是“廉价的”给予,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变色龙的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相关文章:

变色龙教学反思 变色龙教学反思课后反思09-12

变色龙教学反思 变色龙教学反思优缺点09-12

《变色龙》说课稿 变色龙教学设计反思说课09-12

《变色龙》教学反思 变色龙教学反思简短09-12

《变色龙》教学反思 变色龙第一课时教学反思09-12

《变色龙》教案 美术变色龙教案09-12

变色龙的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9-12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09-12

教学设计基本过程 教学设计基本过程是09-1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09-12

教学设计的基本简单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简单步骤是什么09-12

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因素09-12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