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书报告(2900字)《实践论》读书报告《实践论》是一本历史与哲学的完美结合,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历史革命所需要的思想支撑,而且还深刻的总结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首先,根据历史知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革命中认识到必须纠正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及中国革命形势的巨大变化需要全党在观念上进行一次大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经历了19xx年和19xx年两次惨痛的失败,使之认识到除了敌我实力悬殊外,党内路线错误也是让外部敌对势力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几近灭亡,虽然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但是只是在军事和中央领导机构上做了变动,全党需要对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根本路线上进行通盘的审视,而在19xx年前后,中国的政治局势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刻,开始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面对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各种矛盾,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党内有统一的认识,对形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制订出正确的路线和策略。然而,党内的思想并不统一。
关门主义(也就是宗派主义)、冒险主义以及作为它们共同思想基础的教条主义,仍然阻碍着党的正确路线、策略的制订和执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思想理论的高度上加以解决,中国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这一切都催生了《实践论》,?毛泽东在此书里论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即行与知的关系。
首先他肯定了唯物论不能脱离社会与历史发展,应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这样人类才慢慢了解自然,得出经验,在延伸至规律,而且还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认得社会实践除了生产活动室外,还有阶级斗争,政治活动,科学和艺术活动,所以人的认识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方面的,还包括政治,文化,科学等,其中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以深刻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官僚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斗争就此起彼伏,例如陈胜吴广起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政府对农民的压迫,沉重的赋税,生活的困苦,逼农民走上一条反政府的起义当中,而且阶级斗争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大因素,无论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都是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实现的。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对其的了解也从低级到高级,有片面到全面,但是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那是因为剥削阶级的压迫和生产规模的狭小。直到工业化大发展的时候才有了马克思主义,它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并且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就是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我们人类从实践中获得对某事物或某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阶段只是对事物的印象认识,只停留在事物的表象,所以我们这是对该事物的了解是片面的。想要达到理性认识,必须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在把认识抽象化,形成概念,这种概念是事物的内在本质,这时对事物的认识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由表及里,有片面到全面。
认识的真正任务就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思维,到达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论理阶段。虽然认识两个的阶段都各有不同,但是连个是密不可分,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目的,他们二者是相互结合,因为感觉解决的是现象问题,理性是解决本质问题,但是认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它要根据的物质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所以认识的步伐是永远不会停止,因为物质世界时不断运动的。
但是由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事事都经历一遍,这是不实际的,但是人的认识不仅来自直接的经验认识,还可来自间接知识,如通过书本,网络,即通过学习别人的认识。这样我们可以更快捷,更广泛的认识到世界。如果这些知识客观反映了客观事物,这就是可靠的。
知识无非由直接和间接得到,但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来源,所以中国共产党当必须参加革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出被列强侵略的境地。如果认为认识可以不经过感性阶段,那就成了唯心论者,因为其忽视了经验的的实在性,认为感性的经验的不可靠,只有理性才可信,但这其实已经自相矛盾了,因为没有感性认识,哪来的理性认识呢?认识是有一个过程,有表象到本质的过程,其中表象就是感性认识得来的。即使是间接认识也是一样,因为间接认识只不过我们认识的渠道是间接的,但是认识的过程是一样的。
但是认识最终是要回到实践当中,并指导实践。因为认识具有能动性,不仅表现在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而且还表现在把这种理性的认识放回到世界的实践中,指导生产实践,革命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其实这是检验和发展认识的过程。因为我们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我们要知道这是不是准确的,必须去应用,如果这种认识可以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取得成功,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其真理性的结论,不过这种真理性不是永恒的,因为世界上是没有置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且有些理论的真理性事不完全的,只有跟随物质世界的运动不断调整,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所以保守派往往因为不能与时俱进而被社会淘汰。
就以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就是一种不愿接受先进生产技术,不能与时俱进的很好表现,在我们自夸为天朝大国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呗世界抛弃,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潮流。但是一般来说,人们的认识是不能完全丝毫不变的是实现。因为在实践过程有太多科学和技术条件上的限制,也受客观过过程的发展及表现程度的限制,所以这回事我们的思想,理论和计划的改变。
这就需要人民的灵活和机动性,在必须的时候即使改变法案,已达到实践的成功,就像20xx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设定了多个预备方案,就是以防万一,如果遇到什么突发情况可以及时处理,保证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所谓实践出真知,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并指导实践。人类社会之所以会不断进步,是因为我们在实践中得出了对物质的世界的认识,掌握自然和社会生产的规律,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这样社会才会进步,我们才会有现在的高科计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并使世界接轨,融会贯通。
所谓幸福的生活是创造出来的,只有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深化认识,解决遇到的各种矛盾。矛盾的解决,才会有发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必须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具体分析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实践论》的出现,不仅是哲学史上的一大成就,它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实践做出了详尽的解释,并指导了中国革命,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于各种社会活动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实践论》,并把它贯彻到生活中去。12345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实践课读书报告文章题目任课老师上课教室学生姓名专业学号联系电话摘要:《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在70多年后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关键字:辩证法;认识论;中国革命;毛泽东哲学思想
一、实践论1)主要内容实践论主要是从以下四点来讨论的:①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的过程: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③认识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真理的认识问题,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认识过程不能离开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否则就会造成主观和客观的分裂、认识和实践的脱离,它也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阶段,既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后于历史的发展。④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
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因而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的统一,才能正确认识世界,成功地改造世界。2)个点剖析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1.认识过程的感性认识:“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例如有些外面的人们到延安来考察,头一二天,他们看到了延安的地形、街道、屋宇,接触了许多的人,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会,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这些就是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这些事物的外部联系。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
”理性认识:“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在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阶段。
”二者的区别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感性认识是低级阶段,而理想认识是高级高级阶段。两者的联系是: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事先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才能产生出理性认识。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觉有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而认识的真正任务是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2.认识过程的飞跃及这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重视理论是以肯定实践的重要性为前提的。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达到预想的目的,认识才算是正确的,反之,就不是正确的。在实践中获得的理论必须回到实践,才能得到补充、丰富和发展。
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既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二、矛盾论1)主要内容矛盾论主要是从六个方面来讨论的:①两种宇宙观: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能力。②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是说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另一个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③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有其特殊性,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以上所说的也印证了面性和表面性。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④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或特殊性,都是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
同时,这种具体的矛盾状况,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正是表现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力量。⑤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在《矛盾论》中是这样定义的: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b)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⑥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对抗就是斗争,而斗争又是矛盾的解决的一种形式一种方法,从这个角度上说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2)个点剖析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1.矛盾的统一体中可以区别出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毛泽东认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然后他指出“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矛盾着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例如,残存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小资产者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和农民小资产者的矛盾,自由资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的矛盾,以及其他的矛盾,都为这个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规定、所影响。
”相互区别:在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其次要作用。相互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主要矛盾,无所谓次要矛盾,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主要矛盾的解决规定者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2.该如何看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其两个方面首先,对于矛盾问题的理解,是认识深化过程的需要,我们需要认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通常情况下,宏观整体的利益,就是主要矛盾之所在,微观局部的利益,就是非主要矛盾的所在,但并不是绝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正如毛泽东所说“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
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三、矛盾论与实践论《实践论》是研究认识论的,但它首先讲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讲社会和人的改造。
《矛盾论》是讲辩证法的,但它主要讲人应如何分析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矛盾,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改变社会结构、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目的。在我看来,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分析当代的中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这两者相互联系,统一于一个整体,不但给当时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和指导方针,而且,对现在的我们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参考文献[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0.[2]宋文新.毛泽东与《实践论》[M].河北:中共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155.[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编辑部.学习毛泽东思想[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258.
【实践论 读书报告 实践论读书报告题目】相关文章:
矛盾论读书心得《矛盾论》读书心得 矛盾论的读书心得08-08
矛盾论读后感3000字 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论文08-08
矛盾论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 矛盾论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图片08-08
实践论 读书报告 实践论读书报告题目08-08
关于毛泽东《矛盾论》的读书报告08-08
《矛盾论》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感悟范文精选 矛盾论经典好句读后感08-08
【实践论读书报告】----矛盾论心得体会2000字 实践论矛盾论心得体会1500字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