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时间:2023-07-12 08:53:05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11.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12.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p="">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u——物距、v——像距、f——焦距。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p="">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p="">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

        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7.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8.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9.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0.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11.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12.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3.常见的温度计有

        (1)实验室用温度计;

        (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4.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

        (2)液体表面积;

        (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19.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7.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1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1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1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如何学好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概念要清楚,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本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的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论,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二、独立完成一定量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同学和老师),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三、重视物理过程,重视辅助作图。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物理科目提高成绩的方法做题一定要思考物理的学习和数学很相似,都是必须大量做题,但光讲究做题数量效果并不好,正确的做法是:做题的时候要多思考,多向自己提问题。

        真正的物理学霸其实做题速度并不快,甚至很慢很慢,因为他们每次做完题后,都会看一下结论是怎样得出的,看看对以后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做一题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做完一道题对下答案扔那就不管,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型,你大概率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建立物理错题本学习数学一定要有错题本,同样学习物理也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错题本,反复研究自己的错误,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薄弱之处和思维方法的偏执不周全的地方,当你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错题,那么你物理知识上的漏洞也就会越来越少,你的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好。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二)照相机和投影仪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质应用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u<2fυ>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fυ>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换算:1m/s=3。

        6km/h。Ⅱ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⑶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五、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

        一、杠杆1.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则我们说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滑轮的应用1.定滑轮

        (1)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2.动滑轮

        (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3.滑轮组

        (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绳子段数:“动奇定偶”。

        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4.轮轴和斜面

        (1)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机械。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1,轴半径r,轮半径R,则有F1R=F2r,因为R>r,所以F1<f2。

        <p="">

        (2)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多。

        三、功

        1、功

        (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物体受到了力,但保持静止。

        ②物体由于惯性运动通过了距离,但不受力。③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互垂直,这个力也不做功。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kW。

        1kW=103W。

        (2)公式:p=W/t。式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

        (4)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①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②它们之间的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功率大的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五、机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也就是人们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时必须做的功。在提升物体时,W有用=Gh。

        2、额外功——W额外

        (1)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2)额外功的主要来源:①提升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容器重、绳重等所做的功。②克服机械的摩擦所做的功。

        3、总功——W总:

        (1)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实际所做的功叫总功,它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即:W总=W有用+W额外。

        (2)若人对机械的动力为F,则:W总=Fs

        4、机械效率——η

        (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公式:η=W有用/W总。

        (3)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减小摩擦,②改进机械,减小自重。

        六、动能和势能

        1、能量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单位:焦耳(J)

        2、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单位:焦耳(J)。

        3、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单位:焦耳(J)

        4、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单位:焦耳(J)。

        (3)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七、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

        (2)单位:J。

        (3)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①动能的大小;②重力势能的大小;③弹性势能的大小。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电场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电场知识点总结大全07-12

高中物理电功率知识点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物理关于电功率的题型07-12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电功率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思维导图07-12

初中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07-12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品】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图片07-12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天津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07-12

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人教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