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小 组 成 员:林雅瑜(1)
田芳芳(6)
邱志康(8)
所在院系: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级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影响力小,在国内旅游中的地位不明显。政府部门对其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
城市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离旅游大市还有一段距离。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投资结构分析提供依据,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分层次,突出重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例如政府旅游门户网站、地图、地名录、百度百科、旅游志等相关资料,通过这次资料的整理,可以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种类和分布特征。
一、泉州市旅游概况
泉州市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全市风景奇特,古迹众多,有各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处,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4处,在福建省首屈一指。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
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泉州市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泉州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亦使泉州成为福建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泉州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类型全,分布相对集中。全市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均有。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清源山、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崇
福寺、李贽故居、承天寺、铜佛寺、县城隍庙、通淮关岳庙、释迦寺、玄妙观、花桥慈济宫、富美宫、白耉庙、铁炉庙、圣公宫一峰书院碑记及梅花石等。非物质的闽南文化生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为南音(泉州弦管)。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0项,为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园戏、高甲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惠安石雕、泉州花灯、德化瓷烧制技艺、惠安女服饰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7项,为打城戏、晋江高甲戏(柯派)、泉州五祖拳、李尧宝刻纸、江加走木偶头雕刻、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晋江水密隔舱造船技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闽南民居(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惠安县)、闽南民居(蔡氏古民居)营造技
艺(南安市)、闽南民居(杨阿苗民居)营造技艺(鲤城区)、灵源万应茶、泉州灯会、南安英都拔拔灯、晋江闽台东石灯俗、晋江“嗦啰连”习俗、蟳埔女生活习俗等。全市旅游资源单体90%集中分布在旅游业发达的惠安、洛江、泉港三个地方,且新发现的120多个旅游资源单体也主要分布在这三个地方。
泉州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戴云山主体部分,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是戴云山脉的主峰。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二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戴云寺周围风光秀丽,明人把它的
风光景物概括为:"戴云秋景"、"迎雪春潮"、"一柱撑空"、"七里盘谷"、"六朝真僧"、"石帽顶冠"、"风髻通玄"、"涧畔石英钟舟"、"天池洒雪"、"石壁悬松"、"云中石厂"、"天外线泉"、"山西三鼓"、"岩东石钟"等十六胜景。南宋理学家朱熹、明代大学士张瑞图曾登临戴云,都曾留下墨宝。2005年8月9日,戴云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戴云山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孕育有维管束植物145科393属580种。有些地方至今尚保存着成片的半原始森林,有鹅掌楸、黄檀、油杉、福建柏、建宁椴、红豆树、东方古柯等国家珍稀林木和樟、楠、栎、黄山松等福建乡土珍贵树种。另有山茶花、花、杜鹃、百合、卷丹、野牡丹等多种花卉。此外,还有石菇、石绥、瑞香、黄连、香薷、银耳、金线莲、银线莲和夜明
砂等60多种中药材,以及茅膏菜、圆叶茅膏菜、黄花狸藻、挖耳草等有趣的食虫植物。旅游者在观光浏览的过程中,体验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回归大自然愉悦心情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森林、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愫,在这里您还可挖掘出丰富的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内涵。戴云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明显,又具有北亚热带和南温带某些特征。夏季凉爽,冬季无严寒,潮湿多雨,雾日多,光照充足,山地气候景观突出,人为破坏少,是城市中稀缺的原始原生态自然环境。本区气候年均温℃,大于等于10℃年积温3200-5200℃。年降水量1603毫米,日照数195-240天,全年雾日达300天,相对湿度87%。素以云雾著称的戴云山,云海四时常有,随着气候冷暖变幻无常。
二、泉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的实际力度不够, 旅游发展模式定位不准确
由于泉州的制造业比较发达,旅游业在泉州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偏小。因而,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不够。旅游专项经费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2005年算是历年来最高的也仅有800万,只占2004年泉州市财政总收入 亿元的% 。这几年政府已比以前重视了,旅游主管部门也主动走出去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去促销,但是游客请进来了,却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
影响不能进一步扩大。这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原来走的是政府主导、全方位开发的路子。由于是全方位开发,各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一套发展思路,却不能形成合力,就是近几年旅游开发做得比较好的永春牛姆林也只是吸引近距离的游客,而每年一届的旅游节都由几个县、市、区轮流主办,久而久之也变成年年雷同、没有特色的鸡肋。另外,泉州是属于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区域经济背景都较好但不突出的类型,不适合走全方位开发的路子,应该要有拳头产品和特色形象定位,并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这个上面。
2、原有的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不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要求,可操作性不强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依赖于对该目的地旅游形象的认知水平,往往受其所掌握的旅游信息所影响。在诸多信息中,旅游形象是吸引旅游者并驱动其前往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泉州目前的旅游形象定位为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主打海丝品牌,但海丝品牌形象零散、不鲜明,文化内涵较深,普通旅游者不知道它的内容是什么,即使是泉州市民,对家乡旅游形象的认知也还缺乏统一性。因此,在对外的广告宣传促销中经常要跟别人解释半天,并不能用一两句话来简单概括,严重制约了泉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发展和迅速崛起。
3、旅游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改善
泉州现有的旅游管理体制凌乱,各个旅游景点景区分别隶属于建委、市政公用事业局等不同部门,致使多头交叉管理,各部门从自身业务考虑,缺乏统一规划协调,造成景区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旅游行业总体发展规划相脱节,旅游部门对景区开发的行业职能得不到有效体现,难于形成合力进行对外宣传和促销。
4、旅游产品开发多而杂, 产品的功能单一,缺乏拳头产品和精品的带动
一条好的旅游线路应该是金字塔形的,旅游产
品组合最上面的要有一两个拳头产品或景点,中间是几个重要产品或景点,最下面的是有好多附属产品。而泉州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没有拳头产品,只是满天星星,而且这些星星也过于分散,没有形成一个主题,缺乏一根主线将它串起来。另外,好的旅游线路的产品也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互补性,既要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要有人文旅游资源,还要有民俗风情等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产品。泉州目前对外推介的专项旅游线路多达10几条,有名胜古迹游、海上丝路史迹游、工农业观光游、滨海休闲度假游、惠安惠女风情游等等,这些专项旅游产品面对的客源市场较窄,而且吸引客人的逗留时间也比较短,参观的成分多,参与性和体验性不足。
5、旅行社长期处于弱、小、散、差状态,市场竞争无序
泉州现有旅行社80多家,其中只有5家国际社。不少旅行社长期处于弱、小、散、差状态,没有良好的政策背景支撑和经济实力,只能靠赚取一部分边际利润来进行原始积累和发展。旅行社的整体规模偏小也使市场的无序竞争进一步加剧,很多旅行社不愿投入新的精品线路的开发,更不愿支付前期投入很大的广告宣传费用,旅行社没有发挥它作为旅游业龙头应有的地位。
三、应对策略及建议
关于以上几个基本问题,本组成员经过讨论认
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逐步解决,以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确立旅游形象定位,培育城市旅游竞争力
海上丝路是泉州市打造品牌的一个中心,应进一步丰富泉州海上丝路专项旅游的内容,可组织宗教信徒和有兴 趣的游客参加宗教仪式、法会、礼拜等活动;举办如天后宫妈祖祭祀表演、九日山仿古祈风仪式表演、文庙祭孔文艺表演、广场仿古民俗游园以及梨园戏、南音、木偶戏和高甲戏专场演出,充分展示泉州丰厚的海丝历史文化内涵。
2、强化资源整合与开发,塑造旅游精品工程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资源整合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实施精品战略,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开发、整体推进 ”的旅游发展格局。突出泉州史迹旅游开发;利用泉州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发展工业旅游和商贸旅游;同时促进泉州各个市县形成一批特色旅游点,比如德化陶瓷制作、永春柑橘采摘等,加以深化整合。
3、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体系
针对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重点旅游区可
进入性不强,景区内部交通条件有待改善,交通“瓶颈”突出的状况,旅游、市政及交通部门需下大力气优先解决交通这一大制约因素。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将旅游开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使城市结构和功能既符合工业城市的要求,又与旅游城市的功能相协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必要时作一定程度的调整。
4、加强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深化旅游管理体制
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解决制约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管理体制问题。一是借鉴先进地市的做法,对全
市旅游业的全面领导和协调作用,把规划、土地、投资和融资、公安、旅游和商贸系统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商贸购物、餐饮、住宿、旅游文化娱乐等各类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与规划指导等。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相关文章:
验收单报告 验收单和验收报告的区别08-21
个人自查报告范文 城管个人自查报告范文08-21
个人自查报告 个人自查报告存在的问题08-21
个人自查报告合集 个人自查报告书08-21
个人自查报告 个人自查报告300字08-21
关于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旅游的调研方案08-21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08-21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喀什旅游资源调查报告08-21
旅游景区调查报告 旅游景区调查报告总结08-21
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 毕业生薪水调查报告08-21
2023薪酬调查报告 薪酬调查报告近三年08-21
公司薪酬调查报告 公司薪酬调查报告完整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