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描写作文 阿q的作文

时间:2023-09-07 15:40:40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阿q描写作文

          “阿Q”,名字好笑滑稽;人更是可笑,可笑到可悲。可笑,是因阿Q的“精神胜利法”;可悲,也是因阿Q的“精神胜利法”。

          因为有了“精神胜利法”,阿Q似乎没有了什么烦恼,更是没有了“失败”,因此,阿Q永远是“胜利者”永远是快乐的。因为他的“精神胜利法”总让他有很多通往“胜利”的路径,所以阿Q永远不会输。

          不然,他不会在被闲人打了以后想到“我总算是被儿子打了,现在这世界真不像样……”类似这样的情景总能给人们带来笑声,凄凉的笑声。“精神胜利法”是可悲的,阿Q更是可悲的,才有笑声的凄凉,愚昧的人只知道它的可笑,认为那是积极的升华,没想到它是那么的可悲。

    不断的压迫几凌辱,阿Q也在不断地反抗不断地斗争,却只有不断的失败。不甘又无奈!阿Q身上封建阶级的精神奴役的创伤,那鲜明的被毒害与凌辱留下的烙印,迫使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逐步成形,直至在阿Q身上表现得炉火纯青。

          “精神胜利法”是一剂“好药”,至少对于阿Q来说是的,虽然只能治标不治本,但起码可以暂时地减轻阿Q的痛苦,即使他会使那烙印越深。但也正因“精神胜利法”,阿Q永远活在屈辱和失败中,与当时广大老百姓一样,在失败与压迫中拾起扭曲的胜利,在那不堪的社会里,拥有它们共同的特性。但却无法超越阿Q的个性特征,只因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无可否认,“精神胜利法”是那么消极的东西,那可悲的消极。    阿Q错了吗?阿Q错了!错在他生长在那时,错在他拾起了那一剂“药”,那剂可悲的可笑的被称为“精神胜利法”的“药”。阿Q又是没错的,最大的错是阿Q也是错的承担者,因为没有人告诉他那剂名为“精神胜利法”的“药”并非好药!

          阿Q是喜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

          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

          对抵抗力稍为薄弱的小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保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现。徐旭生与鲁迅讨论中国人的民族性,结果说中国人的大毛病是听天任命与中庸,这毛病大约是由惰性而来的。

          鲁迅回答他道;这不是由于惰性,是由于卑怯性。“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以自慰,倘他有了权力别人奈何他不得时,则凶残横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并不中庸。”

          阿q正传读后感 共有4篇范文 范文一:  《阿Q正传》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之作.这篇小说十分的短,但从几个方面写出了当时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于投机取巧,自高自大,狡猾.  阿Q是一个落后的雇农.作为一个落后的流浪的雇农.他的个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个性、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不仅与赵太爷迥然不同,就是与王胡、小D等也显然有别。

          正想鲁迅先生所说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摇船便摇船”。

          这不仅正面说明了阿Q作为一个流浪雇农的贫困生活,而且从侧面表现了阿Q从本质上说来那种勤劳、老实、淳朴的农民性格。当然,阿Q也有一些流气,但这除了社会的影响以外,应该说主要是受了压迫的结果。

          这些地方都很简单,也很明显,一般人也都承认的。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是: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个消极的可耻的现象,应该如何理解呢?这确实是一个矛盾。

          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当时的现实社会和阿Q本身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上去找答案。 这就是我对《阿Q正传》的一些理解,希望大家能批评!! 阿q正传读后感 范文二: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他于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原名叫周樟寿,字豫才,18岁改名树人。“鲁迅”这个笔名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才开始用的。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鲁迅的小说思想深刻,技巧精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杰作。它写于1921年,最初分章发表于《晨报副镌》,后收入《呐喊》。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

          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给人家打短工来维持生计。在他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轻贱,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

          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是阿Q这样的下层农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国民性。  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对丧权辱国的形式,仍然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这不也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吗?再放眼今朝,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许多的“阿Q”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进,慢慢的堕落成为社会负担,这些人既可悲又可怜。    “狮子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这是鲁讯用《狂人日记》来形容农村土豪劣绅的品性,赵太爷父子是当时农村土豪劣绅的代表。

          在小说中,他们基本上没有表现出善性,而是因富贵尊显而骄横,又因腐败没落而怯懦。他们剥夺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权利。

          他们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却以封建礼教的维护者的面目出现,惩治向吾妈求爱的阿Q,当革命的风声传到未庄,他们卑谦地称阿Q为“老Q”,当看到革命风暴势不可挡时,他们又投机钻营,成为革命队伍中的破坏力量。  在塑造阿Q这个典型形象时,鲁迅先生非常讲究情节的张弛、明暗的详略:对主人公阿Q的活动是露,对其他陪衬人物则是藏,对阿Q在未庄的活动描写得繁,在城里的活动则轻描淡写。    此外,鲁迅先生还特别工于讽刺手法和幽默语言。  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可作如下陈述:着眼于启蒙,写出旧中国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那沉睡的民众。

          《阿Q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艺术手法精湛绝伦,是鲁迅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一件珍品,是千古不朽的名著。  鲁迅先生在荆天棘地的艰苦环境里运用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战斗,为我们留下了《呐喊》和《彷徨》两个集子(历史小说《故事新编》除外)。

          《呐喊》收集了从1918年到1922年创作的小说14篇,于1923年8月出版。《彷徨》收集了从1924年至1925年创作的小说11篇,于1926年8月出版。

          《阿Q正传》享有世界声誉,当它一收笔,便被介绍到美、法、日、俄等十多个国家,至今已有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Q,我永远。

          很早以前我就听老师说过,鲁迅有一篇文章《阿Q正传》。

          那时我想它大约也就是和市面上常见的那些盗版电影《阿菜正传》之类一样,都是些供人们取乐搞笑的东西,没有什么文学价值。然而现在看来我是大错特错了,它不是什么供人们玩乐的搞笑的东西,而是普通中国百姓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它和市面上的那些东西是完全不同的,它所表现的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一个缩影。

          鲁迅的文章向来都是很难让人懂的,只有你细细的用心去读的时候你才能理解他文章中的意思,你才能发现他要说给你听的是什么。《阿Q正传》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它总体上所表现的是辛亥革命那段时期中国最底层的人麻木无知愚昧的形象,当然最本质的还是向世人揭示出中国人向来就有的劣根性。

          阿Q只是那千万人中的一个,但他的身上几乎是具有这些人所有的“品质”了!过去的那段日子里有很多的阿Q,可现在的社会中又何常不是呢?本人觉的自己就是个不太地道的阿Q,要说到阿Q那就不得不说他的精神胜利法,真的是很好用的东西啊,当我们在现实中不快意的时候它可以帮我们竟快的忘掉一切的,它可以使我们总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吗,我们不就是在为快乐的活着而活着吗,阿Q真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啊。也许有人要说如果人人都像了阿Q那我们的社会也太可悲了,而我认为这是不会的,现在的社会已不在是过去的那个样子了,因为现在人们不用为添饱肚子而发愁,人们不用再去革命,人们不再会受官府的压迫了!现在的人只是在现实的竞争中存在太多的不如意,这些大多只会引起人们心情的不好,这时阿Q的精神胜利法真的很好用的。

          本人刚刚学会一半但已经从中体会到了很大的乐趣,我不会再像过去因为别人的几句恶语而生很大的气,我不会在再一个人的时候和自己过不去了,我想以后我不会再计较别人对我说什么了,我想以后我会活的更加的快乐的。阿Q一个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他的一生是多么的悲惨,不过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他还留给了我们一些有用的东西,那就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我想学会了它以后我们将不会再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我们将活的更加的快乐和幸福。

          阿q正传读后感 共有4篇范文 范文一:  《阿Q正传》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之作.这篇小说十分的短,但从几个方面写出了当时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于投机取巧,自高自大,狡猾.  阿Q是一个落后的雇农.作为一个落后的流浪的雇农.他的个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个性、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不仅与赵太爷迥然不同,就是与王胡、小D等也显然有别。

          正想鲁迅先生所说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摇船便摇船”。

          这不仅正面说明了阿Q作为一个流浪雇农的贫困生活,而且从侧面表现了阿Q从本质上说来那种勤劳、老实、淳朴的农民性格。当然,阿Q也有一些流气,但这除了社会的影响以外,应该说主要是受了压迫的结果。

          这些地方都很简单,也很明显,一般人也都承认的。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是: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个消极的可耻的现象,应该如何理解呢?这确实是一个矛盾。    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当时的现实社会和阿Q本身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上去找答案。 这就是我对《阿Q正传》的一些理解,希望大家能批评!! 阿q正传读后感 范文二:  鲁迅,是中国现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36386233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他于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原名叫周樟寿,字豫才,18岁改名树人。“鲁迅”这个笔名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才开始用的。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鲁迅的小说思想深刻,技巧精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杰作。它写于1921年,最初分章发表于《晨报副镌》,后收入《呐喊》。

          很早以前我就听老师说过,鲁迅有一篇文章《阿Q正传》。那时我想它大约也就是和市面上常见的那些盗版电影《阿菜正传》之类一样,都是些供人们取乐搞笑的东西,没有什么文学价值。

          然而现在看来我是大错特错了,它不是什么供人们玩乐的搞笑的东西,而是普通中国百姓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它和市面上的那些东西是完全不同的,它所表现的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一个缩影。

          鲁迅的文章向来都是很难让人懂的,只有你细细的用心去读的时候你才能理解他文章中的意思,你才能发现他要说给你听的是什么。《阿Q正传》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它总体上所表现的是辛亥革命那段时期中国最底层的人麻木无知愚昧的形象,当然最本质的还是向世人揭示出中国人向来就有的劣根性。阿Q只是那千万人中的一个,但他的身上几乎是具有这些人所有的“品质”了!

          过去的那段日子里有很多的阿Q,可现在的社会中又何常不是呢?本人觉的自己就是个不太地道的阿Q,要说到阿Q那就不得不说他的精神胜利法,真的是很好用的东西啊,当我们在现实中不快意的时候它可以帮我们竟快的忘掉一切的,它可以使我们总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吗,我们不就是在为快乐的活着而活着吗,阿Q真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啊。

          也许有人要说如果人人都像了阿Q那我们的社会也太可悲了,而我认为这是不会的,现在的社会已不在是过去的那个样子了,因为现在人们不用为添饱肚子而发愁,人们不用再去革命,人们不再会受官府的压迫了!

          现在的人只是在现实的竞争中存在太多的不如意,这些大多只会引起人们心情的不好,这时阿Q的精神胜利法真的很好用的。本人刚刚学会一半但已经从中体会到了很大的乐趣,我不会再像过去因为别人的几句恶语而生很大的气,我不会在再一个人的时候和自己过不去了,我想以后我不会再计较别人对我说什么了,我想以后我会活的更加的快乐的。

          阿Q一个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他的一生是多么的悲惨,不过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他还留给了我们一些有用的东西,那就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我想学会了它以后我们将不会再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我们将活的更加的快乐和幸福。    关爱给予人温暖给予人幸福,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关爱是无价的,只要我们细心去发现,就会知道它的足迹。 在一次暑假中,我就发现了关爱的足迹。

          暑假中的一天,我由于上午出去玩回到家就中暑了,那天下午刚好妈妈从老家回来,妈妈看见我那么没精神,就抚摸我的头部,妈妈突然焦急地问:“梦莹,你没事吧?都发烧了啊!”我说:“我今天一直感到头很晕。”妈妈立刻把我扶到房间里,让我躺下来,叫我先休息,她去买退烧药。

          我抓住妈妈的手说:“妈妈,不用了,你刚回来也累了,您休息一下吧!”妈妈急躁的说:“这怎么行呢,生病了就应该吃药!乖,听话。妈妈先去买药,你先躺一会。”

          妈妈急冲冲地走出门买药去,而一旁的爷爷奶奶也在为我担心。叮咚!是妈妈回来了,我在房间里听见妈妈的脚步声一直走来走去,可能是为我倒杯水吧,过了一会妈妈进来了,她拿着退烧片和一杯白开水,她急忙扶我起来让我把药吃了,我看见妈妈的脸全是汗水,眼神很紧张的样子,似乎我生病对她来说就像发生了一件大事一样。

          我把药吃完后也就睡了,晚上只是喝碗粥就继续睡觉。 这一天妈妈一直在照顾我,半夜三更她悄悄地睡在我旁边,悄悄地把被子为我盖上,生怕吵醒我,而我却只是装睡,因为今天我睡了很长时间,也睡不着,我心想:我干嘛要生病啊,妈妈已经很累了,我还要增加她的劳累。

          哎!到第二天早上,我的病全好了,妈妈也为我高兴,我心里充满了幸福。 这件事令我深深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关爱,同时我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只要多一份关爱,就会得到幸福与快乐,世界也将会美好。

          《阿Q正传》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和毒害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阿Q是一个农村的流浪者,没有家,没有固定的职业,只有给别人作短工,他除了可以出卖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甚至连自己的姓名籍贯都不在意.在人们的侮辱、打骂中的他渐渐变得麻木不仁,游手好闲.

          虽然阿Q到处受到压迫、排挤、侮辱,但是他总是“乐观”.在受到侮辱时,他不是奋力反抗,正视事实,而是愚昧地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来为自己奴隶地位和底下、屈辱处境辩护,用我看似可笑的瞒和编造出退路,自我安慰,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在“苦中求乐”.

          他非常贫穷,还自欺欺人地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 他充分表现了辛亥革命时人们的心理——自欺欺人,妄自尊大但又自轻自贱,麻木轻信的半殖民地人民.看了《阿Q正传》我感到了一种愤慨,但是却无从得知那感觉的来源,在我们这个年代,我们身处的环境,对于鲁迅的这中篇小说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不过我仍从中理解到一些东西,并从父母那儿得到了一些证实.他受了委屈,反而要通过自己打自己来排解,转而还很得意.觉得自己是世界第一自轻自贱的人.被人用棍子打,常用“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地得胜了来辩解,然后竟然就像忘了刚才的一切,去喝酒去了.阿Q就用这种“精神胜利法”来反败为胜,反辱为荣.

          阿Q是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先估量对手.不会说话的他便骂,力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对抵抗力稍为薄弱的小D,则扬起拳头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轻薄.这些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现.鲁迅先生说中国人的大毛病是听天任命与中庸,这毛病是由于卑怯性而来的..“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以自慰,倘他有了权力别人奈何他不得时,则凶残横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并不中庸.”我认为其实这一点和后面的精神胜利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是精神胜利法只是对自己,而这种卑怯性却使很多弱小者受到欺负.

          鲁迅正是以阿Q这个不朽的典型暴露出国民的弱点,写出国人的灵魂.从作品的字里行间中,我能体会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作者也集中描写和痛彻批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通过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现和悲剧命运,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深广的背景和人物的命运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等糅合在一起,组合得十分成功.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封建,应该铲除封建思想的毒瘤,才能获取真正的胜利.

          苦难对于精神上的强者是一笔财富,而对于精神上的弱者却是一片深渊。

          阿Q,一个流浪雇农,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摇船便摇船”——这,是令人同情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这,便是可悲的了。在深受剥削、压迫和凌辱之下,他没有选择面对,而是对这些麻木健忘,并且养成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的恶习,甚至靠凌辱弱小者来发泄被人欺压的不平之气,以获得平衡,这,便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了。

          然而,他真的“胜利”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也许精神胜利法是给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 “人生哲学”,自己明明处于劣势,但却又因为外在种种的失落,于是只有用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安慰,但这毕竟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方法罢了,它并不会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强,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个人自暴自弃的表现方法罢。这犹如吸食精神的“鸦片”,让“毒雾”遮盖住一切破败与缺陷,到最后慢慢地堕落成为社会负担,于是,这便酿成了阿Q的悲剧。他的遭遇令人感叹、令人同情、令人辛酸。

          阿Q的遭遇和性格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的劳苦大众的遭遇和性格的普遍反映,而《阿Q正传》则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利用讽刺反射出了旧中国的种种现象,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的历史缩影。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也许是着眼于启蒙,写出旧中国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那沉睡的民众。

          现在,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更应该勤勤恳恳,把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实现个人的理想,国家的崛起,靠“精神胜利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学会勇于面对现实,努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阿q描写作文 阿q的作文】相关文章:

员工罚款通知书范文 员工罚款通知书范文模板09-07

公司员工处罚通知范文 员工处罚通告范文09-07

罚款通知格式 罚款通知书模板09-07

罚款通知单 罚款通知单内容09-07

阿Q正传评课稿范文 阿q正传公开课课堂实录09-07

《阿Q正传》读后感学习范文3000字 阿q正传的读后感300字09-07

阿q描写作文 阿q的作文09-07

阿q正传赏析800字 阿q正传鉴赏09-07

普通员工谈心谈话记录范文 员工谈话谈心记录表09-07

谈心谈话记录表范文 谈心谈话记录表范文10篇09-07

谈心谈话记录 则 范文 谈心谈话记录表范例09-07

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范文三篇 一对一谈心谈话10篇09-07

优秀个人简历模板范文 简历模板个人简历电子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