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时间:2023-07-21 20:49:28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1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21、森林资源现状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⑶雨林生态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⑷热带雨林破坏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3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

        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

        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

        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4知识摘要

        1、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地壳结构的特点。

        2、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3、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理解地壳运动及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知识结构

        一、地球内部

        1、地壳

        (1)分层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

        (2)结构特征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2、地幔

        3、地核

        二、岩石圈

        1、范围

        2、组成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三、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5

        一、荒漠化土地退化的形成荒漠化⑴概念⑵形成⑶主要表现⑷影响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范围地貌特点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6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

        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07-21

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07-21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07-21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知识点总结07-21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07-21

中国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07-21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07-21

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07-21

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07-21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07-21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电子版07-21

金工实习报告总结3000字 金工实训报告总结300007-21

金工实习报告总结 金工实习心得体会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