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这篇网上流传的诙谐《考试铭》就是根据千古名文《陋室铭》改写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陋室,去听听贤者的心声。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刘禹锡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字词。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反向立意的写法。
4、理解陋室不陋,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后迁监察御史。他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一些诗歌很有进步思想,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浪淘沙》《竹枝》《杨柳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等,有“诗豪”之称。【背景链接】
陋室由来: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刺史后,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力眼”,给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百花争艳,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看了又恼火又害怕,恼他仍执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但是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这时他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于门前。如今那位狗官已化为尘土,而这篇铭文则成为“天下第一铭”,名垂千古。
【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如商汤《盘铭》:“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文字简洁,常用排比、对偶句,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读来铿锵有力,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读音停顿】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hóng rú),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shǔ)/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请在课文中划出韵脚,说说这些字的韵母是什么。
明确:名 m ing 灵 l ing 馨 x in 青 q ing 丁 d ing 经 j ing 形 x ing 亭 t ing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则:就名:出名,有名
●灵:灵验
●斯:这惟:只德馨:德行美好
●上:长上入:映入
●鸿:大儒:读书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可以调.素琴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之.乱.耳,无案牍
..。无丝竹
..,阅金经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调:调弄,弹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佛经
●丝竹:指世俗的乐曲乱:使……扰乱
●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案牍:官府文书劳:使……劳累形:形体、躯体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来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言积累】
1、一词多义
之:
①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②有龙则灵:(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③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④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⑤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⑥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3、古今异义
①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
②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③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④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⑤可以调素琴:(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4、文言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
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整体把握】
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合作探究】
1、开头写山和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明确:运用比兴(xìng)的手法,比喻起兴,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陋室,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2、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源于《诗经》中的赋、比、兴。“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比如: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4)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明确:统领全篇,概括全文主旨。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4、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明确: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
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
活动欢畅无虞,生活恬适。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些字用得好?
明确:运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上、入”用得好,“上”是“长上”,“入”是“映入”的意思,两个动词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写出了室外环境的优雅和生机盎然,表达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这两句以环境清幽宁静见“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有”“无”对比,实虚结合,以交往人物的才高德美衬托室主人的德才兼备,知识渊博。这两句以交往高雅脱俗见“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
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一句从正面实写,表现主人的从容恬静;后一向从反面虚写,表现主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以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
8、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运用类比手法,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作者引古代圣贤之居室证明“陋室”不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以此证明“陋室”不“陋”。
9、作者又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作为铭文的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
作者以孔子的话作为结尾,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之妙,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突出“陋室”不陋。
10、前文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明确:这恰是本文反向立意的作文技法之所在,前文说是陋室,是从建筑和室内布置说的,是为了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结尾的“何陋之有”运用的是反问句,强调“陋室”不陋。
11、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12、成语理解。
明确:安贫乐道:安于贫穷,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
高洁傲岸:多用于形容处于某种不良环境中的个体所表现出的高尚节操,一身傲骨,绝不向困难低头,向恶势力妥协,也绝不轻易屈服。
13、“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抱负和志趣的写作手法。说说下面这首《石灰吟》言什么志向。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确:作者托物言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自己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14、纵观全文,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是一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志趣高洁,清高孤傲的雅士。
15、梳理这篇短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层(1-3句):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层(4-7句):写周围景色、往来人物和生活内容,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第三层(8、9句)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6、归纳主旨
明确: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17、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明确:(1)对偶:除了最后一句之外都是对偶。
(2)比(喻)(起)兴:开头四句。
(3)拟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对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引用、反问:孔子云:“何陋之有?”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层层铺垫。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颂扬“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景色,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情状,鲜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既足以见“惟吾德馨”,又足以明“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的人居住,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馨”否定“陋室”之“陋”,把“惟吾德馨”的颂扬推向极致。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
(2)反向立意,不落俗套。
文章一开始便运用反向立意的手法,只字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居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对“陋室”的“陋”字做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是文章构思的精妙之处。
【课堂小结】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作者借陋室以言志,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作者恪守“惟吾德馨”的情操,表现出封建知识分子洁身自好的人生品格,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仍然有进步意义,物质生活再丰富也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1、屋主人品德高尚,这屋子就不简陋了吗?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说说理由。
明确:同意。“陋”指房子的简陋,“不陋”是指精神上的高尚。意思是说如果住在简陋屋子里的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屋子简陋了。作者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安于清贫的物质生活,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作者想借陋室表现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品质。
2、请你给刘禹锡的陋室起一个雅称,也可以给刘禹锡的陋室送一块匾额,起名时要说说根据。
明确:(1)雅称——清心斋
因为刘禹锡虽遭贬谪,身居陋室,但心境清明,交往高雅,情趣脱俗,不为名利所累。
(2)匾额——室陋德馨
因为居室虽简陋,但居室主人品德高尚,有着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3、在历史上像刘禹锡这样安贫乐道的人也是不少的。你能再举出两个事例吗?
明确:(1)曾参,孔子高徒之一,拒绝鲁国国君赠送的“食邑”,无怨无悔地过着贫困的日子,自得其乐。
(2)南朝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3)北宋周敦颐,安贫乐道,不慕名利,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不染纤尘。
【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9)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8)水不在深,有龙则灵。(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答案:D
3、本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案:(1)类比,引出中心。(2)类比陋室。(3)暗喻惟吾德馨。
4、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答案:引经据典,证明陋室不陋,引古人以自况,陪衬类比。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文章:
有关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09-09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09-09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09-09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简短09-09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 三角形分类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09-09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反思09-09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优秀教案设计09-09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09-09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课堂教学设计09-09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意图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