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泡》教学反思
编辑:
指导:
日期:
《肥皂泡》教学反思
上午一节语文课,下午一节语文课,总共两节课今天就把《肥皂泡》这一篇课文给结束了。
同样是上《肥皂泡》这篇课文,结果上下来的感觉却大不相同。上午上的第一课时,又恰好是第一节课,孩子们的精神很好,回答问题十分积极和踊跃。我自己也觉得很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一节课
就结束了。
可下午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第二节课了,全班感觉都很不在状态,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这堂课我上的很吃力,原本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内容结果没有完成,不得已还占用了一部分下课时间。
其实我觉得这篇课文十分优美又有趣,孩子们应该是十分感兴趣的啊,可惜我自己没有安排好时间。这么重要又有些难度的第二课时我应该放在上午上的。
告诫自己以后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对于一些有难度的课文还是应该安排在上午上的,下午还是比较适合给学生上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或者让学生做练习,或者讲评作业……一、兴趣巧激发,“润物细无声”
开课伊始,邓老师一反常态,展现出先声夺人的风采。她并没有采用那些被老师们用得“泛滥成灾”的导入方式,“大家吹过肥皂泡吗?想不想吹呀?谁最想吹呀?”而是单刀直入,直接出示了带来的礼物“泡泡机”,把孩子们的小眼睛牢牢吸引住了!
试想一下,如此隆重的公开场合,哪个孩子不想一试身手?不想出尽风头?于是,现场小手齐刷刷举了起来,开课就达到了孙双金老师提出的“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好课标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种高效调动内驱的做法,免去了口舌之累,如此简明高效,的确开课时为全课奠定了基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习惯细培养,“风正一帆悬”
紧接着,学生开始自读课文,此时的邓老师并没有闲着,而是借机巡视全班,偶尔俯身倾听孩子们读书,有时也和孩子聊上一两句。显然,邓老师争分夺秒,已经开始了读书习惯的指导。我想在出示读书要求时,如果再强调“让老师听见你读书的声音,让老师看见你读书的表情”,习惯培养也就更有指向性了。
在查读字词时,邓老师的习惯培养理念得到了有力的强化,因为文中所有要求重点掌握的词语,已经被老师分为了“儿化韵、叠音及轻声、多音字”三个板块,三排“肥皂泡”包裹的词语看起来一目了然,读起来不仅顺溜,而且其间还包含着了不起的“内隐性课程”——以后读书,所有重点字词要一一圈画出来,分类进行练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读准字音,找出其中的规律。这样的习惯训练,虽然老师没有正面强调一句,但是长此以往,学生收获的必然是超乎习惯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在深化理解时,邓老师所走的训练路子就更“正”了!在阅读互动时,通过“有没有小窍门”“从动词中体会到什么”“谁能把快乐读出来”“这是怎样的画面”等问题的深度叩问和及时追问,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扎扎实实走了一个来回”,将叶圣陶先生提出所倡导的“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技能真训练,“悠然见南山”
全课最精彩的,当属朗读训练的精妙设计,正所谓“朗读虽小,五读俱全”。
课中,邓老师既有开课时丝丝入扣、拳拳到肉的“查读式”设计,又有字字推敲、句句涵咏的“品读式”设计,也有想象画面、升华情感的“悟读式”设计,还有师生互动、四心相通的“引读式”设计。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自然是她引领学生沉浸其间、全心揣摩的“美读式”设计,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带着学生细细品咂其间——美丽的泡泡,唯美的情感,美好的期待,尚美的个性,还有那至美至纯的澄明境界。当邓老师放手和孩子读在一起、想在一起、议在一起的时候,我“披文入情,情动辞发”,自然而然想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空灵诗句。此时此刻,两者虽然处境不同,但心意相通,情意相合,意境相近!在采菊般的“悠然”的诵读中,师生共同眺望到的,处处洋溢出的,是心向往之的“南山”境界……
四、价值需引领,“欲辨已忘言”
在很多不少老师眼里,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观是虚化、淡化,甚至是泛化的。一开口,就总是感觉“看不见,摸不着,用不到”。其实,语文学习的价值观引领是时时刻刻存在的,“须臾不能离”的。
不信,你可以读读——“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小小的肥皂泡何以成为“美丽的梦”?其中的隐喻不言自明,“这小球承载的,是孩子们最真最纯的梦想,能代替他们完成上天过海的炽烈愿望。”“(小球)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这里的四个短句,仅仅是排比中增强语势吗?对照开头的“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释放的理应是一种见我所未见、闻我所未闻、感我所未感的透心的舒爽和欢乐。对照冰心1936年写作时的救亡时局,以及当时震撼文坛的民族呐喊,这里的“圆满”、“自由”和“透明”,自然也就有了异乎寻常的深意和蕴藉。
当然,写到这里,一定会有老师说,这篇文章在三年级主要是感受童年玩耍的快乐,有必要“联系背景”“知人论世”吗?在这里,我要说强调的是——当一个老师真想把课教好的时候,不再把上课和柴米油盐相关联的时候,这些问题是必须研究的,也是不可能回避的。否则,是很难引领学生体会到隐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意”的。因此,在备课和教学时,如果邓老师能够有所思考,有所拓展,有所链接,冰心在肥皂泡中所要表达的真切的民族希冀,相信孩子们是一定能够心领神会的!在朗读、讨论时,那种欢畅舒坦、心花怒放就一定是发自肺腑的。这正如《饮酒》诗中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最后,我实实在在说一句真心话,邓洁老师执教的《肥皂泡》一课,不仅在教学手段上做到了简明高效,在教学效益上夯实了素养,的的确确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好课,值得全区语文教师深入学习、品鉴和内化。我在文中所提出的意见,权作此课持续打磨的参考意见,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和老师们多多海涵!
【《肥皂泡》教学反思 肥皂泡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相关文章: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肥皂泡》教学设计及反思 《肥皂泡》第一课时教学反思09-0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肥皂泡》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肥皂泡》教案09-08
小学语文《肥皂泡》说课稿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肥皂泡公开课教学设计09-08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肥皂泡》教学反思 两篇 三年级肥皂泡评课稿听课反思09-08
肥皂泡教学反思 肥皂泡教学反思简短50字09-08
《肥皂泡》教学反思 《肥皂泡》课后反思09-08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0《肥皂泡》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肥皂泡教学反思09-08
小学三年级语文《肥皂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肥皂泡三年级下册课文教学设计09-08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肥皂泡》教学反思二 三年级下册肥皂泡的教学反思09-08
肥皂泡教学反思二 肥皂泡教学反思第一课时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