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试讲稿十分钟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试讲稿

时间:2023-09-15 01:20:08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小石潭记试讲稿十分钟

      这是小石潭记试讲稿十分钟,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石潭记试讲稿十分钟第1篇

       教学目标:

        1、诵读全文,通晓课文大意;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品读精彩语段,学习融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乐”与“忧”,体会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疏通字词句,了解文章大意。本课拟为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优美的风光图片,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的鸟鸣,和着潺潺流水声营造出恬静、舒适的气氛)

        师: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如果我们感觉身体有些疲倦,如果我们心情有些烦闷,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请同学们看着图片,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想你正漫步在青翠的山林间,清凉的泉水欢快的流淌,野花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听,还有鸟鸣蝉叫的声音,阳光透过树隙,暖暖的照在你的身上……想不想现在去游它一遭?

        生:想

        师:那好,现在咱们就开始第一站。目的地:小石潭;导游员:柳宗元。

        二、作者介绍:  师:说起我们的导游员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可算得上是最早的国家一级导游员了,他是最早认真写游记的作家,被誉为“游记之祖”。(出示图片,简介作者及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人称柳河东,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主张“以文明道”。与韩愈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学生自读介绍,了解作者情况。)

        三、有效检测,疏通文意:  师:能与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同游是我们的荣幸,那想要登上我们的旅游专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俗话说“欲先通其文,必先知其意”,任何文章我们要欣赏它,品味它,都必须建立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首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温习课文,对课文的词句理解上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我们共同交流解决。

        生:(学生提问,疏通文意)

        师:既然大家这么自信,那我就来考考大家:智勇大通关!(幻灯片)我们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学生回答)

        (1)字音关

        篁竹 清冽 卷石 为坻 为嵁 佁然 翕忽 寂寥

        参差披拂 俶而远逝 悄怆幽邃

        (2)解词关

        (1)水尤清冽(2)全石以为底(3)为坻,为屿(4)潭中鱼可百许头(5)佁然不动(6)其岸势犬牙差互(7)以其境过清(8)隶而从者

        (3)译句关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师:恭喜大家拿到旅游专列的车票,那就让我们齐读课文开启快乐之旅!  学生齐读课文。

        四、与柳宗元同游

        1、听读课文

        师:有人说“小石潭记”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配乐诗,请同学们合起书看画面听老师配乐朗读,听完你之后你可以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小石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配乐朗读,生听读感知)

        生1:人间仙境

        生2:世外桃源

        生3:风景秀丽之极。

        生4:幽静之所  师:初窥佳影,小石潭就令我们心驰神往,那就让我们随柳宗元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2、与柳宗元同游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屏显)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课文介绍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下见小谭”

        师:你书读的很认真,谁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呢?

        生2:先听到水声,再看见小潭

        师:未见其景先闻其声,闻其声亦知其美,作者隔着竹林,听到水声,犹如玉佩玉环撞击发出的悦耳之声,“伐竹取道,下见小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移步换景”的写法。那么作者写了小潭的哪些景物?

        生1:石、水、树、鱼

        生2:篁竹

        生3:整个小潭的环境和气氛。

        师:,大家很细心,找的很完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1:水清。

        师:你从哪儿看出,结合具体的语句说。

        生1:“水尤清冽”直接写水的清澈。

        生2:“潭中鱼可百许头…怡然不动”也说明水的清澈,看似写鱼,实则写水。

        生2:石——奇形怪状。我从“为坻…为岩”中看出。

        生3:树——茂盛。“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可以看出树的茂盛,衬托小石潭的秀美。

        生4:“四面竹树环合”也可以看出树长得很茂盛。

        生5:鱼——嬉戏。我从“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看出的。

        师: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游鱼?

        生6:动态和静态的角度。

        师:在这动静交错中,作者刻意书写了鱼的“欢乐”,“似与游者相乐”,游鱼之乐也是作者心情快乐的表现。

        是啊,作者用很简洁的文字把丰富的景物写出,那就请大家放慢脚步尽情欣赏小石潭的美景吧。请选取最令你动情的画面,发挥想象,进行描绘。

        (学生课堂写作,发言)

        生 1:行走在青翠的竹林里,灿烂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隙洒下斑驳的影子,突然不知从何处传来清越的水声,叮叮咚咚的流水声让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好不容易开出一条道路,哇,我顿时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只见清汪汪的一潭水出现在眼前,潭面似一面光滑的镜子,偶有微风掠过,便不经意间泛起了几丝涟漪。

        师:可真是曲径探幽呀!

        生 2:我写的是游鱼嬉戏:它们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快活地摇着尾巴。鱼儿们似乎与阳光玩着捉迷藏,有的静静地倚在岩石上,透过清澈的水,阳光似乎找不到它们。忽然,鱼儿们全游开了,透过斑斑驳驳的树影,它们张开嘴,调皮地对着阳光吐出了一串串的水气,还不忘了与潭边陌生的人摇尾问好!

        师:哈,想象力丰富,用拟人的手法让小石潭的鱼儿也仿佛游进了我们的思维中了。

        生 3:这个小潭不仅潭美,周围的景色也很美。它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层层环绕,如果一个人来到这里,就会感觉到它独有的清静,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呆久了,就会感觉到它独有的魅力——让人抛去心中一切的杂念,感觉就像在仙境中一样,没有让人喘不过气的压力,没有让人头疼的事业,倍感轻松,心也静了下来,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师:同学们个个生花妙笔,用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幅景致优美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上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1:凄凉悲伤

        生2:柳宗元感到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中可知。

        师: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联系写作背景来看。

      小石潭记试讲稿十分钟第2篇

       【一】

      《小石潭记》优质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柳宗元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的情感。在教此文之前,我反复阅读文本,并认真研读对文本进行解读的其他资料,也认真研究了新课程标准对初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要求,最终将本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下来。在授课模式上,我努力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悟能力。

        从整体上看,我认为我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首先,从学生自身旅游的经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引导学生在自读互读中扫清字词障碍,接着又让学生在自译互译中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势范读,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接着让学生品读文本,欣赏美景,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最后老师酝酿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坐在潭边环顾四周时所见景物的特点,进而领悟作者这时的凄凉悲苦心境。一前一后的'乐忧变化,是全文的重点,我用课件展示了柳宗元创作此文时前的背景资料,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难点顺势突破。最后在学生齐读《小石潭记》中结束了本节课。

        这次教学虽说经过精心的准备,力求有所突破,有一些优点,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发现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不足,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的互助学习决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学生在合作探讨中不仅仅是几个人簇拥在一起,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学生也应该在倾听,在交流,在反思,在纠正,在质疑,这样的互助才是更有效的。自己应该在小组互助的有效性上做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导。

        第二:学生的自主也绝不是放任自流,课堂也不应该是天马行空,老师适时的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活动始终有一条主线牵制,这样才会让课堂向广度深度发展。我觉得自己调控课堂的能力是有待提高。

        第三:语文课堂展示的是学生的魅力和风采,做为老师,如果只是一味的倾听和肯定,这样的课堂只能说热闹,绝对谈不上精彩。我觉得自己应该准确把握“三讲三不讲”的尺度,中肯的评价,客观的点评,多种形式的引导和鼓励,让自己的语言更精炼,也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二】

        在写景散文教学中,梗 好地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如果更好地引导学生品作者寄托在景物当中的情?这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很多教学案例中往往会设计这问题来切入文本:“你喜欢文中的哪一段景物描写?为什么?”“请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并仔细品味。”我认为这样引导学生去品散文中的景与情,还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入景入情,还只是停留在比较抽象的层面上来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小石潭记》时,我就做了以下尝试:选准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以“画”为突破口,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景。

        每一首好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同样是一幅极美的画。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这个环节“画小石潭”,让学生展开想像,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石潭。学生为了要画好小石潭,就必须深入阅读谭文,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构思画面。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品味课文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小石潭的情境中。而在“评画”的教学环节,学生一定要引用课文的原句,来评析每一幅画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在评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句子的理解,一个幽静清秀的小石潭的形象也逐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展现在学生的心中。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就不再是一个抽象模糊的影像了。  二、以“音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柳宗的情。

        《小石潭记》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美静秒的景沟,还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孤忧愤之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以一首古筝乐曲为突破口,让学生在音乐中思考:这段乐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因此,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就得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世去思考,去品评:这段乐曲表现怎样的感情?它与课文思想内容相吻合吗?它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吗?在这里,音乐成为了一个媒介,在时缓时疾的古筝乐曲声中,不似乎看到了作者孤独的身影,触摸感受到了作者悲凉愤懑的心情。音乐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引导学生走进文中创设的情境,与作者的感情形成了共鸣。  《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以“画”和“音乐赏析”作为突破口,力图给学生营造读出个人体验和感情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以达到景在画中现,情在曲中悟的目的。因此,只有善于找到突破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才能让散文教学更活,更美,更精采。

      小石潭记试讲稿十分钟第3篇

      一、目标与要求

        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词不大好认,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过文字关,理解各个字同、各个句子了含义,做到能够通泽全文。然后把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得到体现。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总写景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①重点与难点

        1.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2课文的语言特点。

        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以下特点: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因此,从语言上看,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3.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请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

        这种情感,从文中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造邃中可以看出。

        但是,文中表现的.又不完全是郁郁寡欢的心情,在抑郁忧愁的基调中,仍可见一些乐意,这从鱼儿“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中隐约可知。

        二、问题与方法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从小山丘向西边走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听见水的声音,非常悦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一样,心中高兴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样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开一条道,这样就发现了隔着竹林的小石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水很清,有鱼儿游动。

        3.“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这句话与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应。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作者这样描写潭上景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三、学与练设计  ①识记与理解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chi2(),为yu2(),为kan1(),为yan2()。

        2)影布石上,yi2然不动。

        (3)chu4()尔远逝,往来xi1()忽。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隔篁()竹(2)参()差()披拂3)水尤清冽()(4)悄怆幽邃()

        3.解释加点的字。

        1)伐竹取道_(2)蒙络摇缀_3)水尤清冽_(4)隶而从者_4.翻译。  1)全石以为底(2)闻水声,如鸣佩环3)卷石底以出

        ①巩固与掌握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加点的字。  其: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其境过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2.翻译下列句子。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凄神寒骨,悄怆幽送。

        3.小石潭的景与作者的情是如何统一的?

        4.“似与游者相乐”写到了“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违”是否矛盾?为什么?

        四、拓展与迁移

        丰乐亭记欧阳修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激幽芳而南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送书以其名亭焉。

        1.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写景不多,其中写四时之景的语句是:  2.从文中找出叙写“与民同乐”的语句。

        3.文中说明人民能够喜获丰收、过上安定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是紧接《钴坶谭西小丘记》之后写的。柳宗元在游小丘后数日又和他的朋友吴武陵、龚古以及他的弟弟宗玄等游西山,在小丘西边百二十步的地方发现了小石潭,他就写了这篇游记。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在这篇山水游记里作者主要是记小石潭,他写潭水、写岩石、写树木、写游鱼,宛如一幅优美风景画,通过刻画优美的景色,着力渲染了凄冷幽深的环境,借景来表达自己在贬官生涯中孤寂凄凉的心境。我认为像这样富有诗意的散文,而且又写得极为精美,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因此我决定在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在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同时,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

        今天我上的是《小石潭记》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之前,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对他们提出了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并自主试读三遍;(2)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作圈划;(3)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柳宗元和《永州八记》。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读的方式,学生自己读通读顺课文,通过串读来订正音韵节奏,并进行了个别词语的解释以助读。在个别处如“下见(现)小潭”“参差(cēn cī)披拂”,教师一点即好。之后是自己译读,通过课下注释和参考书翻译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学生思考交流之后是课堂检测,第一节课结束。

        可是在第二天上课时,我却发现学生的朗读还不过关,对课文一些字词句的理解不到位,在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时,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疏忽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根本环节。他们毕竟只是八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多,再加上我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有一半以上都是周边农村孩子,不仅语文底子单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以他们的文言文语感很差。在课堂上没有很深入的指导学生朗读,有些句子长的也只是稍微点了一下,读的还不够。

        第二,基础知识落实的还不到位,这对课文的朗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言文的阅读要建立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只有弄懂了课文意思,读起来才会连贯、流畅。否则的话,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对问题的设计不够理想。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石潭之美,美在 。”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昭示了我这个问题的方向性错误。在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只是能读通课文,未能很好的理解课文,而这个问题不应出在初读课文之时,而应在理解课文之后,我相信如果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这个问题对学生不是很难。  以后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注重朗读和字词的教学,不能忽视这类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另外,文言文尽管不如现代文那么明白晓畅,但学生仍然应该作为学习的主体,给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机会。

      小石潭记试讲稿十分钟第4篇

      一、导入新课《小石潭记 》教案

        唐代著名作家柳宗元,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黔之驴》,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

        二、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  三、齐读课文

        四、教学目标完成

        1、讨论下列问题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 熟读课文  五、 布置作业

        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翻译全文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的策划:以“石”为线,串起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教案实施:

        教师: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3》。

        学生甲:“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  学生乙:甲同学讲的是明写“石”的句子。我觉得“其岸势犬牙差互”这句是暗写“石”。句子中的“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

        学生丙:“闻水声,如鸣佩环”也写了石。如果“潭”不是“石潭”,它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吗?

        凉刺骨的意思。

        师: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  [评析]

        严格地讲,上述的内容是一个教学的片段,课下反思感觉内容有点单薄。

        一:

        教者在教例中使用的`,是一种“整体赏析”的导读法。

        此法适用于精美的短篇。其特点是或从点,或从线,或从面的角度发现课文中能够构成一个“集合”的知识板块,然后巧妙设计教学题,引导学生进行咀嚼、体味,从整体上去感受课文的美点及思想内容。

        比如《小石潭记》,还可以牵出很多线条,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赏析。  ①《小石潭记》中的“水”。

        ③《小石潭记》中的“对比”与“烘托”。

        ④《小石潭记》中的“景”与“情”。

        ⑤《小石潭记》中的“镜头”与“画面”。

        ⑥《小石潭记》中的写景短句。

        ⑦《小石潭记》中的“乐”与“凄”。

        ⑧《小石潭记》中的“清”。

        二:

        教学中对教材有独到的发现,是一种境界;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点拨学生建立“发现”的意识,积聚“发现”的勇气,学到“发现”的技能,则又是一种境界。教师除了引读、讲读,还应特别注意“教读”,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

        比如前述教例,若能利用些许时间,告诉学生这“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读法叫做“整体赏析”法,且点拨给学生一些整体阅读赏析的角度和方法,那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之为“具有画龙点晴之妙”的好课了。

【小石潭记试讲稿十分钟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试讲稿】相关文章: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简短09-15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优缺点09-15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不足之处09-15

学写游记教学反思 学写游记教学反思优点不足09-15

小石潭记教学评价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评析09-15

初中八年级《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09-15

小石潭记试讲稿十分钟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试讲稿09-15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简短200字09-15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简短09-15

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第二课时09-15

《小石潭记》优秀教学案例 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第一课时09-15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总结800字09-15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初级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