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情分析报告 小学学情分析报告ppt模板免费

时间:2023-08-15 17:09:52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前言

      很多小学生家长都受如何教育小学孩子这个问题的困扰。对于孩子刚上小学的家长们,更是如此。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不仅是孩子学业的起步时期,也是他们生活,人生的一个转变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至少要面对4大挑战:1、适应学校环境。2、走入集体交流相处的挑战。3、接受身体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的挑战。4、接受和父母沟通方式发生变化的挑战。这些挑战是每个孩子都要面对的,但不是每位家长都能注意到或正确引导的。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让他自己去成长就好,让他自己去适应就行,不用再干涉;有些家长

认为,无论孩子多大,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生活,学习和社会经验总是不够的,总是需要家长干涉的。家长这样非左即右的想法,可能都欠妥。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有时候需要家长及时干涉,帮孩子调整方向;有时候却需要家长及时放手,给予孩子空间。当然,这对家长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把控这个度;如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时刻以孩子自己感受为先;如何避免家长自己之前错误的教育理念方法再次影响孩子等都是需要家长通过自身努力不停学习而获得的。

      还有很大不一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的任务就都交给老师了。拥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很容易陷入两种迷思:1、如果孩子学习不好,那一定是孩子没有认真,没有用心;如果孩子有不良行为,都是孩子不懂事。2、老师可能不太关注我孩子。但其实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原因既有老师带来的影响,更有家长带来的影响。家长切不可将所有责任都推给学校老师,更不可因为孩子住校,或者自己工作忙碌就推脱管教的责任。

      学校老师每天面对繁重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压力其实非常辛苦。即使老师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还是无法像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一样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理解,父母双方加上所有任课老师的关心加在一起,孩子也不会嫌多。在此说明一下,对孩子的关注不等于对孩子的溺爱。孩子做的好的地方鼓励,做的不好的地方也要指正并选择合适孩子的方法慢慢引导孩子改正。因此孩子的家庭教育对于一名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能为孩子提供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帮学校老师分担压力,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孩子学科成绩的提高上,还在孩子心底打下了坚实厚重的基础,为孩子之后更好提高自我,突破自我做准备。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感觉压力非常大!很多家长并没有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学术背景,面对当下互联网的信息轰炸,完全不知道采用何种方法教育孩子,但又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这就导致家长们经常处于很焦虑的状态。家长其实并不需要像个教育专家一样将孩子每一个行为都摸透。家长只需要用心了解孩子,再用心帮孩子选择合适孩子自己的方法和道路就很好了。家长通过这样的方法是能观察到孩子的变化的。

      针对以上这样的情况,老师们尝试花半年的时间和上万名家长通过微信调查互动沟通的方式来了解家长们的困扰,并尝试给出一些有效的方案。老师们这样做就是希望家长们在教育小学孩子过程中,如果迷茫了,能有所参考。最终老师希望提供的方法能帮助到家长和孩子们。

      在本文的最后一章,老师总结了小学各个阶段孩子语数外主科学习需要注意的事项。家长务必要提前了解各个年级的学习特点,帮孩子提前规划,提前准备。

      

      问题。家长若能和孩子建立健康,良好,愈快的沟通氛围,很多后续孩子学习习惯等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以下为我们和家长沟通情况的整体反馈。

      1、“有效沟通”话题讨论总结

      讨论1:家长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出现过以下类似情况吗?

      1. 孩子总觉得家长不了解他。

      2. 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孩子都不听,也不做。

      3. 每次和孩子沟通,说的都是冷冰冰的大道理。

      4. 家长跟孩子“聊天”,话题只有“学习”。家长和孩子如何沟通,孩子才能听呢?这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根据图1我们知道很多家长太重视孩子的学习了,导致和孩子沟通的内容多数都是学习,此外再没有多的了,占28.7%。沟通的内容多为冷冰冰的大道理,或者各种要求。所说的内容也并没有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这导致很多孩子非常反感和家长沟通。同时孩子的这种想法让做家长的也很无奈和伤心。

      我们说“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犯错如果家长不指出,不纠正肯定不行。但是家长若只会讲道理,那纠正效果一定适得其反。这就像咱们家长在工作中也不喜欢听领导讲道理是一样的。有时候家长必须学会用多种方式,多种内容和孩子沟通。

      家长若向孩子提出要求,也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

      讨论2: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使用过以下句式和语言吗?下列的沟通句式中家长占了几条?

      1. 猜孩子的心事:看你这个样子,肯定考砸了。

      2. 猜孩子的感觉:你一定是懒了,才不想做功课。

      3. 给孩子贴标签:你真是够笨,这样的成绩也考得出来!

      4. 给孩子妄下论断、或用命令语气“劝告”:我告诉你这个事情你不能这样做。

      孩子的行为和家长平时的行为都有紧密的关系。低年级的孩子正是思维习惯养成的时候,家长平时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家长有以上这些问题,就更要注意了。根据图2所示,家长在沟通过程中会给孩子下判断,而且是消极判断。高达83%(45.3%+37.7%)这会严重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孩子的学习过程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问题,这是孩子成长的真实情况。但家长若总以过去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便很难相信自己是可以变好的,是可以进步。同时,孩子还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被看到,从而觉得家长不关心他。

      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很多,可能孩子早就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了,但是因为之前累积的学习问题太多,或者说学习方法有问题,导致成绩提高速度很慢。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用敏锐的眼睛看到孩子具体的问题,并帮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对症下药,而不是一味指责。如果家长觉得自身能力有限,请老师帮助是有必要的。

      讨论3:家长与孩子沟通中爆发冲突时,家长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1. 孩子不学习,父母就大吼大叫。2. 孩子叛逆!父母怎么讲也不听,只能不停数落孩子

      3. 父母工作忙陪伴孩子时间少,感情淡薄,还经常怪孩子不沟通。

      孩子家长和孩子沟通过程中,会遇到一种激烈情况,就是家长和孩子爆发冲突。面对孩子的一些固化问题,很多家长表示很无奈,觉得只能使用暴力来处理孩子当下的问题,孩子才会听。但实际情况是,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并不能帮孩子真正理解自己犯错的原因,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只会让孩子带着满满的情绪去面对问题。更糟糕的是,孩子还从家长处学会了处理问题最糟糕的方式:暴力。

      我们承认,对于部分家长而言,要合理有效的处理这种冲突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不妨引导家长了解,方式总不是单一的,我们需要尝试不同的方法。家长们也可以向老师请求帮助,共同商议适合孩子的引导方法。

      2、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的8大理由

      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很多家长觉得是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和家长产生代沟;还有家长将和孩子沟通的任务全部教给学校的老师。家长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提倡的。好的家庭沟通氛围,是孩子在学校能积极认真学习,行为举止良好的保障。因此和孩子沟通不畅的这个问题到底原因是出自哪里?是家长的错,还是孩子的错?这确实需要我们再次思考。

      所谓“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后面肯定有一对有问题的家长”。父母如果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中遇到了问题,家长是有必要反思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的8大理由。以下这些语言代表了孩子的心声,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以下是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8大理由:

      1.父母不关心我内心的想法

      “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了解我真正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是要我顺着他们指好的路往下走?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脑我也会自己思考。”

      2.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儿才最重要

      “爸爸妈妈对我的事情总是不以为然,好像只有他们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事都不值一提。所以,现在我有烦恼我根本就不和他们说,反正说了也没用,他们也不会重视我,也不会安慰,有时候甚至还会笑话,说什么‘这点儿小事有什么,没关系’。”

      3.对我提各种要求,自己却都做不到

      “为什么父母要求我们的事情自己却做不到,我们来指出父母的错误那就是顶嘴,而他们用吼叫的口气来教训我们就是循循善诱,在他们眼里,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别只有一个现象可以证明,就是够不够听父母的话。”

      4.没耐心听我的真实想法

      “我根本没有办法和爸爸妈妈说话,对我的一些意见,他们总认为很荒谬,是狡辩、找借口,许多事情他们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也从来不愿听我的解释。”

      5.跟我“聊天”,话题只有“学习”

      “父母除了每天给我塞一堆好吃的,就是没完没了地问我学习的情况,这样让我感到很厌烦,总感觉话不投机。在家里爸妈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要把学习搞好,什么成绩了、作业了、考试了、分数了……”

      6.用冷冰冰的大道理代替心贴心的交流

      “每次我鼓起勇气和他们说心里话的时候,他们总是先哆嗦一大段的道理,还会摆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然后把自己的思想传输给我,实际上只有我赞同他的观点,他们才不会继续说下去,如果我不赞同,他们就会一直往下说,直到我很不乐意地接受为止。其实,我更希望能够平等的交流,即便我的某些想法他们不接受,也能够尊重我表达的权力。”

      7.用发火的方式代替平心静气的教育

      “上周刚开完家长会,回家就狠狠地批了我一顿。其实,每次考砸了,或者在学校犯了错误,我自己也知道做得不对,如果平心静气地跟我沟通,我会更愿意改正的,谁不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呢?”8.最后,如果我做了父母……

      “如果我以后做了家长,我不会每天都对孩子板着一张脸。我会和孩子做好朋友,和他聊天、谈心,让他把心里的想法和委屈都讲出来。一个能够理解我们、能和我们平等交流的父母,是我多么渴望和需要的啊!”

      听了孩子的心声,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地学习,尤其要学习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并掌握这一项技能。很多孩子刚进入学习环境,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若开始沟通的时候便和孩子产生的隔阂,之后家长要是再想和孩子建立亲密的沟通关系会更加困难。如何与孩子交流是一门学问,只有把沟通这门功课做好了,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3、家长们和孩子沟通过程中8点注意事项

      1.尊重孩子

      很多家长没有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也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家长们一般总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就要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很多家长不懂得孩子慢慢长大,思想也在变化。孩子有他的思想,有他的意愿。

      有些家长在平时说话中,或在外人面前评价孩子时,常常不给孩子留面子,有意无意之间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孩子的心理非常脆弱,自尊心又很强,如果家长和老师处理问题不当,就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伤害。以后他们就常常会把自己伪装起来,防止他人窥视到他内心的变化。家长和老师在观察孩子的行为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特别注意维护他们容易受伤的自尊心,然后再注意寻求正确的方法给予及时的引导,而不应该是盲目地大加指责。

      2.请尊重孩子的隐私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到小学高年级后,不再像过去那样和自己说心里话,似乎总有事瞒着自己,甚至还给自己的抽屉上了锁……家长们开始心急、焦虑,开始担心子女变坏。过多的担心导致家长像一个训练有素的“间谍”,时刻关注子女的一举一动,稍微有点动静,父母就会变得异常紧张,于是常常通过偷看孩子日记、翻阅孩子的QQ聊天内容和电话通讯记录等方式加紧对孩子们的管教。老师提醒家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愿意让人知道的小秘密,通常情况下,并不是真的什么难以告人的秘密。父母完全没有必要“草木皆兵”。有时候孩子写日记其实是自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的一种方式,在心事没有办法和别人说的时候,写在日记里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调解情绪。如果家长没有经过允许私自偷看孩子的日记,孩子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抵触心理。一旦双方形成隔阂,再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就会非常困难。

      家长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要明白偷看孩子隐私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也常常是恶化家庭关系的导火索。其次,家长应该认识到,尊重孩子的隐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不要未经允许偷看孩子的信件和日记等隐私,二是不要将自己所掌握的孩子的隐私随意宣扬出去,孩子的某些弱点和考试成绩一样同属于孩子的隐私,需要家长善加保护。

      当然,如果孩子的隐私情况比较特殊,若不及时制止很可能会有不良影响的时候,父母就要行使父母的权利,但是无论如何,父母都不能采取粗暴的方式,要学会信任孩子,与孩子一起分享,一起分担。家长要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与隐私的基础上,平等对话,循循善诱,让子女主动敞开心扉,这是避免矛盾和冲突的最好办法。

      3.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从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了解来自于观察,例如:孩子对音乐声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声就特别兴奋,平时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对音阶的掌握很准确,喜欢各种乐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大潜能,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让他参加音乐类的学习。

      4.要留意孩子的态度和感受

      在学会倾听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因为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家长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父母若不能真切体会孩子感受,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当孩子和同学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5.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并与孩子一起体验生活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父母与孩子对谈的题材,大部分是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当然,父母是孩子6.不要用负面意义的词汇和语气

      所谓的负面比如家长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马上给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许……”、“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坏”、“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也许家长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说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若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家长再说类似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还会感到厌恶。因此,当你很生气时,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因为人生气的时候是会失去理智的,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住你的语言。

      7.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家长和1-2年级孩子说话的方式,和3-4年级,5-6年级的孩子说话的方式肯定不同。如果父母如果不能做出改变,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还让亲子间的对话产生隔阂。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8.经常变换新的话

      常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聊一些当下的时事政治,军事,体育,音乐,节日等话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因此家长平时生活中就要不停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词汇库。

      4、家长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的方法

      和孩子有共同话题还是不够的,很多家长还希望能和孩子成为很好的朋友,那家长要做的就更多了。但是家长一定要注意,即使是和孩子成为很好的朋友,也不代表孩子事无巨细的都要交代给家长。孩子还是保有拥有自己秘密的权利的。

      要和孩子成为很好的朋友,家长可以先从自身做起,成为孩子愿意沟通交流的对象。

      1.树立榜样,始终如一

      树立榜样,始终如一的意思,面对同类的问题,家长处理的方式和引导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一直,并建立统一标准。对待孩子的一致性,是孩子对父母信任的基础。当孩子预先知道父母的意图,以及父母会怎样反应时,他们就会感到比较安全。这种安全也是构成孩子对你信任的重要基础。

      2.对待孩子应该真诚

      对待孩子真诚即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没有任何虚假。要求父母能客观地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感受什么以及做什么。真诚意味着向孩子敞开你的思想和感受。当你的工作没有做好时,你可以说你很灰心。如果对孩子很生气,直接对他表露这种感受比用隐讳的方式更好。

      3.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家长能承认错误,包括准确地承认自己的弱点和错误是给孩子树立了非常关键的榜样作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面对错误,家长若能提前承认并用平缓的方式向孩子提出来,那么他们就能够接受,而且不会有无法挽回的损害。重要的是父母本身的行为,父母应该直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与孩子交谈并向孩子道歉,而不要使孩子 形成“父母不会有错误”或“父母犯错后从来不承认“的印象。做到这一点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虽然承认了无知和错误,却增加了孩子的信任,并激发了他们自己寻求答案的愿望。

      老师提醒家长,孩子和家长的沟通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家长作为孩子的读懂自己孩子这本书是需要改家长不断努力学习的。学会和孩子沟通是要一段时间的,掌握好沟通技巧便可以使家长与孩子融洽相处,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果真针对孩子迷恋网络这个问题,家长们都有很多话要说!

      想帮孩子解决问题咱们家长就要先找到问题原因。

      我们先看看我们都讨论了哪些话题呢?每位家长都可以思考一下以下两个问题。

      讨论1: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导致孩子产生“网瘾”,沉迷于电脑与手机?

      咱们家长要承担什么责任呢?

      讨论2:下列 10 种情况,达到 5 种便可判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1、离开网络总是恋恋不忘;

      2、总是嫌上网时间太少;

      3、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冲动;4、一旦不上网就会显得焦躁不安;

      5、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加具有积极性;

      6、一旦接触网络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

      7、为了上网能失去人际交往和工作等等;

      8、不惜支付巨额的上网费用;

      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

      10、下网后有失落感;

      【家长可以先判断一下,如果少于5种,不用太多担心和焦虑。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随着孩子对学习的知识兴趣的增加和学习任务的增加,孩子慢慢会降低对网络的依赖。】

      在我们调查中发现,52.8%的学生(27.8%+25%)有轻微的网瘾。只有20.9%(1.4%+5.6%+13.9%)的学生网瘾较为严重。26.4%(12.5%+11.1%+2.8%)的学生虽然会有迷恋网络的行为,但是还不算已经患上网瘾。

      在我们和家长讨论中我们发现,以下6点情况:

      1、网瘾较为严重的学生家长更多会采用强制性手段禁止孩子上网或者接触各类电子产品。这样的方式往往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现在很多小学生可能不会马上提出反抗,会表面认可家长的行为,但是等到孩子有一定自主决定权的时候,便有很大的可能会悄悄和同学去网吧,甚至夜不归宿来展示对家长的反抗。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容易越来越糟。因此这种方式,老师并不提倡。2、大部分家长还是能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但控制孩子的方式主要为“命令”。家长还是无法和孩子通过沟通达成协议,更别说让孩子自己主动控制时间。

      3、一部分家长过于焦虑,孩子上网的行为表现可能只满足2-4项症状,家长便已经不能接受了。这部分家长恨不得孩子放学回家什么都不做就写作业学习。这部分家长见到孩子玩游戏就会有非常大的情绪反应,常常愤怒。

      4、小学生若已经配有手机,那家长一定要提前和孩子制定手机在校使用规则,并请老师监督。

      5、部分家长对于网络近乎完全排斥,觉得孩子接触的所有网络内容都对孩子有伤害。因此这部分家长会通过断网,不买手机,不买电脑的方式避免孩子触碰网络。

      6、很多家长一边禁止孩子玩手机玩电脑,一边自己玩游戏玩的不亦乐乎。这直接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这部分家长可能自己也没有清楚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建议家长根据孩子自身问题,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孩子网络使用问题。老师建议家长抱着耐心和信心,一边自己学习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一边引导孩子。通过这样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知道在保证自身心理,财产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合理利用网络,最终扩宽视野,增长见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家长们必须要知晓以下内容:

      2、“网瘾”的概念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也有人称他为“电子海洛因”,临床上是患者对网络过度的依赖而形成的一组异常症状伴随的生理性不适。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巨大。

      3、“网瘾”的3大主要特征

      1.极度的专注与坚持:除吃饭和睡觉之外,大多数的时间都用于上网(或者渴望上网)。

      2.逻辑思维弱:思维和智商方面以画面为主,文字和抽象性的思维较弱。

      3.两个自我:心理上表现出虚拟和现实的两个自我(现实的我不够好、无力,虚拟的我很好),严重者无法分开两者。

      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有一个共同的背景特征,就是家庭关系不好(包括父母不和),在家庭里与家人没有联系,或者没有真正的联系(只是表层的、敷衍式的联系)、没有内心的、深层的联系。认识到这点,家长们便可以更好调整方法帮孩子摆脱网瘾。

      4、面对孩子的“网瘾”问题,家长能做什么

      面对孩子的“网瘾”问题,家长们能否和孩子重建家庭关系是最关键的。不要把焦点放在问题上,而是要先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父母要在家中多谈轻松愉快的话题,学会有效沟通,多交流内心感受,沟通中尽量减少抱怨、指责、评判和否定,多互相肯定、互相感谢、互相尊重。即使孩子不参与交流,也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气氛的感染,慢慢地愿意敞开心扉。

      (1)不要把焦点放在问题上,先把焦点放在支持孩子现有的需求和梦想上。比如用一个月的时间建立和谐气氛,让孩子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想要跟孩子建立朋友的关系,家长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一个与我同年龄的朋友有网瘾问题请我帮忙,我会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帮助他?

      (2)建立有效的沟通

      建立有效的沟通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有问有答,而非长篇大论,或者老是否定、批评、责骂(这样做,只会导致孩子把你的话当耳旁风)。有效的沟通是无论对方做对做错都接受他,跟他心平气和地好好谈。家长要慢慢学习和孩子像成人间相互对话一样沟通了。(3)谈内心的感受和需要

      谈内心的感受和需要不是谈上网的问题,很多家长一开口就谈到上网的事,这样孩子会觉得家长想要操控和改变他,内心会很有压力,于是不愿意敞开心扉。家长要和孩子多聊一些轻松地话题,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和父母交流,聊的过程中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在引导孩子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如果过去没有这样的习惯,可以先从无关痛痒的事物开始。

      例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电影,然后你们就有了共同话题,可以在聊天时和孩子说:“昨天我看电影《摔跤吧,爸爸!》,其中的某一段令我很感动,那位爸爸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都能够包容,我觉得那位爸爸真是太伟大了,我真的是要向这位爸爸学习,不知道你觉得哪一段令你印象深刻呢?”

      愿意不愿意了解对方的感受,或愿意不愿意将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就是一个人是否真正接受另一个人、是否愿意与另外一个人建立联系的关键讯号。谈感受和需要才是真正的联系,有了这个前提家长才有可能在解决孩子“网瘾”问题上做一些事。这个与孩子内心建立联系的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很难说(通常最快也要3-6个月),主要决定于家长够不够灵活,是否能坚持按照正确的心态和方式去沟通,是否能够用心地去体会孩子内心。

      (4)策划未来

      当孩子能够和家长敞开心扉谈感受和需要时,家长可以慢慢和孩子谈到未来,找出孩子希望有怎样的未来(3个月后、1年后、3年后、10年后……)。有了未来的意识,才会想到站在这里思考下一步,再下一步…… 没有未来意识和目标的人是没有方向的;既然没有方向也就无须举步了。 能够谈论未来才可以创建一条路出来,让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有路可走,这样孩子才不会一直依赖网络世界带给他的成功和价值感。

      在谈论未来时,还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能在孩子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否定孩子,否则孩子就会再次拒绝沟通。而是要先和孩子天马行空地聊,即使孩子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先肯定孩子想法中值得肯定的部分,然后再引导孩子多想几个办法,最后在众多办法中找一个能够具体操作的列出一个小计划,想办法先成功一部分,让孩子从中获得“我能行”的感觉,当孩子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做些事情并获得成功感,他也就有了提升和转变的机会。

      同时,这时还要注意两点:目标是为了孩子内在的需求而定的,一开始要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见来定目标,而不是为满足父母的愿望来定目标;如果孩子的需求发生变化,或是按计划实践时发现很难达成目标,可以根据孩子需要来修正目标或计划,而不是强迫孩子必须达成目标、必须按原计划执行,更不能因此否定孩子,否则可能会导致关系破裂,孩子又退回到之前沉迷于网络的状态。

      现在的重点是让孩子能跟随他自己的内在需要去做些事,让他愿意用自已的力量走路,要先跟随孩子内在的动力,待孩子在实践中获得一些成功之后再引导孩子接下来前进的方向。

      5、孩子该了解的网络安全须知

      网络知识素养是现代家庭教育的新内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应科学系统推动未成年人新媒体素养教育。所以,我们选取了现在最常见的,对安全影响最大的5件事,希望能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技能。这些基本网络知识素养,家长必须尽早,提前让孩子知道。这能很好的预防孩子接触到网络不良信息。

      1.微信朋友圈禁止陌生人查看照片

      微信在未成年人常用网络社交工具和应用中占11.8%,很多人已经习惯在微信上记录自己的饮食、地点、风景等等生活中的一切。尽管“朋友圈”只有好友才能看和评论你分享的照片,然而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却留有一扇“后门”,一旦“附近的人”被启用,即便不是微信好友,你的10张照片也会被非好友的陌生人尽收眼底。很多微信用户并没意识到这扇“后门”的敞开会导致自己隐私的外泄。

      以朋友圈为例,首先点击“找附近的人”功能,然后选择“清除位置信息并退出”。最后在设置项,关掉“允许陌生人看10张照片”的隐私设置。

      2.小心微博相册、签到、足迹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青少年(61.6%)使用微博,高于整体网民(54.7%)。未成年人在进行网上交友时,32.3%会公布真实姓名,公布学校名称(20.9%)、电子邮箱(18.4%)、照片(15.5%)、班级(12.1%)、手机号(7.3%)等易直接定位和识别的个人信息者也有相当比例。

      有很多人选择在周末或者长假外出旅游,并且微博直播旅途,不断晒风景、个人照。大家在晒快乐的同时别忘了保护自己隐私,不要在微博上泄露出游时间、人数等信息。如果要发布的话最好也是对现实好友分组可见。

      3.慎用公共场所免费网络

      现在青少年聚会,到了餐厅或者咖啡馆,要做的(1)在使用免费WiFi的时候,要看准WiFi的提供者。最好像是在机场或星巴克是有加密的认证的,需要密码才能登录。

      (2)在一些公共区域,尽量不使用带有个人帐号和密码信息的软件。

      4.不乱扫二维码

      最好可以在手机上安装二维码检测工具,这类工具可以自动检测二维码中的信息,从而判断其是否含有安全威胁。

      5.禁用游戏内置收费项目

      很多青少年已经习惯在闲暇时通过自己的移动终端来进行游戏娱乐,但是玩游戏的同时也有几点要注意。首先,不要把银行卡跟账户相关联。有时候不经意间的点击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扣费,所以要从根源上断绝扣费的问题。其次,去官方商店下载游戏,下载之前可以查看评论,如果发现该游戏有类似的问题则建议不要安装。

      很多扣费代码是内置在游戏中,不用通过用户审核便直接扣费。用户在遭到恶意扣费以后不会收到提示消息,而只能通过查询电话消费记录方可知道,这对于一般不会查询账单的用户来说便无从所知。

      有调查显示,未成年人触网比例高达96.8%。其中,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以前(含10岁)的学生占到61.8%,28.1%的未成年人在7岁之前就开始接触网络。很多学生家庭拥有手机(92%)、电脑(82.7%)、平板电脑(25.3%)等一至多种可接入互联网的终端。近八成(78.4%)未成年人曾使用移动终端上网,高于全国整体网民(74.5%)。在网络空间和虚拟世界中,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更需要引起所有家长的重视。信息时代,网络对于每个家庭成员包括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青少年上网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是不可回避、也是不可能杜绝和禁止的。既然如此,我们家长更有责任教会孩子安全使用网络,保障自身的人生财产安全。

      “每次出门去上学,已经三番四次告诉孩子,快来不及了。但他依然慢吞吞地穿鞋子,揉来揉去半天,脚还是半只在鞋里、半只在鞋外。”

      2.琪琪妈妈

      “告诉孩子要收拾自己的玩具,那个磨蹭的呀,活像是给地主打工。收一个玩具,休息3分钟,5分钟之后就跑得没影了。”

      3.鱼蛋妈妈

      “我就纳闷了,向来雷厉风行、时间观念极强的我,怎么会有一个这么拖泥带水、腻腻歪歪的儿子?!”

      2、“拖延症”讨论话题总结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和家长进行了一些讨论,如下:

      讨论1:你家孩子是否出现这样的拖延症状呢?

      1. 学习:学习前总会玩很久,半天进入不了状态

      2. 生活中:早上总是赖床。

      3. 习惯:养成了散漫消极的习惯,缺乏自主性。从家长们的选择中我们发现,有35.5%的学生养成散漫消极的习惯,缺乏自主性。这样的习惯自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导致孩子作息混乱,学习的时候也慢慢吞吞的。长期下去,孩子做事情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再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这样孩子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讨论2:造成孩子拖延的表现,家长有反思过是自己的原因吗?以下原因,家长有占几条?

      1. 父母事无巨细,孩子乐于拖延

      2. 家长平时生活缺乏规划

      3. 家长负面情绪严重,使得孩子也消极对待问题。

      4. 家长越催孩子压力越大,孩子只好消极反抗

      孩子拖延,和家长有分不开的关系。通过这个话题讨论,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如果我们只从表面理解孩子行为,孩子拖延状态确实表现出各种对学习的不满或者排斥。但如果家长们愿意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发现孩子消极对待生活和学习可能是因为在学习生活这个过程中受到了挫折。如果家长们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并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那孩子遇到的每一个挫折,也正是孩子成长的好时机。

      讨论3:在治疗孩子”拖延症“的过程中家长有遇到这样的问题吗?

      1.制定了计划,但是总实施不下去

      2.奖励的礼物已经无法吸引孩子。

      3.家长总觉得自己已经改变很多,但是孩子无动于衷。正如图标显示,45.5%的家长都觉得自己已经改变很多,但是孩子依然无动于衷。这一定程度体现了家长们的无奈,也说明了在引导孩子摆脱拖延症的过程中,科学恰当的方法非常重要。很多家长制定了计划,设置的奖惩措施,但是依旧没有感受到孩子的变化,因而感到非常挫败失落和无奈。但如果方法使用得当,并和孩子真实问题密切相关,孩子一定能有改变。

      3、拖延症特点

      家长们若想帮孩子改掉拖延症这个毛病,首先得先了解拖延症都有什么特点。

      家长您有拖延症吗?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症,它是一种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行为。

      拖延症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家长得了拖延症,孩子也会被传染,而且拖延症对孩子的影响更严重。若孩子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各种习惯的养成都会受到拖延症的影响,那这将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和健康。

      因此家长如果想帮孩子改变拖延症的习惯,先改变自身的问题,肯定是有成效的哟。

      4、怎么判断一个孩子有拖延症呢

      孩子具有拖延症的表现如下:

      1.学习方面

      孩子写作业总会拖到很晚,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孩子作业一推再推,直到晚上才去完成,特别是假期或者周末,作业总会推到最后一天才完成。

      2.生活方面

      早上起床要喊三遍,总是最后一个吃完饭。孩子早上赖床,直到没有办法拖了才会起,吃饭特别慢,爱做小动作或者看电视,别人碗都洗好了他还在吃。

      3.心理健康方面

      患了拖延症的孩子会变得焦虑和抑郁,因为拖延而变得懒散,总是不停的自我否定,出现内疚感和自卑心理。

      4.个人习惯

      养成懒散、消极的个人习惯,失去主动性和进取心,无法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5、孩子出现拖延症的原因

      孩子表现出拖延症可能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孩子学习懈怠,态度不端正。我们希望能引导家长们更深入了解孩子行为的起因,包括孩子有巨大的压力,不够自信害怕挫折等。只有通过孩子家长平时细致又耐心的观察,才能慢慢了解孩子产生拖延症的真正原因。

      1.父母事无巨细,孩子乐于拖延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中有一句话“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您,也是这样的家长吗?看孩子收拾屋子慢吞吞的,就忍不住凶他一遍,然后自己帮孩子火速收拾完!如果是这样,那久而久之,在孩子眼里什么事情爸妈都会帮我做的:“我不做,顶多会被骂几句,反正最后还是会帮我做!”

      孩子“拖延症”的背后是没有责任感!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他应该要做的,什么事情是他必须要抓紧做的,那是他的责任。对于时间观念和责任感稍弱的小学生,非常容易出现拖延症。如果孩子拖延症已经比较严重,孩子家长不懂得与孩子沟通,只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那孩子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也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久而久之便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自然而然就开始拖延。

      3.孩子内心不够自信

      当孩子认为功课难,自己搞不定,拖延就是一个好办法。通过磨蹭,在作业消磨很多时间,时间上的投入能给他精神上的安慰,他在内心暗示自己,我已经努力了。那这种拖延就是他战胜内心对功课的恐惧感的法宝。

      4.孩子害怕失败挫折

      孩子在学习或课堂上受过挫折,会很抗拒!比如孩子没考好被批评,他就不愿意面对成绩。久而久之,就用拖延来逃避问题。表面是拖延症,实际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低。

      5.孩子学习压力太大

      孩子学习的压力太大,当面对功课或者作业时,大脑条件反射地开始紧张。平时缺乏关怀的孩子更容易自责和自我批评,自我挫败的思维方式会进一步引发焦虑,加深拖延的程度。

      6.孩子追求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孩子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心害怕失控,只有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的时候,内心才有安全感。对无关紧要的事情追求完美,势必会造成拖延。

      6、面对有拖延症的孩子,家长能做什么面对孩子的拖延症,很多家长都会先尝试帮孩子制定计划,但计划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实想帮孩子拜托拖延症,家长要做的还有很多。孩子做出任何的一个改变都是需要家长们用心引导,给予孩子空间,时间和信任才有可能发生的,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们更不要抱着“自己说过”孩子马上就能改变这样的想法,也不要因为一个计划实施了一个月没有效果就放弃。

      因此家长具体要做些什么呢?老师帮家长们梳理出一共5大模块,11小模块供家长们参考。如下:

      1.培养孩子责任感

      想要孩子告别“拖延症”,要从培养责任感开始。只有先认识到这是他应该或必须做的事,是他的责任,培养时间观念才有基础。

      2.制定规则

      (1)制定行动计划,而不是截止日期

      家长都喜欢给孩子设定一个截止日期,比如三个月之内提高20分,在年末之前进入班级前十名,六个月之内英语单词记住多少个……这些预期会发生的结果看起来十分诱人,但是往往我们都达不到目标。我们应该选择的不是制定截止日期而是制定行动计划。

      家长们可以思考一下,相比起真正分析要达成目标需要做什么, 只是说说“我在XX时间点要完成我的目标”要更简单。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嘴上说说,行动起来是很困难的。

      截止日期除了展示出你内心深处的渴望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它甚至会拉大你和理想状态的距离。比如你打算写一本小说,实现你这个童年的梦想是如此意义重大,以至于你告诉自己要在年末之前完成它。所以你立刻开始打字,头几天感觉鸡血满满。一段时间后,你偶尔写写,对你的计划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总是有可以让你分心的干扰存在,新的借口一个接一个。你觉得你自己可能要失败了,不久之后你就真的失败了。为了达到你的目标,你应该问你自己你需要怎么做才能够写完你的书。从一开始就把截止时间这件事扔到垃圾桶里吧。

      正确的做法是开始把想要讨论的主题列成大纲。然后计划一份写作进程表,好让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工作了。因此,当家长们帮孩子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不能只设置截止日期。要引导孩子将目标分解到一个一个行动中,给孩子一个清晰明确的操作方法。只有这样,我们制定的计划才是可行的。

      例如:

      感谢微信群里一位微信名叫:“亚宥宏工作室”的家长分享他帮孩子制定的学习计划。

      各位家长可以看到,每一条都明确写出孩子的行为,而不仅仅只是要求孩子表现好。这样孩子就知道要达到家长的要求,可以做哪些事情,而不仅仅只是自己猜测。

      其中,家长在扣分的时候也明确写出扣分的原因。这样能帮助孩子了解家长不会是无缘由,凭借心情批评自己。

      欢迎更多家长在群里分享自己育儿的经验,我们一起分析总结提高。

      (2)留一些拖延的时间

      相对于长期回报,我们大都会选择短期愉悦,作为上小学的孩子也一样。

      通常情况下,如果让孩子选择玩一盘电脑游戏还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孩子都会选择游戏。

      即使孩子知道学习一门语言可以开阔视野,孩子也不会选择学习一门语言。因为孩子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也不一定能收获满足感。而电子游戏不同,它能带给孩子的即刻愉悦。

      那咱们家长是否能够帮孩子结合两者呢?

      想要孩子摆脱即刻满足的欲望几乎是不可能的,帮孩子控制这种欲望是有可能的。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高反馈地奖励自己。学习的时候忘掉即时满足这回事,全身心投入。

      通过掌控玩乐的时间和工作的时间,孩子就可以控制想要拖延的冲动。我们和孩子在面对相似情形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想要拖延的冲动,但成功人士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们会控制拖延,从而不被拖延所控制。

      (3)20秒规则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开始的时候,人们会开始找理由或者自我合理化来推迟行动,孩子也是一样。但是一旦我们开始做了,这件事其实没有那么难。所以孩子如果拖延,要怎样才能帮他度过最初的阶段呢?

      有效的方法就是帮孩子形成这么一种思维:你所需要的只是二十秒疯狂的勇气去做一件事。

      比如:你需要20秒疯狂的勇气来穿上你的运动鞋开始跑步;

      你需要20秒疯狂的勇气打开你的辅导资料;你需要20秒疯狂的勇气做一套试卷……

      这一规则非常直接,但是真的很有用。孩子不需要多于20秒的时间开始做一件事情。告诉孩子别再考虑各种你不能开始的理由了,就直截了当地开始吧。

      (4)划分时间段

      孩子很难持续不断地高效学习,所以划分时间段这个方法很有用。这一技巧能够帮孩子提高学习的效率,家长在工作中也可以尝试使用这个方法,也是可以帮您提高工作效率哟。

      比如家长可以帮孩子计划学习4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然后在学习三个时间段之后,孩子可以休息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要求是在这45分钟内,孩子必须专注于学习这一件事情,而忽略任何其他事情。

      告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想要做另一件事情的冲动可能会出现,但是不要去想它,专心做自己当下的事情就好。一旦休息的时间到了,孩子就可以决定是不是下一时间段要开始另一件事情。

      3.拒绝做严厉的爸妈

      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 Pychl的研究发现,严厉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培养出拖延的孩子。严厉的父母不懂得与孩子沟通,只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所以别再对你的孩子太过严厉了。很多父母惯于对孩子发号施令,这也不准那也不行的。孩子做任何事没有达到要求就一顿数落,更有甚者会体罚孩子。孩子在这种严厉的氛围下,很容易养成逃避拖延的性格,同时也不愿意去表达。学会做一个尊重孩子的父母,给孩子一定的容错空间,是改变的4.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拖延症本质上是逃避行为,逃避的原因中一部分成分是孩子害怕失败。我们应告诉孩子,失败可以接受,重要的是如何去进步,让孩子克服恐惧和失败,不再逃避。只有抗挫折能力强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中不会时时惊恐。

      5.另外我们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4点:

      (1)让孩子找到合适的学习地点

      家长可以想象一下,当你走进一个脏乱的房间,桌子上堆满了书、DVD和纪念品,窗户脏黑,书桌布满灰尘,衣服都堆在椅子上。我想你看到这想想都会觉得受不了。

      孩子也是一样那要怎么办呢?家长需要整理,打扫孩子的房间,或者让孩子自己整理,整理成他想要的样子。

      开始学习之前,请确保孩子的学习场合整洁干净。清除掉所有潜在的干扰。如果孩子是用书桌学习的话,保持孩子的桌面整洁。

      这一规则很简单,就是把所有潜在的干扰都清除。如果孩子的手机干扰孩子,关掉;如果孩子的房间里东西太多,整理。老师知道这一规则听起来很显而易见,但是有很多家长却忽视了一个干净整洁学习场合的重要性。

      (2)舒适很重要

      如果孩子感觉疲惫、沮丧或者压力山大,家长就不应该再给孩子加压。在一定范围内,孩子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舒适。这并不是指家长要让孩子甘当小康即安的人。如果孩子要同时操心很多事情,那么要关注哪里。多而长的待办清单会形成一种想要把这些事推迟到某一天去做的冲动。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过多的学习目标,会导致孩子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习。

      那有什么解决办法吗?果断删除,清理孩子的待处理事情列表。清除垃圾,从而可以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想要终结拖延,就要帮孩子把事情简化到很轻松就可以开始的程度。如果计划这儿有推荐家长帮孩子每天练习的四个习惯:

      看到事物的积极面:杯子总是半满的。总是有不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的障碍存在,所以不需要我自己的消极思想火上加油。

      吃得好:吃健康的食品让人感觉健康、能量十足以及动力满满。这是保持好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的一环。

      睡得够:如果孩子不给自己充好电的话,就不要想着高水平发挥了。

      锻炼:孩子们在书桌面前静坐时间太长了便需要激活身体。如果不激活他们的身体,让它做些它理应做的事情,那么孩子的状态会下滑,孩子也很难实现他的目标。

      孩子的事情无小事,孩子出现的问题也都需要家长们慎重对待。虽然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有拖延症只是做一些事情慢了一点,只是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到位这样简单的表现,只要催促就可以的。但实际情况往往相反,家长越催促孩子拖延症越严重。因此想要解决问题,家长们必须要正视自己和孩子的问题,再尝试在现在的基础上做出改变。改掉孩子拖延症一定是需要家长和孩子长期努力的,请家长们务必有耐心。

      1.孩子考试前背的知识点,一到考试就忘了。

      2.孩子做错的题目反复错。

      3.孩子背数学公式混淆不清,记不住。

      4.孩子背诵古诗词,今天背明天忘。

      虽然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拥有过目不忘的神功,但是现实往往让家长们操碎了心。从某个角度,记忆东西是非常枯燥的,孩子也是排斥的。但另一个角度,孩子掌握好方法后,记忆效果是会加倍的。因此在我们给孩子找正确方法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具体哪里问题比较严重。36.6%的孩子背诵语文古诗词最困难。还有25.7%的同学在考试的时候状态不佳,遗忘知识点。针对这部分同学,咱们家长需要更多帮孩子调整考试时候的心态,情绪,给孩子更多信心。

      讨论2:以下情况都会减弱孩子记忆力,咱们家孩子学习过程中有吗?

      1.孩子学习压力大,用脑过度

      2.孩子有抑郁、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3.孩子睡眠质量差

      4.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们在帮孩子提高记忆力的同时也要知道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记忆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们认为孩子睡眠质量差是主要因素,占32.7%。听很多家长反馈,许多孩子写作业到很晚,甚至到凌晨,这样子情绪的主要问题并解决。

      讨论3:以下在学习上三大记忆力的误区,家长和孩子有中招吗?

      1.孩子在学习记忆时知而不全,知其一不知其二

      2.孩子过于依赖某一种记忆方法

      3.家长了解很多记忆方法,并不能很好的运用

      如果家长们搜索,会在网络上搜索到各种记忆方法,可是不是任何一种方法都适合孩子呢?这真不一定。如果花太多时间在尝试各种方法上,孩子反而会觉得疲累甚至丧失信心。在我们调查中,有43.4%的家长都反馈,找到很多方法,但是并不能很好的运用,这浪费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时间。

      2、孩子记忆力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都说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其实相差不多,但是为什么孩子记忆知识的效果会有相差呢?其实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很多其他因素会间接影响孩子的记忆力,而这些因素都是家长不可忽视的。很多时候,家长总是责怪孩子背书不认真,今天背明天忘,这其实除了徒增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亲子间的关系,没有一点帮助。那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孩子的记忆力呢?老师整理了如下6点:

      1.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主要是指抑郁、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记忆,导致出现记忆力减退。因此家长们需要关注孩子在学校是否有遇到影响他们情绪的事情。

      2.失眠

        出现失眠,睡眠质量不好的孩子,记忆力也会有所减退。睡眠质量低下,大脑得不到有效休息,记忆能够受损,就常常忘记事情。

      3.疾病

        不管是生理上的疾病,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会导致我们出现记忆力减退。比如患抑郁症、神经衰弱、慢性鼻窦炎、脑动脉硬化等的孩子,容易伴有记忆力衰退情况出现。这些疾病会对大脑中的记忆区域造成不良影响,记忆力自然也就退减了。

      4.用脑过度

        用脑过度会让导致孩子疲劳感增加,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降低,从而影响记忆。

      5.过于依赖电脑。

        电脑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但平时对于电脑过度依赖,是现在年轻人出现记忆力衰退的原因之一。依赖电脑完成计算任务、记录事情等等,都会减少日常脑力劳动,进而大脑功能会慢慢变弱。

      6.压力

        适当的心理压力可以增加我们的记忆力,但是过度的心理压力就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力。

      了解孩子记忆力下降的因素之后,相信很多家长能发现有很多因素是相关联的。如果孩子压力过大或者用脑过度也容易使孩子感受到自己努力了依旧没有任何提高从而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从而进入一种不良的循环。因此家长能随时关注孩子情况,并了解孩子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并理解孩子的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家长才能冷静的分析并清晰的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帮孩子解决问题,帮孩子恢复到正常的记忆力水平。

      3、如何提高孩子记忆力家长们在帮孩子训练记忆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8点。

      1.注意集中

        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因此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要尽量避免外界因素打扰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很多小学生家长喜欢陪着孩子学习,这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是有必要的。但是等孩子慢慢长大,家长也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2.兴趣浓厚

      如果孩子对学习内容、知识对象感觉到索然无味,那孩子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倘若对某一门学科特别感兴趣,其学习成绩也往往较好。兴趣的培养可以在学习中进行,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如果家长们觉得有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教。

      3.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因此孩子若有文章记忆困难,家长可以尝试帮孩子进行分析,引导孩子进一步理解帮助孩子记忆。只有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才会更好。

      4.重复学习并及时复习  “重复”是必要的。家长可以帮孩子安排合理的规律的时间进行学习内容的复习,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回顾习惯。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对学过很久的知识,是不是翻出来回顾一下,记忆的会更牢固。

      5.经常回忆

        学习时,需要孩子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中有错误的地方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家长也可以在闲暇时经常帮孩子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孩子遗忘。

      6.多方式结合

      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常用的一些记忆方法有:

      图像记忆法:又叫记忆术,这是世界记忆大师最常用的记忆方法,它可以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把毫不相干的数字、文字、文章等用图片编成故事存贮进你的大脑里,也是充分的利用了右脑非常强大的图像记忆功能。

      思维导图记忆法:思维导图是当今思维记忆领域非常有用的一个工具,很多白领、老师、ceo等都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将资料系统化,记载在大脑里,以便寻找、记忆和思考之用。 

      7.最佳时间

      根据心理学原理,早晚记忆分别只受“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单项干扰,因而记忆效果较好。因此上午9~11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下午3~4时,也是一个不错的记忆时间。在孩子放假时,家长可以帮孩子安排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这样效果较好。

      8.科学用脑

      小学生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要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才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针对以上8点提高记忆的方法,家长们可以和孩子沟通具体的时间安排,同时努力了解最合适孩子的记忆时间段和记忆方法。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孩子对知识点的遗忘,将孩子产生遗忘的问题找出来,并解决。给孩子创造一个开放愈快的学习氛围。4、各个学科记忆方法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同样,针对不同学科的记忆方法也是不同的。因此老师整理了语文、英语、数学的记忆方式。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学习中的问题针对性的找寻方法解决。

      1.语文

      (1)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古诗文,理解后记得更牢固

      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理解之后记忆会更快。当然,背诵后也有助于理解。

      1 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来记忆。

      2 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3 采用“整分联背诵法”

      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孩子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

      (3)勤写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2.英语

      英语最注重的就是抓语法知识和单词。

      (1)背诵单词、搭配

      单词是英语的一大基础,单词不过关,就别想学好英语了。常常看到学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背背一个单词,或者在纸上把这个单词抄10遍。这样做即便记住了单词,也只是这一时,考试就忘了。而且,这种做法也只能记住几十个单词,单词多的话就不管用了。最好用的方法就是通过音标记单词,每个字母的发音其实就几种,只要熟练音标和字母在单词中常见的发音,那么当听到一个单词,基本上就能拼写下这个单词。即便是没有学过的单词,也能根据音标写个大概的模样。

      而至于要保证写对,小编建议,可以把每个单词做个小卡片,睡前翻一遍,连续几天就能掌握这些单词了。

      至于搭配,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到句子里。比如说动词搭配,只要造一个简单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能记住了。英语中的一些搭配,其实就是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简单来说,就是固定出现,固定这么用,千万别去钻牛角尖。

      (2)了解、记住语法语法算是学习英语过程中比较难的一项,但又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具体怎么学呢?最基础就是了解主谓宾结构。

      简单句中有主谓宾,复杂句中同样有,只不过就是主语或者宾语可能变成了从句,加了定语修饰或者是名词性从句作解释,当然二者也可能变成动名词 doing 形式或者不定式 to do 形式。

      当然,孩子之后如果学习到比较难的句子,如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就要注意这样的从句有一个固定的形式,这就需要背诵了。至于动词的话,要掌握的是时态的问题,一共是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这也就牵扯出了虚拟语气。所以,了解了句子成分,背诵了一些固定句型,语法其实没那么难。

      (3)背诵作文范例和典型句式

      找一些优秀的范文背诵,这一点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做。但是,背诵范文,不是背诵内容,而是要了解句型和行文思路。

      所以,建议对每一篇作文都画一个流程图,了解思路,然后在流程图中,标明作文中用到比较好的句型,然后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尝试用上这些句型。但是,一定要充分了解这些句型的用法和意思,千万不要生搬硬套。

      3.数学

      数学对知识的考察灵活多变,很难在试卷上发现曾经做过的题目,备考看似无从下手。但根据以往经验,其实只要做好以下三点,就能取得好成绩:(1)梳理知识树形图

      教科书上涉及的知识点是出题的蓝本,一张好的试卷会覆盖到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的考察,只要能梳理好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考点,并熟练掌握对应的方法技巧,高分自然很轻松。

      孩子们可以根据课上的笔记,先列出章节大标题再慢慢补全每一个知识点,最后总结每个知识点对应的方法和技巧。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坚持总结梳理,会消化吸收得更好。

      (2)基础计算练习

      计算作为数学的基础,本就应当得到最大的重视。但每次考试都会听到孩子们讨论又因为哪里算错数、哪里写错符号等原因丢分……重视基础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正确率,不仅减少丢分,更能在考场上争取更多时间去思考各种压轴难题。

      (3)综合和模拟

      如果平时没有接触过压轴题难度,在考场上解决出来的可能就很渺茫。建议家长在考前帮孩子选择一些综合练习,熟悉综合题的出题套路、难度及了解对策。

      4.各科交替

      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文理交替。就是不把内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起学,而是将各个科目相互交错安排。

      一是学习内容相近,大脑皮层工作的部位也比较相近,长时间使用同一部位,造成局部脑细胞内物质的消耗大,因而产生疲劳。

      二是将相近的科目和同类的材料放在一起学习,使大脑中的神经联系也比较接近,产生重叠、交错,因而引起回忆时的混淆和差错。

      在安排学习内容时,注意各个科目交替,以减少相互干扰,又可使大脑皮层工作的部位获得交替的休息。例如,学完语文看数学,做完数学看英语等。

      是的,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现在小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难度早已不同了,咱们家长也不能用以前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学习情况了。

      所有同学刚进入学习时都从一年级起步,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二年级开始,同学们便慢慢有了差距,三年级之后差距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老师整理了当下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家长们最重视的3大主科的学习重点,帮助家长们提前清晰了解孩子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提前准备,发现问题尽快解决。

      1、小学阶段数学学习需要注意的事项

      1.二年级语文

      咱们家孩子在二年级这个阶段语文学习是否有以下这3大问题呢?经过一年级的书写积累,二年级,孩子将背诵更多的古诗词,阅读稍有难度的文章。其次二年级对于孩子的写作能力的要求也有提高。这些能力若孩子不能在一年级尽早培养,可能孩子在二年级时会感觉吃力。

      二年级,家长们依旧要重视孩子各项习惯的养成,尤其是生活作息习惯和学习习惯。家长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时间感,慢慢锻炼孩子自己安排生活和学习时间的能力。如果孩子可以慢慢独立,那孩子升3年级时,家长们便能省心很多。

      2.三年级语文

      孩子升入三年级,作文,阅读,古诗文的难度都加深了,孩子都能适应的过来吗?当家长们了解了三年级孩子语文学习要求,便要提前帮孩子准备好!老师提醒家长们,虽然看上去,孩子作文只是字数要求提高了,但其实孩子若想要写好这300字的作文,是需要有一定的文章结构,大量词汇的积累的。家长平时也要慢慢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

      面对增加的古诗文,家长们要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背诵记忆复习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老师并不建议家长带着孩子死记硬背,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四年级语文

      每一年级,老师对孩子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到了四年级,孩子不仅要能读能背能写,更要慢慢会写会读会运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孩子积累的语文知识和文学素养到这个时候便有了体现。老师要求孩子的作文不仅要写的丰富,还要有序,有一定的逻辑性。孩子若还一味的写流水账或者只会堆字数是绝对没法拿高分的。

      另外这个阶段,孩子要能学会总结解答阅读题的一些方法了,不能每次都按照感觉答题了。

      最后一点要求也许是让很好家长都头疼的。孩子要能学会妙记文学常识了。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能会背,还要能运用,知道背诵内容的文学背景。若孩子能将这些内容巧妙的运用在写作中就更好了。4.五年级语文

      五年级是同学们备战小升初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我们一切要慢慢朝小升初看齐。因此我们家长也要慢慢了解考试要求了。有哪些重点?有哪些能力是必要的?等等一切都要朝着考试这个目标看齐了。在这个阶段,孩子阅读理解需要分专题进行训练,帮助孩子对文体体裁有进一步的区分。最终目标是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孩子做题的速度。

      五年级的孩子慢慢要有能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了。之前低年级孩子学习文言文是死记硬背还是理解性记忆,这时就能看出差距来。此外孩子若想能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能还需要拥有一定的文言文语感。5.六年级语文

      六年级是孩子小升初冲刺的最后一年,家长们还是要将重点再落实在容易丢大分的项目:同步作文、阅读理解和文言文。但是其他一些细节也不可以忽略,孩子基础知识在考试中也占有13%的分数比例。2、小学阶段数学学习需要注意的事项

      1.二年级数学在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渡过初步适应期,二年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所提升,涉及数学的几何、图形等模块有所增加。

      二年级开始学习乘除法的计算与应用,是四则运算与应用题的必要铺垫。应用题也首次出现在数学考试题中,应用题综合考察了孩子读题、分析、理解能力,经过一年级的散点式学习,二年级开始进入专题化。

      2.三年级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同步提升,具体内容及难度如下图。家长们在这个阶段还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另外若家长们能帮孩子扩展视野,注意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就更好了!这样孩子更容易获得数学学习的信息与学习兴趣。三年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大幅提升,涉及数学的各大知识模块有所增加。然而学校课本知识相对简单,其实三年级便开始有小升初模块的基本知识了,因此家长们要重视起来。三年级应用题难度有提高。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也占重要地位,综合考察了孩子读题、分析、理解能力,所以三年级之前打好应用题基础非常关键。

      3.四年级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尤其是应用题,难度加大很多。在应用题的考察过程中,孩子计算能力如果不强,一定会拖应用题的后腿的。因此在孩子升入四年级之前,一定要加强运算能力。

      四年级是学生备战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大幅提升,然而学校课本知识相对简单,但涉及数学的各大知识模块有所增加。四年级开始学习两位数除法等,是小升初的必考知识点。家长们依然要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4.五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的考察范围变大,不仅题型增多,计算量也很大,题目难度不断提升。五年级是学生备战小升初的倒数既要掌握新的知识,还要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因此孩子的学习量近乎增加了1倍。因此家长更要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尽可能提早做准备。

      3、小学阶段英语学习需要注意的事项

      小学的英语学习是为孩子打下兴趣基础,习惯基础的关键时间段。家长一定要重视一点:小学阶段课本要求的单词量远远不够支撑孩子完成一个完美的升学考试。小学是以词汇积累为主的阶段。词汇量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阅读和写作根本离不开单词。一般小学要求学生具有1600的词汇量,重点小学甚至要求达到2000以上。学生能读、能听懂这些单词,甚至要求孩子会拼写。且小升初英语考试中单项选择比例只占到15%-30%;在其他各种题型中也都涉及到大量的单词考查。因此孩子进行系统的单词的学习非常必要。

      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国外拓展项目的出现和兴起,预示着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的家长都已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名校名额的竞争者越来越趋于低龄化。

      不可否认具有国际化资源的名校比普通学校平台更广,影响力更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时甚至可以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早已意识到进入名校的重要性,早早采取了措施,名校名额之争早已如火如荼,竞争无时无刻不在身边。

      因此针对孩子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咱们应该以孩子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读写跟上为原则进行

      家长要注意,随着年级越高,英语笔试模块比重越大。因此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英语书写甚至写作能力是可以为孩子之后能更好适应高年级英语学习要求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的。

      根据以上老师的总结,家长们若能提前帮孩子准备起来,则能更好帮孩子们适应各个阶段的目标,那孩子学习起来也会相应的轻松许多。

      希望每位孩子在学习中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小学学情分析报告 小学学情分析报告ppt模板免费】相关文章:

研学旅行报告模板 研学旅行研究报告怎么写08-15

研学旅行报告模板 研学旅行报告怎么写800字08-15

小学生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小学生的研究报告怎么写模板08-15

学情分析报告 学情分析方案及学情分析报告08-15

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学生学情分析报告范文08-15

科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六年级科学教情学情分析08-15

小学学情分析报告 小学学情分析报告ppt模板免费08-15

学情分析报告 学情分析报告总结08-15

学情分析报告 学情分析报告包含哪些内容08-15

近一年学生学情分析报告范文九篇 近一年学生学情分析报告范文九篇作文08-15

学情分析报告 学情分析报告模板08-15

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小学学生学情分析报告08-15

学生的学情分析报告范文七篇 小学学生学情分析报告范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