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评价一篇学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评价一篇学术论文的方法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论文的标题。大多数作者都试图在标题中充分地反映其论文内容的信息。有些论文标题非常醒目,真正能抓住读者的眼球,而有些论文标题则空洞无物,不能让人产生阅读的欲望。虽然有些人通过标题夸大了其论文内容,但在快速评价中,你仍应先淘汰后者,因为空洞的标题反映空洞的内容,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阅读。
摘要是一篇文章核心内容的缩影,原始论文的摘要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他人做出选择和评价。但要
得出某种结论,仅凭摘要提供的信息量是不够的。摘要应该是论文的精华的总结,根据摘要内容可初步淘汰那些表面化的或无关紧要的论文。但要注意的是,摘要可认为是初步表达了文章主题。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
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
论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杆和分支,本文所述的标题、引言、实验、文字等等,或许可以算是一部分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要想写好论文,刻苦钻研,增长学识才是关键,论文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关于人物的学术论文
“性格”人物与“群像”人物
摘要《呼兰河传》创作于1940年12月,是萧红逝世的前一年。在当时,这部小说多受到批评。茅盾对小说的评价是“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个的有机体”。但是,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之间还是有差异的,如小说中“我”的祖父、有二伯、冯歪嘴子是着墨较多的人物,他们的性格突出,是比较独立的人物,本文称其为“性格”人物。在这三个“性格”人物中,有二伯、冯歪嘴子是两个小人物,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小说中,大泥坑附近的人们、看野台子戏的人、漏粉的、养猪的、拉磨的、到胡家看“热闹”的人是“群像”人物。本文主要谈小说中的“性格”人物,对于“群像”人物,已经有相关文章谈到,所以,对于“群像”人物,主要谈笔者的一些不同见解。
关键词“性格”人物;小人物;“群像”人物
在《呼兰河传》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小说共七章,前两章主要展示了呼兰城的总体形象和小城的风俗。前两章中没有出现有明显“性格”的人物。小说第三章中出现了“我”的祖父,这是第一位“性格”人物。
一、“性格”人物
(一)“我”的祖父
茅盾在(《<呼兰河传>序》)中写道“也许你要说《呼兰河传》没有一个人物是积极性的。都是些甘愿做传统思想的奴隶而又自怨自艾的可怜虫”。很多人会认为小说中没有积极的人物形象,但是,在作者所塑造的三个“性格”人物中,笔者认为“我”的祖父这一形象虽然思想上有保守的地方,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他是积极的人物。在小说中,祖父这一形象即是“性格”人物也是积极人物,祖父身上的积极的方面使得他的性格更突出,也使得这一人物性格更丰富。
在《呼兰河传》的第三章出现了第一位“性格”人物――“我”的祖父。在这一章中,主要内容都是在说“我”的祖父与“我”,主要突出的还是“我”的祖父,在第六章、第七章中也有祖父的身影。这一形象与其他人物相比(包括有二伯、冯歪嘴子),他的重要性是别人比不了的。首先,从外貌上看,他的眼睛是笑盈盈的,而且“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祖父笑盈盈的眼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的内心是欢愉的。“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从这些可以看出,祖父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其次,祖父是一个慈祥、善良的人。“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在家里,“我”与祖父的关系最好,常常和祖父在花园玩。“等我生来了,第一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祖父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看到胡家打团圆媳妇,“祖父到老胡家去说了几回,让他们不要打她了;说小孩子,知道什么,有点差错教导教导也就行了”。祖父看到冯歪嘴子的妻子和孩子没地方住就答应让他们搬到装草的房子里暂住。
祖父是一个积极人物,但是,他在思想上也有保守的一面。“祖父想要让他们搬家。但呼兰河这地方有个规矩,春天是二月搬家,秋天是八月搬家。一过了八月就不是搬家的时候了”。作为房主是有权利随时让房客搬走的,但是,“我”的祖父遵守呼兰河城的规矩想让他们在二月搬家。
(二)小人物有二伯、冯歪嘴子
《呼兰河传》中的“性格”人物中有两个小人物形象有二伯、冯歪嘴子。这两位小人物的共同点是他们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艰苦。在别人眼中他们的命运与自己毫不相干,这样的小人物只是人们无聊生活中的谈资。两位小人物身上又有不同的地方第一,有二伯是一个极富喜剧色彩但又有悲剧人生的小人物,而冯歪嘴子则表现了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顽强。第二,在有二伯自己看来,他的地位是比冯歪嘴子要高一点,他会邀冯歪嘴子到园子里来看看,这样的言辞会显得他与冯歪嘴子相比,他是园子的主人,而冯歪嘴子则是房客。有二伯还喜欢别人叫他“二掌柜的”、“有二爷”、“有二东家”、“有二伯”,有二伯喜欢的这些称呼都是显示身份的称呼。而冯歪嘴子这一个小人物则没有过多的言语来强调自己的身份、地位,他知道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生存的问题。
如果说小说中写祖父的第三章是最富温情的一章,那么小说写有二伯的第六章则是最富喜剧色彩的一章,同时也观照有二伯这一小人物的性格展现和悲剧命运。
首先,有二伯是以一个很古怪的人出现在小说中,这种古怪给了人们一种神秘感,同时,从有二伯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他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他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对于别人的玩笑,有二伯是非常生气的,这说明有二伯是一个讲自尊的人。但是,有二伯又是一个自卑的人。他说“穷人不观天象”,这是他自卑的表现。他对于自己的认识也不自信,他说“你二伯虽然也长了眼睛,但是一辈子没有看见什么。你二伯是又聋又瞎,这话可怎么说呢?”据张秀琢(萧红同父异母的妹妹)回忆“有二伯……形式上是家人,实际上是一个不挂名的长工”。(张《重读<呼兰河传>回忆姐姐萧红》《海燕》1979年5月号)小说中有二伯与人物原型所处的社会、家庭地位是一样的。这也说明有二伯性格中有矛盾之处是有原因的。
有二伯身上的矛盾之处除了上面谈到的方面,还有其他方面。有二伯曾说他胆子大,不管什么都不怕。他不怕狼,不怕跑毛子(沙俄兵)。但是,有一次,“我”的父亲打了有二伯他要上吊,但是,他只是做做样子,没有真的去上吊。后来,他又要跳井,但是,我们看到他在离井口五十步远的地方的柴堆上坐着,他看到人来全了,他就站起来往井边跑。有二伯的行为成了滑稽的表演,他说的自己什么都不怕,但是,在面临死的时候,他是害怕的。
冯歪嘴子是小说中另一个小人物,他是一个磨倌,他的明显性格就是有坚韧的生命力。他的生活非常艰难,尤其是在他的妻子死后,又留下一个小孩子。冯歪嘴子带着两个小孩艰难地生活着。“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他喂着小的,带着大的。”。在周围的人们看来,这样的家庭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但是,冯歪嘴子没有绝望,他凭着原始的生存力倔强地生活着。
二、“群像”人物
“群像”人物在小说的第一章就已经进入读者的视野。第一个群体是大泥坑附近的人们,后来的“群像”人物是看野台子戏的人、漏粉的、养猪的、拉磨的、到胡家看“热闹”的人。可以把这些“群像”人物分为两类一、精神空虚的“群像”人物,他们包括大泥坑附近的人们、看野台子戏的人、到胡家看“热闹”的人;二、求生存的“群像”人物,包括漏粉的、养猪的、拉磨的。
这些精神空虚的群像人物经常在寻找谈资,他们精神麻木。他们能够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然后他们没有其他的事可做,精神空虚,他们急需要找到谈论的话题,那么,周围的事物、人物就有可能进入他们的视野,最后成为他们的谈资。住在大泥坑附近的人守着大泥坑,那么,发生在大泥坑这里的事情自然是谈论的对象,例如,淹死猪,马陷进大泥坑,小孩子掉进泥坑。到胡家看“热闹”的人把“大神”给小团圆媳妇看病当成“热闹”,这些群像人物中的一些看客还给小团圆婆婆说一些“偏方”,让她给儿媳看病。她们所说的话本身就是矛盾的,但是,小团圆媳妇婆婆并没有注意,周围的人也没注意。就这样,小团圆媳妇被摧垮了。 求生存的群像人物是在“我”家住着的漏粉的、养猪的、拉磨的。
“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凉。
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
逆来的,顺受了。
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在这些人看来,解决生存问题就是生活的主题。他们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都是如此,他们没有更多地思考生活的意义。 三、小结
不管是小说中的“性格”人物,还是“群像”人物,都含有作者对于他们命运的深刻思考。小说中没有所谓的主要人物,但是,这些“性格”人物、“群像”人物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记忆中的民俗社会的真实面貌。
看了“如何评价一篇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论文如何评价
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读学术论文后的感受
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
大学学术论文范文范例
【评价学术论文范文 如何评价一篇学术论文 怎么评价学术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文学类的学术论文范文 关于文学类的学术论文范文大全09-08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论文的学术规范要求09-08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2000字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2000字大全09-08
学术论文范文XX 学术论文范文300009-08
评价学术论文范文 如何评价一篇学术论文 怎么评价学术论文09-08
学术论文范文范例 学术论文范文范例格式09-08
会议议程格式范文 会议议程格式及范文09-08
会议议程标准格式会议议程格式及范文 会议议程格式及范文09-08
会议议程格式范文_写作指导_ 会议议程怎么写格式怎样09-08
会议议程格式范文 会议议程格式范文怎么写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