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角》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11 19:29:57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认识角教学设计与反思〔共8篇〕

      第1篇:《认识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角》教学设计 长宁中心小学 毛雪缘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p    】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场,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纯熟地掌握这局部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根底。

【学情分析^p    】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才能较低。这局部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承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理论活动中经过独立考虑,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开展创新思维。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活动的角。【学具准备】

      活动角、球、圆柱、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小棒。【教法与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理论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承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

      2 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根底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理论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才能。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p    ,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重信息反应,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坚持面向全体,开展为本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理论、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棵树图片〔树干由一些竹竿支撑着〕,提出疑问:你知道为什

      3 么这两棵树要用竹竿支撑着吗?有什么作用?

      2、课件演示竹竿与树干、地面之间形成了夹角,引出“角”。〔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觉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3、出示剪刀、扇子、钟面图,引导学生知道身边的物体就有角,引出课题。

      二、联络生活,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

      1、摸角:

      让学生分别摸一摸,仔细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图形上有角?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角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图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从而感受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3、出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再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小结角的特点。

      4、学生用小棒摆角,再展示。

      5、找角:学生与同桌讨论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开展及形成的动态过程,表达了数学知识来于生活、效劳于生活。〕

      〔二〕标画角

      1、质疑,引出标画角。

      2、示范标画角。

      3、学生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标画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科学地掌握标画角的方法,深化对角的认识。〕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引导学生玩一玩活动的角,感受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

      2、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让学生把刚刚在两个三角形中所标画出的两个不同的角进展比较,说说哪个角大?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4、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找一个角,再和课桌上的一个角进展比较,说说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缺乏感性的经历,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历,才便于在此根底上进展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那么。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特设计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三、稳固知识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2、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3、拓展练习:找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5〔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得到升华,检测学生的认知效果。〕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过程中互相启发、共同开展,自觉地将知识系统化,并在自我评价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五、欣赏角

      给学生欣赏一组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角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再一次体会角无处不在,表达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感觉好的方面有:

      一、严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引出“角”,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生疏,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从“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摆角”给了学生理论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时机展现自己,在理论中探究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理论探究的精神。

      二、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数学”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

      6 易,学生承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因此整个课时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根底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理论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打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难点时,通过操作开展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角的两条边拉开和合拢,角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针对如何来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通过理论意识到比较角的大小要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儿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教学重点,打破了教学难点,效果不错。但是教学中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让学生通过展示汇报来理解感悟,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局部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数学方案,考虑课堂构造。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才能,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展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

      7 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四、缺乏之处

      教然后才知缺乏,这节课假如我的教学观念能更开放,增加丰富对角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能面向全体,结进步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会更有帮助。另一方面,我觉得设计内容偏少,对角的知识延伸拓展还不够,对低学段学生认知经历准备缺乏,认识缺乏,以后应加强对重点知识的重复和强调,以及教学时间的把握。

      教学这节课后,我深知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老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可以灵敏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展交流;其次,在活动中老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进展有目的的活动,〔学生有考虑、有观察、有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让全班学生都可以真真正正的动起来,老师也要与学生进展有效的互动;最后,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一些创造性活动,探究性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语言表达才能,创新才能。

      2023年5月

      第2篇: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是二年级下册的知识,在学习这局部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认识角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认识角教学反思。但是,低年级的认知规律是以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才能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采用以下一些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这局部知识的学习。

      1、建构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历,而是要把这些知识经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历。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老师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找平面图形老朋友的情境,想帮助学生回忆旧知,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三角形,拿走其中的一根小棒,剩下的图形就是——角,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三角形中有角,而且对角的样子有了初步的感知。2、《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本节课我也创设了图形老朋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指角、折角,充分的利用了情境,使整体的教学更加连接,使情境的创设更具实效性,更好的为教学的展开效劳。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开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施行的核心。在教学中我力求表达这一核心,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开展操作活动,并与小组活动相结合。从最开场的摆角、指角、折角、画角、标角再到后来的玩活动角等活动,我努力让学生在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生成的过程。同时在教学中关注每个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及时与学生沟通,对学生予以及时的指导、评价、总结。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了。

      4、新课改力求改变以知识传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要求以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教具对学生兴趣和思维的培养、知识应用才能和综合素质的进步、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好处。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打破重难点,我也为学生准备了很多教具,方便让学生指角的平面图形,边长不一的活动角,三角板、两张大小相近的透明的角等等,通过这些教具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是活动角的使用,我设计了边长不同的活动角,让学生摆出同样大小的角,再通过观察发现不同之处,很好了帮助学生打破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教学难点,教学反思《认识角教学反思》。而且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学生听老师的要求统一应用,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课堂习惯,为学生浸透了社会规那么的意识。

      本节课还有很多缺乏之处,我做如下反思:

      1、新课程改革倡导:借助图形概念形成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抽象”的概念建构过程。在教学中,第一个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摆三角形,拿走一根小棒,从而提出课题认识角,然后就让学生快速的将小棒收起来了。这时学生脑海中还没有对角有一个笼统的认识。应该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这个角的样子,然后复原小棒,再分别拿走另外两小棒观察那两个角的样子,这时学生对角这个图形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再请学生说一说,就给了学生一个“ 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抽象”的概念建构过程,这样也为学生后面能正确指出用圆折出的角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学生头脑中角的概念逐渐明晰。

      2、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倡导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内涵的丰富认识,形成比较和分类、概括和抽象的才能,提升准确、简练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程度。在课上我对学生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才能的培养还很欠缺,学生很多时候意思正确,我就急于给予评价。应该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说完好的、准确的数学语言描绘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进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品质和态度之外,还对学生明晰掌握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3、在课堂中要擅长制造矛盾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在本节课中有一些让学生质疑,产生矛盾冲突的地方,我没有及时的抓住,而是按照自己的设计进展讲解。如:在同桌同学用活动角造同样大小的角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脑海中差生疑问“我们的角并不一样”假如我通过引导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让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争论,最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重难点应该能被学生更好的介绍,而且学生的主动性更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才能。所以老师在备课或教学中应该形成一种培养学生质疑才能的意识。并且擅长抓住教学中能令学生差生矛盾冲突的点。让学生去探究、去合作,这样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更强,教学也更高效。

      4、教学中为了表达学生的主体性,我安排了很多活动,但是活动过多每次活动,都要组织一次教学,这样就占用了很多的教学时间。所以,有的活动是否必要,就成为我要考虑的问题。教学活动多,应该突出主线,进展简化。所以在二次备课中,我将摸角的环节去掉,在稳固练习中,将正例与反例结合,也能到达角的概念的强化和辨析的作用。同时在标角中将平面图形和圆弧形放在一起,也能到达分层稳固的目的。这次的经历,也让我对以后再操作活动比较多的课时有了考虑,活动是否必要?活动与活动还能否结合到达一样的教育效果?力图考虑更方面的因素使活动更有效,更有价值。5、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根底,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主体性开展,老师促进者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老师促进者的作用,必须把握好课堂中的语言。小学教学语言,要注重多样化的提问艺术,要擅长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批评语言的方式的幽默化和评价语言的多元化。而反思我的课堂,虽然学生比较有序,但是似乎缺乏一种激情,少了一种活力。学生本应该学的、玩的很带劲儿,但是似乎这种气氛没有被我带动起来。所以以后我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多用热情的表情和话语感染学生,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数学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从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第3篇: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李凤兰

      《认识角》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得到进一步开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才能较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所以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动手中发现数学。通过让他们找角----摸角----认角----画角----玩角----比较角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整节课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现对本节课详细反思如下:

      一、情境创设。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出发,亲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因此,上课伊始,我采用图片出示各种平面图形,让学生识别。这样吸引他们的视线,让学生开场就全面参与,促进课堂听的效果。这里除了角之外,都是同学们过的平面图形,在识别过程中,引出这位新朋友----角。

      二、找“角”。

      紧接着让学生在自己身边的物体上找角,在老师出示的物体图片中找角,让学生动起来,大大加强了学生课堂倾听的注意力。通过观察感知实物上的角,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生活中数学的兴趣。

      三、摸“角”。

      让学生动手摸角的各个部位,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调动学生课堂倾听的积极性。摸的过程中认识角的顶点尖尖的,角的边直直的、平平的特点。引领学生总结出角的组成及特征。这一特征,是学生自己通过摸一摸,感知得到的,比起老师直接给予要印象深入得多。效果大不一样。但是此环节由于同学们的三角板准备的不够充分,所以不是全体同学都有感受,只是局部学生摸到了。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效果。

      四、画“角”。

      让学生动手画角,在掌握角的画法的同时,进一步稳固角的各局部组成。在让学生通过区别所画的各种不同的角时,引出角的命名和读写法。新知识的引入自然,让学生感到顺理成章。

      五、“玩”中思数学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开口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为了打破难点,我放手让学生在玩活动角中发现这一规律,让学生体验“角的张口可大可小”从而体验角有大有小,知道角变大变小的方法。再利用剪刀剪角的两边,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化,从而发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由于我在这一环节操之过急,引导的不到位,所以学习效果不佳。教学难点没有打破。

      总之,这节课采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倾听。应该说除教学难点外,对于角的根本认识学生应该是掌握了。

      第4篇:《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这节课是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根底性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得到进一步开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才能较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学生对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所以教学时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感知角,丰富学生的感知;二是在生活中找角,稳固对角的认识;三是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四是画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五是演示角的大小,开展学生的思维;六是总结介绍角,提升学生才能的教学流程进展教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我有以下一点体会: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通过让学生感知角——找角——做角——画角——演示角——介绍角一系列活动来进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才能得到了锻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在过程中我也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想一想、玩一玩、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理论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总之,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不仅主动获取新知,更重要的是充分表达了以活动促开展的教学思想。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总是教然后才知缺乏,主要表如今:一是老师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以后多学习加强锻炼;二是个别同学玩活动角时没有考虑问题,老师放任自流,没能及时调控好,以后需加强。三是角的大小比较中我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局部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第5篇:《认识角》教学反思

      星期一匆匆从湖州赶回来,一堆棘手的事情等待去完成,包括星期四的公开课,这也是本学期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此次湖州执行学习了几何画板,因此此次开课选择了《角的初步认识》,一节几何课,也让自己尝尝鲜。首次尝试用几何画板上几何课,也是很值得回忆的。

      一、由熟悉的图形引入

      备课前翻阅各版本教材,多是由操场情境引出角,这样安排确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但我的这帮孩子们,这个学期才见到素未谋面的操场,且生活经历缺乏,能按老师的要求乖乖地、准确地找出角吗?既然数学教学要摸清学生已有根底,于是,我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等有角的图形的根底,选择以“露出角,猜出背后的图形”为切入口引题,并从图形中抽象出角。

      二、运用口诀,简化难题

      朗朗上口的口诀,有时可以将复杂的步骤简单化,学生也喜欢。在本课中,我想了两个口诀:①当认识角的各局部名称后,我出示“角有一个尖尖点,它的名字叫顶点;角有两条直直线,它的名字叫做边”,突出角的尖尖点和直直边;②在画角时,也出示了一个口诀,简化步骤。平时在教学中我也常用口诀,比方在算进位加、退位减时,编出了一个顺口溜,学生学得很开心。

      三、巧用画板,变不可能为可能

      以前在执教《角的分类》时,一直纠结于在PPT中如何让边旋转起来,而今运用几何画板,一切都显得轻松了。①两条不相交的线,想要变成角,直接拖动来得更简单,就不需要PPT的动作途径;②利用不同角度旋转,让角不断改变朝向,但始终是角,通过直观比照感知,深化角的本质特征;③设置旋转,让角随意变大变小。通过两角比赛,让大小比较富有生命力,在几何画板的依托下,能让学生大脑中建立角的大小观念。

      当然,遗憾总存在于课堂中,由于准备匆忙,课堂必备的语言没有用心考虑,思路也有些混乱。

      ①内容安排过密,学生学起来并不轻松。

      ②无视学生独立参与活动的细节。

      ③练习有些难,可能想让练习设计的出彩,却忽略了学生的才能。反思也点到即止,匆匆而过,此次开课有欢喜亦有汗水。

      首尝画板之喜悦,意犹未尽;

      首见学生之配合,难能可贵;

      首当其冲之课堂,犹为珍贵!

      第6篇:《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学生承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因此整个课时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根底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折一折、搭一搭、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理论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1.结合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课伊始,我使用摆小棒游戏,通过以往学习的知识,不断去掉手中的小棒最后剩两根,你能摆出什么图形?引出新课内容-角的学习,表达了“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时机”这一精神,然后与生活经历严密结合,找生活中的角,自然过渡到新课教学。尤其是由生活中的角引出数学中的角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适应于几何图形从立体到平面的知识体系。2.安排自主活动,让学生在动中悟、做中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我都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理论,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表达了以活动促开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我把原有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摸角、识角、画角、辨角,找角,数角,比角。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同时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开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根底,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即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才能。

      打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难点时,通过操作开展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角的两条边拉开和合拢,角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针对如何来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通过理论意识到比较角的大小要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儿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教学重点,打破了教学难点,效果不错。但是教学中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让学生通过展示汇报来理解感悟,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局部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老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可以灵敏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展交流;其次,在活动中老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进展有目的的活动,〔学生有考虑、有观察、有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让全班学生都可以真真正正的动起来,老师也要与学生进展有效的互动;最后,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一些创造性活动,探究性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语言表达才能,创新才能。3.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动态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多媒体的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的综合运用,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的以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几何图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节课巧妙地运用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开展空间观念。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除去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几何图形中的角联络起来,既帮助学生明晰地建立角的表象,又增强了角是于生活的知识。4.练习设计,表达层次、理论性。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理论性,尤其在考虑题的选择上,力求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性。通过最后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的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了发散思维。通过“假设我是一个角,介绍一下自己。“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不仅使学生回忆了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又符合儿童心理,增强学习乐趣。

      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总是教然后才知缺乏,这节课假如能更加务实,注重小组合作的必要性,有效性,使课堂更加高效,我想就更好了。让生人人都能参与,能面向全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认识角》教学反思

      宋佳 二年五班

      第7篇:《认识角》教学反思《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学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因此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入认识角。

      找角是通过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角初步感知角,再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认角是通过练习辩一辩怎样才是一个角,帮助学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在处理的过程中感觉稍快了一点,应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可让同桌两人用此方法互相比较一下两人做出来的角的大小,效果可能更好一点。还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究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成功之处:

      1、本节课,在认识角这个环节,我根据教学目的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课本、红领巾等,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开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设计了找图片中的角、摸角、搭角、找生活中的角等活动将角抽象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角,学生学习效果不错! 2.在体验角的特征时,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出一个角,摸一摸它的顶点和它的边,让学生说感觉,通过摸角(触觉的参与)这一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特征的理解.3、通过本节课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教材的解读要更加充分,每节课要充分理解教材的意图,每节课都要充分看教学用书.要充分领会“大卡通”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缺乏之处:

      本课设计虽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在教学理论中,我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展调控,我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才能、承受才能等设计合适学生实际的问题加以引导。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才能,整节课为到达认识角、感知角有大小,我安排了一系列活动,由于活动次数过多,导致时间不够充足,没能让孩子真正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活动效果不明显,课件的演示和老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真实体验。这就需要老师安排活动不能流于表象,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老师要树立培养学生才能的意识,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才能,使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有困惑:首先,利用多媒体进展辅助教学,确实有传统教学不可比较的优势,但它又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怎样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与其它传统手段有机结合并使之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效劳,其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流于过场的倾向,怎样实现这一学习方式的优化及发挥其最大功用,这些问题仍值得不断探究和理论!

      第8篇:《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商万群

      本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的课堂。通过让学生感知角、找角、画角、做角演示角、欣赏角一系列活动来进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回忆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

      “角”这一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生疏,“熟悉”是在我们生活中学生都能找出角,“生疏”是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在学生脑中的表象只留在生活中的实物上,没有一个详细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因此我结合教材内容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来初步感知角,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节课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历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历的根底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

      二、数学离不开细心观察

      在从详细物体上抽象出角后我引导学生及时的观察、比照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局部的名称――顶点、边〔边是直直的〕。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好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然后再来指导学生正确的指角的方法。然后及时完成“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三、数学离不开有序活动

      通过“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画一画”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身边的书本上、三角尺上寻找角,并通过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的活动过程,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动手做一活动角”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做一个角,然后再来指一指这一个角,这里稳固了角的各局部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引导学生想方法把手里的角做得大一些或变小一些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最后再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活动角:即扇面〔或剪刀〕上角的大小与扇子〔或剪刀〕的翻开与合拢有关。

      本节课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不仅主动获取新知,坚持以活动促开展的教学思想。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缺乏,主要表如今:

      一是在角的大小比较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绘比较的方法,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当学生在个别问题的答复上语言表述还不完好不准确时,老师没有及时指出和纠正,因此这局部的内容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明晰,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二是老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个别同学比较活动角时学生考虑、交流组织不够高效,因此在今后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可以灵敏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展交流,要引导好学生进展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有考虑、有观察、有交流,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

      三是老师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断积累和探究。

【认识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角》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作文写作的教学方法指导归纳 语文作文怎么教学09-11

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关于写作教学的心得体会09-11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一等奖09-11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角的认识优秀教案09-11

张齐华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张齐华认识角教学视频09-11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公开课课件及教案09-11

认识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角》教学设计09-11

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课程设计09-11

认识角教学设计一等奖 认识角教学设计一等奖北师大09-1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09-11

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上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9-11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9-11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案 四年级人教版角的认识公开课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