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一):
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个性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潜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潜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潜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潜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超多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转成了被动理解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潜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透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潜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潜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潜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资料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潜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透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潜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透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潜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带给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透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状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们用心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
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10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10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10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10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10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10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10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潜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校园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
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校园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10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校园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2011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贴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个性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潜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贴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
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
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潜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贴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潜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证明鉴赏潜力越来越高。
2.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潜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潜力以及语言表达潜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
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用心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潜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潜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理解,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潜力,相信他们有鉴赏潜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证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推荐。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简单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用心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能够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透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潜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决定潜力,语言表达潜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构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11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向以来,在功利的教
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
作潜力和批评鉴赏潜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潜力培养的最佳途径。b.一向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资料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到达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潜力。c.一向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
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
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理解批评的潜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潜力。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二):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老师: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资料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好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用心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潜力。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透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
结果证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理解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潜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向期盼的理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忙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仅构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校园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必须程度上引领校园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必须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好处:
1.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3.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涉及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资料,提倡教师进
行探究式教学,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今正是课程的初步实施阶段,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得到很好体现。3.2探究式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喜地看到多数老师用心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此刻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公开课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笔者也听过多节这种类型的课,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发现探究式教学中还存在如下的误区:
(1)探究题目成了空架子,缺乏探究好处
(2)自主探究成了放任自流,缺乏教师的指导
(3)课堂成了乐园,忽视了知识的掌握
4.课题名称的确定及其好处
华东师范大学肖刚教授认为教学策略之研究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好处。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教学成效如何,教师总会采取必须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的对到达教学目标有用心的促进作用,有的却不然。时至今日,探究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之所以出现以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主角没有准确定位,缺乏教师的真正引导,缺乏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资料
1.课题研究目标
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理解式学习
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仅如此,还力争到达以下目标:
1.1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认知实际的引导探究学习策略;
1.2带给基于引导探究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
1.3提出高中化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2.课题研究资料
2.1研究问题的界定
引导探究式学习就应等同于探究式学习中的有指导的探究,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为什么在本课题中要提出引导这一关键词,是基于以下思考:
首先,引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的不仅仅仅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针对的是一种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有目标、
高效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探究程度、探究有效性的体现是教师引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其次,之所以提出引导探究式学习是想强调任何学习方式必然和教的方式相联系,教师总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成员。当学生采用探究式方式学习时,教师必然就应发挥引导的作用。之所以将教师的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是为了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就应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时则幕后操纵。当然这都只是引导而已,绝对不是喧宾夺主。
2.2研究资料的确定
①透过前期学生问卷对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现有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映状况,分析实验前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②透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学习,建构引导探究式学习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戴埠高级中学(江苏省三星级高中)高一、高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在高一年级(2005级学生)设置实验班(高一7班)和对照班(高一8班),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与实验班进行比较分析。透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学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
2.研究方法:
2.1观察法:透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状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等)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2.2调查法:透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掌握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的状况,了解实验的效果。
2.3比较实验法:透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等进行比较,获得实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1.1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用心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
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理解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透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必须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忙,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透过好处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好处构建的帮忙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取,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
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1.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理解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五、研究方案:
2004年11月,在上级科研部领导的期盼下,我们有幸承担了《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
一课题,2005年11月并透过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中期评估后确定为重点课题,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期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2004年11月~2005年的1月)是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资料是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拟定实验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举行了课题开题会,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启动实施阶段(2005年2月~2007年11月),这是实验研究的主要阶段。所做工作主要表现为:
1.课题组透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了学生对课堂现状的反馈状况;
2.学习科研理论,初步构建了引导探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
3.在2005年11月课题进行了常州市中期评估,被正式确定为常州市重点课题。2005年12月课题进行了网络管理。
4.在2006年6月末进行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征集并上报论文。张学瑞老师、王云飞老师、潘平波老师撰写的相关论文分别获得了省优秀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九月,我们参加了溧阳市教科室举办的课题研讨会。
5.实验教学
在2006.9-2006.11月进行了实验对照研究,以主持人张学瑞老师所教的两个班级高一(8)班为对照班,另一班高一(7)班为实验班,在这期间都采用传统理解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并对月考(10月)、期中(11月)考试成绩的对照。在2006.11-2007.7月对照班采用传统理解式教学方法和实验班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对期中(5月)、期末(7月)考试
成绩与实验前期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6.在200
7.9-2007.12这一段时间内主要是透过开展市级研究课以及校际交流课形式,把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推广,从课后老师的评价来看获得了高度的肯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11月--2007年12月)本阶段为实验总结阶段。课题组搜集完善各种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进行结题评审。
六、研究过程
(一)引导实验班探究式学习
1、宣传发动
由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题组成员及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陌生,更不明白如何去进行探
究式学习,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探究式学习的效率,首先得让学生了解探究式学习的好处、过程和方法,这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课题组成员更就应钻研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2、实验过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为了能使探究式教学到达本实验的研究目标,结合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在对实验班进行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探究式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把在学习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根据教学资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质疑,鼓励学生去探究,
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开放性原则:在课堂探究中,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在课堂内经
过探究就能得到解决,有的问题在课堂探究中不能完全得到解决,需要学生在课外广泛地收集资料或有关信息,来解决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课堂探究是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3、实验班进行课堂引导探究式教学
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资料确定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使问题得到解决。最后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做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以促进学生把新知内化,巩固运用。经过课题组成员课堂实践研究,确定了以下教学指导策略,如图所示: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习者将
要发生什么变化,既决定着教学结果将是什么。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不断朝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最终到达教学目标。
(2)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探究计划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任务)出发,透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式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践潜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但就教学资料而言,虽然高中化学新课程有许多探究的素材,但并非所有知识都就应或都适合本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时,要注意选取适合的资料。哪些资料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根据校园的设施能否开展,教师事先要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教师精心设计好探究计划,
是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必要前提。我认为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做到:一要钻研、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资料体系。二要根据教材局部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块选定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的项目、形式。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精心去设计探究计划。
(4)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使学习透过亲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对某一知识不断深化拓展,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思维潜力及创造潜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要使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取得成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施瓦布指出:仅仅向儿童带给刺激并指望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促进、指导、帮忙,教师的指导和帮忙是保证探究式学习得以顺利实施及其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
在实验班的探究式教学中具体作法是:
①激发、鼓励学生用心地进行探究
②指导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③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
④组织探究小组,指导合作探究
(5)组织交流得出结论,反思内化构成新知
(6)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
(二)课堂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实例:
理论课的引导探究式学习:
就是教师根据新授课的教学资料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
置问题的情境或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探究,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化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为例见附件一,来介绍理论课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实施过程。事实性知识课的引导探究式学习:
事实性知识主要指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各类有机物及其代表物,由于种类繁多,资料相对零散庞杂,往往导致学生记忆的困难,这也是学生感到化学好学难记的原因。这类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充分体现化学实验的特有功能,给学生创设动手实验,动脑思考,用眼观察的机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老师透过创设问题情景在强烈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性质、制法、用途以及反应原理等的全面掌握。以卤代烃的性质研究
课为例见附件二,来介绍事实性知识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七、成果分析:
(一)实验效果与分析
实际课堂教学状况
从课堂教学的状况看,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前,上课时有一部分学生(个性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师的讲课的进度,老师提问时,有时不知老师讲到哪。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不能主动地回答问题,需要教师点名才能完成课堂提问。在实验过程中,上述的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对于提出的问题,大多数状况下学生能主动回答。对于探究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用心主动地参与讨论,发表个人意见。在课堂上睡觉的现象虽然偶尔也会发生,但明显减
少。透过12名(成绩上、中、差名4名)学生的访谈,学生普遍反映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比只听教师讲容易理解,记得牢固。个性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反映,虽然探
究式学习对自己来说也有必须的难度,但自己要比以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了。从观察到的和访谈得到的这些状况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学习的主动性都比以前有很大提高
(二)课题组成员所取得的成果分析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多数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一现代学生观得以确立。教师开始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再次,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潜力都得到提高。
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课题组成员中有三位被评为溧阳市第六批四类优秀教师。其中主持人张学瑞老师被评为溧阳市骨干教师(综合评分为骨干教师中第一名),成员李格和于燕萍两位老师均被评为溧阳市教坛新秀,此刻已经入常州市教坛新秀的选拔阶段。
2.课题组实验教师先后都承担了溧阳市级研究课,主持人张学瑞老师连续三次被聘请开设校际交流课,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
3.教师参与教学评比和论文评优获奖状况
于燕萍老师参加市化学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李格老师参加省级课题竞赛课荣获二等奖;三年来,有两篇论文发表,十多篇论文获江苏省一、二、三等奖,还有论文及教学案例荣获市级奖,张学瑞老师的制作的两件课件荣获省三等奖。
4.积累了超多课堂探究教学的案例和素材
如果说学科学习质量实验研究的直接效果是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质量的大面积提高,那么教师素质的提高更具有深远好处。
八、课题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
透过上述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改变了教师长期以来一向沿用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理解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使原先死生沉沉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理解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学生透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潜力。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亲历、感悟探究过程,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都需要靠学生用心的思维活动来完成,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潜力,而且分析问题解决的潜力、获取新知识的潜力、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潜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3、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带着问题去学习,经过探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又不断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如此反复循环,不仅仅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不断深化,同时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在探究式教学的课堂,学生好问、敢问的现象明显高于理解式的课堂教学。
九、透过本研究引发的思考
实验的结果证明,在化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一种有效方法,但是能否取得我们预期的效果,还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透过本实验的研究,我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对探究式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条件。
目前,有很多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根深蒂固,个性是我们这样的中高等职业技术校园的教师,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要搞好探究式学习,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务必转变,否则就会使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名为探究实为理解。因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究竟能不能发生应有的转变,取决于教师怎样引导、怎样帮忙,也能够说,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只有教师站在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探究式学
习实施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培养人才观念,才能使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三个基本要件是:(1)务必将学生置于有好处的情境中,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2)务必为学生开展探究带给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带给恰当的支持3、建立一个与探究式学习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效果和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重要手段。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潜力,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构成性评价为辅的方法。而探究式学习
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如果再用以往的评价体系去评价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显然是不适宜宜的,不能准确地检验出探究式学习的效果,教学反馈的结果也不真实,就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务必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资料上,应从学生的知识、潜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去进行综合评价,构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建立一个与探究式学习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不仅仅使教师能够准确地掌
握学生探究学习的效果,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4、在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全部。在课堂教学中
提倡探究式学习,并不否定有好处的理解学习,对某些学习资料来说,有好处的理解学习依然十分有效和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根据教学资料和学生的基础,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否则,不顾客观的实际状况,一味地追求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十、本课题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只是对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行了实践和初步的探讨,由于时间比较短,本人对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经验不足,水平有限,致使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课题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如何使探究式学习较好地落实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
2、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还没有构成一个完整评价体系,
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三星级高中的学生,对非三星级的学生实施探究式学习,是否也具有相同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每一堂课中进行引导探究式学习与教学任务的预期完成之间的矛盾仍需花大力气解决,解决的关键仍需老师在课前如何充分地进行预设?
5、探究过程中如何评介探究?如何动态地把握好学生的探究,什么状况下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6、如何解决课时进度与探究资料的有效性之间的矛盾。
7、课堂教学探究素材或探究资源选取的依据和作用如何凸显?
十一、三年来课题研究所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1]李广洲.化学教育统计与测量导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郑金洲.校园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毕华林.化学教学设计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7]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0]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1]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12]钱贵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13]任常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14]《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5]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7]卢建荡.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18]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9]夏正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胡久华王磊.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基于我们的实践研究.化学教育[J],2002(11)
[21]马宏佳周志华.中外化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课程教
材教法[J],2005(1)
[22]叶大新王孔勤.探究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教育发展研究[J],2003(9)
[23]吕宪军王延玲.美国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外国教育研究[J],2007(2)
[24]彭晋蜀.探究教学论析.化学教育[J],2002(4)
[25]陈元庆嵇世宝.中学化学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的教学策略研究.教改实践与探索[J],2007(8)
[26].戴琪.开展探究式教学课例分析.化学教学[J],2003(10)
[27]任长松.探究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9]胡久华.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策略.化学教学[J],2007(2)
[30]金高涛.在实施探究教学中就应注意些什么.教学月刊中学版[J],2004(2)
[31]张晓冬.新课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再思考.新课程中学[J],2007
[32]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教育研究[J],2002(2)
[33]宋秋前.新课程视野下优化教学时效的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34]郭莲花.探究学习及其基本要素的研究.课程与教学论坛[J],2006(2)
[35]施振生.引导探究式教学.校长阅刊[J],2006(7)
[36]李培启.探究式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化学教育[J],2003(5)
[37]殷凤黄唯真.浅析引导探究教学设计的实践.学科教学[J],2007(6)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三):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资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给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英语教师务必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对校园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务必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忙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校园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资料,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好处
透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潜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其应用价值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资料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英语教学资料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资
料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资料,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透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负责人:
成员:小学一级教师(英语)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实施阶段。在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时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在2个年级实施课程计划及学期方案。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关论文。透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再次分析、总结教学成果,调整原教学计划,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⑴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构成论文。⑵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项。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必须的成果。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
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绝大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透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到达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贴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透过课题研究,锻炼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校园涌现出了一批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熟练的师生群体,如在我镇总校担任现代教育技术组长的张海迁老师等,有在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举办的文字录入比赛中获奖的杨子轩季明伟等学生。
5、透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潜力都得到
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构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6、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校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价值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资料、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用心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能够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能够营
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潜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从目前状况看,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取带头教师,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资料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七、我们的反思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务必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务必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
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校园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带给保障。
3.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平台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在持续和发扬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应当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潜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潜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潜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潜力等等。
八、未来的打算
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果,但我们还决心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校园的校园整体改造已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的三机一幕进入教室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将会向更高层次开展。
1、加快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
在校园整体改造中,校园将建成一流的网络设施,校园将继续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校园的网络环境。除了硬件建设外,校园将完善已经建立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开发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2、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首先是用心、认真参加上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四十周岁以下的老
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坚持每年进行电教使用的活动,并不断丰富资料。
3、继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利用网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课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应用于平时的常规课教学,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在兄弟校园的帮忙下,我们的思路必须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南地小学的科研之路也必须会越走越宽广。以上就是我们要报告的状况。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四):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一调查研究成果
世纪之交,百年话题成了热点和亮点。许多学者从不同
的学科,以不同的方式回顾一个世纪来中国社会的变化。社会是文化的载体,俗话说俗随时变,历来风俗的变迁总是和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齐的。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作为民众生活组成部分的风俗文化,适应社会的变迁,变得越来越五彩缤纷,目不暇接。
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资料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信仰禁忌哪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风俗的变化能够说是全方位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俗,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变俗之风不可逆转。就依婚俗而言,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广大的民族和地区还实行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乎成了婚姻的代名词。随着时代的发展,此刻已经被自由恋爱婚姻所代替。婚礼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群众婚礼、旅行结婚、空中婚礼等五花八门。婚姻制度
的变化也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过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两代人居住的小家庭。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使这种小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居住风俗也是如此。在城市,过去单门独户的居住方式,被现代化的居民小区所代替,人们从一个平面的空间,迁入立体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社区的生活条件虽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真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人际关系疏远了。衣着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以前是国服的长袍马褂已经是很遥远的记忆,唯有旗袍还出此刻礼仪生活之中,连中山服都退出历史舞台时,时装领导了服饰文化的新潮
流。流行色彩和款式成为时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风俗文化的变迁。
民众创造风俗文化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供人们欣赏和享受。创造和享受是一
种美学的追求。愚昧与科学,传统与现代化,在美的法则面前,会自然追求和淘汰,21世纪的中国风俗文化,将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富有中国传统特色。二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好处
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我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了重大变迁,这些重大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鸦片战争国门洞开,动荡中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开始向世界礼貌靠拢以来;新中国的诞生使得人们有了新生活和新风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发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说明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才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重大飞跃,中国才会发生真正好处上的巨变。
三课题探究
1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
(1)由于近代西方礼貌的传入。
(2)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3)受到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民主思潮的推动等。
2中国百年社会风俗的的特点
(1)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思想启蒙的作用。
(2)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既具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的特点,又表现为新旧并存现象。
(3)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具有巨大,深刻和急骤的特征。百年中国。
(4)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又具有不平衡的特点.沿海变化快,内地变化慢,城市变化快,农村。
3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历程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趋势,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国际的潮流。
四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从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这一百多年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在人们身边,并不断被我们祖辈,父辈和我们感受着。感受着伟大的祖国从衰弱逐渐走向富强,人们
由饥饿贫困走向安居乐业,富足小康。感受着完美的明天。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五):
物理小课题报告
从确定课题至今,我小组课题研究已完成过半,现将所做工作进行汇报。
确立课题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首先,我小组成员先查询有关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得到以下理论知识。传统作业观将作业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资料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新课程的作
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好处及人生好处的重要平台,成为教育的又一平台。作业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用心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潜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就应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着重体现以下原则:
1、趣味性
趣味性设计原则是指:作业设计要充分思考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业设计要求生动、搞笑,能使学生在作业时,自始至终持续高兴趣。许多学生对作业应付、马虎,很大程度上因为作业枯燥,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用心主动、情绪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
2、层次性
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潜力做到分层设计。例如我们能够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到达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状况尽力完成。我们也能够把班级学生按层次从高到低,分为A、B、C 三个等级,
科学明确地制定分层目标,设计分层作业。另外,层次性也可体现为同一作业设问由易及难,层层递进。
3、合作性
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能够使学习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对于习题性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是利大于弊,但有些作业如家庭作业与活动、课题研究、实验探究、实践活动等等,则需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到达最佳的效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广泛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与人合作、交流、共享及组织管理的潜力,这种潜力正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4、实践性
学生在校理解知识一般由两条途径,一条是透过间接的途径获得,另一条是透过直接的途径获得,传统的学科课程更多地强调知识的间接性获得,以至于学生两耳不
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到的知识纯粹为了应试。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结合物理学科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作业这个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实验潜力、动手潜力和学以致用。常见的实践性作业有:课题研究,小制作和小实验,参观调查,解析现象等。
5、探究性
问题的结论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透过尝试错误,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这就是探究性。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潜力,也就是提倡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取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
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
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个性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潜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其次,我组教室在所带班级就作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作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作业的无设计现象突出作业模式单一、资料同一,缺乏层次,让全班学生做相同的作业。
2、作业设计的系统性较差,潜力递增层次、程度、侧重点的研究较少,作业的量和资料设计带随意性。
以上问题造成的弊端主要为:囿于书本、拘泥算练、限于室内的作业,一方面不能充分思考学生的学习意愿与个体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适合学生个体的发展,大大禁
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物理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的需求体此刻:实验班、重点班的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反映较好,很多学生支持。在平行班只有极少数同学期望作业分层,针对不同潜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很大部分的学生期望老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布置作业,期望作业能够有选取性。还有很多学生期望作业的多样性,不要只是在作业本上完成。
针对调查反馈的状况,下一阶段,我组将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提出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少数班级中进行试点,经过分析总结得出具体措施、结论。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六):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校园:
班级:
小组成员:
1研究背景
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研究目的好处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状况。透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状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潜力。透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潜力。
3研究的方法
透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研究的重点及主要资料
(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5研究步骤(1)确立选题
(2)根据确定的题目资料,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3)搜集有关社会变化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社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状况。
(4)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探究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5)将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进行展览。
6资料收集手段
依据研究资料,透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家庭等搜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型性。
调查问卷
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
二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引起中国百年有哪些原因。
四社会风俗变迁的影响有哪些。
五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
六社会的变迁对我们当代人有何启发。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资料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风俗的变化能够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一服饰风俗的的变迁
1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
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服饰变化的原因:
(1)A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B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此刻穿着上摆脱旧的规定的束缚。
(2)内因:西方文化的传入。
外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引起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变迁。
3服饰变化的具体表现:
(1)男子服饰变化的状况:
A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B西装的传入在鸦片战争以后,民国成立以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
C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构成。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理解并迅速推广开来。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D在新中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列宁装、干部装流行。
E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由单调走向五彩缤纷、款式多样。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女子服饰变化的状况:
A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
B触西式服装后,旗袍出现并不断革新。
C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连衣裙流行。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
二饮食风俗的变迁
1近代中国菜系的构成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饮食文化发达的国家,至清代已逐渐构成了川、粤、鲁、淮等各种菜系。鸦片战争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饮食习惯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2西餐的传入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
(1)西餐传入的时间、原因: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2)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
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店出现。辛亥之后,在一些大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说明西式饮食已引起了中国饮食习俗的较大变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3)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已经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
有解决的温饱问题,而且党和政府十分关注人民生活质量。1987年又发动了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粗粮和绿色食品受到欢迎,
人们改善了自己的膳食结构,注重讲究营养。在节假日人们更多地走出了厨房,去餐馆搞家庭聚餐和朋友聚会。
三居住建筑风俗的变迁
1居住习俗的变化的原因:
由于受西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2居住习俗变化的表现:
(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北方的四合院、西北高原的窑洞,通常中国传统民居以平房为主,这主要与中国有广阔的土地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落后有关。
(2)鸦片战争以后,在沿海城市传统的中国民居中,开始出现了供外国侨民和中国有钱人居住的西式花园洋房。一些巨商富贾和大官僚,盖起了洋楼。城市住宅中,有电灯和自来水,为广大市民的生活带给了方便。
但是,城市的老式房屋和农村的茅草房仍旧超多存在,如中国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和西式的花园洋房。
(3)中国居室建筑的逐渐西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4)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从80年代开始,党和政府推出安居工程工程政策。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3此外,与西式建筑的引进,钢铁、水泥、机制砖瓦、建筑五金、自来水、电灯等也超多应用。使近代中国居民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四.出行风俗的变迁
1出行习俗是与交通工具紧密联系在一齐的。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代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2出行习俗的
变迁的表现:
(1)在传统社会,代步工具主要是马车、牛车、轿子、木船以及骑马、骑驴、骑骆驼等。其共同特点是多用畜力、人力或自然力,速度慢、活动范围小。交通落后,必然造成社会的落后。
(2)在近代,随着西方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的引入,逐渐导致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变革。使传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五婚丧风俗的变迁
1婚姻礼俗的变化:
(1)近代婚姻风俗。缔结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在这之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倡以及西方观念的传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2)建国后,现代婚姻习俗的变化: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择偶标准与人们的价值观密切相关。婚礼本身的变化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印记。
2丧葬礼俗的变化。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旧式新式并存,旧式趋于简化,民间多为旧式。
(2)建国后:土葬改为火葬。
六节日风俗的变迁
1中华民族的节日习俗独具特色,近代的岁时令节从总体上仍然沿袭自古以来的民间构成的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但这些节日是依据传统历法而来,属于封建农业礼貌的产物,且多有传统民间信仰色彩,因此,它有不适应近代工业社会的落后性也是十分明显的。
2清末已有改历的呼吁,梁启超于1910年就撰写《改用太阳历法议》一文,主张采用太阳历代替阴历。民国政府成立后,断然于1912年1月2日宣布全国改用阳历,以求与国际上通行历法相一致。改历后,必然引起岁时节日习惯的变化。首先就是一些有好处的新式节日、纪念日相继出此刻人们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
3是受西俗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也在城市中普及。这些都为中国的节日时令习俗增添了异彩。
七礼仪风俗的变化:
1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请安等礼。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称谓。
2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代替了先前的称谓。31912年民国成立后,又明令废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
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总之,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
为中国通常的礼貌仪式、礼貌礼,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此外,在城市中交际舞的流行、生日聚会以及同事宴请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际习俗的新变化。
八消费风俗的变迁
1消费习俗的变迁原因: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及中国新式商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消费习俗产生巨大冲击,并直接导致了消费习俗的变迁。
2变迁的表现:
(1)在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但是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到19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增加到70余个,于是洋货消费遍及各阶层,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不少洋货,而且其售价并非贵得惊人。
(2)此外,赛马、赛船、网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点心、西式饮料、公园、室内音乐会、电影、电灯、电话、自来水、邮政、电车等西式生活方式无不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资料均发生重大改变。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七):
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人员:XXX
问题提出:
当看到人们都在眨眼时,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会眨眼呢被好奇心驱使的我展开了调查
1、研究目的: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2、研究这一课题的好处:破解心中的疑问.
3、研究途径:查阅有关书籍,上网浏览,问父母和实践调查。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资料
上网眨眼一次多长时间一次眨眼的时间大约为1秒钟。
书籍,教科书和网络人为什么会眨眼正常人的眼皮,每分钟大约要眨动15次。眨眼对眼睛是有好处的:首先,它能够起到清洁和湿润眼球的作用。其次,眨眼睛能够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当风沙或飞虫接近眼睛的时候,眼皮会自然眨动,这就挡住了沙粒和虫子。当你的眼睛感到疲劳的时候,你眨几下眼睛,就会觉得舒适一些,这是因为眨眼睛的一瞬间,光线被中断,这就让眼睛得到了短暂的休息。
有的人个性爱眨眼睛,造成眼睛过于劳累,从而影响视力。
医生的讲述
眨眼的作用
眨眼对眼睛是有好处的:首先,它能够起到清洁和湿润眼球的作用。其次,眨眼睛能够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当风沙或飞虫接近眼睛的时候,眼皮会自然眨动,这就挡住了沙粒和虫子。当你的眼睛感到疲劳的时候,你眨几下眼睛,就会觉得舒适一些,这是因为眨眼睛的一瞬间,光线被中断,这就让眼睛得到了短暂的休息。
结论:
了解了眨眼的好处、为什么会眨眼和眨眼一次多长时间。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八):
地理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地理教师合作学习有效组织潜力提高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新世纪,中国教育应对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应对当前各种教育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中学教育教学出现许多新状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面临严峻挑战。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我们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地理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的在于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用心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潜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就这一资料进行研究,以使自己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的地理课堂教学。
借鉴杜郎口中学的兵教兵兵强兵模式,先保证课堂学习有效进而追求高效的
课堂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好处和条件
(一)研究的好处
虽然此刻针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经成果显著,尤其不乏在理论层面的剖析,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落到实处,并取得理想效果的是少之又少。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虽然在课堂上也都以不同形式尝试着合作学习,可多数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实效。造成这种境况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资料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教师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
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齐,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状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状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资料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但是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那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此刻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状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资料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状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齐,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齐进行自学;第三种状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齐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
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样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
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潜力的不同层次,表达潜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总之,此课题的研究价值很高,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二)研究的条件
当前信息来源的第一条途径就是网络,我们校园每两位教师就拥有一台电脑,且均能上网,这将为研究者查阅材料带给了最大的便利。
打印机四台,速印机两台,多媒体教室两个,为课题研
究带给了物质保障。
为了课堂改革,校园每年都有45万元的专项资金,为课题研究带给了资金保证。
研究的课题与我们已经努力两年的尝试的课堂改革同步,已有了必须经验储备和精神储备,所以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单位环境上都为课题深入的研究带给了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
站在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寻找适合于本地学生和本地教师实际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最终实现有效控辍,大幅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的资料有:
1、地理学科导学案的编排技巧,什么样的导学案才适合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课上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带给保障。
2、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带给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地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地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
3、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透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务必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4、选取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群众荣誉和个人职责,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务必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的思路进行,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1)问卷调查:研究的各阶段都进行全面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实施的各种方法带来的效果,对小组的组建方式,课堂评价方式,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奖惩措施等及时修正,最后得到切实可行的组织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课后交流:作为调查问卷的必要补充,更为及时和机动的了解状况,也是各项措施能够得以落实的辅助手段。
2、经验总结法:
(1)课题组成员,要一节课一节课的认真总结,并做好心得笔记,以备研讨所需。
(2)经常性的向其它学科课题组学习和交流,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
(3)课题组成员定期汇总,相互借鉴和补充,随时调整、完善各自的做法,以尽快的得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3、文献法:利用书籍、期刊、网络等超多收集相关文献,为论证研究课题搜集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五、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姜永福(主持人)男,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设计,资料收集,撰写论文和课题最后的统稿等全部工作。
六、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一)最终研究成果
在理论学习、专家指点、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每学期在
课题研究方面做好总结,并写成相应的经验总结、论文或典型案例、课例、随笔等。
(二)阶段性成果
经验总结,课堂随笔,典型案例等。
七、课题研究步骤及资料
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此课题的文献和资料。
起始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继续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
2、建立课题组,搜集资料,制定方案。
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1月)
1、实施研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
2、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等。
结题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1、对实验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汇总,写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整理经验集。
2、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八、经费管理
资料费(购买与收集相关的资料)500元。
调研差旅费(赴外地考察)1000元。
小型会议费(进行方案论证,专家座谈等)1500元。
学习培训费1000元。
开题、结题鉴定论证费1000元。
以上5个科目经费预算合计为5000元,由于该项目属非资助项目,故经费来
源主要靠学院科研经费资助。
九、主要参考文献
①沈权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的探索中国教育学刊2003.7
②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④《素质教育大参考》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九):
初中物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初中教学中存在了很多问题,客观上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到了城区校园,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因此农村物理教学面临学生怕学、老师难教的现状,要提高学生学习潜力,务必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
学懂物理,乐于学习物理。快乐物理课题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
1、建立用心的课堂环境和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勇于质疑、提问,从而能用心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2、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监督下逐渐的养成用心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透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大教育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也落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前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当然也难指望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也无法使他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针对社会经济以及各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我们对教育的方式和对学生的培养也就应转变观念,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改为传授学习方法和知识并重,既重视知识培养又重视技能的培养,更不能忽略情感的培养。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开放系统,主动性是现代学
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引和强制,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其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用心主动地去学习,他就会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他就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从现代学习方式的方面来讲,透过快乐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资料及过程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快乐。
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只要自己喜欢的学科,我就必须能把它学好。但是也有不少学生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确很喜欢物理,可物理成绩老是上不去,这是什么
原因呢?也有部分学生虽然不太喜欢物理,但是学习起来还比较顺利。我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碰到过。经过调查持有第一种说法的学生,他们喜欢物理并且能学习好物理的主要原因有:1、教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教学水平高;
2、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良好;
3、受到家庭中他所信赖的某个成员的职业行为与物理有关、相关或相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较大;
4、受到某位科学家的影响;
5、物理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它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实际联系的紧密性,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用心的影响。
持有第二种看法的同学,他们喜欢物理主要原因是物理本身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强烈吸地引着他们。他们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原因主要有:1、缺乏正确的方法;
2、教师的教学存在某些缺陷;
3、过高的要求与学生自己实际的学习潜力和水平的差距较大。
持有第三种说法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各学科的成绩均不错,只是他们的兴趣不在物理这门学科上而已。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教师务必从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讲课不能只照本宣科,应当反复讲学习物理的好处,平时突出讲解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用途,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习物理的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兴趣和爱好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会有意或无意地记住超多的东西。同时还要指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有个思想准备,有准备就能提高对重点的注意力,有准备就能克服困难,攻克难关。
其次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易到难,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培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学生要有足够的毅力和恒心。
初中物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初中物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再次,教师要从生活生产中帮忙学生发现物理的美,要帮忙学生发现学好物理的巨大益处。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是有用的,从内心上要求自己务必学好物理。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回家后查看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先看电器的说明书,自己能看懂多少,再与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这个作业要求不高,学生也有兴趣,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提高了学生的潜力,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其实与我们的生活结合的十分紧密。我们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举出一样,并说出其中用到的物理知识,如果你认为有什么不足,在利用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加以改善。这个问题比前一
个问题要求高了很多,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举出一样,并有少部分学生提出了很好的改善意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复习了物理知识,而且主动地去提出问题。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投其所好,得到快乐。
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不仅仅不能提出问题,就是教师请他们说说自己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他们也是含糊不清,这样连教师辅导也难以下手。因此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的想像力丰富,喜欢无边无际地想,教师要鼓励他们海阔天空地想,更要用心鼓励他们要合乎逻辑的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想像逐步步入科学思维的轨道,以避免胡思乱想。
如何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呢?
1、营造简单、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2、创设有利于提问的最佳情境--让学生乐问(引导提问的一般模式)
提问的最佳情境主要有2种,一是新奇,二是怀疑。
(1)在新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设计一些新颖的,充满悬念的或与生活经验冲突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根索源的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全身心投入其中,思维一下子就展开,老师稍加点拨,同学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怀疑方面,疑则思,思则问,在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研究某个课题时,老师能够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其他学生提出他们的怀疑。
3、教给学生提问的常见方法--让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务必教
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能够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1)模仿提问法(2)阅读提问法(3)比较提问法(4)反问提问法
(5)推广提问法
(三)、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竞争性,感受快乐。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构成。物理学
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磁感线、电流、电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务必借助想象才能理解,要帮忙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讨论,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乐趣。
目前,我们总体的物理教学质量虽然在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也有了飞跃发展,但是我们此刻农村教育的物质条件在提高的状况下,成绩却不见长,造成了优质生源不断进入市区中学,大部分农村中学只留下了三流的生源,也使大部分教师感到课越来越难上,学生的思想工作越来越做,城区学生竞争激烈,农村中学学生竞争意识落后,城乡差别拉大了。因此在农村中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尤为重要。
此刻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丰裕,不少学生在生活中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感觉生活十分简单,毫无负担和压力,因此他们承受压力的潜力就很弱。在学习上不求进取的思想比较严重,因此培养他们的竞争心理十分重要。我们认为:第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为谁而学,要明确学习是谁的职责,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职责?要确立每个人各阶段的学习目标,每一天要有任务,每周要有计划,每月要有计划,每学期要有自己的目标。第二,在班级中、在年级中,确定自己的竞争对手。例如班级与班级之间签订竞争协议,班级中各人确定自己的赶超对象,能够确定自己期中目标和期末目标,并且张榜公布,在班会中公布,以起到监督作用。透过这样的形式很多学生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了,学习也有了明确的目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
课题组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书籍和有关文献资料,寻求更直接的理论支撑并完善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借鉴有关理论进行模式建构的初步的理论研究并进行模式假设和雏形模式建构,用理论指导实践,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近或相关的理论
和经验,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正确指导。
(二)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在实验班中抽取部分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对课堂学习状况以及如何处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态度状况进行调查,测试后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看法,并从学生角度找出什么样的物理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
六、研究的初步成效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1)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潜力,初步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
本课题的研究,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理解枯燥的知识变为主动快乐的探究知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初中物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各类报告
因为学生能主动的融入物理课堂中,学习气氛很浓,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在用心、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主动提问,乐于探究,使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学习质量得到提高。在我校生源比较差的状况下,物理平均成绩仍稳中有升。
2、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行为有了改善
课题组成员确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实行平等教学和民主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潜力的培养,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课题组成员实施新课程的潜力有了提高,有力推动了我校的课改工作。
(2)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潜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组成员在优秀课评比及素质大赛等方面取得显着的成绩,透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意识有了增强,研究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撰
写的论文多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问题与反思
存在的问题:1、我们所应对的学生相比较较差,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所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尤其对双差生;2、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改观,但是如果我们监督不严的话,部分学生很容易又回到以前的状态;3、我们还不能争取到所有家长的配合,学生在节假日的状况还不能得到保证,
反思: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和家长联系,多和学生谈心,找出学生不愿学习的真正的原因,在课内课外全方位的监督。我们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态度不仅仅仅在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中培养。以后的工作还有很多改善的地方,我们在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十):
地理课题研究报告
厦门市翔安区教研中心地理科组织申报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经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列为教育课程改革厦门实验区第二批课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Z7)。根据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及厦门市中等教育教研室有关通知的要求,这天召开课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好处
福建省已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如何用心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到达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
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教育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系统科学、传播学、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的启发,不断探索现代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有效性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学成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
地理教师是有效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关键,如何做到教、研、训一体化,
让教师在教学中搞研究,在教研中做研究,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实践新课程的潜力,是当前地理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
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词,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地理课堂教学中落实高中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四个省区的地理高中新课程来看,并剖析我市地理课程改革状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避免走弯路、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基于此,本课题组以全新的角度及独特的价值取向,提出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这一课题,贴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贴合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及地理教学改革形势。
二、课题研究现状及条件
1、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其表现是在教学设计通论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透过这些成果的分析,能够看出,在这些成果中渗透着有效教学的理念,在有效教学经历了追求教学规模及教学模式为主题的有效教学道路之后,已进入一种以讲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一是依附于教育心理学的思路,这种思路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为代表。二是依附于建构主义教育哲学的道路,这种以杜威为代表。三是依附于某种人才观,这种思路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代表。这些教学设计的新思路为本课题的研究带给了
理论基础。我国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地理教学设计实践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出版了许多地理教学设计方面的案例或著作。个性是率先走入高中新课程的四个省区,成功的地理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例,为本课题的研究带给了借鉴。
2、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一是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教、研、训一体化的特点,与教师平时的常规教学工作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厦门市教科院领导、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能有效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及资金落实。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教研员、我区各完中校的地理教学骨干,其中许多是我区的各级名师,有的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组、省级课题及市级课题的研究,具有较为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主持人郑明进老师长期致力于中学地理优
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说课,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其各版本教材以及有效性教学理论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他课题组成员也在地理教学设计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一批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基础。近期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成果如下:
⑴林小红老师《人类向宇宙的新探索》说课设计及其课件获福建省第五届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二等奖。
⑵郑明进老师《长江的开发说课设计》2004年12月参加全国中等校园优秀地理教研成果评比,获得一等奖
⑶郑明进老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及课件2002年11月在福建省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⑷郑明进老师《《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说课设计》2005年12月参加全国中等校园优秀地理教研成果
评比,获得一等奖
⑸郑明进老师《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地图教学中的运用》2004年11月发表于《地理教学》
⑹郑明进老师《构建生命力地理课堂教学的五种境界》2006年2月发表于《厦门教育》
⑺郑明进老师《地理教案编写要做到五要》2006年4月发表于《地理教学》
⑻郑明进老师《《自然资源与我们》说课设计》2006年4月发表于《中学文科》(教研版)
⑼郑明进老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活动设计》2006年4月发表于《当代教育研究》
⑽郑明进老师《激发探究意识培养探究潜力》2006年5月发表于《地理教学》
⑾郑明进老师《依据课程标准备好地理课》2006年5月发表于《中学文科》(教研版)
⑿郑明进老师《地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讨》2006年6月发表于《教书育人》
⒀朱长江老师《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2006年6月发表于《福建地理》
⒁郑明进老师《《地球仪和经纬网》教学设计》2006年7月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⒂郑明进老师《《黄河的治理》说课设计》2006年7月发表于《教学案例》
⒃郑明进老师《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备课》获第五届创新杯全国地理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⒄郑明进老师《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说课资料的拓展》2006年8月发表于《地理教学》
⒅郑明进老师《漫画在地理教学中的巧用》2006年9月发表于《地理教育》
⒆郑明进老师《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地理课堂》2006年9月发表于《地理教学》
⒇郑明进老师《借图设计教法学习有情搞笑》2006年10月发表于《地理教学》
三、课题研究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研究以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适应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教学实际,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有益的教学经验,大力推进地理教学改革创新,以用心稳妥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验,为促进每一个学
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是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个性重视以下基础理论的运用:
1、有效教学理论
2、加涅关于教学设计的学习条件论
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5、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6、建构主义理论
7、课程改革有关理论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透过本课题的研究,化科研为教学,做到在地理课堂中实践新课程的科学性,使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能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总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规律,使所取得的成果具有示范性、典型性、指导性,为全市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带给借鉴。用心构建基于校园的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基本资料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新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进行研究,包括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学习任务和学生者的有效分析、教学策略有效设计、教学媒体有效设计、教学评价有效设计的研究等方面。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要求、重点及难点,并结合课题研究资料,确定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即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有效设计的研究,构建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有效
性评价方案的研究。在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赋予了地理教学设计更多的内涵,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对每个地理教师均是严峻的挑战,归纳总结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规律,由个案的研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与本课题研究有关概念界定如下:
1、有效性:从广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有效教学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行动。对校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践与研究,所积累的经验,逐渐构成关于有效教学的体系,称之为有效教学论。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是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也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
2、教学设计:此刻对教学设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但对于教学设计这一概念却能够达成以下一些共识:⑴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教师、学生、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境等诸要素。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个系统,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⑵教学设计以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⑶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对教学设计的研究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的科学性,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本课题的提出: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关键,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以求高中地理新课程教
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每个环节的有效性,到达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六、课题研究方法与途径
1、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不断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以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⑵行动研究法:立足于行动研究,引入郑金洲教授有关行动研究的方式及成
果表达形式等相关理论,如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强化教师的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⑶个案研究法:透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
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2、课题研究的主要手段及资料准备:
⑴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文献资料。
⑵用心走出去,到名校取经或聘请相关专家到我区指导,可从区外校园获取资料或从专家手里索要资料。
⑶将研究成果及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⑷把课题研究纳入区、片区、校三级教研网络中,落实教、研、训一体化。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十一):
党建课题研究报告
机关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机关各项任务,促进机关全面建设的重要保证。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关于开展机关党建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近期,我局就机关党建工作状况作了一个专题调研。现将我局机关党建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步加强和改善的措施报告如下。
一、机关党建工作的基本现状
我局机关现有基层党组织6个,其中总支1个,党支部5个。现有党员61名,其性别、年龄和文化结构如下:女性党员14名;35岁以下12名,36-45岁8名,55-59岁7名,60岁以上24名;学历结构为研究生1名,本科生30名,专科生17名,中专高中以下13名。近年来,市科技局机关党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潜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按照服务中心,建设
队伍的核心任务,透过建立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开展创五好党支部、五带头优秀党员等组织活动,狠抓了机关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党支部各项建设水平的提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构成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检验、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机关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推动全市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带给强有力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一)争取局党组的重视,切实加强了对机关党建工作领导。
一是建立并落实了机关党建工作职责制。局党组书记切实履行党建工作职责,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优秀版 高中课题研究性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调查报告作文 调查报告作文500字左右08-21
电厂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五篇08-21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参考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参考5篇幼儿园08-21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08-21
计算机实训实习报告 计算机实训报告6篇08-21
计算机实训报告范文精选_社会实践报告_ 计算机实训报告咋写08-21
护士述职报告 护士述职报告202308-21
护士述职报告 护士述职报告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