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共9篇)
篇一: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摘要2005年九月我校低年级组向区课题组申请了题为《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实践》并于05年十月份在区级立项。
本课题总体目标: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
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其作业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发现,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学会创造性学习。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规划设计阶段。
第三阶段:教学策略的实践操作阶段。
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在教学班中实行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业。
二、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意义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好的作业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收获是有益的补充,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的好习惯;有利
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二)课题的提出及背景分析:优化作业设计,实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意识。
《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领和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
但综观目前作业设计现状:传统作业设计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
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对大量课堂内外的作业进行调查、反思、分析归类和思考,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弊端。
综上所述:虽然,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
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
所以本课题在对目前作业的设计进行充分调查之后,吸取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形成合理的作业机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背景2:教师对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困惑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可见这样的情景:快下课了,教师在学生的叫喊声中慌慌张张地进教室布置作业,教师的声音常常淹没在下课的铃声以及学生的喧嚣声中;上完课后让小老师将作业抄在教室的小黑板上,满满一黑板,学生下课急着抄,中午趴着抄,互相传着抄……为系统了解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了解,本课题组拟定了以下几个问题,并将结果加以归纳,反馈如下: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分析发现: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作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
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
有心致力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教师反应:1、批改新课程下的作业加大了他们的批改难度:此类
作业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思辫能力以及新视点的把握等具有很大的挑战。
2、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管面对学生的层次如何一刀切的实行只有部分优等生能掌握的作业,却忽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刻意拔高作业难度。
3、批改作业所需的大量时间造成教师无法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背景3:学生对优化作业设计的渴望我们课题组拟定了一份低年级学生作业调查表(详见附页)对全校低年级11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做作业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作业形式单一、没有选择的自由,成了压抑学生成长的工具。
他们渴望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作业内容的开放性,渴望在作业中放飞自己的理想。
另外学生在完成作(来自: 写 论文网:)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觉性再加上教师对作业又缺少必要的指导,使得作业的有效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流于一种形式。
总之在实践中,仍然出现大部分教师对优化作业设计的片面理解和低效操作,对学生缺少必要的指导。
本课题在分析这些低效作业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和验证。
从优化作业设计的有效角度摸索出可推广的对策。
(三)文献综述:任务学习认为:学生是作业的主体,作业的设计与指导应该围绕学生具体的、个性的学习活动展开,而不应是整齐划一的。
作业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
它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有效性特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有效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作业设计有效性是指教师在
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将作业进行最优化设计,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本课题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阶段研究。
调查归因找准切入点作业形式体现多样性作业内容突出趣味性作业评价构建人性化作业方式力求兼容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力差异是颇为复杂且客观存在的,不同学生感觉作业负担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作业布置应该因材而为,要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不同的思维和认知特点,不同的基础和潜力后,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内外的学习任务。
在考虑适量作业的同时,注意在作业的设计上下功夫。
另外,国内外教学论研究中对作业问题也相当重视如:早期苏联的教学论专家凯洛夫、斯米尔诺夫,他们都将作业与课堂教学视为同等重要,把作业研究视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国学者库柏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
我们课题组成员吸取了任务学习理论的精髓所在,将它与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改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及依据。
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扬长避短。
针对目前作业设计现状所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调查,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理论基础,对调查的弊端反思出相应对策并进行研究,实现作业的优化设计。
(四)研究基础我们课题组的区级课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研究》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
在结题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如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其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等。
这即是识字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又是优化作业设计的宗旨,是它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因为优化作业设计的生命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作业设计,在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拓展性的作业中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重要的契机。
学校、家庭、社会已为优化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将会为此创造更佳的条件。
三、研究构想(一) 研究内容1.调查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现状,从学生作业有效性出发,分析学生作业的兴奋点,寻找有效地激发学
生作业兴趣的方法。
如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设计创造性的生活化作业等。
2.探寻保持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
当学生的作业兴趣被激发起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完成作业效果的反馈信息,可以采用竞赛、交流等方法。
3.挖掘教材特点科学地进行作业设计,科学地布置作业。
(二)研究对象在《作业设计有效性》预试阶段和正式实施阶段,将年级组的几个教学班的学生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和材料准备阶段:本课题以调查分析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
调查对象以海门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为落脚点,分布到各个班的课内外作业设计中去。
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跟踪研究。
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外的作业设计中。
根据两位对照班教师对同一课文设计的不同作业进行对比比较,结合课题研究,进行分析和对策归因。
保证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并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对几个典型的好、中、差学生建立个案,跟踪研究,以
观察此研究的效果。
总结阶段:以经验总结法为主。
这阶段教师将以论文,结题报告等形式对这一研究作总结,同时展示学生作业实践、比赛活动等照片。
调查及对策的研究时:为了保证调查现象的确实性和对策形成的稳定性,遵循周而复始的研究过程(详见下图)有效性研 究现象调查反思分析对策验证篇二: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标题二号宋体加粗居中,名称统一为《XXXX》课题结题报告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三号楷体居中(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粗,用一、二、三标示;二级标题四号黑体,用(一)(二)(三)标示;三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用1.2.3.标示;四级标题四号宋体,用①②③标示。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或问题的提出):要从背景、现状、基础等三个方面去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这一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当然还必须考虑到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能性等方面去思考。
(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部分)三、课题研究的界定:对课题名称中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作简单阐述。
所应用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
只能选最精辟、最适用的摘录,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切忌全文照搬。
依据理论的支撑,说明自己的主要研究思想。
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这些学说、观点、使本课题研究得到理论的支撑。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的确定不能过于空泛,要扣紧课题。
还要注意其结构的内在联系,所确定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成果中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是陈述课题研究的范畴、立足点。
表述须紧扣研究目标,简洁,准确、中肯。
也可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的其中的一项。
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如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
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也可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等等,还可用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实验法等不同的表述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
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
结阶段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可以花较多的笔墨来陈述。
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可分写成以下几个部分。
(一) 准备阶段:1.2.3.(二) 实施阶段:1.2.3.(三) 总结阶段:1.2.3.(这部分也可以
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这个部分是结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
它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得以推广和借鉴,就看这部分。
篇幅也可适当长些。
要从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两方面去陈述。
不能笼统地谈。
理论成果可以是我们研究所得到的新观点、新
认识,包括课题研究结的题报告、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论文集等等。
实践成果包括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课件)的获奖情况、学生作品集、情况汇总等等。
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同时也应注意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十、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
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
今后的设想,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开展推广性研究等。
一、问题的提出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
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
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来的。
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
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
半球,近期研究则注重强调两个半球功能上的互补。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脑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
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常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
音乐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
活动时手脑并用,既可使幼儿的观察、记忆、想像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又有利于幼儿大脑
的整体协调,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在经历了照搬前人——模仿国外的漫长阶段后,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横向考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宏观意识、不能从全面发展的整体思路来实施音乐教育。
人们从音乐有利于早期智力开发的角度考虑较多,而思考音乐与道德、身体、审美及劳动之间关系的人较少;有不少虽考虑到音乐专门教育的早期培养价值,但又往往陷入形成上学的思考怪圈。
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音乐教材,而忽视幼
儿发现、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歌教学代替整个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忽视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等内容;在教育方法上,过多地使用灌输式、填鸭式,忽视幼儿对音乐的自由探索、主动感受、大胆实践、充分表现等。
鉴于此,我们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在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小规模试点和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多方面准备,并经过可行性论证,于2001年向市教科所早报了《实施大音乐教育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课题,并由市教科所推荐,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我们力求通过研究,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变原本割裂的、单一的学科教学为以音乐为载体,一
日活动中渗透的大音乐教育模式,突破原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机制,把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各类知识,锻炼其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一)关键概念的界定大音乐教育——是指突破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通过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把原本割裂的学科式教育变为以音乐为载体的整合式教育,促进幼儿注意、感知、思维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教学——是指能够使学习发生的教育技巧和策略,它涉及师幼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包括学习环境的某些准备。
有效学习——是根据幼儿认知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测查结果来确定的样本。
1、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创新的研究。
2、音乐教育是在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的研究(途径及方法)。
3、把音乐贯穿于一日活动中的有效途径、方法及具体措施。
4、家园合作开展音乐教育的研究。
5、大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即指对幼儿素质提高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对对象与方法篇三: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例文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分不开的,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的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
来。
阅读教学就是单纯的阅读指导课,写作就是单纯的写作,二者互不相干。
大多数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都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却少见有明确指向作文教学的目标。
对作文教学的重视也只是在量上有所要求和行动,没有质的改变,没有从阅读向写作迁移的明确要求。
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写日记、随笔、周记等。
因为部分中学生自觉性不强,学生未必认真完成。
同时也由于是课外的练笔,教师也未能从心理上、行动上把这些练笔纳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计划。
师生随意布置随意写,无计划可言。
相当多的教师没有作文教学的长、中、短期计划目标,想写啥就写啥,没有系统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作文技巧单一陈旧。
作文成了师生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学生写作不能充分得到训练,看到作文题目口咬笔端,搜肠刮肚无话可说的现象很普遍。
2009年6月我校语文组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
生语文能力的研究‖,及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行为,这使得我们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了新的思考,于是结合实际,我们尝试了一些作法,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1、理论意义从理论上讲,―以读促写‖的实施策略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关系;注重全面发展、彰显个性的目标观;讲求探索质疑、双向互动的学习观;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可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整合课程资源,可实现经典阅读与时尚阅读的融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开阔阅读视野,树立大语文观。
2、应用价值本课题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通过研究―读写结合‖的各种方法、途径和模式,可以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效率。
―读写结合‖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把读和写自觉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一定的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双方互动的情景和途径,让学习者带有较强的功利性目的的去进行阅读欣赏、写作技巧分析、初理各种现存的语言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读写魅力的生产过程。
进而由被动转到主动,把读的过程转换为写的过程,把写的体验再融入新一轮的阅读活动中。
通过把阅读和写作变为一种双方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合龙,实现阅读和写作的
良性循环。
通过实施策略研究可以探索一套整合课程资源,轻负高效的读写教学途径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唐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读对写的支撑。
宋末元初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也说过:―阅读为作文提供了知识和技能‖,―多读多写是写好文章的?诀窍‘。
这个?读‘,首先靠的是阅读课。
‖揭示了读写关系的统一性。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发表专著对读写 结合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认为:―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教学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
‖他曾提出的7条―读写对应规律‖,为学生的读写紧密结合训练创造条件,使读写之间的―学习迁移‖更具有稳定的性质。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四、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一)概念的界定用阅读教学带动写作训练,是以阅读为起点,以写作为终点的认识世界和自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等能力,锻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课题实施策略是以已有的读写一体化的理论与经验为借鉴,对操作层面的读写结合作出一种扬弃与整合而发展成的一种全新意义的教学理念与
教学方法,使之覆盖到语文教学的多个层面,使学生写作方面逐步实现由积累到借鉴到拓展到独创的提升。
(二)研究内容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讨新形势下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重新进行课时的调配,开足开好阅读欣赏课,改变传统的作文课的形式,逐渐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
1、研究有关―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理论。
2、研究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状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
3、研究各个阶段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交接点。
4、研究新型有效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切实可行的多种课型。
五、课题研究思想及目标(一)课题研究思想对读写相结合的研究,由以阅读和写作的自然结合型到读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相辅相成型,最后到以读促写型,认识逐渐全面、深化。
我们的研究既是寻求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又是寻求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一种尝试。
希望借助于本课题的研究,引起广大师生对语文教育活动中的创新教育的重视。
教师的教学要创新,学生的学习要创新,在师生互动的创新中把语文学习变成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达到师生能力的双向综合提升。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旨在把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引入到理想的阅读教学中去,从而把阅读指导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阅读教学时,将写作意识贯穿于课文的教学之中,小到分析词句或材料,大到分析文章主旨、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都不忘写作的指导,指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写作联系‖、―如何迁移、化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己所用‖;在写作教学时,结合一些发散思维的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把所学得的知识与技巧融入到写作与评改中,把所阅读的文章变成―源头活水‖。
1、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迁移和发散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篇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摘要)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化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市教研室的带领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达标课题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我们学校广大教师积极实施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工程,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游畅。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王火金老师执教的《和你在一
起》参加景市课堂教学开放月公开教学,并被评为优质课,同时《和你在一起真好》获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并发表在有语文报社主办的中华语文网之《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网页上;朱婉贞老师带领学生课外阅读课《走进安徒生》荣获乐平市二等奖;章子琴老师执教的电教录像课《妈妈的账单》获景德镇市二等奖。
参加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共撰写了几十篇文章,其中胡志红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默读教学》和《让新课程绽放绚丽之花》获全国小语论坛论文比赛二等奖,并在语文报社主办的中华语文网之《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组)网页上;刘岚老师的《课外阅读中问题和对策》获全国小语论坛论文比赛三等奖;江汾老师的《让孩子学会
倾听》获小学论文比赛省级二等奖,同时她的论文《读教育专著,写心得体会》获市一等奖;章子琴老师的论文《浅谈对小学生自主学习预习习惯的培养》获小学论文比赛省级一等奖;朱婉贞老师的论文《让语文作业活起来》获省级二等奖;王火金老师的《乘着课外阅读的翅膀》在全省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学术论文中获三等奖;何丽云老师的《让阅读陪伴孩子成长》获江西省三等奖,她和胡志红老师共同撰写的论文《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发展》获景市三等奖,同时她的《与书为伴》在乐平教研上发表。
还有很多很多论文获乐平市一、二、三等奖。
学生们在实验中更是受益匪浅:五年级学生赵汉秦、黄商儿、吴格力、朱梦雅在全市我读书,
我成长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五(1)班学生付玄昱、吴曼琪、盛欣瑶等人的文章相继在《瓷都晚报》上多次发表,其中付玄昱还被评为优秀小记者;四(1)班学生施润杰的《家有温馨》获国家级一等奖;吴曼琪等26位学生在全国小学语文报杯作文比赛中获省级特、一、二等奖;张雅清等30位同学在江西省、景市、乐平市各类征文比赛中均获得好的名次。
这就是课外阅读实验带来的喜悦,学生们在书中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中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保安九年制学校 张雪
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却发现我们的初中学生在各类作文中普遍存在着空、俗、假的现象,概括起来就是缺乏素材。
当然,对于我们农村的初中生而言,他们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少,视野狭窄,由于资源有限阅读面小导致作文素材匮乏。
因此,让他们平时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积累素材,才是打开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措施。
二、研究目标:1、通过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3、形成高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及探索开发学生作文资源的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并坚持写读书笔记、随笔。
2、结合语文教学中的练笔做到读写结合。
3、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课余生活写好日记。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
四、研究对象为了进行课题研究,我选择我校2015届共97名学生作为此次课题研究的直接对象。
五 、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收集并研读国内外有关多元化理论、主体教学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论著、论文,理解后指导实践。
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作文教学研究状况作进一步调查研究,对所教学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作一个整体状况的基本定位。
(二)资料收集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前期与研究后期相关材料;翻阅作文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再结合上网收集的作文教学资料来进行研究。
(三)经验总结法把实践过程中感性的认识,进一步上升为理性的概括。
(四)个案研究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以
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研究的方法。
其目的是揭示个案形成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形成理论。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3-----2013.4)。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对学生写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阅读中学写作教学及教科研相关书籍分析现状,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4-----2013.11)。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及时收集
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总结交流经验,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实验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12)。
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资料整理,总结经验,展示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验收,推广课题研究实验成果。
七、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课题方案确定之后,我坚持严格执行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后,积极实践,及时总结,积累资料,汇总,统计,分析,及时总结,调整研究方案及工作策略。
1、学习理论,明确研究方向。
我围绕课题,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以及
上网收集的有关作文素材的积累的文章和教改信息。
转变思想并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为研究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
2、理论结合实践,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1)指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素材。
对于作文素材贫乏又没有积累材料的学生来说,手中的课本的确是一个宝库,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
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
课本不仅指语文课本,还包含了教材所有科目,这些课本中的名人轶事、成功事例等,让学生按道德、立志、友谊等不同主题进行分类积累。
对于初中生而言,作文写得最多的无非就是记叙文和散文,而这一类作文的素材它离不开人和事,从课本上积累的内容就是很好的素材。
因此,对课本内容的巧妙引用,独到分析,是我们积累作文素材的捷径。
在写作时用上这些材料会让他们的作文变得更为充实、生动。
(2)指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教材中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名著,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或者像作文选、《读者》之类的杂志。
同时,要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
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
因为词语可以组成千姿百态的句子,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
当然,积累绝不仅仅是字词篇章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尤其是其中有些自己最感兴趣、最得意的事例或细节也是作文时最好的素材。
让他们在读书过程中不但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还要写读后感或随笔。
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就引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古诗词会让作文增色;引用文中的事例会让作文充实。
总之,阅读中遇到一些优美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刻的哲理,可把它们摘抄下来作为素材来积累,同时也能养成积极思考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交给他们观察物的方法如:整体把握,细微观察,依照顺序,详细记录,认真仔细地看、摸、闻、想。
这种方法对写说明文有很大的帮助。
观察人的方法用比较法会好些,先观察自己的家人,按照外貌、服饰、神态、动作、语言、习惯、性格乃至品德等方面去比较他们的不同,然后依照这些性格特点,去找到能够印证这些性格特点的事情。
把它们集合下来,便已经积累了足够写人物的素材。
其次,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生产劳动、民间采风等方式去获得。
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课外时间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加情感体验,还可以去收集方言和民间故事、民间谚语等等。
这些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生产劳动,这也是很好的收集素材和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当他们心中积聚有很多感慨后,需要表达的欲望就比较强,写作就是水到渠成了。
八、课题研究的成绩通过实验研究,我逐步探索出一些激发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兴趣的新路。
下面,我将谈谈我们将近一年取得的一些成效:1、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记读书笔记、写日记、写随笔等,发展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开发了学生大脑的潜能,闪现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可喜的创造力。
2、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能从作文选、《读者》等中借鉴收集,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主动地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把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写下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总用一些老
篇六:小课题结题报告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郭莉芳告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提出1.课题研究的背景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在化学学习上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高中化学课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验部分。
本研究着重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
验课的教学优化设计,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及历年高考题中实验部分的研究,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以使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形式,在实验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建构。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中,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Teaching of Science as Inquiry)。
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结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实验教学。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学习活动。
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对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方面确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2.问题的提出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但一味的只传授现成知识,在教学包括实验教学中按验证式组织教学,过份强调了全体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自然学科。
为了与社会发展以及新教学理念接轨,现在教改
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改革的主要内涵应该是教育向着培养具有理论型尤其是创造型的复合型人才方向转化。
这样一来,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造就出一批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的后备军和生力军。
如何根据教材采取正确的教学途径和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成了教师肩上的重担。
二、课题的界定小课题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可用所用知识、现有仪器解决大部分问题的小热
点专题作为一种载体,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开展小课题实验教学,在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品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方面确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教材上的知识是书本知识,是前人长期积累下来的间接经验,在教学中自然值得肯定并予以重视。
但一味的只传授现成知识,在教学包括实验教学中按验证式组织教学,过份强调了全体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如教师的
实验操作不当、对实验认识不够深刻、实验药品过期、变质等都可能造成实验现象、结果与理论事实不相符,这时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别掩饰事实而只是为了讲课而做实验,实验一定要与理论相符,以致于误导学生,扭曲事实真相,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埋没了学生的才华。
而小课题实验教学可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学习过程,符合人类认识的自然规律,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上是切实可行的。
分析主要作用者递变图,可看出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对开拓学生视野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均将有很大优势。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贯穿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完善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课程结构体系需要对自然学科的学习,应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切忌纸上谈兵,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我们所做化学实验的方法,都是依赖基本化学性质和基本原理为依据来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然而这些操作步骤所产生的效果,只有借助科学仪器才能便于观察其产生的效果。
虽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无论是感性材料的获得,还是理性认识的检验和物化,都离不开科学的仪器。
前期化学教学,由于历史等的原因,其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较多地围绕应试技能培养进行。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经过改革,逐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鼓励教师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但是,操作中仍难以避免启发、讨论的思维被教师统死、框定,学生的思维空间受限,难以避免教师因启发不当而跨越主导地位。
目前课改正是针对上述弊端,进一步确定了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原则,在教学中鼓励教师更进一步给予学生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右脑功能,多作教学宏观控制,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中微观环节,明确学本位思想,对学生而言逐渐形成问题式、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模式,为深度创新打下基础。
3、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目前,高中的化
学实验大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课本编排出实验条件药品、步骤,来验证某物质的性质、某物质的制取方法或某个反应原理,学生依葫芦画瓢、照方抓药,毫无创意和新意。
比如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若能正确引导,就会有所创新,我校学生自己的许多科技创新项目都曾在甘肃省获奖。
创造的基础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高中生正处于逐渐学会思考、篇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农村高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京山二中校本研究课题组在美丽的富水河畔有一所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学校—京山二中,她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狠抓德育建设,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决定》为依据,确定了规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长的办学之路,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全面发展和环境育人的办学特色,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种形式,沿着开展实践—理论探索—指导实践的工作思路,力图将京山二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为此,2010年4月确立了农村高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的课题,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探索,现已形成了一定的独具特色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经验。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不断的涌入城市,而他们的小孩却留在了农村学校,这样在农村学校里,留守学生较多,由于失
去家庭的温暖和正确的指引,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出现学生厌学、上网、打架、早恋等一系列不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除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德育教育更须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为此,我们才进行农村高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并认为应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使其能更好地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
这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2009年秋季开始,我省高中学校进入了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成长是学校教育得以开展的唯一理由。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是否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来进行。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有着它自身的特点。
学生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教师越来越感觉学生难教学生难管。
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与成功感缺失,要使这类学生能够成人、成材,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尤其应建构起一套能重塑学生自信、激励学生进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规范的学生评价体系。
对于我校学生来说,学生的健康成长比成才更要重要。
本次我校的研究课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
开展一系列适应农村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
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教育措施,从
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
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我校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为我校促进学生德育有较大的提高。
二、 课题研究理论依据1、理论依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点,应该集中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具体应集中在三个大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
2、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加德纳(Gardner, H.)教授根据多年对人类心智的研究,于1983年出版的力作《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得以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种产品的能力,而这一问题或这种产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8 种或9 种智能,而这8 种或9 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就是智能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视为教育教学的组成要素,并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育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依据该理论,学校在培养学生时,除了要关注他的学业成就以外,还应注重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矫正,
让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学生朝着多样化方面发展。
3、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的理论学生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升到自主行为习惯的形成,要经历他律到自律的阶段。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他律时期。
处在他律时期的行为习惯是低级的、不完善的。
尽管他律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价值,但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决不能在他律面前止步。
自律时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上升到自主养成时期。
其核心是通过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转变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从而形成持久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研究目标1、通过实践和研究,积极探索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学生行为习惯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心理、行动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3、探索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四、研究内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体现。
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小学的延续,因此行为
规范教育是培养学生习惯的内容之一。
个性品质教育。
中学生即将升入大学,走向社会,更要学会生存、共处和做人等方面的能力,其中以培养做人能力为核心。
思想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内涵为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
从传统教育来看,主要包括美德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而新世纪的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比,在体系、内容上都应有所突破,培养健康心理,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成为时代主旋律。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调查及报告分析。
2、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特征及成因研究。
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与发展研究。
4、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研究。
五、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找理论与实践创新之路。
2、调查研究法运用访问、问卷等手段,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行为习惯的客观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综合分析,来了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问题的由来及解决的策
略。
3、案例研究法通过运用人本注意和激励理论,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力求探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普遍规律。
4、行动研究法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实践的研究来总结规律,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六、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4—2010.6)(1) 拟订工作计划,制定课题方案、申报立项(2) 联系教科室专家指导、开题。
(3)课题论证、分工,细化具体的研究内容、制定活动的初步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0.6—2011.10)(1)
执行研究方案,在不同年级进行学生行为习惯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2)开展专题听课调研,整理学生成长档案资料,总结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并就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3)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10—2011.12)(1)整理实践材料,完成成果汇报的准备工作(2)完成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一)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原因下面我们看看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1.家庭的影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
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少生优生,必然使独生子女比例上升。
独生子女如何教育,如何从小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意识,成为家庭教育的新课题。
(1)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直接影响学生。
表现为:少数家长文化层次低,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有的家长作风不正,坑蒙拐骗偷,违法乱纪,吃喝嫖赌抽,行为放纵,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个别家长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有的
购买、观看、阅读黄色录像书刊,对子女无疑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
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相依,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久而
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懒、馋、娇、散、狂等不良恶习。
(3)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
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沐浴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
2.学校的影响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教育措施不得力,一些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也会导致或助长学生的不良行为。
(1)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
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将德育工作队伍刀枪入库。
人们对德育的认识上出现的这种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2)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
有的教师唯我至上,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或鞭策,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教师出言不逊,行为不轨,追求名利,奇装异服,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3)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
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主流从整体上说是好的,应当肯定,但也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篇八: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800~1000字左右)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500字左右)3、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及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领导小组成员实验校起止时间4、课题结题报告的理论依据(500~800字左右)建议包含以下部分:理论依据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目的与意义5、课题结题报告理论研究和
探索(5000~8000字左右)6、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800字左右)7、课题结题报告终结成果目录8、参考文献课题结题报告组成部分:1、 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2、 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 内容提要:主要观点、内容。
超过4000字的就要写内容摘要。
4、 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 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
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 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
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7、 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
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
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 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
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 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
注释,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别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几页。
参考文献则附在后面。
(注释的方法和参考文献的注入格式附后)10、 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
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一篇:《中考作文升格途径
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论文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我们大兴中学语文组在原有探索的基础上,对中考作文升格途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10个月的有效训练及按部就班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问题的提出:本课题主要着眼于中考作文提升档次的研究,探索中考作文升格的基本途径,寻求中考作文升格的有效方法。
造成学生作文失分的原因不外乎:⒈给出话题,拟不出富有新意的、先声夺人的妙题佳题。
而题目恰恰是首先进入阅读者眼帘的,若不能亮人眼目,定会遭人漠视。
⒉结构平淡无奇,嫁接组合不见新意;柳暗难
逢花明,尺水之间掀不起波澜。
⒊语言或晦涩,毫无光彩,或普普通通,没有个性,不能吸引人。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结合教学的实际,让学生通过完整的训练,在审题、组材、语言的运用乃至于表达的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方面都能得到突破,赢得发展,提升档次,从而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研究过程:我们的研究大致分三步:1、整合相关材料,调整学生心理,赋予学生创新的信心和理念。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
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创新的理念。
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优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作文资料并加以优化,进一步整和了作文的资源。
相关调查材料见附件。
2、具体实践,落实写作。
按部就班,完成预设的初三基本的训练文题,进行了作文的一般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认认真真的书写,细心的审题,合理的选材等),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于实际训练中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形成创新的理念和意识,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中考作文升格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全文详细〉〉篇九:市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市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市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镇江市朱方路小学语文课题组一、 课题研究意义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知识更新极其迅猛、信息总量成倍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出综合素质极高的人才。
现代的教育,必须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
未来,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适应未来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课程,在其学科教育目标上必须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语文教学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
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虽然有其符合教育规律的一面,却阻碍对学生诸如智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因而已不能适应当今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想进行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的研究,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主、教材为主、灌输为主的僵硬的语文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建立起一种创新性、实效性很强的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1、努力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落实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两项任务。
2、积极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起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开放式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
如: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感、积极有效的创造性思维、协调发展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高尚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
三、研究的操作措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可见语文教育着眼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能学习上。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以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赞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课堂上,各种教学方法之间是相互开放的,我们要辨证地理解教学方法的改革,兼收并蓄各种教学方法之长,善于因时、因师、因生、因情地运用教法,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为了做到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优化教育过程,让学生的个体得到主动发展,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取的策略有:1、授以预习方法,掌握自学规律。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此,我首先教会学生预习课文。
我校教师告诉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并不是从老师讲课开始的,而是从学生的预习开始的,预习充分,课堂接受知识快,反应快。
因此,每学期,实验教师都要上一至两节的预习指导课,着重教给这些方法:(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对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查读,要求边读、边想、边记,力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分好段,写好段意。
(三)根据课后问题,找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含义较深刻的句子,不易理解的句子。
其中,会正确地使用工具书,是预习的一个基本方法。
我经常鼓励学生勤翻工具书,告诉他们,我在学校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字典,在家里放了一本字
典,还在讲台上备了一本字典,并经常当着学生的面,在课堂上查阅字典。
使用工具,需要动手动墨,部分学生往往懒得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切实检查,才能收到实效。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学生预习时有所忽视,教师在上课提到九霄云外的霄什么意思,学生模糊不清,教师立即让他们当堂查阅工具书,明确其义,久而久之,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学的习惯,而且掌握了自学规律,提高了学生能力。
2、创新课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课型,变灌输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
我校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有:解疑存疑,
自悟互教、讨论合作。
(一)解疑存疑。
让学生自读课文,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再读课文自我感悟,交流讨论,接受指导,解决疑难。
如教《梦圆飞天》这一课时,让学生自读文后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零碎、广杂,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教给学生梳理的方法,然后归纳,提炼出主要的问题:为什么要称杨利伟是民族英雄? 为什么杨利伟叔叔在出征前是那么的坚定?怎样理解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课文的题目为什么要用梦圆飞天等。
让学生再读课文交流、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二)自悟互教。
课堂要以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
自悟互教的课堂结构建立在能力本位的理论基础上,这就是让学生参与从目标制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由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
如勾画批注、自问自答,使用工具书,画出知识树,练习解读等,互为人师是人的天性,充分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就会开辟一个教与学的新天地。
可采用小老师的形式,鼓励全班轮流当小老师,一般可以让学生自己怎么学就怎么教。
(三)讨论合作。
讨论合作学习将学习过程置于多向交流中。
其问号有认同、碰撞、吸纳、排斥……创新的火花常常闪烁其问。
讨论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可以是定标——引导——自结。
定标,论题(目标)主要由教师梳理知识后的问题决定,以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引导,讨论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
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坚持己见,同时引导学生达成必要的共识;指导学生使用讨论语言(有理有据、自信、有分寸),拓宽思路,将讨论引向深入。
自结,指导学生将概括要点,进行小结。
3、训练默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
小学阅读教学的关键,以读为本。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阅读能力也逐步进入高一级形式——默读。
默读被人称之为真接阅读,它是训练的简化、深化,具有速度快、理解深、运用广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发展默读的能力,看作阅读的基本目标,在进行默读训练时,首先在原有的默读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默读速度,学会看得快,想得快。
看得快,是从一眼看一个字,一个词变为看一句或几句:想得快,指脑子跟着眼睛的扫视迅速思考,弄清看到的文字说的是什么。
学生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后,速度不断加快,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循默读的二个环节:(一)眼脑并用,讲读课文时,要提出明确要求,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模板及范文08-21
调查报告作文 调查报告作文500字左右08-21
电厂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五篇08-21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参考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参考5篇幼儿园08-21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08-21
计算机实训实习报告 计算机实训报告6篇08-21
计算机实训报告范文精选_社会实践报告_ 计算机实训报告咋写08-21
护士述职报告 护士述职报告202308-21
护士述职报告 护士述职报告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