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稿 教师说课稿开场白

时间:2023-09-08 23:35:57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It is not easy to do a simple thing well, and it is not ordinary to do every ordinary thing well.同学互助 一起进步(页眉可删)

      教师说课稿(精选6篇)

      教师说课稿 篇1

        一、说课内容

        说课时间规定不得超过15分钟,超时将酌情扣分。说课后,专家组根据说课情况和测试项目内容提出面试问题,申请人进行答辩。 面试题目一般不少于2个,回答时间不超过5分钟。下面我介绍一下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2) 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4)试讲中考查的重点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6)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7)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8)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9)灵活教法及促进学生发展的实效性

        (10)各种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及有效运用

        (1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12)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师生关系和谐互动  (13)善于扣紧教学重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14)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等。

        二、试讲技巧与经验总结

        我建议大家试讲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把试讲所需教材准备好,接着把教材整体复习一遍,然后是搜集和学习说课稿范文,最后制作几份相关说课稿模板。建议没有说课经验的考生把全部说课内容都写出来,做到有备无患。

        考试当天要按时到考场。

        (1)候考。

        一般抽到8号以后的考生要等到下午才能试讲。等到有人叫你时,你要带上书,说课稿,身份证,准考证,到指定的考场候着,那时你还不能抽题。

        (2)抽题后,上交说课稿。

        我的经验是最好准备两三份说课稿,正式说课之前留给自己一份,说课的时候要交给考官。如果你只有一份说课稿,只有看考官能否允许等你说完课之后再交,如果按规定是不行的。

        (3)尝试换题。

        如果你抽到的题目正好是你不熟悉的,毕竟这次面试的机会很难得,所以我建议你最好和考官商量一下可否换题。

        (4)试讲。  依照我的经验说课时切不可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如果你表现出太过紧张的情绪,那么你就很难通过试讲。考生声音洪亮,语言表达流畅,注意衣着,表现稳重大方,是很容易赢得

        考官的赞赏。说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比较好。因为超过12分钟要扣分。

        (6)板书。

        如果要新的规定说试讲者必须写板书,那么你就要写板书。如果没有规定,那么你可写也可不写板书,因为试讲时间才12分钟,即使你写板书也不要写得太多。

        (7)答辩。

        说课稿占10%的成绩,说课占40%的成绩,回答问题占50%。考官一般会问大家2—3个与说课有关的问题。提问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课程理论类。二、教学方法类。如你的教学思路是什么?教学设想与框架是什么?三、基本情况类,如你是刚毕业的吗?以前有没教过书等问题。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是,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要注意听课对象。因为听课对象是老师不是学生,所以我建议大家说课的角度应该放在,你是怎么上这堂课?你要怎么教学生?千万别把考官当学生,给他们具体讲教材的内容。

      教师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它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好本单元其他课文,乃至以后学习写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三维教学理念,加上__作为写景抒情散文的体裁特点,__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把握重要词语的音,形,意  (2)体会春景中寓含的热爱自然,春光的感情,奋发向上的精神(3)欣赏描写春的优美生动的语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组织安排材料

        3教学重点,难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年龄小,感悟力还不成熟,结合__的体裁特点,重点设为目标的(2,3,4),难点设为目标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采用问题导引式,启发式。这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对于欣赏美文还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完成鉴赏。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种方式的采用,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对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视觉效果,增强感染力。

        第三、分析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课程标准提出:"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作为写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蕴是不可言传的,所以这两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利于加深理解。

        第四、教学步骤

        1。检查预习,补充相关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打牢字词基础,加强对字词,特别是有些多音,多义字的检测。提问学生课外收集的作者情况,培养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教师可以进行补充。

        2。学生自由朗读或默读全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作者笔下,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幅图画(2)文中洋溢着一分什么样的感情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这两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也较容易,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讨论补充把握较好。教师应把发言权脚给学生。

        3。在提问回答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指出喜欢的理由,并做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题是紧扣课文重点中对优美生动语言的欣赏而设计的,同时又充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在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体会。如:"钻""赶趟儿"等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几个学生对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见,使学生对__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对于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段落,组织学生齐读,增加语感。

        4。引导学生体会__如何紧扣"春"组织材料的。以(4)(5)节为例,使学生认识它们如何条理清晰的组织材料的,这样可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率,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进行阅读反思:__之所以这么生动,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是为下一阶段的写作铺垫,有了上面的分析,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可以不难认识到:这主要是由于修饰语,叠词,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6。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语言优美生动的写景片段。题材自选,题目自选,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相互交流,评价,教师给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励为主,使学生做到以读促写,使学生在自我表现满足中结束本课学习。

        7。作业布置:以第六节为例,紧扣__重点出题。作到少而精,富有启发性,难度恰当。

        第五、板书设计:(略)教师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预计等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技能外,还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即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教材的内容是选自小学水平三教材内容。

        教材特点:它既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又有良好的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去和拼搏精神。所以这一运动特别受学生欢迎。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教学的对象是农村小学五学生,班级男女比例相当,40人左右。学生素质一般,但也存在个别差异,男生基础较好,女生素质普遍较差;且不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在练习中需要多给予鼓励,评价标准因实际情况而定,但班风较好,同学间团结互助,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一)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二)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合理技术动作,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动作。

        (三)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和练习,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和果断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纪律性。以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六、教法和学法:

        根据人体技能动作形成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循序渐进原则,我主要采取了一下方法。

        教法:

        1、启发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感念,以优美的动作示范,有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动作技术。

        3、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学法:

        1、示范教学:配合师生的互动演示,这样能够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理解。

        2、分组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程度。

        3、组织小组间比赛:增强其竞争性和娱乐性气氛。

        七、教学过程:

        根据认知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将本课分成三个部分。

        (一)开始部分:分为两个内容,安排时间10分钟,一是课堂常规,二是准备部分,包括热身操和体育游戏。

        (二)基本部分:安排时间30分钟。第一个内容是学生探究阶段,时间安排10分钟。为了自主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学习,并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第二个内容学习《》技术动作,时间安排20分钟,教师做完整动作示范,并精练讲解动作要领,师生分析、互评、归纳、总结动作要领。教师察看学生动作,并指导纠正动作。

        (三)结束部分:最后结束部分配用轻音乐进行放松,组织:学生站成四列横对,教师提示放松部位按颈、肩、腰、臀等部位依次进行放松。然后做课堂小结,最后师生道别。  八、教学效果预计: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完成率在85%左右能够基本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律为150—160次/分,平均心律可达120—130次/分,课堂效果较好。

        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教师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运用和延续,它为后面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简单的证明方法。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动手探究角的平分线的画法;第二课时主要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应用。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它不仅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了怎样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本节的难点是对角平分线

        性质和判定的准确理解。

        二、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

        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演绎推理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经历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探索过程,发展应用

        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 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情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搭建平台;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将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四 、过程分析

      教师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前辈,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今天能得到一次名师指路的机会,非常荣幸。真诚的感谢所有的老师们。

        在国培学习了这么久,聆听了很多专家教授们的高屋建瓴,收获满满。在今天的说课设计中我也尝试着学以致用,下面我将通过对学习前后的教学设计比较,来进行说课,也算是我这段时间学习的汇报。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按三个步骤来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有余数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在学习平均分刚好分完的基础上而引申到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又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有余数除法的表达形式很抽象,二年级学生的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能力还不强。因此,本节课以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逐步抽象概括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数学模型。  新课标对数学课堂的提出的“四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体会平均分后有剩余情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经历有余数除数知识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渗透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二、说学法:

        在杨良春老师的课,他提到课堂是以学生为本,所以我们要从凸显学生主体的视角出发,建立了每节课的学法。

        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让学生操作感知,有余数除数的产生的必要性。 然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建立有余数的除法模型。最后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得到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然老师主导的作用也必不可少。

        三、说教学流程(见)

        本节课我将按照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导学。

        一、活动导入,初步感知。

        如果按照一堂常态课的设计,我会先给出问题:6个面包每3个一袋,可以装几袋?然后类比推进到7个面包每3个一袋,可以怎么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对比活动来感知有余数产生的必要性,实现表内除法到有余数除法的过渡。

        在学习了阎教授的新课程的解读一课,她提出课改改革的本质之一就是课堂的开放性。于是我做了这样大胆的尝试,我把活动的素材换成同时出现3种不同的食物,分别按种类每3个一袋,可以装几袋?

        对比之前的设计,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更能体会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必然性,也增加了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也变得更多样化了。

        作为本节课第一个合作活动,我会给出明确的合作要求。

        活动一:将三种食物(6个面包,7个苹果,8个糖)按种类每3个装一袋,你会怎么装?

        (1)动手操作:独立分一分,用简洁的方式表示。

        (2)说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平均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自己经历平均分后正好分完和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让余数的概念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并且能通过同桌互相说,互相纠正补充,能规范有余数除法的表达。

        赵雄辉教授说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后的“展示”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在展示中抓住某些课堂生成的资源来突破重难点。

        比如,在汇报展示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比如“圈一圈,摆一摆”的方法。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始终记得自己的主导地位。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追问来挖掘问题的本质,决定课堂的走向。因此我会追问:

        1、为什么剩下的1,2个为什么不继续装?以此来突破余数的含义。

        2、将上面平均分的情况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目的是区别有余数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情况。

        3、生活中你能找到像苹果,糖果这样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吗?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性。

        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通过学生的合作,汇报,质疑,补充。老师的追问就达到了初步感知的作用,开放的数学课堂会产生未曾预约的精彩。

        因为合作要求中提到用简洁的方式表示,当然也有学生补充了用除法算式的方法。此时学生会发现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是可以用已学知识来解决的,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就会与已学知识产生矛盾,所以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我趁机赶紧追问:

        4、你会用算式表示苹果,糖果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学生并不能马上确定用哪种算式来表达,因此我将安排第二个合作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会提示学生其余两种我们选苹果的分法情况来写一写算式。

        二、主题探索,建立模型。

        活动二:

        小组合作:把7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2袋,还剩1个。用算式表示。

        1、先独立思考,用你喜欢的算式表示。

        2、结合图,在组内互相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所对应的含义。

        3、组长分工,准备汇报。

        我们知道感知表象只是进行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我们要给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设置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是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通过从已知知识的类比迁移,通过小组合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模型。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算式表示,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中数字的含义则是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真正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接下来小组展示环节,我们就可以看到数学模型从模糊到清晰的的建立过程,提高数学的符号意识。

        汇报反馈:

        方式1: 7—3—3=1(个)

        方式2:7÷3=2(个) 多1个

        方式3:7÷3=2(个) 1(个)

        从学生的汇报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发展,有的学生进行了表内除法的顺向迁移,有些学生还是停留在加减运算,甚至还有学生手足无措的无法完整的表示,掌握了这样的学情,我们接下来的问题串才更有针对性。

        追问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

        比如:有学生会所喜欢第一种,就会有学生反驳:如果是100个面包平均分给3个人,那这样写太麻烦,除法算式更简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有余数除法的模型也逐步清晰了。

        在学生争论第二种和第三种哪种更好的时候,我会给出数学家是这样表示的

        7÷3=2(个)。。。。。。。 1(个),强化学生数学的符号意识。

        此时有余数的除法就清楚的呈现在眼前了。

        7÷3=2(个)… …1(个)

        提问2: 你知道这个算式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为余数起名。揭示主题:顾名思义,这种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在操作感知和已知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大胆表达的机会,时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会取出很多名字,“剩数”“多数”,肯定他们的想法,数学家们给出余数这个名字。

        追问3: 余数表示的含义是什么?你能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吗?  让学生在此理解这个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含义。

        提问4:糖果的分法你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表示吗?最快最迅速的应用。

        提问5: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对比观察,揭示本质。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操作,观察,对比活动,有余数除法的模型就牢固的建立起来了。

        接着我们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巩固实践,深入理解。

        基础练习(见)是模仿性练习,利用类比的思想,及时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模型,素材的选择也从生活素材推广到数学图形,丰富有余数除法的类型,比如有余数为1,2,3等等,体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提高练习:(见)原来设计的是举出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例子。设计意图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有余数除法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但是后来我结合这节课的重难点反思,这节课主要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原来的设计要求太好,从时间上考量,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要花费时间,所以我决定给出既有的有余数的模型,而且与原来的有余数除法两个单位不同,这次选择的是两个单位相同的这种模型,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学生举例的形式也不至于太单一,只要想哪些情境能用这个解决即可,当然老师要引导学生的举例的多样性,比如平均分和包含两种形式都要概括,等等,最后来概括哪些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生活问题,周期问题等等)

        四、拓展提升,综合应用。

        在这堂课的末尾我设计了一道综合拓展题,力求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摆小棒,进行观察,比较,交流得出结论,也是为下节课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体现了数学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  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为什么?

        (1)分析题意,提取信息。学生动手试一试,进行猜测。

        (2)追问:5根可能吗?

        (3)追问:6根呢?7根呢?

        (4)再追问:那你认为最多可能剩几根?

        (5)得出结论: 所以有哪些可能呢? 1,2,3,4根。

        (6)提升: 那么如果是这堆小棒摆了4个5边形,有剩余,这堆小棒可能有多少根呢?

        本节课从装东西(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析(感知清晰),到抽象概念(形成算式),再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科学性,数学的模型思想,数学的价值性等等。

        通过不同时期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我深刻意识到在一个月学习,我成长了不少。感谢国培,感谢老师们。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所有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教师说课稿 篇6

        在老师面试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个说课环节。那么,究竟应该怎么说才能让评委满意呢?下面,为大家分享教师地理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10号考生__。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将按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课堂小结这六个环节去来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有三个知识点: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环境问题、我国城市发展趋势。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辩证认识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能够正确分析归纳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探究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2。学情分析

        通过__前两节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学习,学生对城市的结构与成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对此节内容的学习会体现出特别明显的主动性。而这正是本节课内容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但部分学生由于生长在农村对城市环境缺少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根据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一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状况,结合《指导意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3。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城市生活的特点,熟悉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环境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中,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学会专题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2。关注我国城市发展,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4。教学重点

        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教学难点

        联系案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那么在一个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呢 接下来我说说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二、教法分析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述法、案例探究法、讨论法、辅助多媒体课件。

        (这是我在本节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是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三、学法分析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学会观察,让生活体验与地理基本原理和理论相结合。

        (3)分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 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四、教学程序

        本节共包括5部分:

        (1)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兴奋点。

        (2)教授新课,引发知识生长点。

        (3)活动探究,开启发散性思维。

        (4)课外探索,将理论联系实践

        (5)总结反思与课堂练习。

        (1)创设情境(通过板书或多媒体等手段,引入教材,创设情境)

        用四幅漫画导入,这四幅漫画分别表示的城市扩张,城市交通拥挤,城市污染,城市住房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几幅漫画都反映了城市化对哪些方面的影响?产生了哪些问题?

        创设情境目的在于,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教授新课

        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 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城市环境问题、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三部分的学习。  3。活动探究

        结合教材第45页活动部分——“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提出“生态城市”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尽可能与山、河、湖泊、植被等自然景观协调。良好的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调整演替的保障。 进而提出我国的城市化该如何发展的问题。

        最后总结现代化城市要具备的两个属性,即生态化和特色化。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

        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自然背景和社会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因此城市特色应该是五彩缤纷的。

        4。课外探索  设计问题(在最后给出一则材料,关于某市的自然条件以及几点城市规划建议,基于此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此问题和学生平时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创新精神,同时我们也知道,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学生应用意识的薄弱,以这些应用问题为背景,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觉到,地理是源于实践,也作用于实践的学科。

        5。总结反思及课堂练习

        在完成教授新课和活动探究后,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理解,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体会,因此我将和学生一起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布置适当课堂练习,更加深入的突出“城市化”这一重点,并着重突破“城市化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难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在体现了简洁明快的同时,让学生看到知识形成、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强化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体验。并且整个课堂中我还将根据教学设备的情况适当运用多媒体与投影仪等工具,使知识生动化趣味化。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化过程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作用,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失业、贫民窟、侵占耕地等。因此城市化过程既对自然地理环境也对人文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学习研究这些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教材以“我国城市发展趋势”为案例,具体展开讲述今后城市发展的方向,同学们要理解掌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老师多多指导,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答辩完毕,请老师多多指导。(鞠躬)

【教师说课稿 教师说课稿开场白】相关文章:

教案作业检查简报 学校教案作业检查简讯09-08

下坪乡中心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简报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汇报09-08

贵州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学习简报 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09-08

说课稿模板 小学数学万能说课稿模板通用09-08

怎样说课——说课的基本步骤 说课怎么说教学过程视频09-08

怎样说课说课的基本步骤 说课的技巧09-08

教师说课稿 教师说课稿开场白09-08

说课教案设计模板 说课优秀教案模板09-08

教学设计 说课教案 教学说课怎么设计09-08

说课的基本步骤 新课标说课的基本步骤09-08

怎样说课 怎样说课及说课稿范例09-08

小学教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教师说课稿范文09-08

教学说课稿 体育教学说课稿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