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篇目有哪些

时间:2023-09-11 10:45:20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八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

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编排特点,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4)知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增大而升高。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2)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3)培养物理科学实验探究研究方法

      3、德育目标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选择生动、趣味性强、直观的实验,不但有力地说明大气压的存在,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原理和变化

      3、大气压的变化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与学法:?

      (一)、说教法

      1、设计思想?本节课总体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方法。

      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天才学生与需要帮助的学生搭配组成。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如实验设想、相关网站等,要求学生最后能完成布置的相关的学习任务,在“空气的力量”的学习中,由各个学习小组展示各自准备的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或事例,教师通过演示或利用网页动画课件设置悬念,用虚拟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判断真假。在后面“大气压强有多大”的学习中,主要由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结合课件讲解分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逐个突破。最后出示相关问题进一步拓展研究,达到巩固深化学习的目的。主要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2、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动手实验,在于防止虚拟的网络界面,过度的刺激学生,让学生体会物理的学习是研究客观事物的。安排机动的实验内容班帮助学生学习。

      3、托里拆利的实验学习,??以提供课件为主,学生通过课间的内容,小组讨论,自组学习,大大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避开了实验操作的繁琐,同时也避开水银的危害。

      (二)、说学法

      学生围绕一个活动主题(即任务、问题),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下,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究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去准备小实验,一切都是在充满激情、怀有极大的兴趣、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的心态下进行,可以想象这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在探究过程中解决每个问题,学生内心都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富有成就感,同时更进一步激发他们探求下一个答案的乐趣。这种探究型的学习模式不但使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所学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体现,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

      这种学习模式的显著特点,使学生置身于实验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由感性认识到实验探究,然后上升到理论分析,最后巩固拓展,回归生活,逐层推进,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体验了“从实验中来到实验中去”的方法论。

      六、主要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如图(多媒体展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强?(受)2、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各个方向)

      3、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强:问题: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也有流动性,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那么大气对浸它里面的物体是否有压强呢?说说你的猜想并用你日常所见一些现象来支持你的猜想。引导学生根据日常所见一些现象来支持他的猜想。如:(1)把一个小小的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很平的墙上,就能用它挂衣服而挂衣钩却不掉下来

      (2)只有一个小孔时,饮料罐里的饮料不易倒出

      (3)吸饮料时,饮料罐纸盒会变扁

      初步分析讨论出结论:从以上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活其中的大气对我们应该是有压强的?

      但是,纯讨论出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呢?所以我们还得从科学实验探究中验证是否有大气压强。

      科学实验探究:请用给出的仪器,设计一~二个验证是否有大气压强的实验,并解释现象实验1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吸入瓶内.

      实验2给茶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硬纸片都不下落.

      实验3拿一空铁皮罐,放少许水,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水烧开后,注意观察铁皮罐的形状,然后将铁皮罐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再仔细观察铁皮罐是否有变化?

      实验4取两个挂东西的小吸盘对接,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然后试图拉开吸盘,注意体验拉开吸盘容易吗?

      实验5马德堡半球实验---它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正确结论:由以上的众多实验证明,我们生活其中的大气对我们确确实实有压强。那么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释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层。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几百千米,主要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大部分气体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几十千米厚度的范围内。交流与讨论:空气有质量吗?

      我们在上一章里已经知道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 ,可见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体积很大时,其质量也是相当大的。同学们试计算充满我们这间教室的空气的质量有多大。计算:

      ∵ρ =m/v、v=10m 某6m 某4m=240 m3 ∴ m = ρv = 1.29 kg /m3 某 240 m3 = 309.6 kg我们周围的大气既有质量,同时又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且具有流动性,这几个原因就产生了大气压强。

      2、大气压强的测量(1)托里拆利实验

      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人们是怎样测量大气压强的?

      1644年,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及其同伴通过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托里拆利是怎样测出大气压强的?①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②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课件演示)③分析:

      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就是大气压强跟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p = ρ g h = 13.6 某 10 3kg/m3 某 10n/kg某 0.76m = 1.013 某 10 5 pa ④应用:人的头顶面积约为0.02m2,请计算大气压对头顶的压力为多少?(2)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①水银气压计:优点:精确 缺点:不方便携带 ②金属盒气压计:原理: 优点:使用方便 缺点:不精确

      3、大气压强的变化:

      (1)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气压强不断减小。海拔3000m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强减小100pa。(2)1个标准大气压= 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4、思考:

      1、学过本节后,你对马德堡半球实验,有什么新的推论?

      2、抽水机是靠大气压把水压上去的,抽水机能否一次把水从地面抽上地王大厦的顶楼?

      3、西藏的人们为什么习惯吃烧烤的东西而不习惯汤煮的东西?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用多媒体给出)

      1、空气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等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1.0某105帕;

      3、大气压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预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课本第159页,作业

      1、2、3

      2023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案物

      态例

      

      字)

      123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3000字)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800字)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4)知道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引起学生适当焦虑,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

      【实践活动】

      课外小实验: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

      要求:

      1.测出:(1)体重G;

      (2)楼层高h;

      (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2.计算:

      (1)上楼所做的功;

      (2)两次登楼过程的功率。

      【板书】

      第一节功

      1.功的定义:

      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2.功的计算:

      功=力某距离

      公式:W=Fs

      单位:焦耳符号:J

      3.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用P表示。

      公式:P=W/t

      单位:W

      1W=1J/s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实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入倒置

      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加水,乒乓球并不浮上来。

      (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乒乓球浮上来。乙

      学生活动:对比两次乒乓球受到水的压力情况,结合课本上的浸在液体中的正方体受到液体的压力情况,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教师提示: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知识,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压力情况)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浮力产生的原因,需要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阅读课本P51实验,并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你的猜想和依据。

      学生活动:讨论、说出猜想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提出猜想进行分析,剔除不合理猜想猜想总结:①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③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④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浸在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有关

      2、要验证上述猜想,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学生:控制变量法3、分组实验,每小组同学探究其中一个猜想

      学生活动:①各小组针对本组要探究的猜想,设计实验步骤及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然后进行探究实验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③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过程及得出的结论

      教师活动:①巡回指导实验操作

      ②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给出评价

      ③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对猜想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三)课堂小结:

      1、浮力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四)当堂检测

      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12N,将其一部分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

      2、将一实心铝球分别浸没在水、盐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的是

      A、水B、酒精C、盐水D、无法确定

      板书:

      10.1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4、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液体的密度

      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教学反馈:

      1、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不够,留待课后完成

      2、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了称重法测浮力,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

      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所有的学生,应该尊重、关心、牵挂他们。要容忍学生的错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物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物理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真心对待学生,永远以和平、愉快、友好、信任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在教学中应尽量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情趣让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将教学内容故事化、多媒体化。以《磁场》一节引入新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讲:“在我国的古书《史记封禅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晚年却很迷信。有一天,宫外有位自称叫奕大的人求见,说是有宝物要献给皇帝。汉武帝一听,马上召见。只见奕大从怀中取出一对棋子,说这叫斗棋,放在一起争斗不已。汉武帝命人拿来棋盘,奕大把两只棋子靠近摆在一起,果然能够‘相距不休’。一会而,奕大又换了个法子,两只棋又相互吸引不肯分开。这个玩意而可把皇帝给逗乐了他马上下令封奕大为‘五利将军’。同学们,如果你是奕大,你会用什么来做那两只棋子呢?”教学内容如果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圣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使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很多科学论述都在世界遥遥领先,如《墨经》关于杠杆的论述、小孔成像的观察研究,《春秋》中哈雷彗星的记载,足足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我国超导的研究与实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等等,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教学中也应让学生认识今天我国在科学技术的一些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振兴中华。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用辨证主义观点去分析教学内容,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的教学,向学生揭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讲解“摩擦力的利与弊”向学生阐明“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道德品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精神和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教学方法,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战胜困难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4、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那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

      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此外,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多考虑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惯性后,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为什么向前倾的现象。学习杠杆后,解释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省力的道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会从地图上测出长春到北京铁路线的长度;学习了光的反射,解释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压强后,解释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4.教学媒体: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教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法

      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的学法主要有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自学法等。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设计理念

      本节设计总体思路是从有关压强的生活情景引入压强课题,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感受压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压强概念,并用所学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压强应用。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突出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六、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硬件和相关课件准备

      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使教学声图并茂视听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验器材准备:海棉、橡皮泥、肥皂、气球、砖两块、一只削好的铅笔、废旧玻璃输液瓶、水等。(盆盆罐罐当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让土器材成为实验教学的生力军)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拿出一海绵,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压,提问: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投影展示图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对地面的压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却陷入不多,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回顾:瓶子放在海绵上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观察图片,并引发对此现象的思考。

      二、认识压力

      演示小实验:

      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压力的概念。

      总结: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三、认识压强

      1.探究主题的引入

      教师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针对教师的设问积极猜想: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接触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等等。

      抓住学生猜想中含有科学成分的部分,给予引导,逐步逼近主题。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

      1.机械运动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

      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四)作业与思考

      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后记:

      学员培训帐号:b某某某3810学员姓名:黄龙

      所在学校名称:新疆建设兵团农二师223团学校

      培训所在班级名称:初中物理(1)班

      一、基本信息

      1)学科:物理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3)年级(册):九年级全一册4)课题名称:重力5)课时数:1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3、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2.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

      (二)整个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来完成:第一板块: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为学好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第二板块: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第三板块: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称出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书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使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并将数据整理画出图像。(正比例函数图像)

      此实验的关键是:①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②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说明: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四板块: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并结合着斜面再一次演示,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

      第五板块: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诉学生,刻度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做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出示圆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这两种形状的物体图形,标出重心位置,作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说明: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了“重心”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并应用于实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效果检测:

      第六板块:效果检测

      1.作出质量为10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图示。2.完成课后练习

      第七板块:布置家庭作业

      三、结合国培课程研修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300-600字)

      通过国培课程研修对重力一课教学设计改进有如下的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法指导,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例研修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感觉收获颇多!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在培训中我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论;下面就本次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

      初中物理国培总结

      在忙碌中,持续几个月的“国培计划”的培训工作就已经接近尾声,回想自己培训学习以来的生活,真是受

      益匪浅!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参加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的培训,一直以来都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望,因为,通过培训学习,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可以使自己的视野在培训学习中得到拓展,也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在培训学习中得到发展,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教育教学过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次,这个愿望成真了,带着无比的喜悦,我走入了培训学习。在培训学习过程中,通过四个专题课程的学习,我对初中物理情景创设、导学策略、低成本实验开发、物理教学衔接等多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和学习;对教学过程中的创设性、导学性、结构性、规则性、拓展性等知识形成了全面而完整的学习;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中重点、难点的分析定位、如何突破重难点等一系列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对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也进行了整体而全面的思考;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完成,我在专业知识、教学基本功上得到了不小的提高,而作为一个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功底,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前提条件,培训学习,使我向成为一个更好的好老师,又迈进了一大步。通过培训学习中浏览、阅读其他学员的文章,在物理课堂中的教学导学策略、物理教学低成本实验开发、学生前物理概念对教学的影响、物理教学衔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教学过程中,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过程,是合作学习,还是探究活动;是教师组织,还是学生做主;是多媒体课件,还是实验引导来开展教学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各位学员精心设计的作业中,我感觉天更高了,地更广了,开展起教育教学工作来,更得心应手了,上起课来,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直观性展示的更多了,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知识学习了,教学效率、学习效率

      自然也就更好了!

      通过评论其他学员的作业,我对各类作业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设计中要特别加以重视的方面、如何进行更好的设计等内容有了更全面而完整的思考。而通过其他学员对自己作业的评论,我对自己在教学设计、活动设计、课后反思等方面,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对于不足之处,思考和设计如何改进,如何进行完善,如何克服缺陷,来达到最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思考和改进,在具体工作中,选择的余地大了,工作的效果也更好了!

      但是,参加本次培训学习,也有遗憾之处,就是培训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开展,这样一来,上课、批改作业、准备教案等工作齐齐上阵,就无法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参加培训学习,这无疑让自己错过了很多提升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机会,这该是多大的遗憾,多大的损失!所以,一直以来,只要有时间,那怕是几分钟,我也会进入培训平台,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浏览其他学员的作业,或者完成自己的作业。短短的培训时间就要结束了,虽然后期的时间很紧迫,因为都在为学期末而做准备。但培训学习时刻都在吸引着我,只要有提高和发展的机会,有学习的机会,我都会争分夺秒的抓紧时间,珍惜学习的机会。总之,通过国培学习的参与,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将发挥不小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让自己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进步、发展。

      刘宝周【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七磁生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l过程与方法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教学难点】

      1尝试动手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结果概括物理规律【教

      具】

      铁架台、细线、矩形线圈、蹄形磁铁、检流表、导线、开关、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神秘地):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大大的明星。想认识他吗?下面请大明星出场!

      课件展示:五色闪光灯闪烁,屏幕渐黑后逐渐亮起,一人出现在舞台中央,镜头拉近,出现法拉第像。

      师(遗憾地):由于大明星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他本人不能亲自到场和大家见面,我只能请来了他的一幅画像。大家可别小瞧他!下面让你感受一下他的伟大。课件展示:电的应用实例。同时

      师(富有激情地):是什么让漆黑的夜晚变得五彩缤纷,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什么让我们的出行如此方便快捷,是什么让工厂的机器转个不停,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位大明星的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位大明星就是,课件展示:法拉第简介。

      师:这节课我们沿着这位大明星的足迹来探寻先哲的智慧之旅。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七

      磁生电

      2师(打趣地):磁能生电?那么同学们回家后多买些磁铁放在家中,以后就不用交电费了。

      师:开个玩笑。下面,我们利用手边准备的器材,跟随我来探究磁怎样才能生出电来。

      师:首先,我们根据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学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课件展示(依次):

      问题1:在实验中,电路应该是断开的还是闭合的?问题2:如何知道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问题3:如何知道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否改变?师引导学生回答。答问题1:

      生:电路闭合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因此实验中电路必须是闭合的。答问题2:

      生:电路中有电流时,电灯可以发光,电流表会有示数等。师(补充):由于这个实验中产生的电流非常微弱,普通的小灯泡根本不会发光,普通的电流表的指针也不会偏转,所以我们要用更灵敏的检流表检测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答问题3:

      根据检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否改变,如果第二次实验中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相反,说明第二次产生的电流方向与第一次不同。师:下面,请大家按图示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装置。

      3课件展示: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图。

      师:实验装置组装完毕后,我们按照实验提示分步进行实验探究。课件展示:第一步:导线在磁场中是静止时还是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

      第一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导线只在磁场中运动了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课件展示:第二步:是不是只要导线运动,电路中就一定产生电流?若不是,请注意导线的运动方向。

      第二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导线在磁场中只有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师:如果我们把磁感线比作细木棒,把导线比作一把小刀,请观察大屏幕上的动画,回想使能够使电路产生电流的导线运动方向与哪把小刀的动作类似?

      课件展示:三幅动画:(1)小刀锯磨细木棒;(2)小刀剐削细木棒;(3)小刀切割细木棒。生:切割。

      师:只有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能产生电流,如果导线作锯磨或者剐削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是不能产生电流的。

      课件展示:第三步:保持磁场方向不改变,比较让导线水平向右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和水平向左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第三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磁

      4场方向一定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课件展示:第四步:保持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把蹄形磁铁的n、s极上下对调,比较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第四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实验结束后,师生进行交流总结:(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能够产生电流;(2)在磁场方向不变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法拉第最早发现的,他把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板书

      1、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

      法拉第)

      2、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师: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它的发现为后来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板书:

      3、发电机

      1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5展示手摇发电机模型。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发电机模型。发电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转子和定子。另外还有铜环和电刷。

      板书:2基本组成:转子和定子、铜环、电刷

      师:发电机的转子是用很多匝的铜线绕成的线圈,定子是具有很强磁性的永磁体,转子可以高速的转动,因此它可产生很大的电流。教师请一名学生摇动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注意转速不要太快),提醒其他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师:大家是否观察到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与以前电路实验时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有什么不同吗?生:这个小灯泡在不停地闪烁。

      师:小灯泡为什么会闪烁呢?请大家观察大屏幕上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课件演示: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方向和强弱的变化师:大家回想一下,这与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有什么不同?课件演示:干电池作电源的电路中电流的情况师生交流总结:

      1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2发电机提供的电流方向和强弱在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

      师:把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把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板书:

      4、交流电: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6 师:我国工农业中所使用的都是交流电,1s内发生50次周期性变化,因此我国所使用交流电的频率是。板书:50hz 师:我们课堂上所演示的发电机,是最简单的发电机,生产生活中实际使用的发电机要复杂得多。课件展示:各式各样的发电机图片

      师:在实际使用中,为产生更强的电流,常用电磁铁代替永磁体,为了避免电刷与铜环之间由于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造成损坏,一般把线圈固定做成定子,而旋转磁极,这与我们课堂用的发电机模型的定子与转子是不同的。

      课件展示: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图片师:无论是哪一种发电形式,都要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才能产生电能。因此,从能量转化角度来说,电动机是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板书:

      5、电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电动机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另外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也亲身体验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1、下图中的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在哪种情况下会产生感应电流?

      2、发电机的主要结构是和,它把能转化为能。

      3、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hz,周期是()s,电流在每秒内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次。

      4、当你唱卡拉ok时,要用到话筒(麦克风)。话筒的种类很多,下图是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或唱歌时,产生的声音使膜片,与膜片相连的线圈也跟着一起,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运动,能产生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的,经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3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练习:20m/s=54km/h=

      例题:书本24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6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五)教学后记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篇目有哪些】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感悟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工作感悟与思考09-11

幼儿教师教学感悟及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教学感悟及心得体会范文09-11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简短09-11

教师心得体会和感悟 新入职教师心得体会和感悟09-1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小学语文09-11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09-11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篇目有哪些09-11

作文课教学反思 作文课 教学反思09-11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简短09-11

大班教学反思 看不见的细菌教案大班教学反思09-11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大全简短09-11

美术课教案 幼儿园美术课教案09-11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美术类教学设计模板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