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

时间:2023-09-12 01:17:42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反思1

        “比例的根本性质〞这一内容的新知教学环节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在接触时仍然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理解和利用总有一些差异。

        教学比例的根本性质时,对照写出来的比例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观察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学生大局部把几个比例一起观察研究,他们发现更多的是各个数在各项位置的变化情况,而对性质内容的发现比拟滞后,也有少数学生举手示意发现了,但这局部学生大局部是课前或课上先看了书上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只观察其中的一个比例,学生才能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比方性质。所以我再次提醒学生是看每一个比例的两

个内项和两个外项有什么关系,不是这几个比例一起看。这样学生终于发现一个比例中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又找其他几个比例验证,从而确定这个规律,总结出了比例的根本性质。接着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在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还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

        但是在利用比例解决问题时,出现的困难还是不少。很多学生对于比例的根本性质背诵的很熟练,但对于灵活运用还欠火候。比方根据算式1/3×5/6=5/9×1/2写出比例,有些学生就蒙了。其实从算式中应该想到,这是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的写法,倒回去就可以。但学生看不到想不到,在课堂上解释时仍有些学生糊里糊涂。

      《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反思2

        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教学的,导入新课时出示三面国旗,并通过求长和宽比值,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发现什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根底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随堂练习:

        1、写出比值是1.5的比,并组成比例。  2、练习八第一题。

        在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二步,通过学生自己计算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发现比例的根本性质并加以概括。

        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

        课堂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两种方法:

        1、求比值。

        2、利用比例的根本性质。

        课堂上安排了反应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比照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自学与讨论等活动,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加深比照例的根本性质的理解,我精心设计了由易到难得两种类型练习。

      《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反思3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设疑〞、“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在“设疑〞这个环节中,我能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精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过渡自然流畅。采用问题解决式展开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探究〞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怎样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整个环节力求表达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教学设计中还特别注意开展学生的个性,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根本性质等。在“应用〞这个环节中,强调及时应用及时反应,重视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稳固练习在层次上由易难,在形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反思4

        上周四上了《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根本性质》一课,自以为准备比拟充分,于是把本应分为两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了。最直接的后果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比例的根本性质的运用练习。

        一方面,由于课堂是时间比拟紧迫,另一方面,我选择了教材练习6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大局部学生都能比拟顺利地完成。因此我也没有觉察有多大的问题。

        但是,等到周五上完解比例,课堂作业本交上来的时候,我却发现了很多问题。比方习题2是“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把以下各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有不少学生把“3.2:4=4:5〞改写成“3.2×=4×〞,显然是把除法转换成了乘法,而不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比例的根本性质: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其余几小题也如法炮制。这样做的学生还不在少数,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原因之一,更为主要的是比照例的根本性质不熟悉。最后责任还是在教师,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掌握比例的根本性质。由于比例的根本性质这一课没有过关,自然也影响到了后面的解比例。本来学生对解含有分数的方程就比拟容易混淆,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一局部学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现在再加上很多学生将比例与从比例转化得到的乘法算式混淆,以及内项、外项如何相乘的问题也容易混淆,所以更加增加了解比例的难度。

        要解决问题,还得抓住根本。这节课上,我先是比照例的一些根本概念结合具体数据作了复习,再出示比例20:5=16:4,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将它转化成乘法算式。对于比例的根本性质的根本运用,学生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很容易就把它改写成了20×4=5×16。我又请学生将这个乘法算式改写成比例,说说除了刚刚的20:5=16:4之外,还可以怎么改?有什么规律?开始有学生因为受到概念“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的影响,只能说出20:16=5:4,有些学生心里有不同的想法,却也不敢表达。我于是鼓励学生将20×4=5×16改成5×16=20×4,看等式是否仍成立,又是否能形成新的比例。经我这么一提醒,大多数学生都说出了还可以写成5:4=20:16,5:20=4:16,16:20=4:5等。并且发现只要乘法中的同一边的因数在转化成比例后必须同时是内项或者同时是外项,至于谁在左,谁在右,不影响比例的成立。因此,这也就使等式能转化成多组比例了。在此根底上,我增加了一点难度,将比例的其中一项固定,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比例的根本性质写出另外几项。学生根据刚刚的发现,认为还有一个外项可以先确定,而乘法算式中和4相乘的是20,那么4已经作为外项,20也只能做外项了,剩下两个数16和5作为内项,放在等号的左边还是右边,比例都成立。我有让学生用比例的意义,即通过求两个比的比值又验算了一遍。

        这样,学生比照例的根本性质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在比例的一项或几项,要求写出剩余的几项,可用到的方法除了运用比例的根本性质之外,也可以用比例的意义,甚至还可以把比例转化成分数的写法,根据分数的根本性质来解决问题。《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反思5

        1.重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去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很快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根本性质。而是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判断出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是用比例的根本性质也很快作出了判断。什么是比例的根本性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被激发了。接着,就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寻找比例中内项与外项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测,举例(包括反例)进行检验,与同伴合作交流,自己揭示出比例的根本性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比例、归纳猜测、举例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根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小学生解数学题,往往关心问题的答案而不太关心自己的解题过程,更很难自觉地从根本概念出发去思考问题,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从概念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呢?在上面的教学中,教师精心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运用比例的根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请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能写出多少呢?

        (3)用“3、4、5、8〞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吗?假设不能,请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每个层次的练习,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尝试,再引导学生交流想法,促进学生进行反思,使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感悟到从比例的根本性质出发思考问题,那么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在稳固和加深对数学根本概念理解的同时,逐渐养成从根本概念出发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反思6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P32―34页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第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认识比例各局部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能力目标: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根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拟、判断、概括的能力,开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根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主动构建新知,开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感到非常快乐,听说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爱动脑筋,课上积极答复以下问题。今天,我和在座的领导老师们想看一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这节课同学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P32页四幅图。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义

        师问:

        ①这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齐说〕

        ②这四面国旗出现在什么场合或什么地点?〔指生答复〕

        ③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指生答复〕

        ④这四面国旗的大小相同吗?

        说明:虽然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这四面国旗都是按一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国的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⑤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指生答复师板书〕

        ⑥请同学们看我们写出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谁发现了我国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是3/2也可以说成国旗长与宽的比是3:2〕  师问:

        ①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两个比,如: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2相等。那么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生:相等。

        那么我们能用什么符号可以把它们连接成等式?生:等号

        谁来用等号把这两个比写成等式?师板书:2、4:1、6=60:40

        ②如果用比的分数形式来表示这个式子也可写成:或2、4/1、6=60/40

        ③根据我们写出的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比值,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两个比并用“=〞连接成等式吗?〔指生答复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师小结:请同学们观察板书的等式,揭示: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师: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比例吗?〔找3名同学答复〕

        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出示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板书:比例的意义

        问题:

        ①从比例的意义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板书重点符号〕

        ②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③看大屏幕,刚刚我们找出的比都是长与宽的比,现在你能找出这四面国旗宽与长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吗?〔指生答复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

        课件出示P33页做一做1题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答复,教师课件演示。

        2、比例各局部名称

        师:同学们都知道比的各局部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比例各局部名称叫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P34页前两行及例题。同时思考〔课件出示〕什么是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什么是比例的内项?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答复上面的问题,教师课件演示。

        做一做: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课件出示〕

        4、5∶2、7=10∶6240/160=144/96

        3、比例的根本性质〔课件出示〕

        观察:2、4∶1、6=60∶40

        思考: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可以相互讨论〕

        用下面的比例验证你的发现:

        6∶10=9∶158∶2=20∶5

        你能用一句话把发现的规律说出来吗?〔找3名同学答复〕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关于《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动物儿歌》课后反思09-12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简短09-12

小学语文《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语文《动物儿歌》教学反思09-12

小学语文_动物儿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与反思09-1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09-1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09-12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09-1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不足之处09-1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例的基本性质 反思09-1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之处09-1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不足之处09-12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简短09-12

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 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