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木兰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课文笔记

时间:2023-09-09 07:36:30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木兰诗

      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一、教学设想

      《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学生基本上听说过这个故事,对这个故事本身也抱着极大的兴趣。这首诗叙事性强,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适合诵读。新教材人教版把《木兰诗》编入了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本课既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引领学生分析体会木兰这一典型形象特点,进而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木兰作为古代巾帼英雄,她的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但木兰这一形象更大的魅力在于,木兰是独自闯进男性世界而又依然保留女儿本色的一个女英雄。因此作者在组材时是围绕着“木兰是女郎”来剪裁的,无论木兰是在家,在征战途中,还是战后受赏,归家的整个过程中,木兰始终保留着自己可贵的女儿本色。在进行人物分析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木兰作为女性的精神世界。另外考虑到本课的故事性,适合学生活动的开展,因此安排了一节课进行课本剧表演。

      本课计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诵读感知,理清情节,积累字词;第二课时着重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组材特点;第三课时进行课本剧表演。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

      2)梳理诗歌基本情节,感知诗歌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2)梳理基本情节,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一)情境导入

      有一个成语叫巾帼英雄,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巾帼英雄就是女性中的英雄人物,“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有一副对联:木兰从军,巾帼不让须眉;昭君出塞,红颜未必祸水。木兰昭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花木兰的故事。

      (二)《木兰诗》介绍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木兰诗》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三)诵读感知,领会情感

      1.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

      素材

      听读要求:圈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注意朗读节奏、断句处理。

      2.展示生字词,请生朗读,正音。

      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朔气      金柝

      红妆          帖花黄  姊妹      云鬓

      3.请生读课文,注意断句处理。

      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生读生评价)

      点拨:本诗多为五字句,五字句的结构多为“二一二”“二三”“二二一”节拍。划分节拍时要联系意义表达,判断其节拍。

      举例:

      ⑴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⑵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⑶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小节: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则。

      4.在学生朗读时穿插指导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可读得明快、活泼)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句中的“旦、暮、不闻、但闻”要重读,上下句之间可读得前轻后重,读出木兰对亲人的不舍眷恋之情)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读得热烈欢快)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动词可读得响亮,表现愉快喜悦之情)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

      6.齐读一遍课文。

      7.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质疑文中有疑难的地方,师生解答。

      (四)整体把握,梳理情节

      1.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故事情节的?(时间顺序)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你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归纳:

      木兰叹息替父出征奔赴战场征战十年受赏归家回乡团聚比喻作结

      出征缘由(1-3-—十年征战(4-—凯旋归家(5-6比喻结尾(7

      3. 自由诵读课文

      (五)当堂检测   

      1.解释加点的字

      (1)木兰当户织(对着)

      (2)惟闻女叹息(只)(3)愿为市鞍马(买)

      (4)旦辞爷娘去(早上)

      (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

      (6)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

      (7)赏赐百千强(有余)

      (8)出郭相扶将(外城)

      (9)著我旧时裳(穿)

      (10)对镜帖花黄(贴)

      (11)出门看火伴(同伍的士兵)

      (12)双兔傍地走(跑)

      2.本诗中的通假字1)著我旧时裳    “著”通“着”,zhuó,穿。

      2)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tiē, 粘贴。

      3)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huǒ,伙伴。

      3.按照提示要求用原文填空

      (1)表现木兰战功赫赫的句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木兰矫健的身姿和军情紧急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描写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4.判断下列句式特点

      1)互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顶真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对偶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排比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六)布置作业

      有人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木兰梦”,你是如何看待花木兰的?请以《我心目中的花木兰》为题写一篇300字短文。

      三、教学反思

      《木兰诗》朗朗上口,上课前学生基本就会背了,所以诵读环节进行得还是很顺利的。但学生朗读时对节奏、断句的处理不是很恰当,教师需要作一定的指导。

      在概括故事情节时,因为没有限定字数,学生的表述相对会比较句式化,但限制字数感觉又太死板,所以教学时也需要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整个教学下来,感觉本课理解的难度不大,因为课本上的注释比较多,学生基本没太多字词方面的问题,所以大量的时间是放在了诵读上,感觉学生读的兴致还是很高的。在梳理情节后,我坚持将本课重要的语言点进行了检测,在涉及到那几个特殊句式时,感觉学生还不是特别明白,最后因时间关系也没讲透。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木兰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课文笔记】相关文章: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及原文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视频09-09

《木兰诗》课文原文 《木兰诗》课文原文带拼音朗诵09-09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的教后反思09-09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09-09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简案09-09

《木兰诗》教案范文 《木兰诗》优秀教案09-09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木兰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课文笔记09-09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09-09

《木兰诗》教案和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案设计优秀09-09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完美版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集锦09-09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50篇09-09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范文模板09-09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优缺点和改进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