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x
1、x2[a,b],且x1x2那么f(x1)f(x2)0f(x)在[a,b]上是增函数;f(x1)f(x2)0f(x)在[a,b]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x)0,则f(x)为增函数;若f(x)0,则f(x)为减函数;若f(x)=0,则f(x)有极值。
2、函数的奇偶性若f(x)f(x),则f(x)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若f(x)f(x),则f(x)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是曲线yf(x)在P(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yy0f(x0)(xx0).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①C'0;②(xn)'nxn1;③(sinx)'cosx;④(cosx)'sinx;⑤(ax)'axlna;⑥(ex)'ex;⑦(logax)'1;⑧(lnx)'1xlnax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uv)'u'v'.
(2)(uv)'u'vuv'.
(3)(u)'u'vuv'.vv
26、求函数yfx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fx0得x0.当fx0时:0①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那么fx0是极大值;②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那么fx0是极小值.
7、分数指数幂mnam.
(1)anm11
(2)an.mnam
8、根式的性质an
(1)(na)na.
(2)当n为奇数时,nana;当n为偶数时,nan|a|a,a0.a,a0(共11页)
9、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arasars;
(2)(ar)sars;
(3)()rrr.abab
10、对数公式
(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aNbabN。
(2)对数的换底公式:logaNlogmN.logma
(3)对数恒等式:①logabnnlogab;②logambnnlogab;③alogaNmN;④loga10;⑤logaa
111、常见的函数图象yyyk<0k>0a<0y=axoxox0<a<1a>1y=kx+ba>01y=ax2+bx+cox
1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cos21,tan=sin.
13、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cos诱导公式一:sin(+k2)=sin(+2k)=sin;cos(+k2)=cos(+2k)=costan(+k2)=tan(+2k)=tan诱导公式二:sin()=-sin;cos()=-cos;tan()=tan.诱导公式三:sin(-)=-sin;cos(-)=cos;tan(-)=-tan.诱导公式四:sin()=sin;cos()=-cos;tan()=-tan.诱导公式五:sin()=cos;2cos
(2)=sin;诱导公式六:sin()=cos;2cos
(2)=-sin.yy=logax0<a<1o1xa>1(共11页)
14、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coscossin;cos()coscosmsinsin;tan()tantan.1mtantanasinbcos=a2b2sin();(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a,b)的象限决定,tanb).
15、二倍角公式asin2sincos.cos2cos2sin22cos2112sin2.tan22tan.1tan22cos21cos2,cos21cos2;公式变形:21cos22sin21cos2,sin2;
16、三角函数的周期2函数yAsin(x)及函数yAcos(x2,最大值为|A|;函数)的周期T||yAtan(x)(xk)的周期T|.2|17.正弦定理:abc2R(R为ABC外接圆的半径).sinBsinCsinAa2RsinA,b2RsinB,c2RsinCa:b:csinA:sinB:sinC18.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b2c2a22cacosB;c2a2b22abcosC.19.面积定理S1absinC1bcsinA1casinB.22
22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中,有ABCC(AB)dxCAB2222C22(AB).(共11页)
21、三角函数的性质
22、a与b的数量积:a·b=|a||b|cosθ.
2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uuuruuuruur
(1)设A(x1,y1),B(x2,y2),则ABOBOA(x2x1,y2y1)
(2)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
(3)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
(4)设a=(x,y),R,则a=(x,y).
(5)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
(6)设a=(x,y),则ax2y2(共11页)rr
24、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abx1x2y1y2rrx12y12x22ab
25、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uuurx1)2dA,B=|AB|(x2(y
226、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x1,y1),b=(x2,y2),则a∥bb=λax1y2x2y10.aba·b=0x1x2y1y20.
27、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y22;(a=(x1,y1),b=(x2,y2)).y1)2s1,n1数列{an}的前n项的和为sna1a2Lan).ansn1,n;(sn
228、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dna1d;
29、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公式为snn(a1an)na1n(n1)22d.
30、等差数列的性质:①等差中项:2an=an1+an1;②若m+n=p+q,则am+an=ap+aq;③Sm,S2m,S3m分别为前m,前2m,前3m项的和,则Sm,S2m-Sm,S3m-S2m成等差数列。
3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
32、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公式为a1(1qn)1a1anq1s1q,qsn1q,q或.nna,q1na1,q
1133、等比数列的性质:①等比中项:bn2=bn1bn1;②若m+n=p+q,则bmbn=bpbq;③Sm,S2m,S3m分别为前m,前2m,前3m项的和,则Sm,S2m-Sm,S3m-S2m成等比数列。
34、常用不等式:
(1)a,bRa2b22ab(当且仅当=b时取“”号.a=)
(2)a,bRabab(当且仅当=b时取“=”号).2a(共11页)
35、直线的3种方程
(1)点斜式:yy1k(xx1);(直线l过点P1(x1,y1),且斜率为k).
(2)斜截式:ykxb;(b为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
(3)一般式:AxByC0;(其中A、B不同时为0).
36、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若l1:yk1xb1,l2:yk2xb2①l1||l2k1k2,且b1b2;②l1l2k1k2.
137、点到直线的距离d|Ax0By0C|;(点P(x0,y0),直线l:AxByC0).A2B
238、圆的2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2)圆的参数方程xarcosyb.rsin
39、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P(x0,y0)与圆(xa)2(yb)2r2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ax0)2(by0)2,则dr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
40、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AxByC0与圆(xa)2(yb)2r2的位置关系有三种:AaBbC其中dB2A22dr相离方程组无解:=b4ac0;2dr相切方程组有唯一解:=b4ac0;2dr相交方程组有两个解:=b4ac0.
41、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①椭圆:x2y20),焦点(±c,0),a2c2焦距2ac,1(ab=b2,离心率ea2b2长轴2ca参数方程是xacosy.bsin②双曲线:x2y2(a>0,b>0),焦点(±c,0),c2a2焦距2ac,1=b2,离心率ea2b2长轴2ca渐近线方程是ybx.a③抛物线:y22px,焦点(p,0),准线xp。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22(共11页)
42、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若双曲线方程为x2y21渐近线方程:x2y2bx.
43、抛物线y2a2b2a2b20ya2px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y22px的焦半径|PF|x0p.(抛物线上的点(x0,y0)到焦点(p,0)距离。)
44、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22平均数:xx1x2xn;1[(x1n方差:s2x)2(x2x)2(xnx)2];n标准差:s1[(x1x)2(x2x)2(xnx)2];n
45、回归直线方程nni1xixyiyi1xiyinxybyabx,其中n2n.$xix2nx2xii1i1aybx
46、独立性检验K2n(acbd)2(a;n=a+b+c+d.b)(cd)(ac)(bd)①K﹥6.635,有99%的把握认为X和Y有关系;②K﹥3.841,有95%的把握认为X和Y有关系;③K﹥2.706,有90%的把握认为X和Y有关系;④K≤2.706,X和Y没关系。
47、复数①zabi共轭复数为zabi;②复数的相等:abicdiac,bd;y1y2x1abx2cd③复数zabi的模(或绝对值)|z|=|abi|=a2b2;④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abi)(cdi)(ac)(bd)i;
(2)(abi)(cdi)(ac)(bd)i;
(3)(abi)(cdi)(acbd)(bcad)i;
(4)(abi)(cdi)acbdbcacbdbcadiadic2d2c2d2c2d2⑤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z1z2z2z1.结合律:(z1z2)z3z1(z2z3).分配律:z1(z2z3)z1z2z1z3.(共11页)
48、参数方程、极坐标化成直角坐标cosx;②2x2y2①tanysiny(x0)
49、命题、充要条件x充要条件(记p表示条件,q表示结论;即命题“若p,则q”)①充分条件:若pq,则p是q充分条件.②必要条件:若qp,则p是q必要条件.③充要条件:若pq,且qp,则p是q充要条件.④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若p,则q;否定:若p,则q
50、真值表pq非p(p)p或q(p∨q)p且q(p∧q)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
51、量词的否定①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p:xM,p(x),它的否定p:x0M,p(x0)②含有一个量词的特称命题的否定:特称命题p:x0M,p(x0),它的否定p:xM,p(x)原命题互逆逆命题若p则q互若q则p否为逆互互否为逆否否互否命题逆否命题若┐q则┐p若┐p则┐q互逆(共11页)
5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1的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②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AB公理2的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α·C·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2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3的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53、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β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αPL·②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a∥bc∥ba∥c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③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注意点: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2];2.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3.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54、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注: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α来表示aαa∩α=Aa∥α
55、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符号表示:aαbβa∥αa∥b(共11页)
56、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①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aβbβa∩b=Pβ∥αa∥αb∥α②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判定定理;
(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57、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①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表示:a∥αaβa∥bα∩β=b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②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α∥βα∩γ=aa∥bβ∩γ=b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③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在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于另外一个平面。
58、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①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l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αp②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注意:1.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2.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59、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①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60、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①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共11页)(共11页)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完整版】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最全面、最易懂) 河南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07-31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归纳07-31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文科07-31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完整版07-31
高中公式总结大全数学 高中公式总结物理07-31
会计实习个人工作总结07-31
会计个人实习总结范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