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案汇总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案汇总表

时间:2023-09-15 08:48:26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同课异构教案汇总

      《秋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秋:

      导入新 ,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互评;

      3.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也可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学生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提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声一起歌唱秋天 (出示配乐画面,学生齐背《秋天》)。(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研讨与练习:三。

      《秋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赏析,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这首诗歌是何其芳早年的作品,诗歌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清远,故确立以上三个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诗的内涵和意韵,并逐渐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故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朗读这一环节。)

      2、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有限的,故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读,能帮助理解词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诗歌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首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初读、听配乐范读、配乐试读和配乐朗读等多个步骤,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接触到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诗中美景;然后学生通过互助探究的形式,深入感悟诗歌的深层意韵;最后通过对美国诗人狄金森《秋景》一诗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媒体出示:课题、作者姓名等,背景为美丽的秋叶图,背景音乐为《秋日私语》.

      (课前就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期学生在一上课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精心导入:

      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们知道哪些写秋的诗歌吗?(生说)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何其芳的《秋天》到底是悲秋的呢?还是喜秋的呢?

      (用古诗词导入新课,让学生调动本身的知识储备,并了解到新的诗句,还营造了一种学习诗歌的氛围,以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读诗歌,领悟美感,把握作者的感情.

      1.学生齐读全诗。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并正音。

      (让学生再次初步感知诗中的意境,教师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2.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并配以不断变幻着的美丽的秋景图。播放前,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等。

      (这不仅是对学生听觉、视觉的陶冶,更是给他们的心灵以美的熏陶。)

      3.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轻声的自由朗读。

      4.请几位学生试着配乐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那么这首诗是悲秋的还是喜秋的呢?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后,形成了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能被他们自己清晰地意识到,就能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四.互助研讨,感悟诗歌深层意韵。

      1.媒体出示:

      品味下列划线词语,并在学习小组中讨论: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答案:形象地描绘出丰收之景.)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答案:采用了拟人手法,意味隽永.)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答案:既写渔船上的实景,又写了秋天的来无影去无踪。)

      2.学生在小组中研讨。

      3.各小组派代表参加全班研讨。

      (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这三个词的运用,是这首诗的精妙所在,学生理解了这些词的妙处,就能真正感悟到诗的精妙之处了。这也正是学习这首诗的难点,学生通过研讨、合作和探究,能解决超出他们现有能力的一些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出示,但千万不要作标准答案,只可起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五.概括提升。

      1.全诗由三小节构成,三小节分别描绘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画面,请给这三幅图命名。

      2.学生回答后,命名:“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点击相应文字,媒体出示:相应的美丽的秋景图.

      (概括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学习本诗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三幅生动的画面,把这些画面再抽象为三个短语又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六.比较阅读

      媒体出示:秋景 [美国]  狄金森

      1.齐读《秋景》一诗。

      2.小组中讨论两位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3.师生共同研讨答案。

      (该环节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由意象上升到思想和内涵上,让学生意识到:同一题材的景色,可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表现。)

      七.赏读课文,领悟美感。

      再次由媒体出示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配乐朗诵中再次去感受诗中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韵。

      八。布置作业

      1、学生课后诵读课文,并将自己的配乐朗诵录下来,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录音作品作出评价,评出名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全班播放好的录音。

      2、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

      (语文教学的阵地不仅仅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轻松地去进行语文学习,让学生感知到:“生活处处有语文”。)

      《秋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2、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显示)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讨论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2、图画描绘:出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

      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研读赏析 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的顺序。

      b.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并说说你的感受。

      例:◆优美语句赏析,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吗?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4、互动释疑:学生提问,小组全班相互解决

      三、联系生活,体验延伸

      以故乡的秋天为生活舞台,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教师小结,课外拓展

      1、教师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2、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①写故乡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③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秋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富有特征的景物来表现美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学会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秋天的美。

      [设计思路]

       一、单元回顾,诗情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起在“多彩四季”的美景中徜徉,这里有朱自清热情赞颂的《春》,有老舍笔下温晴的《济南的冬天》,还有梁衡所描绘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那么本单元课文里有没有对秋的描写呢?

          你还知道哪些写秋天的诗词?(生背诵)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二、朗读诗歌,体验美情.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配乐《秋日的私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文。  4、说说初读后,你感受到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结合生发言板书:

                      栖息在农家里          露珠、稻香、瓜果

              秋天    游戏在渔船上          冷雾、白霜

                      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蟋蟀(叫声)、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

      诗歌每节以相似的句子结尾,构成了一唱三叹的美,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三幅多彩的乡村秋景图。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乡村秋景”呢?(讨论板书)      5、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喜欢这首诗吗? 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指导朗读:停顿,节奏,轻重,缓急,语调语气   

      6、那么你们能将这首优美的诗歌背诵出来吗?

      当堂背诵,指背,齐背

        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 ,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有感情的诵读融合在一起了。

      三、挑战美诗,学写美文。

          1、何其芳用独具的慧眼发现了秋天特有的美景,写出了动人的诗篇,抒发了热爱秋天的情怀.我们每一个同学同样也拥有着一双能发现美的慧眼,你注意观察过秋天的景象吗?在你眼中秋还美在何处?    2、我们不但要发现生活中的美,还要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美。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

          3、全班交流,评点。

      角度:

          1、秋天特有的景物及特点    2、修辞手法的运用

          3、融情于景,寓理于景

      四、总结:同学们笔下的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更多的美吧。请拿起你的笔,用心勾勒你心仪之秋。可以写一首小诗,可以来一则片段,甚至可以描一幅图画。

      《秋天》教案设计5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计 :

      一、诗情导入

      秋天,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季节,很多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灵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寥的秋。

      秋天,有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有深情的怀念。今天,我们就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

      二、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评论家,生于重庆万县(现重庆万州)原名何永芳,主要诗集有《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展示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悟

      1、听录音欣赏何其芳的诗歌《秋天》。 (放朗读视频、注意节奏)

      2、正音(朗读时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多媒体展示:)

      丁丁zhēngzhēng    肥硕shuò      青鳊鱼biān

      归泊bó              寥阔liáo      乌桕叶jiù

      枯涸hé                清洌liè        梦寐mèi

      3、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正确划分诗歌的节奏。

      C、全班加以纠正

      (生读)

      4、比朗读,我最棒!

      A、小组内展开朗读比赛,看谁最棒!

      B、班级内展开朗读比赛,看哪个小组最棒!5、全班饱含感情齐读诗歌。

      6、比概括,我能行!

      《秋天》,全诗共分3节,诗人用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组合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充满了诗情画意。同学们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给每一节拟上一个富有诗意的小标题。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板书)

      四、研读赏析

      1、寻美点,我最准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2、小结:三节诗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生动鲜明的画面,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何其芳的《秋天》,真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板书)(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我们来当小歌手

      请你把歌曲《春天在哪里》改写成《秋天在哪里》,描绘你眼中的秋天。(展示儿歌《春天在哪里》)

      提示: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改写。也可根据自己生活积累改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改写,在班上进行交流。)

      六、结束语

      其实,生活中的美随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能够经常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你心中会有更多的诗情.

      《秋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资料助读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2.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四、合作探究

       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

      ①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②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画.

      五、自主赏析:

      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从听觉的角度,贴切传神地写出了幽谷的深、静。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润、形声兼具的画面。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使人满口生香,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把青鳊鱼比喻成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耐人寻味。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7)“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名作动,。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六、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提示: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七、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八、课后作业

      1.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2。 “诗中之秋"令人神往,“蓉城之秋”风光无限,“育才之秋”洋溢欢乐。请拿起你的笔,用心勾勒你心仪之秋。可以写一首小诗,可以来一则片段,甚至可以描一幅图画.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案汇总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案汇总表】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评语简短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评语简短一点09-15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报告09-15

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是什么09-15

教学效果评价范文篇一 教学效果评议09-15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实施方案 教师技能大赛比赛方案09-15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方案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09-15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案汇总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案汇总表09-15

教学技能大赛教师总结2023年 教师技能大赛工作总结09-15

第二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规程 体育教师技能大赛评分标准09-15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 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视频09-15

教学技能大赛活动总结范文 教学技能大赛总结简报09-15

教学技能大赛教学基本知识问答题 教学技能大赛教案设计09-15

教学技能大赛经验分享 教学技能大赛简介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