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格式

时间:2023-09-08 09:11:02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18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1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方案一】

      〖教学角度〗

      说读──以多角度的“说”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主要教学步骤〗

1、播放配乐朗读,凝神、静听、感受。用概括性语言说感受。

      2、自由诵读:

      教师导引:本文是一首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富有流动感的画。用描述性语言说画面。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具体描绘暴风雨孕育图、暴风雨迫近图、暴风雨来临图。

      3、教师提出“我为课文配插图”的创意。学生分组给三幅图配画。

      4、展示优秀插图:

      用解说性语言说“图”。解说中,教师设疑探讨,如不画海鸥、海鸭、企鹅怎样?画面色彩、比例调配有何特点?三幅图主体与背景有何变化等,以领悟画意,探讨手法,挖掘海燕形象的典型意义。

      5、在理解内容、把握形象、明确手法基础上诵读回味。用抒情性语言表达对海燕的赞颂之情。

      【方案二】

      〖教学角度〗

      写读──独立感知课文材料,将个性化阅读体验用“写”进行表达。

      〖主要教学步骤〗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朗读兴趣。

      2、自由朗读。要求放声动情,读出诗情、诗意和诗味。3、组织“写”的层进训练。分块操作:

      ⑴引导对朗读技巧、语言妙要、手法运用作“赏析式”评写:

      ①读评重点字词句段,就重音、语速、停顿、层次、情感作标注,写朗读要领提示。

      ②选读喜爱的语句,揣摩品味,写“一句话的品评”。

      ③研讨对比、烘托、象征手法的妙用。写“一段话的手法评析”。

      ⑵就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写”:

      ①给本文拟写副标题;

      ②写一句话的海燕素描;③发表一则“海燕的宣言”;

      ④抒写海燕(或其他海鸟)启示录。

      4、写作,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独立读懂课文第二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的。

      3、在同学互相学习,质疑、解疑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自选商场的特点。

      一、引入

      你去国自选商场吗?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漫谈。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题

      2、自由朗读:

      (1)读准带拼音的字,读通句子

      (2)想想自己读懂什么?怎样把自己读懂的说给同学听?

      3、学生自学

      4、小组交流

      5、集体交流:把自己读懂的用一、两句话说给同学听,再要求老师把最重要的词板书下来。

      自选商场和别的商店有什么不同?

      第二、三段怎样围绕总起句写具体?

      6、第二段

      (1)货柜敞开,自由挑选

      提供塑料框盛放物品

      只见顾客不见售货员

      自己看说明,了解商品

      7、在阅读的同时,肯定会产生一些需要老师同学帮助的地方

      再读课文,边读边做上记号提出问题,集体交流、帮忙。(向好伙伴、老师请教)

      三、指导造句

      1、………又……(两件事一般是接着发生)

      2、假如……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3、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第一课时

      预习环节:

      听写词语。完成《导》P61二1-3题。

      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课堂展示: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讲解说明文的有关考点和答题技巧。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统观全文,了解结构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

      “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三、研读品味、语感体验

      研读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处:

      语感训练(投影出第一段有关练习)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A;有的像鱼鳞,B;有的像羊群,有的像一张大棉絮,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1)下面四个短语是对文中的四个比喻的具体描述,它们各自在横线上的适当位置是:

      ①来来去去

      ②轻轻地飘在空中

      ③满满地盖住了天空

      ④一片片整整齐齐排列着A——B——C——D——

      (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

      明确:文章开头即介绍了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的形态和特征,接着连用了八个比喻,紧扣“姿态万千”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说明云的姿态之多,接着又用“刚才”“霎间”来突出云“变化无常”的特点,最后一句既是本部分的总结,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

      第二课时

      预习环节:

      1、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找出云的特征及其预兆。

      3、完成《导学导练》P61二4——6

      课堂展示:

      一、分析、理解课文第二部分

      话题一、体会第二段在文中提纲挈领的作用。明确:第二段是3、4、5段的“纲”:段中分号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内容,分号后的文字引出4、5段的内容。

      话题二

      ①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形态并归纳出共同特征:卷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轻、高、薄,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②云有许多种类。将第一段文字与课文第三段进行比较阅读,可以知道:第一段中“像羽毛”的云指_____云,“像羊群”的云指_____云,并且推知,“像鱼鳞”的云是云,“像一张大棉絮”的云指_____云。

      ③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变化并归结出共同特征:卷层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气的预兆。

      话题三、云的光彩现象及预示的天气情况:晕、华、虹、霞,预示着晴、雨天气。

      二、讨论探究、链接生活

      探讨:看云识天气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的科学预报,还有没有必要依据老经验看云识天气?

      三、梳理小结、拓展延伸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内容多、术语多,但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更重要的还要归功于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一篇课文,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不分巨细,面面俱到。而要想使学生有本质上的进步,有实质性的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着力语言,突出重点。因为前者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后者突出了阅读教学的关键。基于此,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我着力进行语言训练,力图突出以下重点:

      加强概括训练。教学课文第二节时,我主要进行了概括训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层次大意。首先进行逐句概括。明确:第一句讲森林非常美好。第二句写蔷薇丛中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第三句说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干什么。第四句写老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第五句讲萨沙一家在大雨中为保护弱小者而递让雨衣。其次进行整节概括:第二节记叙了萨沙一家在森林中游玩时,突然遇上大雨,他们挨个儿递让雨衣的事情。

      理解重点语句。大家知道,三四两节是写第一次对话。在指名学生朗读之后,我先引导学生划出关键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然后引导学生将此句默读三遍,仔细揣摩它的含义:所有人都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自觉保护弱小者。最后要求学生联系课文,说说大雨来临时,萨沙的父亲、母亲和姐姐是怎么做的。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弱小者,我们又是怎样做的,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这样,不仅让学生准确理解了这个重点句子,而且还让学生受到了应有的教育。

      比较句子语气。不难看出,第二次对话是在五六两节。教学时,我专门设置了一个练习,重点比较了以下两个句子。一是萨沙的反问: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二是妈妈的答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我先后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比较:一是将前者与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进行比较。二是将后者与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进行比较。三是将前者与后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明确:反问句语气强烈,具有独特的强调作用。

      体会萨沙言行。教学第三次对话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朝着掀起和盖在,体会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蔷薇花花瓣被冲,花儿低垂,是最最娇嫩纤弱的;萨沙的动作是有意识的行为,意在表明他也在保护弱小者。然后要求学生体会萨沙的语言: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三点:一是要体会出语言的反问语气。二是要体会出语言的含义: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三是要体会出萨沙天真、聪明和可爱的性格。

      利用插图想象。在总结课文时,我重点进行了想象训练。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指出插图上有些什么人物,他们正在干什么,主要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进行恰当想象:当萨沙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时,他的爸爸会说些什么,他的妈妈会说些什么,他的姐姐又会说些什么。当萨沙听到爸爸说之后他会说什么,听到妈妈说之后他会说什么,听到姐姐说之后他又会说什么。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虽不敢说我的教学设计有多高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着力语言、突出重点的思路肯定是正确的。因为这种思路可以加强语言训练,突出教学重点,增强语言基本功,强化语言表达,培养语言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讯”等14个生字,会写“申”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

      体会申奥的热情。

      【课前准备】

      1、申奥的图片等各种音像资料。

      2、学生课前搜集:

      ⑴奥运会的资料。

      ⑵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朗读激趣

      1、谈话导入

      ⑴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你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⑵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2、创设情境:

      ⑴播放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⑵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⑶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3、初读课文:

      ⑴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

      ⑵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二、朗读感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1、感悟文章感情基调:

      ⑴教师范读(激动、自豪的语气)。

      ⑵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⑶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2、分段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感情:

      ⑴自读第一自然段,不熟悉的字圈起来多认几遍记住它,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反复读一

      读、体会体会,与同桌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⑵体会“不约而同”:

      (教师提示:那么多的群众来到大街上,他们事先约定了吗?

      是啊,他们彼此没有约定可是却同时一起来到大街上。

      书上有个词语告诉了我们你能找出来吗?)

      ⑶联系实际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或亲身感受到过的,哪个地方哪个时刻立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⑷体会心情读第二句,读第一段。

      ⑸请人读第二段,边看课文边圈出生字。

      ⑹交流认字方法掌握“聚”等四个生字。

      ⑺体会感情读该段,读后谈谈你有什么感受,抽生示范读,男女生比赛读。

      ⑻自己读最后两段,找出生字。

      ⑼分类学习生字:

      拥、抱、扬

      ①观察偏旁相同且左窄右宽。

      ②描红并练习:

      “抱”注意右边封口;

      “扬”重点指导笔顺,并于“洋”区别使用。

      泪、泽

      ①找出相同偏旁的其它字(洋等归类总结)。

      ②分析字形结构,掌握要领练习书写:

      “泪”与眼睛有关,所以有目;

      “泽”下便是两横,不是丰。

      认记“击”、“克”二个字。

      (学生自己观察,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三、复习本堂所学

      1、小组开红车抽认生字卡片并组词。

      2、听写五个会写的字。(先试记2分钟,提高记忆效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4、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从字里行间去感受“父亲”那份非同寻常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 小鸟图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播放鸟叫的录音,引导学生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2、是啊,鸟儿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袋瓜里会迸出那些问题?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快读读课文吧!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反馈,课件出示词语,指导认读;

      雾蒙蒙 鸟味 猎人 黎明 一瞬间嗯喃喃地说 焐得热腾腾 浓浓的草木气味

      (1)借助拼音,指名领读。重点正音:蒙和腾是后鼻音,瞬是翘舌音,前鼻音。“热腾腾”变为第一声

      (2)去掉拼音了,你们还会读吗?

      (3)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学生自由记字形,再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喃 浓 嗯 味

      换一换的方法:焐——悟,猎——-借

      (4)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3、指导难句子朗读。

      句子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句子2: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句子3: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读准多音字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读准了词语,而且能把难读的句子读通了,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2、交流感受。读完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父亲和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课文中句有一句话已明确告诉我们,快速找一找。

      3、生汇报,引出第一自然段: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①指名读句子

      ②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唱歌的小鸟吗?下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提出解决的办法。

      2、指导书写:

      (1)比较“并、喜、重、群”,发现规律;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

      (2)教师范写喜和重,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以上两条写字规律。

      (3)学生临写,再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词语朋友,这些词语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第一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说说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过渡: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唱歌的小鸟呢?这节 课让我们再来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吧。

      二 品读课文 ,感悟情感

      品读之一——体会“父亲的知鸟”之心

      1、 那么,你们又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父亲的知鸟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体现父亲知鸟的句子。

      2 交流反馈,深入研读(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A、 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B、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C、 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D、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师: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2)父亲真了不起,简直就是一位鸟类专家!这鸟类专家为什么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呢?谁来读一读?

      出示: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谁知道,父亲在说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呢?

      在“嗯,还有鸟味。”前又会有什么动作或神态呢?说话的声音呢? 你能把父亲的话读出来吗?(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轻一点,别惊动林中的小鸟!

      (3)真的有鸟味吗?出示:“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冬天,我们的小手都快冻僵了,妈妈拿什么为你们焐手的?小鸟们是怎样将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4)父亲还知道什么?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什么时候鸟最快活?你能给快活换个词吗?你什么时候最快活?快活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到林子里感受他们的快乐吧!

      是啊,此时在我们的眼里又多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小鸟们成群地站在枝头上,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尽情地歌唱。他们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低飞,那么活泼,那么可爱!你听,它们掩藏不住内心的喜悦向我们诉说__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

      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体会到“父亲”的爱

      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情感目标:培养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小生命,要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意识和初步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认识“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生字。

      2、难点:

      从父亲和“我”的对话中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

      心愿,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共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能说出几种小鸟的名字?

      2、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鸟的文章…….(齐读课题)

      3、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到下面的“树叶”中找一找,借助拼音读一读。

      4、齐读带拼音的字。

      5、学习“蒙、喃、味、浓、腾、猎、黎”7个生字重点读准后鼻韵母的字“蒙、浓、腾”,“腾”是后鼻音(提示:“腾”在“热腾腾”一词中变读为一声); “蒙”字有几个读音等。

      6、齐读生字及它们的组词(幻灯片显示)(1-6共8分钟)

      7、学习“并,夜,喜,重,味,轻,刻,群”8个生字学习的内容:读音、偏旁、结构、换偏旁、加偏旁、注意写法、组词(12分钟)

      8、指导写字(我会写)

      (1)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

      (2)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可以没有)。

      (3)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示范书写“喜、重”二字,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前边发现的两条写字规律。

      (4)其他字,重点说“夜、味、轻”“夜”右边是“夕”加撇,“味”强调“未”与“末”,“轻”强调“车”变为偏旁时的笔画顺序。(共15分钟)

      9、课件显示飞快闪过的没标音的生字及组词,检查学生刚才的生字学习情况并巩固对生字的认识(开火车读)

      10、摘枫叶(我会读)(9-5共5分钟)

      第二课时:

      1、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解说,引导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在欢快的鸟语声中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同时将学生带进课文,提出疑问:“我”和父亲走进树林里,他们做了些什么?父亲和鸟又有什么关系?2、学生带着疑问读1-4段(齐读)

      3、文章一开头就说父亲是……(学生回答),教师复述故事,同时范读第三段。

      4、“雾蒙蒙”——在雾蒙蒙的天气里也能看得清,你看到过雾蒙蒙的天气吗?在雾蒙蒙的天气里看东西是怎么样的呢? “树林边”——不用走进树林用眼睛望,用鼻子闻就能知道有不少的鸟。

      结论:父亲对鸟非常的熟悉。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请学生喃喃地说一说父亲的话。(全班将1-4段读一次)(1-4共10分钟)

      5、父亲望了望,闻了闻,就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了,可是我却…….父亲真是神了, “我”就站在父亲的身边,却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听见一只鸟叫。可见,父亲平时对鸟的观察和了解,父亲很喜欢鸟。他是怎样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呢?请同学们齐读下面的段落(一直读到“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然后告诉老师,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回答)

      6、父亲说话很轻,为什么?(父亲爱护小鸟,怕惊动它们)(请学生轻轻地读一下父亲的话)

      7、可是这时“我就提出了疑问:鸟也有气味?”父亲是怎样回答的呢?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父亲的回答。

      8、动手的理解“焐”, 用热的东西接触凉的东西,使它变暖 (我手很冷,你的脸让我焐一下好吗?用自己的手焐一下脸吧。)热腾腾的真舒服,指导用“热腾腾”这种ABB形式的词来说一说。你看到过什么是热腾腾的呀?(热的饭菜,刚烧开的水,刚出炉的包子??)那时热腾腾的气味,你一闻就能感觉到了吧,同样的,小鸟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父亲就闻到了小鸟的味道了,原来如此!

      9、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二小组读作者旁白,一小组读父亲的话,一小组读“我”的话,注意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5-6共10分钟)

      10、父亲对小鸟实在太了解了,同学们再往下看,找一找,还有那些方面体现父亲对小鸟非常了解的。(学生回答)

      11、“我”和父亲在聊天的时候,小鸟还是藏在树林里,可是当父亲说“听,鸟要唱歌了”,小鸟就开始唱起歌来,父亲对小鸟真了解。父亲还知道“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而“我”为什么说父亲这时也是最快活的呢?(学生回答)小鸟们成群地站在枝头上,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尽情地歌唱。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好像在跟我们分享它们喜悦的心情。此时的小鸟是快乐的,树林是快乐的,父亲更是快乐的,他为小鸟的快乐而快乐。

      12、指导学生用“快活”说句子。

      13、父亲知道鸟儿最幸福的时刻也是鸟儿最危险的时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父亲是一个如此爱鸟的人,你们能体会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吗? 抄多音字:中zhōng中心zhòng

      14、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我”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对小鸟产生了喜爱之情。“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他是鸟儿的朋友,一位爱鸟、知鸟、护鸟的人。同学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你们能做到吗?

      15、分角色朗读最后一部分。(教师读旁白,两组学生读父亲的话,两组学生读小作者的话)(10-15共15分钟)

      16、分角色朗读全文。两组读旁白,其他两组的男生读父亲的话,女生读小作者的话。

      17、作业:(16-17共5分钟)

      1、抄写二十九课生字

      2、组词

      3、预习语文园地七

      4、家听二十九课生词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三品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2个词语,认识“画、打”2个生字。

      3.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声母朋友,谁还记得?(指名回答)

      带上他们的韵母宝宝,我们一起来乘坐火箭,看看你们能不能成功发射。(ppt示,开火车读)

      如果把这些音节拼成词语,你还会读吗?(指名3人)

      过渡:你们真棒!小天使姐姐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想要考考你们,请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你们会不会被她难倒呢?听老师读谜题(PPT出示)你们知道谜底吗?(西瓜)谁能把“瓜”这个音节拼出来?

      【评价:你太聪明了,老师还没教,你都会拼了。掌声送给他!】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guā怎么拼。上节课我们学过g加ā拼成了gā,这是两拼音节,那你知道我们今天学得guā是音节吗?(真棒!)它跟我们之前学得两拼音节相比多了一个介母,你知道三拼音节是如何构成的吗?(声母加介母加韵母)天使姐姐要提醒小朋友了,要想读好三拼音节啊,有个小秘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跟老师一起读。我们一起再来拼一拼guā。你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来考考你了。(PPT出示:你会拼读吗?指名2生【评价:你读得真不错,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看看你们能认识几幅,我们来开列小火车。(PPT出示,指名学生直接说图内容)

      师:把图去掉,你能用咱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拼读下面的音节吗?(PPT示,指名)

      师:小朋友,学会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读下面的句子吗?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后面。(PPT示,师生合作)

      过渡:孩子们真厉害,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大家一起去郊游,好不好?(好)但是呀,我们可别顾着自己玩儿哦,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去吧。走,我们先去小熊猫家看看。

      二、认读词语和生字

      1.学“画画”

      师:去别人家做客,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敲门、问好)谁来试着跟小熊猫问问好?(指名2人)

      走进熊猫家,你们看,他在干嘛呢?(画画)

      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和它一起学画画?(有)

      先来看看他画得是什么?(出示图,指生说)

      【评价:你们观察得真仔细。】(1)认“画”的音

      师: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拼一拼这个“画”?(PPT/板书出示画的三拼音节h-u-à→huà,指名3人拼读,全班齐读)连起来读呢?(出示画画带拼音)

      (2)认“画”的形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都喜欢画些什么?(指名3人)

      【评价:看来以后我们班可能会有很多小画家呢!】

      你们看,也有些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喜欢画画。(出示画蛇添足和画龙点睛的图片带文字)这两幅图都可以用一个带有“画”的四字词语形容。哪个小朋友知道第一幅图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你真聪明,你怎么知道的?/你们看,图上的两个人在干嘛呢?画得是什么?又给蛇添上了脚,这就叫“画蛇添足”)我们一起读一读。

      那看第二图,有小朋友知道吗?(方法同上)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画画去拼音)我们来开列小火车吧。一起再来读一读。

      2.学“打鼓”

      过渡:我们画好画了,一起带着小熊猫去小老虎家吧,你们看,小老虎在干嘛呢?(PPT出示“打鼓”带拼音)

      (1)认“打”的音

      “打”这个字是击打的意思,谁能来拼一拼?(d-ǎ→dǎ g-ǔ→gǔ 打鼓打鼓)

      (2)认“打”的形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打”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记笔顺)

      小老虎用什么打鼓?(手)所以打这个字,左边就是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丁,合起来就是“打”。用我们学过的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你会了吗?

      你能帮打找找它的词朋友吗?(指名组词)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它的一些词朋友。(PPT出示打球qiú、打伞sǎn等图片)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PPT)老师还为这两个词朋友编了首小诗,大家一起跟我读一读,站起来动一动,边做动作边读。(PPT)【课间活动】

      三、学儿歌

      1.学第一句

      过渡:玩得开心吗?带着两个小伙伴,我们一起去小溪边玩耍吧,好不好?(出示小溪)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条小溪怎么样?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PPT)

      (漂亮、美丽、水清)

      风一吹,小溪流会怎样?发出了什么声音?(哗哗、哗哗)(课件出示第一句)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拼读哗?小溪流见到小朋友们一定非常开心,谁能读出它的开心?(指名2人)

      评价语:你还不够开心/你读得不错,有点开心了

      2.学第四句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小溪流里可能有什么小动物在玩耍?(小鸭子)

      小鸭子可能会在里面干嘛呀?(捉鱼、玩游戏等)它们捉到鱼了吗?捉到鱼的小鸭子会怎么叫?(嘎嘎、嘎嘎 开心愉快)那没捉到鱼的小鸭子呢?(伤心难过)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你可以当捉到鱼的小鸭子,读出你的开心来,也可以当没捉到鱼的小鸭子,非常难过。谁愿意试一试?(PPT出示:小鸭子说话,嘎嘎,嘎嘎)

      3.学第六句

      师:夏天到了,小溪里面可能会长着哪些植物呢?小朋友知道吗?

      (预设:荷花、荷叶 黑板贴画 )

      师:荷叶上谁来了?(小青蛙贴图/动画)小青蛙可能在干嘛呢?(捉虫)你来夸夸这只勤劳的小青蛙。

      (预设:小青蛙,你真勤劳!/小青蛙,你真棒!等)

      师:小青蛙被我们夸得都不好意思了。害羞地直叫——“呱呱,呱呱”(课件出示)(PPT)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做一做勤劳的小青蛙?(指名1男1女)

      4.1、4、6句连读

      师:现在我们连起来把刚才学过的三句话一起读一读,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自己先在下面试试,等会儿我们来比比谁读得更好。(男女生赛读)

      师:小鸭子、小青蛙在小溪流里开心地玩耍着,还不时发出响声,它们其实是在和小朋友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说话呢。(PPT出示“说话”)

      5.学第二句

      师:夏天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它们玩得正高兴呢,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小雨点也闻声赶来了。小雨点又是怎么说话的呢?(沙沙,沙沙 ppt出示句子,指生读)

      你怎么知道小雨点这样说话?

      (预设:平常听过/通过拼音认识这两个字/跟爸爸妈妈学得)

      【师评价:看来啊,拼音的作用真是大呢,能帮我们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字,所以我们更要学好它了,对吗?/跟长辈学习也能获得知识呢】

      6.学第三句

      师:正在送信的小鸽子看到它的好朋友们在小溪流里玩得那么高兴,飞来跟它们打招呼,它是怎么说得?你能不能来学一学?(咕咕,咕咕)

      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你来试试。(指名)

      【评价:你读得真不错,谁能像他这样来读一读?/你还没把小鸽子的开心读出来,谁再来试试?】我们一二两组一起来。

      7.学第五句

      师:几个小动物想玩儿捉迷藏的游戏,于是又请来了它们的好伙伴小花猫一起,小花猫受到邀请可开心了,不停地叫着?(喵喵,喵喵 PPT出示)连起来读(出示句子)三四两组齐读句。

      8.整首诗连读

      师:一句句的大家会读,把这几句变成一首儿歌,你还会读吗?(PPT出示:说话)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老师来做这条小溪流,戴头饰指名5人合作读。

      小朋友们都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不过老师加大难度了,ppt出示抠词读句。9.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你猜猜,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它们又会怎么说话呢?(PPT)

      10.学唱儿歌

      小朋友们读得都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小曲,你们听。(听音频:说话)

      我们也来学着唱一唱吧。(掌声给自己)

      四、布置作业(PPT)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老师想把掌声送给大家。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课件出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

      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教具准备】

      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

      白杨

      二、导语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抓中心)

      1、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讨论明确:

      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议论的事。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划:

      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

      理解生字新词。

      3、讲: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注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抚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清晰: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举出反义词(清晰──模糊),近义词(清晰──清楚,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五、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教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的。)

      2、讨论明确:

      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写父亲与孩子们议论白杨树。

      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写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地在边疆扎根。

      六、作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清晰、软弱、动摇。

      2、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认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解词析句,完成课后习题,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1、板书课题:

      白杨2、导言。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从整体入手)

      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

      1、讲读第一段(从整体到部分):

      ⑴ 看图、听读、思考:

      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

      ⑵ 默读思考:

      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划出主要词句。⑶ 读后讨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

      ① 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② 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⑷ 教师小结。

      2、讲读第二段:

      ⑴ 学生自由读,思考:

      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

      ⑵ 读后讨论交流:① 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

      ② 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

      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③ 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

      “表白”怎么讲?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⑶ 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⑷ 教师小结。

      3、讲读第三段:

      ⑴ 教师引读后,提问:此时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⑵ 教师小结。

      ⑶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又回到整体)

      师生借助板书共同总结。

      【说明】

      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的指导思想是,必须让学生经历充分的阅读实践,使其在认真读书中理解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内容,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使其既学习语言,又受到教育,同时掌握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为此,我采取了“解词析句”、“朗读感受”、“小结描述”三点做法,把读、讲、议、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解词析句,深入理解

      课文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讲解,通过解词析句,帮助学生领会内容,体会感情,使之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教学时,我注意抓住关键词句精讲、细读,使学生由“语感”进入“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悉心研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

      《白杨》这一课是以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的。因此,教学时,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生动形象地写物,是教学的重点,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恰如其分地喻人,则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课借物喻人的深刻蕴含,在讲读课文时,我采用“解词析句”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分析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解词:

      抓住课文中“茫茫、清晰、浑黄一体、挺秀、表白”等一些最能表现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进行讲解。在指导学生解词时,不但启发学生理解词语的本身意义,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含义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指导学生理解“高大挺秀”这个词语时,首先指导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描写参天大树时,一般常用什么词语?书中用了哪个词?接着,指导学生理解“挺秀”的“秀”字在这里表达什么意思;而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最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个“秀”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秀”字,饱含着作者对白杨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样层层深入地讲解词语,不仅训练了学生辨析词义和准确用词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析句: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三句话,以及文章的最后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这是一种比拟的说法。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说比较生疏,也不易掌握。讲读时,我便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个句子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卫士指什么?”学生脱口而出:“指的是白杨树。”紧接着,又引导学生考虑:作者为什么不说“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出神”呢?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作者将白杨树比作卫士,生动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对于戈壁滩的重要意义。这样,又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识。

      课文中“父亲”的话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我首先指导他们反复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话写出白杨的什么特点?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通过逐句分析,最后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和生长特点(生命力强),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指导他们学习书中的句式,运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这样既训练了他们运用词语的能力,又强化和发展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二、朗读感受,印证理解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于讲读教学的全过程。教一篇课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讲,左一个讲解,右一个分析,那样就容易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碎,还占用了学生读的时间。学生没有阅读实践,阅读能力是得不到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加强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如果熟读深思,学生就会像演员进入角色那样进入课文的意境,从中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触到作者跳动的脉搏。

      《白杨》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白杨赞美了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讲读课文时,首先要使学生深入领会白杨的高尚品格,然后把白杨的品格和人物的行为联系起来。具体地讲,就是把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和“爸爸”扎根边疆联系起来,把小白杨树迎着风沙成长和孩子们一定会在边疆茁壮成长联系起来。为了使学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我采用了教师范读、带读、引读和学生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个人读等形式,并注意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从而表达对建设者的敬佩之意。

      课文的第二段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的特点,内涵较深,情感丰富。孩子与“父亲”对白杨的认识理解是不同的,情感也不同,哥哥赞美它“高”,妹妹则称颂它“直”,这只是孩子们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直,这么大”,父亲的话回答了孩子们潜在的疑问,讲了白杨的特点,其中含义很深,是让孩子们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杨的品格。学习这一段,首先,我让学生各自轻声读全段,思考:旅客们是怎样议论白杨的。这是从整体上体会人物的情感。接着,指导学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部分,要求学生体会孩子们的欣喜,父亲的深沉。又通过指名读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感情的表达情况,然后通过默读点出重点词语,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最后,我带读“父亲”的话,借以连通学生理解的思路,以形成完整的思绪。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情绪上受到感染,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样,讲前读,讲中读,讲后读,学生的理解会在充分的阅读中加深感受,得到印证。三、小结描述,升华理解

      教学中,教师应当用完美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阅读课既要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分析,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升华理解。

      在讲完白杨的形象之中,我进行了如下小结:“普普通通的白杨树到处可见,在庭院,在公园,在城市的街旁,在乡间的路边,对此,人们不足为奇。然而,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也给过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悦。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于是,白杨便成了旅客议论的话题。”这样的小结,再现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形象,使学生情绪盎然,犹如置身于茫茫的大戈壁,看到了白杨的身姿,既加深了对白杨形象的理解,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在讲完白杨的特点以后,我这样进行小结:“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们,它们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们,它们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生根了。它们头顶青天,脚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烈日,不管遇到干旱还是雨雪,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小结,学生越发感到白杨树是那么可爱,边疆的建设者是那么可敬。于是,他们也情不自禁地随和着老师,一起进行小结,更加强了课堂效果。可见,设计优美精彩的小结,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气氛中,有利于他们感知丰富多彩的优美语言,提高他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在讲读课文结束时,我结合板书做了这样的小结:“这篇课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也写了白杨树的挺秀;写了孩子们的天真,也写了爸爸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作者实则写物,意在喻人,赞美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国边疆建设后继有人的希望。我们衷心地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借助板书,同老师一齐吟诵。此时,师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从心底里钦佩那些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设者。这发自肺腑之声,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师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课虽结束了,但情犹未尽,意犹未已,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设计思想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六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及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2、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中围绕角色间的对话来学习。理解什么是称赞?谁对谁的称赞?为什么要称赞?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五、重点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介绍獾的图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

      3、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刺猬、小獾的头饰以及板凳、椅子等道具。

      八、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称赞》,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什么是称赞?

      课文中谁称赞谁?

      因为什么而称赞?

      称赞的结果怎样?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让我们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开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带着问题去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知道通过读书要明白那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

      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指名汇报。(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5、把生字带回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通过自学初步学会生字,再读中学会生字。学会生字后在去读课文,这样读文和识字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思考: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称赞了吗?

      2、如果你得到别人的称赞心情会怎样呢?3、课文中是谁称赞谁的事?怎样称赞的呢?为什么呢?

      4、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

      指名朗读课文,

      回答:他们是怎样称赞的?

      指导朗读。

      5、学习小獾称赞小刺猬。

      小组自学汇报。

      6、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学生从读中感悟,并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意图,使学生受到启迪。】

      (四)分角色表演读

      小组练习,指名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读,然后在向大家汇报。】

      (五)写字指导

      学习本课中的“采”、“背”

      指名认读,组词。

      师范写,学生写仿。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下写字的时间。每一课中的生字应分散在不同课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九:板书设计

      18、称赞

      小刺猬小獾

      消除疲劳有了自信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十:作业设计

      1.自己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把你对他称赞的话儿写下来,并亲自对他说说。2.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11

      教材分析:

      《池上》描绘了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时,以朗读为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

      重点:

      感受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朴素的美感。

      重点解决: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儿童的形象和诗的意境。

      教具:挂图等

      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激趣。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的是从课文中学来的,有的是课后自己学习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吗?一句两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导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诗,那就是:(板书)池上。

      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人常常临池而立,观察池上独特的风景。本诗就是描写的他在池边看到动人的画面。

      二、感知的诗歌,了解大意。

      读。老师读诗题与作者,以及每句诗的后两个词

      学生:小娃老师: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教师再次换方法读《池上》在师生互动中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

      品。从反复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可爱

      师:从哪个字或词中你体会到了?

      生:“偷”

      师:“偷”让人觉得讨厌,你读出了可爱,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这里的小娃娃也许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私自去采莲,我觉得他很顽皮,很可爱。

      师: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谅的,不知者不为过,不是不光彩的事,其实算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这行为可以说是可爱的,理解得很棒,说明你读明白了。其他同学还能感受到什么吗?

      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为才一个小娃娃竟能撑出小船去采莲,真不简单。

      生: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莲,家长一定又担心我们的安全啦。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羡慕,再读一读诗,读出白己的理解。

      生:我读出小娃娃有一点“自作聪明”的我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刀开”我觉得他既然是去偷,为何不知掩藏自己?

      生:这一句中我觉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冲开浮萍,池上划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脚乱的划船的小娃娃,有趣极了。

      画。多美的画面啊!有绘画才能的同学拿出你手中的画笔,画下你看到的一切吧!可以画湖上飞动的鸟儿、蜻蜓,水中游动的鱼儿,娃娃的神情等。

      悟:写下对诗的理解,交流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再交流

      三、拓展与提升。

      幻灯出示描写儿童的古诗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5、《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附板书:池上撑偷藏开

      教学设计方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词;感受春天之美。

      2.扫除文字障碍。(多媒体出示字词。找学生读,齐读,写生僻字)

      三、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完成目标一。

      1.“春”美在什么地方?

      我们都认为春天是最美的季节。那么朱自清先生认为“春”美在哪些地方呢?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一下。(多媒体显示:朱自清喜欢“春”,因为“春”美在 。)

      2.学生可能回答:(1)“春”美在嫩绿的,软绵绵的草。

      春草是历代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你还知道哪些写春草的诗句?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小结:同样是写春草,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笔。这也启示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多角度构思。

      (2)“春”美在万紫千红的花。 花的特点: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3)“春”美在温暖的杨柳风。 风的特点:和煦、芳香、悦耳

      “春风”与林斤澜的《春风》对比阅读,学生能说出二者的不同特点即可。多媒体显示:“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林斤澜《春风》

      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和林斤澜笔下的春风有什么不同呢?

      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林斤澜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如无数的针扎”。

      (4)“春”美在细密的春雨。

      “春雨”与《春夜喜雨》对比阅读:

      多媒体显示:杜甫《春夜喜雨》诗。

      杜甫诗中的春雨和朱自清的“春雨”特点一样吗?

      都是伴随和风而来,突出春雨的细的特点。杜甫诗中的春雨是无声的,朱自清的“春雨”是密、亮、绵长的。

      (5)“春”美在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人们。

      3.小结: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地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朱自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使我们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板书:——美在景物)四、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完成目标二。

      1.品味语言:《春》美在什么地方?(边品味语言边指导朗读)

      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示了春天的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描写?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 )

      预设以下赏析的点:

      (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或把“钻“换成“长”、“拱”,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3)写野花用了什么手法?为何那么传神?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的表达效果。

      “密密地斜织着”中的 “斜”字,“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薄烟”一词,“绿得发亮”及“青得逼你的眼”的“逼”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13

      《春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春联,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爱春联、学春联、用春联的思想感情.

      一、 知春联,激兴趣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偶尔见过一些春联,但却缺少深入系统的了解。因此,在本课教学的初始,我以一曲《新年好》导入新课,充满节日欢快气氛的乐曲伴随着声声爆竹,将学生带入入了新年的氛围中。最后,多媒体将画面定格在一个倒帖的福字和一幅大红春联上。同学们仔细看着春联,有的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开始,声音是杂乱的、没有节奏的,慢慢地就整齐、响亮了起来。有的学生边读边摇头晃脑,感觉是那么有滋有味。见时机已到,我就趁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读的是什么吗?你们了解春联吗?同学们马上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了起来,这节课的学习将会非常投入的。

      二、 读春联, 拓视野

      春联的特点是讲究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能给节日增添许多欢快祥和的气氛。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春联的这些特点呢?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能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1、读春联 想意境

      本课课文中一共介绍了四大类内容的春联:展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描绘美丽春光的,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我先请学生自己轻声朗读这四副春联,做到正确流利;然后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一下,这副春联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如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学生朗读之后是这么说的:我仿佛看见了地里的小草又长出了嫩芽,钻出了地面,经受了一个冬天寒风雨雪考验的的他们又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在果园里,在山前村后,杏花也热热闹闹地赶春来了,在枝头尽情绽放。这翠绿、这杏红,让我们又感觉到春天来了,多么美好的春天啊!这么美的描述,让其他学生不禁鼓起了掌,也让我们对这副春联描绘的景象更加清晰了。

      其余的三副春联,我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学生朗读感悟,互相交流,兴趣浓,效率高,效果好。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个别学生对春联的朗读顺序不是很明白,我及时给予了指导:春联应该先读右边的上联,再读左边的下联,如有横批的,则最后读。

      2、读春联 明对仗

      春联的另一特点是讲究对仗。由于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对对子、找对仗句等练习中了解的对仗的特点及要求。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简单地讲述了一下,让学生知道在春联中,对对仗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然后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对仗的特点表现出来。

      学生认真地读,细心地揣摩,从停顿的长短、声调的高低、语音的轻重上把对仗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3、读春联 表情感

      春联是用来来烘托新年的气氛,表达人们美好祝愿的。因此,在学生了解了春联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读春联,结合春联展现的意境,把人们的美好情感表达出来。文中出示的五副表达不同内容的春联,被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演绎。

      从“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中,同学们读出了春光的美好,表达了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中,同学们读出了对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与歌颂,美好的祝愿表露无遗;从“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中,同学们衷心赞美朴实勤劳的人们,一幅幅和和美美的天伦之乐画面展现于眼前;从“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中,同学们寄托了对新年的良好祝愿,祝愿所有的人新年幸福安康;而从“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中,同学们将春来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出来。

      人们说,诗中有画,春联又不何尝如此呢!一副春联一副画,而且是一副充满美好感情的一副画,是人们喜看爱读的一副画。学生们的朗读,将画面读活了,将情感读懂了,将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读到了心灵深处。

      三、 找春联,重积累

      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春联,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我感觉学生在两方面的积极性非常高。一个是搜集的途径广、内容丰富。他们有的从新华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了认为内容比较优秀的;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鼠标轻轻一点,春联就源源不断而来;有的请教爷爷奶奶,把他们见过的春联记录下来;还有的专门在人家的大门上找去年贴的春联。

      第二是交流的积极性高。在交流过程中,没有谁胆小怕羞,都是踊跃参加。交流时不但大声朗读了自己找的春联,还都要补充说明几句,这个春联讲了什么,好在哪里。

      内容丰富、各不相同的春联,让学生收益匪浅。学生在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的同时,也在积累别人搜集的春联。

      四、写春联,尝乐趣

      在备本课的时候,我总览了一下本单元的内容,看到练习7中有个练习:把春联上漏缺的字补上,看补个什么字好,并说说理由。这个练习给了我启发:何不让学生试着写写春联呢?为了减低本环节的难度,使学生顺利完成练习,品尝写春联的乐趣,我把本环节分为两步。

      1、补春联

      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练习7中的补春联一题提了上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来讨论:风拂千条柳,雨□万朵花”中的方框内该补个什么字最为恰当?意在让他们能够明白春联中用词要精当,一字变化,整个春联的韵味就完全变了。问题一出来,学生就开始小声讨论起来。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就让我吃了一惊。“老师,这里该填个‘润’字。”“为什么呢?”“这个说不上来,我是看到图上有个三点水,就想到了这个润字。”“你真聪明。那你再想想,润是什么意思,用这个字好不好呢?”一阵寂静,接着一阵小声议论,有人自告奋勇站了起来。“我觉得这个字用得很好。‘润’就是‘滋润’的意思,讲春雨滋润着花儿,花儿都开放了,春天来临了。而且‘润’在这里作动词,和‘拂’相对仗。”

      精彩的回答之后,没有人举手了。好象大家都觉得“润”字是最恰当的,都不敢再去想其他的字了。这样的话,不就缺少了一种“百家争鸣”的气氛了吗?还从三点水入手,我引导学生:刚才那个同学由三点水想到了“润”字,那么还有其他三点水的可以用在这里吗?大家再想想。

      一句话激起前层浪。“可以用‘滴’,雨点滴落在花儿上。”“和‘润’相比,哪个好呢?”“‘润’好。‘滴’只是落下来,感觉没有给花儿足够的水分。”

      “可以用‘洒’。雨点飘飘洒洒下来。”“和其他的字比较一下呢?” “‘洒’比‘落’好,比较轻柔,春雨就是软绵绵的。但是没有‘润’好。”

      “可以用‘洗’。春雨洗去了花儿上的灰尘,让花儿更漂亮。”“但是没有‘润’好,洗去的只是外表的灰尘,滋润是一直到花儿体内的。”另一个学生给他评价。“可以用‘沐’,花儿被春雨笼罩,就像在洗澡呢。但是我自己觉得也没有‘润’好。”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了,我的心里真是高兴。

      “可以用‘落’。”“‘落’字太重了,会把花儿打坏的。”小家伙真细心。

      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宽。

      “可以用‘打’。”“‘打’字不好,比‘落’还重。”

      “可以用‘抚’,这个字就温柔了。”“对,‘抚摩’的‘抚’,春雨对花儿多好啊!”

      “可以用‘助’。”“可以用‘飘’”

      “可以用‘吻’”。真是了不得,一句话出来,全班同学都在叫好。“这个字好,春雨和花儿密不可分。”“他们多亲密啊!”一个空格,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的思考,不同的尝试,不同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了春联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2、写春联

      有了补春联的基础,学生对写春联没有了担心。他们从用现成的词语组成春联开始练习:“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两个成语就是一副春联,看学生脸上的开心样,我的心里也喜洋洋的。“国泰民安,人寿年丰。”“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百鸟争鸣,百花盛开。”

      接着,学生开始自编春联了。“春风细雨入大地,桃红柳绿迎新春”。虽然还不够工整对仗,但这是学生迈出的第一步。“龙腾虎跃迎新年,莺歌燕舞庆佳节。”“春风送暖佳节到,锣鼓喧天新年至。”读着这一副副春联,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与智慧,也体会到了他们心中那份美好的感情。

      风拂千条柳 雨润万朵花。春联,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以他独特的魅力,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

      教师

      准备思乡的音乐。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建议

      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

      2.导语示例

      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

      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6.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旨。

      研读赏析

      1.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本文围绕思乡的主旨,穿插了许多有家乡味道的细节、关键词语,使文中几个人物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极为传神。

      2.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请同学们朗读或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细节或词语,与同学们合作交流,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精读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4.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通过对细节和词语的品味,加深对文中作者情感和课文主旨的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阅读的质量。

      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你读过这些作品吗?把课前准备的文学作品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积累的资料多,交流得好。

      (学生小组交流,推举1~2名班级交流。学生可以吟颂诗歌,也可以以唱诗的形式)

      2.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积累知识,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3.延伸练习

      把与同学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练笔本上,并试着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教学设计方案 篇15

      教学目标: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

      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联系朗读。及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头饰、图画、胶水(或磁石)。

      教学过程:

      总()电()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画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

      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

      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画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火、文、六

      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竞猜游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6

      一、新课程下如何界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落实到四个具体的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在具体教学时《画线》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矩形"和"椭圆"工具这一基础,注重新课程倡导的在教学设计时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灵活使用教材的要求,设计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线工具的使用,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模仿、迁移进行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能力与创新:

      通过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的使用,了解线的各种形式,并能用不同的工具画出不同的线条和图形。

      二、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有何区别与突破

      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如果把握得准确,在具体教学时会有目的的加以讲解和突破。如《画线》一课中直线工具的使用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有尝试探究的方法即可达到效果。而曲线工具的使用则有别与这几种工具,所以,教学的重点应确定为:曲线工具的使用。而曲线工具中画封闭的曲线相对较难,这里就可把它设置为教学难点。其实它们的区别稍加推敲就可界定。

      对于难点的突破问题,本课中我巧妙地将它设计成小水滴的形状,让学生尝试探索,辅以课本"知识屋"内容介绍,有尝试成功的同学请他当小老师具体操作演示,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那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在本课中,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教学时,通过师生共同《改绷绷》的游戏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直线的几种粗细不同的选项让学生自主尝试,对于曲线工具的使用在尝试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总结,教学难点的突破更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得出方法;在新授结束时设计让学生比赛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画出长短、粗细、曲折、虚实等不同的线条,此时教师可露一小手:用橡皮擦出线条来,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此而显现。本课的作业设计兼顾信息技术的差异,有课例中的洗衣机、实践园中内容,还有自由创作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设计要善于抓住重难点,教师要统引学生,更要让每一位学生有事可做,才可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7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认识“呱、纹、圈、返”等生字,学写“影、倒、游”三个生字。

      2.在画一画、读一读、玩一玩小青蛙的话中,发现语气词的特点,并初步进行迁移运用。3.圈圈、做做青蛙妈妈动作的词,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圈圈、画画波纹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回声的动作路径。

      教学流程:

      一、教学第一段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为了帮助大家读好轻声词,老师特地把轻声词缩小了,读的时候可得又轻又短哦!

      自由练读,指名读

      正音:倒影,齐读,指名读

      谁有发现?【显红:大月亮】,你发现大月亮了!谁来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儿呢?

      这么美的大月亮谁来读?指名读1,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2.这么美的地方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赶紧再去读读课文吧!

      2.读完交流,这个故事有趣在哪儿?

      3.哦,原来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读2、3自然段,拿起笔来画一画小青蛙说的话,用上横线。【教师巡逻时,随机用iPad拍下学生划线的句子。然后,切换到大屏幕上,进行校对交流。这个环节,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交流。】

      4.【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出示字卡:呱】这是青蛙的叫声,谁来叫一叫?

      这是一个口字旁的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口字旁的字?

      【显红:哪吧哩】说发现:语气词、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轻声的

      指名读句子:语气词不仅要念得轻,不同的语气词还要念出不同的语气。

      自由练读,指名分句读,小结:多有趣的语气词呀,让我们说话更有意思!

      【出示】这里还有一句话,你能给它加上语气词吗?

      “你是谁?你在哪儿?”

      师生合作读:现在我就是这只小青蛙,你们就是躲在桥洞里的那只看不见小青蛙!

      玩回声:谁在学我说话呢?明明是你在学我说话呀!你怎么这样啊?你真不讲道理哦!

      前后桌练习,指名同桌展示

      5.它就赶紧去问问妈妈,【出示】

      妈妈笑着说:“孩子,你跟我来!”

      小青蛙心里想:“”

      语气词:呀吧呢啊哩

      练习说话

      6.【出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一圈圈波纹。

      读句子,认识纹

      积累:指纹、掌纹、皱纹

      理解一圈圈波纹(生画),看,波纹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边是个大口框

      圈出动词

      看谁记得快

      选择动词填一填

      圈出青蛙妈妈的动作词

      三、儿歌复现

      1.【出示儿歌】拍手读

      小青蛙,呱呱呱,

      水中倒影多美呀!

      我说话,谁学理?

      宝贝连忙问妈妈,蛙妈妈,游上岸,

      扔石子,激水花。

      波纹碰岸荡回来,

      原来这是回声啊!

      2.写字:影倒游

      写字法宝:三撇魔法棒三撇的起笔在一条竖线上

      魔法圈:三撇有一定的距离

      范写:影

      倒游:左中右结构

      倒:左右一样高,魔法圈告诉我们中间部分短

      游:左低右高三点水在一条弧线上儿歌:游泳要到有水的地方,而且要有大人陪

      3.生写:头正身直脚放平一拳

      【师巡逻,随机各拍下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各一张。随后切换到大屏幕,让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4.互动评议。

      (1)字写正确,奖一颗星。

      (2)写对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奖一颗星。

      (3)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教学设计方案 篇18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这一课,这些生字词你们掌握得怎么样呢?

      2、复习生字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随意读)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一个小朋友非常渴望拥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个小朋友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假如》。(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

      1、打开书108页,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请其他同学拿出手中的笔,边听边划出这个小朋友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什么。3、指名汇报,出示课件。自由读读。

      三、学习第一节

      1.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板书)哪一小节告诉我们了?指名读。

      2、为什么要画红红的太阳呢?自由读。指名回答。

      3、出示: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你能把小树当时的样子表演出来吗?

      学生亲身体验: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他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4.在寒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为它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给小树带来了温暖,现在小树又是什么样子,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第一小节。

      5.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喜欢的齐读(在师生评议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二节

      1.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画许多好吃的谷粒?(板书)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

      2.出示: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引导: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飞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

      4.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

      5.善良的小朋友想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许多好吃的谷粒)(课件出示第二节诗)。这是小鸟会怎么样呢?

      6.你真会体会,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五、学习第三节

      1、小树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小鸟吃饱了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而这个小女孩的朋友西西引读“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2、西西为什么只坐在屋里?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

      3、西西是不幸的。此时西西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不幸的西西说些什么?

      4、你们对西西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是呀,西西最需要的是一双好腿,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个小朋友和我们一样,都读懂了西西的心。(出示第三节诗)齐读。

      5、西西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指名说)。

      这时的西西是多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6、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六、学习第四节

      1.这个小朋友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把你喜欢的愿望背下来好吗?(学生自由背诵)

      2.谁来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每个愿望请一个孩子)

      3.她想怎样实现这些愿望?(靠神笔)读一下。

      4.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神笔吗?是呀,生活中没有那样的神笔,小女孩的愿望也不一定能实现,所以小女孩说──假如。但是小女孩和我们都有一样的爱心,这是最可贵的。(板书:爱心)

      5.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6、让我们齐读全文,一同来享受小女孩带给我们的美好愿望。

      七、拓展想象

      1.这个小女孩特别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她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要用来画些什么?(小组讨论)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笔,我要给()

      2.指名说。3.大家说得真好,假如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也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现在你们把自己刚才说的接着诗的最后一小节写下来。

      八、总结

      1.结束语:我们不仅会写更要会做,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没有神笔我们一样可以帮助他们。

      2、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帮助别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格式】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格式09-0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09-08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设计区别09-0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09-0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格式文档09-0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幼儿园09-0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格式09-0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9-0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五篇范文09-0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09-0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09-08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的结构要素09-08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初中数学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