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树和喜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树和喜鹊》教学案例分析

时间:2023-09-09 03:23:48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读“窝、邻、居、招、呼、都、静、孤、单”9个生字,通过语境中感悟、词义区辨等方法,读准“只、种、乐”3个多音字;重点识记“窝、孤、单”3个生字,认识“倒八、子字旁”两个新偏旁,会写“快、乐”2个字。

      2.初步学习联系上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进入故事情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有朋友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积累识字方法;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有朋友的快乐。

      教学难点:

      学习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喜鹊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有两位新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树”和“喜鹊”的图片)

      2、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则关于树和喜鹊的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标出自然段。

      2、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指名接读课文,读完后学生评议。

      三、创设情境,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理解“孤单”

      1、课件出示故事中的“树”、“鸟窝”、“喜鹊”,出示词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多种形式读这三个词语,读准“一”的读音。

      2、借助课件认识生字“窝”。

      3、分别在“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这三个词语前面出示词语“只有”,通过读感受“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窝”、“只有一只喜鹊”。读准多音字“只”的两个读音。

      4、把这些词语连成一段话,指名读。

      5、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棵树,你看看四周只有你这一棵树,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这只喜鹊,你看看四周,只有你这一只喜鹊,你想说什么?

      6、出示: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指名读,齐读)

      7、唤起学生生活体验:你什么时候有过孤单的感受?(知名说一说,并带着感受再读这句话。)

      8、说说“孤单”的意思,学习“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9、利用课件认识生字“孤、单”。

      (二)学习第二部分,理解“邻居”

      1、课件出示配图的第三、四自然段:后来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指名读。

      2、抓住重点词语“好多好多、都有”明白“后来,这里的树一棵挨着一棵,鸟窝一个挨着一个,喜鹊一只挨着一只”,从而理解“邻居”的意思。

      3、认识生字“邻、居”。

      (三)学习第三部分,理解“快乐”

      1、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的生活还是孤单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现在的生活吧!课件出示最后两段,指名读。

      2、读好第五段里的四个带“一”的词语。

      3、读句子“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想象:喜鹊们会怎样打招呼?(指名上台戴头饰表演)

      4、同样方法想象天黑时喜鹊们怎么打招呼,大树会一起干什么。5、让学生说一说此时的心情?你们知道怎么才会不孤单了吗?指名回答。

      6、总结:有了朋友才不会孤单,有了朋友才会快乐。所以我们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多交朋友,就会天天快乐。

      7、指导书写生字“快、乐”。

      四、课堂练习

      1、积累AABB的词语。

      2、课件出示: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指名学生说句子。

      五、布置作业

              推荐读书《什么时候都快乐》

      板书设计:

                            6、树和喜鹊

           

                          孤单          快乐

      学情分析:

          《树和喜鹊》是一则童话故事,故事情节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且本课语言优美,因此教学重点应该以诵读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据此,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进行说的训练。本课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的具体要求就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方法学生通过这一课时的训练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效果分析:

          识字效果:采用图片识记、古体字识记、表演识记等多种方法进行,学生的识字兴趣很高,取得了不错的识字效果,从学生的读课文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们没有出现因为不认识生字而卡壳的现象。

          课文的理解感悟: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来表演,学生走进了文本,与文本产生了情感共鸣,从而很容易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挺到位,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于“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们还不能自主的掌握与运用,因为在课堂上我也没有完全放手,对于“孤单、邻居、快乐”的理解还是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进行的,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这方面还做的不好。

          指导学生书写:在这一环节,我对孩子的书写指导还是比较到位的,不但引导学生观察了字的结构特点还观察了字的关键笔画,因此我巡视时发现绝大部分的孩子书写都是规范的。只是没有进行展示讲评,如果用投影出示几个孩子的书写,全班点评一下,效果会更好。

          课堂练习这一环节,学生对于AABB的词语还是积累了不少,因此这一环节进行的很顺利。可是说句子时,有的孩子没有体会到“                              。”这一句式的特点,说的句子不符合要求,虽然经过老师的指导明确了要求,却导致时间超时了。

        《树和喜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的作品改编。故事采用三段式结构来写:先写树和喜鹊都很孤单,再写那里种了树,来了很多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最后写树和喜鹊都很快乐。三个场景描写之后,都各起一段,用一句话写出树和喜鹊的感受。 低年级小朋友对这种三段式结构的故事,容易亲近,并易产生阅读的兴趣。

          故事故事语言浅显,句式工整,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如第一部分: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这部分,没有一个长句,没有一个生僻字。这种儿童“习语式”的语言,低年级儿童几乎都能一读就会,很容易做到流畅朗读。有了这个基础,再进入文字深处,让文本和学生产生联结,也就不是难事了。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这三个词带组成的画面,充溢着“形单影只”的无奈,再加三个“只有”,“孤单”带来的无助感就会从文字直逼人心。一年级的孩子虽小,但也会对语言营造的意象产生反应。阅读这样的语言,他们对朋友、对伙伴的渴望之情会不可抑制地滋长起来。“孤单”的情感记忆,也会从故事中树和喜鹊身上迁移晕染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自己一个人时的无聊;老师同学都出去活动了,因身体原因独自留在教室里的无奈;外出旅游,和家人走散了,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的无助……

       当作品中的文字和读者个体产生联结,文字就产生了新的生命。第一部分,把“孤单”烙进学生心里。

      第二部分,句式和第一部分一模一样,内容和第一部分形成了呼应: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多么令人欢喜的画面!第一场景中的孤单,在这里,荡然无存。好多好多树在一起,“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该有多么欢心!透过文字,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树和喜鹊会对自己的邻居说些什么,树和喜鹊彼此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在文字描述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里,学生会对“邻居”一词,赋予“幸福、温暖、快乐”等情感色彩。那么,面对真实世界中的邻居,还用担心他们会有冷漠的言行吗?大可不必!这,不正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开花的实例吗?

       第三部分,课文是这么写的: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这部分对喜鹊的快乐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叽叽喳喳叫”“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窝”“安安静静睡觉”……这种同宿同飞的画面,传递着几多快乐,几多幸福!

      树呢?没写树,是否意味着树就不快乐了呢?显然不是。当喜鹊高兴地一起飞出去时,可以想象不会飞行的树,留在原地,它们会做些什么?或许是树和树牵手,和风儿捉迷藏,或许是和来做客的小蜗牛聊聊天,也或许是他们自己之间说着各自的见闻……不直接写,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快乐”是无穷尽的。

       学习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是本课要着力凸显的。面对一年级学生,要把学习解词的方法和识记词语、理解内容、朗读课文融合在一起,创设情境,让他们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评测练习:

      1、积累AABB词语。

      叽叽喳喳          安安静静        孤孤单单 

      快快乐乐          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2、课件出示: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指名学生说句子。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识字、写字,用“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围绕教学重点,我这样展开教学:

        (一)在识记生字时,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窝、孤、单、邻、居、招、呼。利用课件,结合图片识记“窝”,利用“孤”的金文认识理解了“孤”这个字,结合生活中的“单车、单人床”认识了“单”;“邻、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结合情境表演认识了“招、呼”,还认识子字旁、倒八。指导写了“快、乐”:“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等高;“乐”的“横、竖”要分别写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  (二)在精读课文时,我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和快乐。

      1. 通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三个“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直喜鹊”,体会“孤单”的意思。然后,创设情境,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树和喜鹊”,感受他们的孤单。

      2.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你有过孤单的感受吗?学生通过回忆,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入的理解了“孤单”的意思。

       3、指导学生明确:联系上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后来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好多好多、都有、都有”体会、理解“邻居”的意思,再次感悟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4、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快乐起来了?

      读第5、6自然段,想象树和喜鹊有了邻居之后会做什么?喜鹊们会怎样叽叽喳喳地打招呼?他们会一起飞出去干什么?又会怎样招呼他们的同伴回家?大树们会在一起干什么?(师总结:有伙伴才快乐!)

      自我感觉这一环节处理的还是不错的,通过以读代讲的方式,注重创设情境和唤起学生的生活回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走进了的文本,理解感悟了故事的内容。

          (三)课堂练习环节:通过出示课文中的三个句子: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让学生发现句式的共同特点,然后自己照样子说句子,没想到有的孩子还是说的不好,甚至有一个孩子没有弄明白句式的特点,导致这一环节用时超出了预计的时间。由此可见课堂上还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我的不足之处的不足之处就是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我虽然进行了巡视指导,对书写不规范的进行了执政,对书写漂亮的进行了画星奖励,但是如果把学生的书写用实物投影展示、讲评效果会更好。再就是最后的环节处理的也太仓促,特别是推荐读书时,没有准备充分,如果拍几张关于这本书的图片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一下,学生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疑问了。

      《树和喜鹊》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著名儿童学家金波写的一则童话故事.《课标》对低年级段童话故事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浅近的童话、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基于《课标》要求,在今节课的教学中,我以读代讲,注重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再带着感受来朗读。通过教学,激发了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懂得了“与同学要友好相处、多交朋友就会快乐”的道理,对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

【小学语文_《树和喜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树和喜鹊》教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设计反思及改正策略 课堂教学反思分析报告09-09

教学设计的反思评价 教学设计反思评价表09-09

教学设计的反思包括 教学设计的反思包括哪些方面09-09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教案 《树和喜鹊》优质课教案09-09

小学语文_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6.树和喜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9-09

[部编版树和喜鹊说课稿]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优秀教学设计和说课稿09-09

小学语文_《树和喜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树和喜鹊》教学案例分析09-09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6课《树和喜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09-09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树和喜鹊教学反思不足09-09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及反思09-09

初中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初中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模板09-09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教案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09-09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