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名词解释

时间:2023-09-09 08:55:40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9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之上才能学好本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还能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S=a×b)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2、同学们,请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要想知道这条红领巾的面积时多少,就要用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讲授新课

          1、上节课,我们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法形或正方形来研究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将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2、提问: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三角形,请你们自己试图去拼一拼,看你能发现什么?

          4、拼图推导公式,按三角形类别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⑴、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老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再请说推导过程,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⑵、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⑶、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结: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板书:s=ah÷2

          三、巩固练习

          5、练习:出示教材第85页的例2,请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板演。

          6、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及第86页的练习十六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探索了那些知识?学到了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这种“转化”的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五、思维拓展

          教材第87页第6题。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87页第3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

          20xx年10月31日---11月3日,我有幸在西双版纳参加了云南省第十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在这4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各地州19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了专家报告,及有关市地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

          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求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时,有的老师用到了姚明的高度,《行程问题》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这次听课找到了这样的佐证,且效果很好。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这一点从周玉仁教授的报告中体会到。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从外地州老师的讲课中体会较深。

          六、产生的几点疑惑。     (1)一节课中解决问题与算理探究孰轻孰重?从实际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未知的关系引导学生列算式。启发学时搜索知识储备探寻算式的解法,这两者哪一个应该占得时间更长些?我觉得很多以计算为重点的课,“解决问题”设置的素材很多都不理想,冲淡了教学的重点。

          (2)几节课对学生的评价较少,激励的语言较少。相比较我更欣赏北京华应龙上课时的感觉。他的一节课,可能造就一个杰出人才。比如学习信心的鼓励,学习方法的鼓励让人终生受益。

          (3)训练量都较少,不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我感觉在“解决问题”的红点讲完以后完全可以分层练习,如编制信息收集题组,信息整理题组,选择策略题组,提出问题题组。最后一道综合题。一句话种子分类练习。

          各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算术应用题的解决策略,可谓高屋建瓴,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说明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利用现实的情境或材料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随机思想,树立随机意识。     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本节课时,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把统计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2.做探究交流的小主人。

          本节课在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的这个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合作尝试画出条形统计图,并且自己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其间教师只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条形统计图?     生:纵向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条形统计图能对事物进行比较,能让人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这节课我们将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复习。

          (板书课题:统计与概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简要回顾,再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复习做好准备。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111页4题。

          (1)明确育民小学各年级男、女生戴近视镜的同学人数统计表。

          (2)学生分组完成条形统计图。

          (3)各组汇报成果,投影展示条形统计图。

          (4)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四年级戴近视镜的有多少人?

          ②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较多?

          ③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比女生多?

          (5)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让学生分别说出横轴、纵轴、每格代表几人;各种直条代表什么。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难点: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剪两个底40厘米,高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供演示用。

          3、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用教科书第137页的图剪下来贴在厚纸上)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幻灯出示各种图形。提问:方格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征?

          2.让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再指出它的高。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上画高。(教师巡视,注意画得是否正确。)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新课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指导学生数方格。

          (2)出示方格纸上画的长方形,要求直接计算出它的面积。然后指名说出计算结果。

          (3)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启发学生把比较的结果重复说一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4)小结:从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来。但数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往往不能算得很精确。特别是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像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就不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它的面积了。想一想,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面积那样,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2.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1)从上面的比较中,你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想一想,该怎么做?(教师先要求学生要沿着哪条哪条高剪,再让学生动手)

          (2)教师示范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平行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比较。(在黑板上剪拼成的长方形的上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相等。     (4)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教师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代表乘号的“.”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

          (6)看教科书第65页中相应的内容,并完成第65页中间的“填空”。

          3.应用总结出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看教科书第66页的例题,指名读题后,引导学生想,根据什么列式?并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留整数。然后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共同订正,指名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2)完成教科书第66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做完后共同订正。

          (3)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量一量它的底和高是多少厘米,再求出它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五、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和第3题。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

          3、通过小组会议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圆与转化后的图形的联系。

          教具、学具:剪刀、图片,圆片4等份……64等份的拼图对比挂图

          教学过程:     一、以新引旧、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平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

          5、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相等吗?

          6、(出示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7、那些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口算:

          73+27、138×100、100-64、64×1、8×9×125、(4+40)×25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9×37+9×63

          =333+567

          =900

          (3)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练习:(80+8)×25、32×(200+3)、35×37+65×37、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35+45)×12、(11×25)×4、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七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

          2、方法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出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会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今天有许多位老师来到了我们教室和大家一起上课,我想用握手的方式对他们表示欢迎,谁愿意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2、揭示课题。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中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办法来学习新课——“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笑笑的生日

          1、穿衣搭配: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一条休闲裤,如何搭配出一套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

          2、早餐搭配:

          饮料:牛奶豆浆     早点:面包油条

          饮料和早点各选一份,有几种搭配办法?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一小组交流。

          汇报。板书搭配方法,强调有序搭配。启发说出不同的方法。

          3、去动物园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汇报,再次强调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规律。

          6、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猜电话号码。

          四、总结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 篇八

          教材分析

          学习内容与任务说明

          1、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②用网络图形构建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推导公式体系图,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③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任务说明:通过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复习,使学生能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各小组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②组长巡视,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学习目标,汇总本组观点。

          ③老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汇总本组的观点。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评价、提升。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本课的复习对象是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虽然,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他们能对具体要求有序地进行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再现。并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渴望与他人进行网上交流和合作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学生兴趣很浓,但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欠缺,基于以上思考,我拟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为主,利用情境、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②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①让学生在设计的网页上浏览复习内容,初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比较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从贴近学生实际的身边出发,通过形象的动画演示,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②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探寻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根据它们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并应用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对策:

          ①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②在老师引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①在网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完成自主协作学习。

          ②教师怎样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对策:

          ①巡视了解,观察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辅导、调整。

          ②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线测试。

          ③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的具体化。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

          2、方法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出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今天有许多位老师来到了我们教室和大家一起上课,我想用握手的方式对他们表示欢迎,谁愿意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2、揭示课题。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中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办法来学习新课——“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笑笑的生日

          1、穿衣搭配: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一条休闲裤,如何搭配出一套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

          2、早餐搭配:

          饮料:牛奶豆浆

          早点:面包油条

          饮料和早点各选一份,有几种搭配办法?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一小组交流。

          汇报。板书搭配方法,强调有序搭配。启发说出不同的方法。

          3、去动物园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汇报,再次强调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规律。

          6、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猜电话号码。

          四、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09-09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09-09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全英09-09

小学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题是六选一吗09-0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苏教版09-09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教学设计完整版09-0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名词解释09-09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的例题09-09

小学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09-09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09-0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09-09

《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教学反思简短09-09

《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教学反思PPT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