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和优缺点

时间:2023-09-15 17:26:03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9981124日,江泽民主席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未能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很少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有效学习方法,采取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的方法,妨碍了学生生动活

泼自主的学习,把丰富多彩的动态课堂变成了为完成教案而进行的机械操作,教师把讲完了教案作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把完成了作业作为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极大地阻碍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精神的发挥,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可见,一方面知识经济的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信息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要求教育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会学习、善思考、敢质疑,能创造的人才,另一方面,传统教育的弊病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当作考试的机器,在教育实践中求同去异,求全责备。随着国际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未来社会的教育必然从客体性教育走向主体性教育,必然从结论性教学走向过程性教学,传统教育的弊端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空白点,中外研究探索性教学模式的成果,也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改革的新生点。

      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的“传授接受”式教学而言的,它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新为主线,发展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亲自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教学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获得结果。探究性教育模式的本质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全体学生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假设

          1、研究目标:    ⑴探索新时期初中物理贯彻素质教育,培养优秀毕业生的科学途径和教育规律。

      ⑵构建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科学协调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促进全体学生各种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学习媒体的能力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体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理智策略,帮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验和主动发展的理念。

      ⑶充分挖掘教师教学工作本身探究创造的潜力,使教师教学素质得以充分、持续地发挥和提高。

      2、研究假设:

      ⑴当一个人遇到使他困惑的情况,便会观察、分析和这个问题相关的数据资料,而组织成新的概念。在他探索问题的过程时,就会获得新知识。

      ⑵探究行为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学生都能做有意义的探究活动,而探究活动是可以被教导训练出来的。

      ⑶科学探究的方式是多样化的,灵活的,培养自由想像、创造思维和求知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⑷探究性模式的操作是综合的,灵活转变的,其核心是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体验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并自己发现掌握新知识,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适当辅助下,学习并形成探究能力。

      三、概念界定和研究内容:布鲁纳:“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成。”

      Richard Suchmcm:“使学生了解如何对一种陌生的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找出原因并掌握技能和术语。”重点是帮助学生认清事实,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并形成假设以解释新接触到的现象和事物。

      探究:即探索研究,探寻追究。

      探究性教学作为现代教学应有的模式,是一种过程,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活动和参与,发展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武器,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性教学模式是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形成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探究作用的,以实现最优化绩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学模式。其特点是:

      1)该模式主要目的是形成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科学概念。因为科学是知识的主体和获得此知识的过程,科学是涵盖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的,科学知识是学科过程的产物。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对真理的探究、对奇异现象的惊奇、对疑点的探索和对缺少依据的理论的质疑,必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

      2)该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探究性的思维,并通过必修、选修等课程来保护、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如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毅力等,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上的批判性,对问题的挑战性和认识的辩证性、创造性。

      3)该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必要的探究能力。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学会获得知识,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由外部奖励走向内部奖励,从而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和成功喜悦。

      4)该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旺盛的探究态度和热情,学习发现和探究的方法,以不断拓宽和深化其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效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5)该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探究性的人格,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敢于怀疑权威,敢于抗拒权威,从而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探究性教学模式符合我国正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自然应当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条重要出路,该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多感官多通道协调,相互交流合作,充分发展技能的状态;也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有机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统一完整的认知体系,记得牢,理解深,用得活;同时由于该模式适应了学生心理特点,有效调动了学生非认知因素,学生各种非认知因素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因学生体现出相当的自主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班集体教学形式中不利于因材施教的一面。

      因此探究性教学模式是发展的、创造的、全体的、全面的、和谐的、愉快的、合作的、开放的、启发的、发现的、思维的、探究的教学,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实验原则

          1、发展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不同,重视学生个性,立足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其自身的内在矛盾,推动学生能动的自我发展,激发潜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天赋有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整合性原则: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要注重整体效益,既注重基础,又促进学生全方位素质提高,同时强调班集体中每一个主体多通道学习的“整体协调”,发挥课堂教学的综合优势。    3、主体性原则:以突出培养主体性的人为根本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体验主动性,强化主体意识,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发挥学校的自主性,课堂教育主动地适应学生,适当地进行核心课程的探索。

          4、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特长,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创新;尊重他们的独创和独立,发展特长,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创造性原则:教育要以时代需要为目标,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就必须注意发现和保护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创造性火花,鼓励一切符合教育目标的创造性活动,鼓励教师教学中的创造性设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发展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正向评价。

          6、探索性原则:师生都是实验的主体,实验必须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更有机有效地结合。

       

      五、操作步骤

      按照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探究性教学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归纳反思阶段,具体可分为五个步骤。

      1、设疑:提供材料,求异发散。学生面对的应该是不知道结果的情境或需要通过想象推理去完成的情境。因此,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生水平及其它客观条件,通过各种手段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及其本质所在或者明确所要完成的任务,初步分析其可行性,为下一步探究活动的具体实施作好准备。这一步主要在课堂上用谈话和讨论的方式集体完成,而这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创设一个既能引起学生热情又能使他们通过对此问题的探究全面提高素质的问题情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提出一个疑难现象或一项不能马上解决的任务,分析知识与经验之间或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矛盾等,可以以间接手段提出(如叙述、谈话、图表、问题陈述等)也可以在参观、实验、调查、阅读的基础上提出。

      2、探疑: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感悟,质疑问题,探索尝试经历独立发现问题的全过程。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辅助下,相对独立地动手动脑,也可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和处理各种材料与信息,在探寻问题解决的同时学会很多知识,掌握很多技能。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合作意识,增强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欲望,培养学生运用已知获取新知的能力。

      3、析疑: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各探究的成果,相互评判,并归纳合理结论,反省探究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与探究模式并加以归类等。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降低,而且应该提高,只不过它应以间接控制的方式体现,如严密的设计,及时的反馈,灵活的调节,问题的归纳总结和补充等,学生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提供线索启发他们解决。

      4、解疑:教师提供一些相似问题、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借助所学新知利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模式解决问题,一方面达到检测评价、质量反馈的目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5、质疑: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回顾,发掘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探求新知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大胆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要敢于向同伴质疑,对老师质疑,对课本质疑,对生活实际质疑。

      教学应着眼于人的发展,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所以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合作等能力与各种技能都得以充分地发展,尤其因为探究是以假设为基础的。在探究中,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既有发散思维,又有集中思维,因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探究的过程实质上包含认知结构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平衡的过程,因而学生通过探究教学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而又富有个性特征的统一完整体系,这样的知识记得牢,理解得深,用得活。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传统的“传统接受”式教学的继承和创新。例如,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大力提倡的“启发式”与“探究性”教学本质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着眼于教师的教,后者着眼学生的学的角度来讲的。课堂结构是一个动态的控制系统,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探究性”教学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学科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以各种形式灵活应用,前面讲到的五个步骤,实质上也是相互渗透交叉进行的,一切因人、因地、因时、因目标、因内容、因设备而异,实际操作必然是综合的灵活转换的。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39—200310月):分析物理教学改革及学生现状,查找文献资料和研究,拟定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200311—20046月):邀请教科室及同行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修订研究计划。并具体实施并完成课题研究,设计填写统计表和调查表,撰写相关论文。

      3、分析与结题论证(20049—12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编课题研究的论文、原件。

       

      七、预期成果

          1、“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2、“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研究方案。

          3、“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专题论文。

          4、“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教案选

          5、反映学生探究实践能力提高的各项测评统计资料。

      (二OO三年九月)

【“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和优缺点】相关文章: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的理解09-15

生成性课堂教学 生成性课堂的价值有哪些09-15

在高中生物课上如何进行性教学 高中生物怎么教学09-15

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09-15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读书心得09-15

趣味性教学 趣味性教学法文献综述09-15

“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和优缺点09-15

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ppt09-15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心得体会09-15

2023年《教学勇气》读后感 教学勇气 读后感09-15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5000字左右09-15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教学勇气 读后感09-15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感悟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