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篇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一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
[导入]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离子试剂现象
实验1NH4+
实验2Cl—
实验3SO42—
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
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讨论]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
[补充实验]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
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
检验Cl—加入稀硝酸是为了避免CO32—的干扰;
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
[小结]什么是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应根据物质独有的特性,要求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
你还能回忆出哪些物质的检验方法呢?
要求:能够独立、准确地回顾出一些物质检验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归纳出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生回忆常见物质的检验:碳酸盐、酸、碱、淀粉、丝绸制品等。
[迁移]“资料链接”——由加碘盐标签可知,加碘盐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得到碘单质。
如何确证碘盐中的碘不是单质碘?如何确证某食盐是否已加碘?如何确定加碘食盐中含有钾?
用淀粉液检验是否含碘单质;根据所提供KIO3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焰色反应
金属或金属离子的检验通常采用焰色反应。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什么叫焰色反应?为何可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如何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过渡]物质的检验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学学习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必须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学会用多种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份。
1、人们经常依据什么来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2、归纳总结物质(或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
3、物质(或离子)检验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篇二:化学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 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
律。
(2) 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
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
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并没有改变。这是从质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
【板书】
一、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一:红磷燃烧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气球胀大,待装置冷却后,气球变瘪,反应前后的
质量相等。
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小结: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提问:是否是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间都存在以上质量关系?这种质量关系是否具
有普通意义?
探究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
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表达式:硫酸铜+铁→铜+硫酸亚铁
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1)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
(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
第二课时
【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板书】2、质量守恒的原因
【讲解】这是因为化学的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
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小结】 宏 观 微 观
元素种类 六 原子种类 元素质量 不 原子数目 物质的总质量 变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板书】3、质量守恒的应用1、进行有关的计算
例:1gA和3gB参加反应,求生成C的质量(4g) 2.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例:见课本
3、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
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
【讲解】用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可以提供很多信息。
【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了化学反应物和生成物。
(2)表明了该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
(3)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 O2
CO2
12∶ 16×2 ∶ 12+16×2 12 ∶ 32 ∶ 44
【讲解】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所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同于数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号应读成“和”,不能读成“加”;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号,应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
化学方程式可读出质的变化,也可读出量的变化。每个方程式都有三种读法 现以2H2O2H2↑+O2↑为例说明。
(一)物质读法上式读作“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种读法说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
(二)粒子数目比读法
上式读作“在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这种读法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结构微粒的变化,并反映出微粒个数比关系。 (三)质量比读法
上式读作“通电时,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这种读法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关系。
【板书】2H2O2H2↑+O2↑
篇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三
根据新课标、考试说明以及中考化学命题的方向和趋势,总结历届学生中考总复习的成功经验,结合学生情况,特制定本学期的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海南省初中化学科“考试说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复习安排。
计划于第六周内,完成化学课程所有新课的教学工作,从第七周开始进行化学复习。
复习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4周):回归教材,抓实基础
首先,夯实双基构建网络。课本是复习的最好蓝本,其中蕴藏着许多学科思想和方法;双基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是科学解题的依据。复习时应《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切入点,梳理学科知识、善于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推理”形成知识、能力网络,进行知识间的交叉和渗透,以便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应用时迅速提取,并保证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其次,通过单元检测,针对学生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组织反馈练习,帮学生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二)第二阶段(6周):专题复习,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解题。但要精选习题,摆脱题海,因此所选习题力求紧密结合知识点,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拓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教会学生学会审题、析题,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对题目进行变式训练和拓展训练,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探求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归纳解题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对知识点、考点和热点进行到位训练,力求达到高效训练。
(三)第三阶段(4周):综合复习,查漏补缺。
本阶段教学目标:结合省调研试题和海口市的二次模拟考试,检查学生知识缺陷)(,训练解题技巧,规范答题行为,调整临考心态。积累考场经验,全面提升学生中考应试水平。
具体安排:
第一轮:章节复习,打好基础;(__月__日——__月__日)
第二轮:专题复习,培养能力;(__月__日——__月__日)
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__月__日——__月__日)
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物质的分类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化学用语
专题二、元素化合物(__月__日——__月__日)
1、空气与氧气
2、溶液
3、水氢
4、碳和碳的氧化物
5、金属和金属材料
6、生活中的酸、碱、盐
专题三:化学实验(__月__日——__月__日)
1、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2、气体的性质与制取
3、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与提纯
4、实验设计与评价
专题四:化学计算(__月__日——__月__日)
1、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有关溶液的计算
专题五:应用与创新(__月__日——__月__日)
1、联系实际的应用题
2、信息给予题3、科学探究题
4、学科渗透题
第三轮:综合复习,巩固提高。(__月__日——__月__日)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获奖】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综述 幼儿教师的教师效能感来自09-15
教师效能感包括什么教师效能感 教师效能感训练是什么09-15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论述 教师教学效能感具有什么样的作用09-15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09-15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其提高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09-15
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培养策略 教师教学效能感具备什么样的作用?简答题09-15
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教案09-15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指导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