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方法英语怎么说

时间:2023-09-14 20:48:59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任务型教学方法

                            Yang Xinru

      一、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基本界定

      1、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定义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不同的人给任务下了不同的定义。Prabhu 认为“任务是一项活动,它要求学习者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借助一些思维过程而有所收获,它允许教室控制和管理这一过程。”Nunan则指出“交际任务是涉及到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进行理解、操作、运用或交际的一项课堂活动,其中学习者关注的主要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Richards则是这样下定义,“任务是使用语言而执行的一项活动或目标,如解决疑

难问题、看地图并发指令、打电话、写信或读一套指令集合玩具等。”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做这样总结,这里的任务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这一活动。而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使学生在使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当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渊源

      任务教学法(TBA,  task-based approach)全称为“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这一教学法思想为指导的具体教学方法也叫做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教学法起初属于交际法(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中的一种(Richard & Rodgers 1986:74) 。因此可以说,任务教学法与交际法是同源的。交际法是上个世纪70年代较为盛行的教学思想,其观点是语言是用于表达意义的,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和交际。因此,语言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ability)(Richard & Rodgers 1986 ,而不仅仅是语言本身。在交际法的思想旗帜下,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大纲也相继被提出。其中有Wilkins (1976)的结构加功能(structure plus functions)模式和意念大纲(notional syllabus) 、Widdowson (1979)的 交 互 式(interactive)模式、Candlin (1976) 的学习者产出(learner generated)模式以及Prabhu (1983) 的以任务为基础 (task-based) 的模式等。到80年代,任务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师的重视,并形成了独立的、至今仍较有影响的教学思想和方法。Prabhu (1983,1987a)的以任务为基础的项目及报告也被认为是任务教学法的最早的实施和实验。因此,任务教学法包含有交际法的一些思想观念,比如以交际为本的思想,但同时也对交际法有所发展和超越。这首先体现在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

      从大纲的角度来分析,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体系与传统的教学大纲是大相径庭的。Long & Crookes(1992)在阐述任务教学法时对教学大纲作了归纳分类。他们认为大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大纲(synthetic syllabuses),另 一 类 是 分 析 性 大 纲(analytic syllabuses)(Wilkins 1974, 1976) 。与之对应的另外的分类法是把大纲分为A 类大纲和 B类大纲(White 1988) 。不过,不管如何分类,Long & Crookes(1992)认为把大纲分为两类并不意味着两类大纲是截然不同的对立体,而应该把它们看成是 一个连续体的两端或两极。

      具体的讲,综合性大纲把目的语切分为各自独立的语言单位,教学时分别进行讲解。这意味着这类大纲认为学习者有能力学会各自独立的语言点,然后又能在交际或交流当中把它们综合起来使用。分析性大纲则是每次给学习者呈现完整的自然语言段落(the whole chunk) ,虽然也会对目的语作一定的修改,但并不以传统方式对语言的结构、词汇等方面进行干预和控制。这一大纲认为学习者有能力从所输入的语言中看出规律,能分析推演出或形成规则(Wilkins 1976) 。关于什么教学法属于哪一类大纲也有不同看法。Wilkins 认为“情景法” 、 “意念法”和“功能法”应属于分析性大纲,但是 Long & Crookes (1992) 认为所有的教学方法(包括传统的以语言形式为本的方法以及情景法和功能—意念法)都属于综合性大纲。其原因是,所有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点都是把语言切分开来进行教学,只不过切分的标准和方式不同而已。同样,A类大纲与B类大纲的区别也大致如此。A类大纲把重点放在所要学的是什么之上,在二语教学中是属于干预性的。要学什么是预先确定好、消化好并且切分好的;学习的目标和学习方式也是事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即学什么,更是至关重要。学习的成功与否以考试成绩或对规定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来确定。因此可以说,A类大纲对学习者而言是外在的,是由别人支配的。B类大纲则是把重点放在怎么学习语言之上,属于不干预性的做法。对于教学内容不一定有事先的安排。教学目标可随着教学进程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协商确定,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内容。对学习的评估以学习者确定的成功标准为参考。

      从 分 析 不 同 的 教 学 大 纲 入 手,Long & Crookes (1992) 把任务教学法定位于分析性大纲和 B类大纲之列。也就是说,任务教学法不以语言点的剖析讲解为教学中心或以让学生掌握一个个语言点为目的。任务教学法组织教学的教学单位是一项项的需要学生尽力完成的任务或活动。比如,作出一个决定、陈述一件事实、转达一个信息或填出一张表格等。

      从方法来讲,Skehan(1998)在陈述任务教学法时提出了几个基本原则,主要有:1) 教学以意义为主;2)有明确的需要达到的目标;3) 教学活动需与现实世界有关;4) 对学习者语言活动和表现的评价以是否圆满完成任务为准。

      以意义为主的原则即指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有意义的交流或交际活动为主,而不是用一些硬编出来的没有传达任何实际信息的讲解或活动组成。比如讲一般过去时,以意义交流为主的方法可能以布置任务开始,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汇报一下前一天都做了些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不是以传统的讲解和操练一般过去时的动词形式变化为主。

      有明确的目标意味着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或掌握某个语言点,而是一个有实际目标的活动或任务,需要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比如,让学生调查出小组或班里有谁做过某一件事或者有过某一经历,如:have been  to Beijing;have written a  letter  to a newspaper; have ridden an elephant; have slept  in  the open 等。这要求学生像记者一样进行调查,之后向全班汇报。要达到这一目标或完成这项任务,除了需要应用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之外,还要求学生有协调合作能力。因此这是一种直接培养实际能力的方法。教学活动需与现实世界有关,要求教学活动以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活动为基础,而不是那种纯粹语言的语言训练活动,比如,教师给出一些动词的原形,要求学生改为过去时形式,或教师要求学生孤立地读一些像“This  is a pen.” 、“That  is a book.”等学生并不知道有什么实际目的和意义、在现实中什么情况下才会用上的句子。要使语言学习具有意义,需要与实际生活及应用紧密结合,使句子融入任务之中。比如,给学生几幅图像,要学生说出是什么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上面两个句子的使用才是自然而有意义的,学生也能理解语言使用的条件和环境。

      最后一个原则,即:对学习者语言活动和表现的评价以最后结果为准。也就是说,对学习者的评价是以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圆满完成了任务为准,而不是以是否记住了或者“领会”了某个语言点为主。有的学生也许能够正确地说出完成时态的构成,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很有效地完成一个需要使用完成时态的任务。因此,需要区分只能记住一种语言结构或只会做相关的语言练习操练与能够使用相关语言结构来完成任务两者之间的区别。这两者在评价的思维基础上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测试和评价体系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总之,在任务教学法中,一项项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任务和交流活动组成了教学中的主要部分。任务活动是教学的中心,是主体。语言是任务引发的,也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语言的讲解和学习都是在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

      3、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发展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后Prabhu在印度南部的Bangalore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Prabhu的这项实验可以看做是把任务作为课堂设计的单元的第一次尝试,它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任务型语言教学于20世纪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目前已成为我国外语界的研究热点。Nunan认为交际任务是指在课堂上用目的语做一件事,涉及对语言的理解、操作、运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义的表达上,而不在形式上。任务应该意义完整,可作为交际行为独成一体。无论从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因此在理论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4、任务型教学方法的特点

      1).任务型教学法更关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语言运用的互动和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条件。学生在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协商、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踊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任务型教学法更关注语言材料的真实性。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真实的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通过让学生完成各种真实情景下的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学校、社会活动中接触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例如,《新编实用英语教程》里面就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电话交流,旅游纪念品的购买,在饭店就餐等,这些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话题,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任务难度适中,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能完成任务,因此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3).任务型教学法更关注语言习得的动态过程。 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不仅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更关注整个连贯的学习过程。如果说以往单纯的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过程是静态的认知过程,那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交流中完成各项语言信息任务,则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

      4).任务型教学法更关注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任务型教学法让教学活动从单项语言技能的训练转变为多项技能的实践。完成某一任务会涉及到听、说、读、写、译这五大基础语言能力。多样化的任务形式和任务题材,让学生全方位的感受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做到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相结合。

      5).任务型教学法更关注教学活动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任务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任务型教学提供了无限的资源,多媒体教学和互联网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Socialinguistic Competence)、语域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Canale, Suain, 1980)。

      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任务型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方法英语怎么说】相关文章:

教师简笔画培训 教师简笔画培训总结09-14

简笔画教学 简笔画教学视频09-14

常用物理教学简笔画 常用物理教学简笔画图片大全09-14

分析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缺点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特点09-14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09-14

PPP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的区别 pwp和任务型教学09-14

任务型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方法英语怎么说09-14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课例09-14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9-14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简单例子09-14

抛锚式教学策略举例 抛锚式教学典型案例09-14

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 论述抛锚式教学模式09-14

抛锚式教学法的解析 抛锚式教学法的解析是什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