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结束语

时间:2023-09-09 14:48:19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老山界教学设计3篇

      老山界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__,让学生体会领悟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反复阅读,弄清各种叙述方法的特点,体会__运用顺叙方法和插叙方法的好处。

        3、通过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清楚__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__的思想内容。

  2、通过研讨,掌握__主要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在非常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描写优美景物的心境和作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朗读诗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描写红军长征的著名诗歌中,写到: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可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这是何等的气势!这五岭就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其中的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看看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第一座难走的山的。

        二、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阅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是落实课后“积累”一题中所列的字词读音和意义。然后研讨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同桌讨论、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方式,解决下面问题。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万里长征?长征有什么意义?

        明确: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是,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

        2、__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词语可以表明这些顺序?  明确: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属于时间顺序。表明时间顺序的词语:“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下午两点多钟”等。

        3、按照这样的顺序,__的结构层次可以怎样分析?

        明确: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段)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2——33段)记述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1段)翻山前在山脚下访瑶民。

        第二层(12——32段)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三部分(33段)写作者翻山后的感受。

        4、这篇课文属于哪种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顺叙,还有补叙。好处:层次清晰,叙事描写合情合理,前后照应,扣人心弦,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整体感知,理解主旨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提问、讨论等方法,探讨体味__的思想感情。

        1、读了这篇课文,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从课文中哪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难。表现在:走路难(悬崖峭壁,山路险峻);睡觉难(夜宿峭壁,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2、红军面对种种艰难险阻,是凭着怎样的态度和精神翻越过老山界的?

        明确:面对走路难,“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没有丝毫的胆怯;面对睡觉难,“横着心躺下去”,毫无怨言;面对吃饭难,“鼓着勇气前进”,忍饥爬山;面对处境难,“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讥笑敌人飞机的无能。

        3、作者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为了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这样表现红军呢?

        明确:陆定一(1906年~199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作为亲历长征的红军战士,作者对自己的队伍充满着无限热爱的感情,对红军的精神极为敬佩和赞扬,作者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就是对红军精神的热情讴歌。

        四、布置作业  在课文中画出所有景物描写的句段,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下节课我们将具体探究赏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我们理清了__的结构层次,知道了全文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也明确了__的主旨。那么,我们今天再看看作者是如何围绕主旨选材组材的。

        二、研讨选材组材

        围绕结构层次和__主旨,讨论哪些内容不是直接写翻山的,这些内容和主旨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1、全文重点围绕红军翻越老山界来写的,这当然是直接表现__主题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不是直接写红军翻山的?

        明确:与瑶民母女攀谈,医务队的女同志,敌人的飞机声和枪声。

        2、翻山之前,写与瑶民母女攀谈,这与表现主旨有关系?

        明确:与瑶民攀谈是翻越老山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瑶民那里了解到了瑶民们的悲苦生活,宣传了红军的主张,把自己本身就很缺乏的粮食送给瑶民,贴标语保护瑶民的篱笆等,这些说明了红军是一支关心百姓、爱护百姓、为天下穷苦人谋利益的好队伍,说明了红军的走到哪里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哪里的好作风,这也是红军能够取得人民大众支持、最终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虽然看似与翻山关系不大,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表现红军长征的经过及意义,更加丰富了__的主题。

        3、快到山顶时,作者又写了医务队的女同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医务队也是整个队伍的一个部分,是长征队伍里必不可少的后援支持。翻越老山界中普通士兵表现出了极大的坚强和勇敢,那么带着伤员翻山的医务队呢?他们则更需要有着更大的勇气和毅力,表现出更大的坚强和勇敢,何况他们中很多人是女性。这种坚强和勇敢就更让战士们钦佩,她们也是红军长征队伍中的一个特色和写照。

        4、补写敌人的飞机声和枪声,目的是什么?

        明确:补写敌人的机枪声和飞机声,就更突出了红军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他们不单是要翻越一座高山,而是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翻越高山,其艰难的情境可以想见。在敌人飞机的“叹息”声中,我们看到的是红军的战无不胜的高大形象。

        5、小结:

        在直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时,还写了这么多内容,不但没有冲淡主题,而且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主题,使__更加充实、丰满。

        三、赏析景物描写

        请同学朗读自己画出的景物描写的句段,每个同学读一处。读完后,讨论以下问题。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1、两处“之”字形火把的描写,具体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两次“之”字形火把的描写,描绘出了一个星夜行军图,火光与星光相接,暗示了山势陡峭。而此时战士还有说有笑,互相鼓励,更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坚强勇敢的豪迈气概。

        2、夜宿半山腰时很险要也很艰苦,但作者描写的夜景却很美,这样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景物描写,写夜色的美好,突出山势的险峻,特别是写静夜的声音,通过四个形象的比喻写出声响的起伏变换,形象地写出了人在困倦之时,耳边的声音似有非有,朦胧变化的情景。红军战士虽然处境艰苦,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这些景物描写,也正是表现了他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3、下山路上的景物描写,意在表现什么?

        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4、小结:

        描写景物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写景既丰富了__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为表现人物心情和精神,丰富__的主题思想。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继续查阅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全面了解长征的过程及意义,进一步加深对红军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2、背诵半夜醒来景物描写的一段,学习这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够加以运用。

      老山界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__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__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__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__层次的方法。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2、讨论明确

        ⑴时间顺序:

        “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难”体现在:

        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

        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

        ③饥饿——吃饭难

        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⑶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四、小结。

        写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__层次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朗读全文,熟读描写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课文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1)第13—19节  (2)第23节

        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仰望

        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

        3、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

        星星

        视觉山峰由远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

        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洪大而极远的

        像波涛在澎湃

        5、生朗读、感悟、背诵。

        6、品味划线词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第2、20节是指因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

        第29节是因又饿又累,极度疲乏而无力再走。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5)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

        红军用嘲笑的口吻讽刺敌人,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战斗能力的确信。

        二、总结课文。  __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作业。

        背诵第22节。

      老山界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介绍作者

        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

        2、导语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放朗读录音,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__,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学习

        ㈠明确顺序安排

        1、写__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㈡了解事件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

        第一天上午

        傍晚

        天黑

        夜黑

        半夜  第二天黎明以后

        下午

        ㈢理清结构层次。

        1、提问:记叙一件事,__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2、是不是这样安排的呢?

        大致如此。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㈡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㈢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㈣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㈤首尾两段的作用。

        1、__主要记叙翻山的艰难,首尾两段说了这个意思没有呢?  2、研读首段:

        ⑴首段交代了些什么?

        高度(三十里高)名称(土名叫老山界)

        ⑵交代高度起什么作用?

        说明山难翻(暗示中心意思)。

        ⑶文题为何用土名“老山界”?(联系与瑶民攀谈一段)

        通俗亲切:暗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

        3、研读尾段。

        抓住“第一座”、“小得很”细加体会。

        三、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第三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揣摩生动描写

        1、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什么?

        生动的描写。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行动、语言、场面、景物

        3、揣摩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贯穿全篇,只要求学生抓住几个典型细节加以领会。

        4、揣摩语言描写

        细读文中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如“别掉队、做乌龟、顶着天、哈哈笑”等,表现了相互鼓励,豪迈乐观。

        5、揣摩场面描写

        ⑴找出最典型的场面描写。“之”字奇观

        ⑵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

        着重于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场面的雄奇壮观。

        ⑶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烘托出红军英勇豪迈的英雄气魄。

        6、揣摩景物描写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

        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

        ⑵“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⑶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庄严、奇伟。寂静

        ⑷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进一步要求学生谈谈自身感受)

        ⑸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

        远、近、大、细;比喻、拟人(山泉呜咽)

        ⑹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

        【教学总结】

        老山界是陆定一的一篇回忆录,在整个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围绕长征这个主题,主要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山的经过,表现红军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文中较好地采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写景文字优美吸引人,值得学生借鉴赏析。

        上完这节课,本人作了如下回顾反思。

        一、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引导得当。

        如何知道__的写作顺序,可以恰当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句,据此看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用了多长时间,从哪里开始翻山,直到哪里结束。通过指导,学生既对红军翻上过程有了大致了解,而且掌握了了解记叙顺序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列表了解经历的困难,直观形象。  如何表现红军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主要要了解课文情节,从文中概括困难所在。于是,我列了一张表格,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然后概括遇到的困难。最后分析这些困难主要表现了红军的哪种精神。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然后同桌讨论,全班交流。重点难点在对课文的熟悉了解和表格的填写概括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三、以声衬静的手法的赏析摹写。

        引导学生赏析“半夜醒来”这段文字,看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学生从文中看出是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并说出了这种手法的妙处。然后再引导学生回顾之前课文中遇到用这种手法的语段,从中概括如何用这种手法来写片断。最后让学生进行片段练习,全班交流点评。  这节课上完,感觉还有一些字词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尤其是语境中的含义,在以后的课堂上,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练习。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结束语】相关文章: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总则09-09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细则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汇编09-09

学校教学规章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09-09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孕妇学校教学管理制度09-09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内容 学校教育教学各类管理制度09-09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板书图片09-09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结束语09-09

《老山界》教案09-09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详案09-09

《老山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老山界教学教案09-09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09-09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两课时09-09

老山界十分钟微课教案 老山界十分钟片段试讲视频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