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板书图片

时间:2023-09-09 14:47:11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老山界教学设计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

          课程名称:语文  设计者:申秀平 单位(学校):

          三  老 山 界

          陆定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写法。

          2、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培养学生赏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红军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乐观精神,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学法指导:默读和赏析相结合

          教学准备:观看《长征》片段,感受长征精神。搜集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七律  长征》中写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中的越城岭,也就是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在哪里?而当红军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却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红军是靠什么才赢得一次次胜利的?让我们仔细阅读陆定一写的《老山界》,去找找答案。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2、关于背景。

          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北上抗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抗日根据地――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

          3、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    蜷缩(quán) 呜咽(yè)点缀(zhuì)澎湃(péng péi)咀嚼(jué)

          篱笆(bá)  酣然入梦(hān)苛捐杂税(juān)  惊惶()  .欺侮( ) .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 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2、讨论明确

          ⑴ 时间顺序:

          “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 “难”体现在:

          ①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  走路难

          ② 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  ――  睡觉难

          ③ 饥饿  ――  吃饭难

          ④ 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  处境难

          ⑶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4、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1)山脚访瑶家。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

          第二层:(12―33)红军翻越老山界.攀登雷公岩

          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

          .山顶所思。

          第三部分(34):写作者的感受。

          五、小结。写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朗读全文,熟读描写的段落。

          课堂练习题:

          1、注音或写字:

          蜷缩( ) 呜咽(  )  点zhuì()澎湃( )咀...

          嚼() .

          hān然入梦()  苛juān杂税()  惊huáng()  欺侮( ).

          2.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3.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参考答案〕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板书设计: 老山界

          决定翻山

          时走路难

          间  翻山经过  睡觉难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顺吃饭难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序处境难

          翻山以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课文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1)  第 13--19 节(2)  第 23 节

          2、局部揣摩景物描写:

          (1)分析第13段描写: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  仰望

          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俯视

          “奇观”是指什么?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2)分析第23节景物描写:

          ①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

          星星

          视觉  山峰 由远及近  比喻

          山谷

          “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

          ②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    驰

          不可捉摸的声响  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洪大而极远的 像波涛在澎湃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分析第32节景物描写的作用:

          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

          3、生朗读、感悟、背诵。

          4、品味划线词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第2、20节是指因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

          第29节是因又饿又累,极度疲乏而无力再走。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二、问题讨论:

          (一)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

          答: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1、课文采取顺叙的好处是什么?

          好处:  1、使文章脉络清楚.

          2、使文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3、按时间顺序先设置悬念后作解释,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2、文章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遇到的困难,对于中心的表达有何作用?

          3、次日黎明攀越雷公岩时,作者记述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场景。为什么要特别

          强调“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    4、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

          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品味语言:

          1、第24节“抢一碗饭就吃”句中,“抢”字用得合适吗?为什么?

          2、第29节“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句中的“鼓”改为“凭”可以吗?

          3、第30节“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一句怎么理解? (红军用嘲笑的口吻讽刺敌人,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战斗能力的确信。)

          四、总结全文:

          1、主旨---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

          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写作特点---①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

          ②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中心

          五、作业布置: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诵并默写第23节。

          3、阅读《老山界》选段,回答问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句中的“奇观”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3)这两段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二段景物描写,填写下列内容。

          观察点:________________观察角度:先________后________

          参考答案:3、(1)叹服;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2) 山路难走,红军深夜行军困难。(3)崎岖,陡峭  ;高,险,陡;(4)“之”字拐的路上;先仰视后俯视;

          板书: 老山  界

          陆 定 一

          表现登山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山顶所思

          到达山顶

          继续登山

          攀登雷公

          山脚访瑶家  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教学反思: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篇三: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第2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从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入手,如与瑶民攀谈并送之与米、红军战士的语言描写

          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词语分析,比较全面地分析人物特点。    二、自主、合作、导学:

          (一)走进课本:

          1、大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出感情。

          2、老山界是否是红军长征中经历最困难的地方?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试着背诵)

          1、赏析文中要求背诵的段落。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字与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

          由)    1、鉴赏精彩语句:

          (1)讨论话题:我们想象一下“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

          连接起来……”这一奇观,你感受到了什么?

          (2)讨论话题:  书后2、3、4题

          活动(三):(学法指导:扩大阅读,追求个人感悟,创作并大胆地把它说出来,

          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读完这篇文章,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三、小组合作总结:(学法指导: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遗憾)    四、当堂训练:(略)

          五、巩固、拓展延伸:

          1.下列语句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败的关键。

          B. 中学时期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使他的大学学习生活很轻松。

          C.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

          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

          下降了一倍多。

          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

          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

          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

          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有一定的

          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下层

          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六:反思:

          《老山界》课堂练习2

          长征回忆录

          草地天常阴暗,不定什么时候忽然来一阵雨,风吹雨打,世界就剩下了眼前一    片。雨过天也不晴,太阳不知道躲在哪里。大家总是埋头走路,但这样的路走不多

          远,天也就黑了。先头部队选取了适宜的地方搭了一些棚子,有些还能利用,或稍

          加修理还能避风雨,有些里面还躺着病号,等待恢复体力再前进。许多单位已经只

          能够烧点开水吃干粮,然后就躺在油布上睡觉,用热水洗脚早已没人指望了。

          经过两天的草地生活,好像一切都已经习惯了。无非是走路“嚓……嚓……”

          的响声,无非是一阵雨来,叫你湿上加湿,无非是湿地上露营,无非是冻醒过来冷

          颤一阵等等,如此而已。草地上有很多条不知何来何去的小河,大家互相搀扶着渡

          过去,有的被流水冲倒了,立刻被拉起来。饿了就抓一把炒米或面粉,往嘴里送,

          几乎每一个人嘴都是白胡子。第三天早晨淋了一阵大雨后,走了十多里路,草地上

          先头部队立了一个木牌,写着“分水岭”三个大字。这里地势较高,站在这里,可

          以说是“眼中无物”。傍晚到了一条河沟边,有些矮树,大家尽量把棚子搭好一些,

          煮了麦面疙瘩吃,肚子美美地享受了一顿饱餐。夜里没下雨,还见到了几颗疏星,

          算是过草地的良宵美景。    第四天黎明起来,发现了一个病重的同志已经停止了呼吸。大家非常悲痛,有

          的同志发出声音来:“同志,你已经为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尽了最后的力量!”

          旁边的马上接着:“不要紧,你的任务我们来完成!”“我们一定为中国的独立、

          解放流最后一滴血!”大家默默地从牺牲了的同志的身边走过,又走上了极目青青

          的草原。

          1.从自然情况看,草地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草地情况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束时写“大家默默地从牺牲了的同志的身边走过,又走上了极目青青的

          草原”。如果此时此地你也在红军队伍当中,当时有什么想法呢?

          1.常阴暗、不定什么时候忽然来一阵雨、有很多条不知何来何去的小河。2.交代环境,表现红军战士不怕艰难的精神。3.傍晚到了一条河沟边,有些矮树,大家尽量把棚子搭好一些,煮了麦面疙瘩吃,肚子美美地享受了一顿饱餐。夜里没下雨,还见到了几颗疏星,算是过草地的良宵美景。4.提示:可围绕“化悲痛为力量”来写。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板书图片】相关文章: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通知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09-09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总则09-09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细则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汇编09-09

学校教学规章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09-09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孕妇学校教学管理制度09-09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内容 学校教育教学各类管理制度09-09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板书图片09-09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结束语09-09

《老山界》教案09-09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详案09-09

《老山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老山界教学教案09-09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09-09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两课时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