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度金融热点选修课作业
*******
学院:会计学院
班级:会计二班
学号:************
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内容提要:人类的贪婪和欲望和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催发了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在这场注定要载入世界经济史的金融危机中,中国和世界都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本文将通过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发生的过程,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以及我们从金融危机中所学到的经验教训为大家详细解读金融危机。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世界、影响
一、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下面我将说明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金
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
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今天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的过程
2008年3月 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
7月 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
9月 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宣布将以440亿美元收
购美林;美国政府出资最高850亿美元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华尔街投行退出历史舞台。
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
30日,美三大股指暴跌,纳指创历史最大日跌幅,道指创单日最大下跌点数。
10月 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获批,美政府当月底1250亿美元注资本国9大银行。
此外,欧洲各国提高个人存款担保额度;富通
集团比利时和卢森堡业务被巴黎银行收购;冰岛遭遇“国家破产”危机;英政府宣布向本国4大银行注资350亿英镑;乌克兰和匈牙利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紧急贷款,危机已经扩散至整个欧洲。
当月,全球主要央行先后两次同步降息;西方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会议承诺用“一切可用手段”对抗当前的金融危机。
11月 欧、英国央行分别降息50和150个基点;日、欧经济正式步入衰退;中国出台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欧盟提出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
当月第三周,花旗集团股价累计跌去60%,美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储蓄保险机构联合宣布,
将为花旗3060亿美元问题资产提供担保;美政府8000亿美元刺激消费者信贷市场。
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年会呼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12月 全球多家央行再度同步大幅降息。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布制定“经济复兴”计划;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创24年来新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显著。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加速消长
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崛起为标志的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壮大,意味着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动摇,国际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对比的加速消长,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难以为继,其结果是20国集团取代8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论坛的主角。
G8被G20取代,标志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和话语权的相对下降,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话语权的相对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已经进入加速变化阶段。美国摩根大通公司预计,发达国家经济2009年将衰退3.3%,2010年增长2.8%,而新兴经济体经济2009年增长0.8%,2010年增长5.8%。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断言:单极世界已经落幕。中国和印度将成为力量的中心。俄罗斯总
统梅德韦杰夫则指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国的全球领导能力走向末路的征兆。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预测是:美国的统治能力将在2025年之前大幅削弱。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削弱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使西方国家“三人行,我必为师”的自信心备受打击,西方人引以自傲的制度和文化优越感受到重创。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对一个时期以来,西方社会和媒体为什么把中国视为“眼中钉”,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 世界金融格局出现重大调整
(1)国际货币区域格局调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急剧下降,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的步伐加快。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数
量逐步扩大,国际地位相应提高。目前,香港已有41家银行可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2008年以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已达240亿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正在试点,试点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我国与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本币互换已达6500亿元。当然,由于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以及受其他因素制约,要真正成为国际性货币还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但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阻挡。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说:美元作为唯一储备货币的地位将会衰退。美国再也不能靠美元主宰一切。欧元和中国的人民币将会成为候选的储备货币。欧元之父蒙代尔则预测,两年后人民币将取代日元,形成美元、欧元以外的第三大货币区域。
(2)世界大银行格局调整。20年前,世界十大银行中有9家是日本的银行;10年前世界十大金融机构中有6家来自美国,把持头两名的是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而今天只有3家美国银行进入前十。自2006年中国建设银行进入前十,列第九位之后,2008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位列世界十大银行前三名。2009年三家银行继续雄踞在全球市值最大排行榜的前三,2009年3月25日市值分别为1844亿美元、1451亿美元和1282亿美元,三家总市值占全球十大银行总市值的51%。
中国银行国际地位的上升,不仅出乎一般人的预料,而且超出国际权威人士的乐观估计。比如,2005年11月,看好中国金融业前景的麦肯锡咨询公司亚太区董事长鲍达民(Dominic Barton)
预测,十年后按照市值或者价值计算,世界十大银行中应该有三、四家是中国的银行。显然,中国银行国际地位超出预期的上升,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深化直接相关。
(3)国际直接投资格局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年度投资报告指出:“全球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动受到经济及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危机经济改变FDI格局。”据联合国统计,2008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锐减21%,预计2009年将继续下降30%左右。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众多国家收缩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而上。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559.1亿
美元,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有关方面预计,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有望首次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额,达到1500亿美元。中国将从“产品生产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促使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发生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的国际地位加速上升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格局重大调整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中国和美国战略关系的调整。美国已无力继续依靠强权统治世界,中国的战略地位随之上升。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上的致辞中说:“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将塑造21世纪”。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对话前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极少有全球问题能由美国或中国单独解决,也极少能在美中不携手合作的情况下得到解决”。这些话,尽管不无“忽悠”中国的成分,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现实和趋势。
在亚洲,日本的地位将加速下滑,中国将成为
最有影响力国家,逐步确立亚洲领导者的地位。这一趋势,在上世纪90年代已逐步显现,国际金融危机则为趋势的强化起了加速作用。日本的有识之士实际上已经看到了这种趋势。比如,日本首相鸠山的智囊、日本综合研究所会长寺岛实郎在日本《文艺春秋》月刊10月号发表文章称:在超级大国单边统治格局崩溃的过程中,日益崛起的当然是中国……日本早晚要成为依靠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贸易来维持生存的国家。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鸠山上台后积极鼓吹并推动由中、日、韩领衔建立“东亚共同体”,以避免日本影响力的加速下降。尽管如此,日本地位加速下降仍不可避免。从近期看,中国经济总量将很快超过日本。如果今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位的日本经济已确定为负增长,中
国今年经济总量有望超过日本列世界第二。从长期看,中、日的力量对比将进一步发生变化。“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最近多次指出:25年后日本的GDP可能只有中国的1/10。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也使中国成为“众矢之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和责任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二)中国快速发展面临更严峻的国际挑战
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发展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进程中,我国快速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挑战。
从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看,首先,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消费模式调整,将挤压中国的出口空间。资料显示,美国个人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
入的比例由2008年上半年的月均2.3%,上升至2009年上半年的月均4.6%,相当于10年前的水平。2007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占中国贸易顺差的92%。美国消费率下降,必然紧缩中国对美国出口。其次,在后金融危机阶段,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针对中国的反补贴、反倾销立案增多。2008年全球35%的反倾销案件、70%的反补贴案件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2009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57起反倾销、9起反补贴,总金额约为102亿美元。最近美国决定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已引起其他国家对中国乘用车轮胎的连锁反应。再次,在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情况下,指控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又起。
从加速“走出去”的外部环境看,中国对外投资、进行国际资源战略布局的阻力明显增加。当然,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挑战也是机遇,压力也是动力。在外部压力和内部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经济结构将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中国和平发展不可阻挡!
四、金融危机的启示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我国应引以为诫:
1.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
房贷有房产作抵押,似乎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房产的价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的。当市场向好时,
房地产价格上扬会提高抵押物的市值,降低抵押信贷的风险,会诱使银行不断地扩大抵押信贷的规模。但房地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无休止地涨下去,因为任何企业或个人都不可能无视其生产与生存的成本。当市场发生逆转时,房价走低,银行处置抵押物难,即使拍卖抵押物,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偿还贷款。这不仅给贷款银行带来大量的呆账坏账,还会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银行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识别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认识和防范信用风险
次级贷款违约率高,原因在于贷款机构在放贷中没有坚持“三C”的原则,即对借款人基本特征
(Character)、还贷能力(capability)和抵押物(collateral)进行风险评估。从国外的经验看,借款人的基本特征(年龄、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职业)、购房目的(自住还是投资)、婚姻家庭状况,还贷能力(房贷房产价值比、房款月供收入比、家庭总债务收比、资产负债比等)和抵押物(房产价值、新建房、二手房、使用期限、地段、独户、多层高层建筑等)都与违约率密切相关。
香港在东亚危机中资产价格大幅缩水,许多购房者承受负资产的压力,但银行却没有出现违约率大幅上升的问题,就是因为香港银行业自身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对个人住房贷款有严格资格审查标准,借款人购房多是自住,职业稳定,收入现金流不变,房产使用价值不变,仍会按期还
贷。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扩大个贷业务中应避免“政绩目标”等非经济和非理性色彩,减少行政手段介入信贷资金配置,加强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审查,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的借款人实施不同的风险定价、借贷标准,包括自有资本金、首付比例、利率、期限等,以促进银行从服务风险定价向客户风险定价转变,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个性化转变,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3.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贷款规范
监管部门应监督从事住房信贷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各类贷款和保险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让借款者有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人权益的损
害。推进标准化的合约、贷款审核程序、借贷标准,规范银行贷款行为和贷后的服务。
4.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
既然金融风险在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监管部门的职责就是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预测、防范、规避和化解风险,提高风险的可控性。因此,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是迫在眉睫,它将对银行体系的安全,房地产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5.政府部门应从危机中得到警示
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政府的职责,但“人人享有适
当住宅”并不意味人人都要买房,让无支付能力的低收入者进入购房市场,拔苗助长不仅事与愿违,还会产生许多负效应。特别在我国抵押担保、抵押保险等相关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无形中让银行承担了许多政策风险。因此,一个优化的住宅市场结构应是新建房与存量房,出售房与租赁房,商品房与政府提供公共住房多样化的统一。政府应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改变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为“租售并举”;并通过信贷、税收、土地政策引导房地产企业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在开工许可审批中优先考虑普通商品住宅。
6.中国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
中国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完善住
房信贷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引入商业保险和政策性担保的机制,有利于促进抵押贷款营销的规范化、合约的标准化,抑制商业银行盲目放贷的冲动;合理的保险风险定价机制,有助于商业银行规避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风险。
【金融危机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教训 2007金融危机原因后果和教训】相关文章:
[读书报告ppt模板]读书报告ppt 读书报告ppt免费模板08-21
重点项目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2023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汇报材料08-21
CDM涉及领域,风险,和交易程序08-21
金融危机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教训 2007金融危机原因后果和教训08-21
关于审计的实习报告六篇08-21
审计实习报告优秀08-21
审计实习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报告08-21
审计实习报告 会计实习报告5000字08-21
审计实习报告 会计实习报告3000字08-21
审计实习报告 审计学实训心得体会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