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历史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同学们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三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三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古代部分】
1、史前时代①元谋人的遗迹在云南元谋,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②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能使用天然火。
③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华夏之祖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他们联合起来打败蚩尤,从此组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尊为“人文之祖”。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水,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相传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3、夏、商、西周①夏、商、西周三代更替:我国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历史作用: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先秦时期的文化①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思想。
他教育方面的贡献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②百家争鸣:(见下表)主要派别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及代表作姓名时期墨家创始人:墨子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儒家孟子战国时期他看到战争的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的反对一切战争。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他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道家庄子战国时期他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坐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他批评孔子在鲁国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就像陆地上推船,劳而无功。
法家韩非战国末期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兵家鼻祖:孙武春秋晚期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6、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史实: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工;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秦的统一
(1)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2)秦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国学。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9、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10、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作用: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11、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
1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蔡侯纸”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2)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北宋时期,毕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大约200年后,这一技术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3)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
(4)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因为火药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唐朝末年,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
宋元时期,火药技术有了更大的改进。后来火药的制造方法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意义:四大发明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13、司马迁是西汉的汉武帝史官。司马迁写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⑶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禁止贪污;②经济上,分配土地给农民(即实行均田制),农民交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兵役。③(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控制),迁都洛阳(494年),实行汉化政策,如鲜卑贵族采用汉姓、穿汉服、学说汉话,同汉人通婚等等。⑷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在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下,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加国力而进行的。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均田制,它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其余措施如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等,都加速了民族融合。
15、北朝的农学家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隋炀帝时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18、科举制度: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科举制度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延续了1300多年。
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③唐太宗:唐太宗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唐太宗时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还增加了考试的人数。
例如,进士科考试,每年应试的人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能及小邑又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此写的是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成为唐朝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②史书记载:"水击轮转,众筒兜水,次理解:贞观之制,时间:唐太宗即位;含义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较为清明、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措施:①任用贤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为宰相);②注意纳谏;③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④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⑤重视文化教育。
20、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其次是白居易。①李白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深刻反映唐朝由繁盛转向衰落的历史时期。代表作:“三吏”“三别”。③白居易的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
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他提倡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是唐朝中期诗歌改革的代表。
(诗歌特色: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
21、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评价:答:
(1)、知人善任。他用人不计资历出身,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2)、虚心纳谏。
唐太宗在位期间,进谏的大臣很多,以魏徵最著名。唐太宗注意总结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他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他在位时期,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所以说唐太宗是杰出的政治家
2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富权略,能用人,掌握政权达40余年,死后,唐中宗复位。
23、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号称“开元盛世”。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百万人口,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数以万计。四方珍奇积聚,极盛极富。
24、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之士。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过沙漠、翻雪山,越丛山峻岭,闯林莽沼泽,九死一生,历时19年,行程5万华里。
25、唐朝天宝初年,鉴真和尚乘船五渡东海挫败,几度死里逃生,历经12年磨难,虽双目失明,信念仍不减当年,六渡沧海终于成功,终老日本,成为一代宗师。
26、唐朝时期,中国是东方最先进的国家,日本先后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人数多时达五六百人。这些日本谴唐使回国以后,积极传播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促进了中日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27、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表现:1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蜀地、江浙);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造船业发达(广州、泉州),居世界首位。
3、南方商业的繁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海外贸易的发展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2)市舶司的设立;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8、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
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坚强的君主”。
29、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
元朝在成立过程中及成立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地战争,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30、明朝前期采取了哪些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2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归中央管辖。
3设厂卫等特务机构。4科举考试采取八股取士制度。②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制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
福建省。你怎样看待郑成功收复台湾?又怎样看待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答:二者都是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都应该给予肯定。①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侵犯我国主权,破坏我国领土完整。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维护了祖国的主权,是正义的。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及其子孙为开发台湾作出了贡献。②清军入关进入北京后,清政府开始对全国的统治。
经过40多年的斗争,统一了大陆,社会日趋稳定,经济恢复及发展。郑成功的后代变为分裂祖国的反动势力,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面临严重威胁,全国各族人民渴望完成和巩固国家的统一。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此,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有利于台湾的开发。
32、小说四大名著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古典小说是明朝文学的主流。明代三大奇书:①元末明初,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②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梦》,《红楼梦》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5吴敬梓《儒林外史》,蒲松龄《聊斋志异》。6戏剧有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朝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33、明朝的李时珍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朝末年,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书籍
34、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勾结明朝土豪奸商,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
这些强盗被叫做“倭寇”。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军队,给倭寇以痛击。1565年,戚继光联合俞大猷,把横行百余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灭。
35、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__、班禅的制度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
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回归祖国;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朝中央政府确立册封__、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36、“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闭关锁国”的影响学生讨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想法”的思路大致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近代部分】
1、鸦片战争①虎门销烟:1.林则徐虎门硝烟
(1)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2)过程:1839.6,缉拿烟贩,缴获鸦片110多万千克,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
(3)意义: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利益。②中英《南京条约》1842.8
(1)内容:割地(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税款)③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
(1)内容:割地、赔款、开厂、通商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过: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夺取大沽炮台,又攻占了北京。《辛丑条约》
(1)内容:①经济上,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保;②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住。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备考建议本考点应注意的几个重要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了解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事迹。
6、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内容:
(1)前期:“自强”军事工业曾国藩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上海)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
(2)后期:“求富”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上海)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评价:
(1)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3)作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7、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103天)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8、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后全国有14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史称辛亥革命,但最后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5)历史意义①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结果: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9、新文化运动
(1)主要人物有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李大钊、胡适、鲁迅。口号:“科学”和“民主”。
(2)评价:a性质/地位:一次空前的思想打解放运动b作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民主与科学,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但是也有对东西文化存在决定否定或肯定倾向。备考建议本考点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为近年来重点考查内容,通过这些内容了解中国是如何探索近代化的道路的。
10、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2)地点:首发于北京,后中心转移到上海
(3)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
(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5)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性质)
(6)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你认为五四精神应包括哪些内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胡锦涛)
1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上海毛泽东等13人
(2)纲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3)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4)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①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②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的指导和中共坚强的领导核心③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的革命前途焕然一新)
12、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成立:1924年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创办为革命军队培养大批军官
(2)北伐战争:1926年开始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1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时间:1927年4月18日结束于1949年(共22年),蒋介石建立。不久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形式上完全统一的标志是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主要人物是张学良,影响旧军伐的统治结束。
14、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在江西南昌举行南昌起义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建立时间:1927年9月毛泽东创建意义:中国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备考建议本考点应注意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着重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探索。长征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等。
(即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7、“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接着进攻沈阳;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18、西安事变①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中共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派周恩来赴西安调解,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②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10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
20、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现实认知:①国耻不应忘记,历史不容日本否认;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珍惜和平
21、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徐州会战组成部分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22、百团大战:1940年8月彭德怀、朱德指挥八路军在华北战线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3、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内容:
(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意义/地位: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4、抗日战争胜利意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①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备考建议本考点注意对西安事变的概况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抗战精神,揭露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25、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1)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2)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师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蒋介石的目的:军事上争取内战的准备时间,政治上继续欺骗人民
(4)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定了《双十协定》
26、全面内战的爆发
(1).内战爆发:1946年,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7、三大战役: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解放东北,三大战役作用: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28、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29、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①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深得民意,中共在人心上占绝对优势;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③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勇,士气高涨,国民党军队士气日益低落。备考建议中共重庆谈判的意义,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的作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要重点掌握和理解。
30、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准备: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意义: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开始向社会主义眼过渡。
②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结束。中国终于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③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④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杯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1、和平解放西藏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为实现全国统一,解放军向青藏高原进军。
过程:①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②人民解放军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意义: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32、抗美援朝背景:①美国入侵朝鲜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②美国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③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概况:1950——1953年,美国最终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英雄人物: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1952年)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邱少云(1952年)意义: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保障了我国的安全;②从根本上粉碎了美国的侵略,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③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3、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政策: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内容(目的):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1952年底基本完成,三亿农民分到了土地。
(4)意义:①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备考建议:本考点的考查常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复习的重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
34、工业化的起步
(1)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结果:到1957年底,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2)新中国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3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时期的两次重大失误:20C50年代后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过分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②重大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③影响:破坏了国内经济正常的发展,工农业生产落后,党和人民遇到建国后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
3、十年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铁人”;邓稼先——科技工作者“两弹元勋”;焦裕禄——县委书记“人民的好干部”;雷锋——人民解放军好战士
37、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
(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3)内容:①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战略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③领导集体: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8、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包产到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
(2)经济特区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①时间: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②对外开放基本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③作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互利平等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a、对外开放便于我们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让我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通有无b、对外开放便于外国同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c、对外开放能增进我国人民同其他国家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3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982年,在中共12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他又为党的13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4)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40、邓小平理论提出:十五大通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首次使用这个称谓。实质: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备考建议:该考点是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重点。可以各种题型进行考察。其重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等内容。
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①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颁布②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③我国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42、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的构想背景: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提出者: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内容:在一个中国前提下,我们国家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特色:在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指导方针:“一国两制”过程:A、香港①1982年,我国政府做出收回香港的决策②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③1997年6月30日晚21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的先头部队开进香港,,是中国队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④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政权交接仪式。B、澳门-①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了澳门政权的交接仪式
43、对台基本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5年初,针对两岸关系的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5)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和前提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坚决反对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
4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者:周恩来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历史意义: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45、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是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⑵意义:①中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上国际政治舞台。②在联合国组织内,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47、中美建交⑴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十分紧张②1970年,两国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直接会谈的共同愿望③“乒乓外交”: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对访问中国⑵过程:①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②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③1979年1月1日,中国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⑶意义:①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②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8、上海APEC会议时间:2001年地点:上海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初三历史复习策略今年的中考专题分为十七个: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3、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4、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初三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相关文章:
初三必考历史知识有哪些_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三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07-30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重点 初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重点07-30
初三历史知识点梳理总结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