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优秀教案

时间:2023-09-09 10:53:47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篇一:省优质课一等奖《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2.品味文中意味深厚的词句,理解其表现技巧,提高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3.通过运用创设情境和类似文本比较品味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三)情感与目标:

      2.通过对文中美景的欣赏和优美语言的鉴赏,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其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分析景物,体味情感。教会学生理解和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2)品味文中一些很见功力的字词。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探究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生自由交流话题“同学们对于秋风秋雨的感受”。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篇对秋天的与众不同的感触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

      请看大屏幕,请一生读。

      三、解题

      问:“故都”就是北平,那么文题可否换成“北平的秋”?

      引导:学生回忆关于“故”的诗句。

      大屏幕展示: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四、诵读

      请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由诵读全文。

      明确:第3-11段。

      五、鉴赏:第三段

      1.听读

      听读名家朗诵本段,勾划本段里的景物和描写人物的动词。

      明确:

      景:天色、飞声、日光、蓝朵

      人:泡、坐、听、数、对

      2.品味语言,可以参考课后练习二的第1题的提示。

      明确:有声有色。动静结合。

      3.探究:

      (1)颜色“蓝白”

      点拨:

      冷色调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譬如:①教室墙壁的颜色、灯光的颜色,窗帘的颜色(蓝)――宁静。夏天你愿意什么颜色的屋子(蓝)――清凉。

      有人去世了,哀悼的人戴着白花、黑纱(不是红花、红纱)―压抑、悲凉。如果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目之所见都是这样的色彩与景物,你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明确:冷清。凄清如许。观秋色,故都的秋色好冷清,可谓是透人肌骨啊。师:同学回答的非常好,下面老师奖励大家一个问题。

      思考:为什么第11段的结尾用“GoldenDays”而不用“黄金般的日子”?明确:颜色的协调,情绪的需要。

      (2)动词“数”

      师:请问日光能数吗?并且是“细细的数”为什么他数的这么有味道?“数”字你读出了什么?

      生:“细数”,透露出悠闲、惬意。

      师:恩,是的。但是仅仅就这一点吗?老师还读出了寂寞和悲凉。大家同意吗?幻灯片:

      展示1:同学们爱不爱看古龙的武侠小说?他的《多情剑客无情剑》的第三十九回“阿飞”一节里有这么一段对话:

      他不愿阿飞再想这件事,忽然抬头笑道:“你看,这棵树上的梅花已开了。”阿飞道:“嗯。”

      李寻欢道:“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

      阿飞道:“十七朵。”

      李寻欢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已冻结。

      因为他数过梅花。

      他了解一个人在数梅花时,那是多么寂寞。

      展示2:“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

      学生品味,教师点拨。

      明确:王安石罢相后无事可做,整日寻芳揽胜打发流年,独坐无聊,就细数落花,一个“久”字只是说他数的久吗?透出的是什么?

      生:透出的是寂寞凄苦的心情。

      师:是的。可以说,郁达夫这时的心境和阿飞、王安石颇有相同之处,在意境上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清静闲暇中透出了落寞。

      明确:情景交融。

      4.静思冥想,体味景中之情

      师:在喧嚣的现代都市,我们很难再寻到郁达夫的这一椽破屋了,也就缺少了这种生活体验。但是我们可以静思冥想,试着来体验一下与郁达夫类似的审美快感。

      要求:请闭上眼睛,我读文字,大家跟我一起来想象。

      导读材料:

      一个悠闲的秋日,星期天清晨,我坐在一间久无人住的古老破旧的四合院里,手捧一碗浓茶,抬头可以看见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俯身可以采撷大朵大朵牵牛花的蓝朵,耳边不时传来三两声驯鸽的飞声。

      而我,久久的坐着,久久地细细辨析从槐树叶底漏下来的一丝一丝的日光,怎么数也数不清,怎么数也数不够……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寂寞,悲凉。很好,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来有感情的把这几句写景读一遍。

      5.思考:不知道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到了没有,郁达夫曾经告诉我们,在南国的时候,每年到了秋天,最让他思念的是北国的哪些景物?

      明确: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探究:这些平素让他魂牵梦萦的景色,现在到了故都,他为什么不着力的写,而只是匆匆的一笔带过,反而写了一些平常的景物呢?这是什么原因?明确:①从自己身边普通的事物来写对秋的感觉,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②从细小的东西入手,一草一木都渗透着秋味,细小的就这么有秋味,大处就更不用的说了。③名胜游人如织,是吵闹的、拥挤的。也就是说给人的感觉是暖的、热的。

      师:如果写这些地方,和我们本文的基调一致吗?吻合吗?

      明确:与本文的基调不吻合。所以,你看与本文的基调不吻合的

      六、鉴赏:第一段

      问:我们刚才说与本文的基调不吻合,那么本文的基调是什么?

      生:清、静、悲凉

      追问:难道我们合肥到了秋天就不是这种感觉吗?难道这是故都的专利?明确:加上“特别地”。

      师:学生易把重音放在“清、静、悲凉”。举例:大家都很漂亮,她特别漂亮!说明重音应在“特别”上。同学们再读,夸张一点。

      学生活动:齐读本段。注意感情的把握。

      明确:像这样提纲挈领,笼罩全篇的句子就是课文的文眼。。对课文文眼或主线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有点不宁静”。

      七、小结八、作业

      巩固性作业:与前一课《荷塘月色》比较阅读,谈谈两篇课文在情景处理上的相异点。

      九、板书

      故都的秋郁达夫

      (特别的)

      清、静、悲凉(文眼)人:泡、坐、听、数、对

      一曲悲凉的颂歌

      十、教后记

      篇二:《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

      一、定向学习目标

      通过赏美景,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二、导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个散文家写过这样一句话“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是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就是郁达夫。怎样的秋让郁达夫愿意折寿去换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界,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请大家打开书。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赏析重点。(第二张幻灯)全班读

      欣赏大自然地优美景致,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解决几个问题:

      1: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全班回答】(清、静、悲凉)

      一开篇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北国的秋的独特感悟,这就是我们说的开篇点题,统领下文。本段就是课文的中心段。

      2.文中是通过哪些具体景物来写这秋味的呢?(请学生找)明确: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用屏幕显示)(第三张幻灯片)

      (三)领略意境,探究学习。

      1.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一幅小院秋景图,请莫慧莉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幅图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听得到飞声――境的宁静

      细数日光、

      静对牵牛花――心的宁静

      牵牛花的花色――境的清冷

      一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凉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庭院落、一椽破屋、一碗浓茶、点画出故都市井的情韵,几声鸽鸣,几朵牵牛花,几颗秋草,这样冷清的氛围自然而然的传递出几许悲凉,几许落寞,不必渲染,不必刻意,人便浸在这故都的秋味中了。

      2、是啊!故都的秋是清的,清在碧绿的高天里;故都的秋是静的,静在驯鸽的飞声里;故都的秋是悲凉的,悲凉在钓鱼台孤寂的柳影里??你能接着说下去吗?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4至11自然段,用“故都的是清的,清在??里;故都的秋是静的,静在??里;故都的秋是悲凉的,悲凉在??里”进行仿句练习。(教师放音乐)

      独、寂寞、忧伤、悲凉探究: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有人认为本文是悲秋,你认为呢?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印证你的观点吗?明确:生分别在开头和结尾找到相关语句,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女生读一、二段,男生读十三自然段。下面同桌交流讨论,等下请一些同学说以说。我认为是颂秋

      第一自然段,对北国之秋的感受:清、静、悲凉――想饱尝一尝秋味,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②第二自然段,对江南之秋的感受:慢、润、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不能让人满足。

      三、知识检测:下列对于《故都的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故都的秋”,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B.“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句话点明了故都之秋的特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本文在描绘故都的自然景物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表现了悲秋的主题。

      四、总结:郁达夫爱故都之秋爱得如此深切,愿意以寿折秋。那正是因为他是用整个生命去爱秋,用整个身心去拥抱秋,用自己的灵魂去品尝秋,把自己的血与肉融入了墨汁,饱蘸着自己的情和爱去书写秋,这才品出了深蕴其中的不为外人所道的妙味,才有了这篇秋味十足的至美之文(黑板板书:故都的秋)。课堂的最后,我们一起读屏幕上的话(第16张幻灯),向这位对自己的家国爱得深沉的作家致敬。

      <palign=right>黄佳佳</p>

      篇三:《故都的秋》教学(非常实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又是怎样通过联想来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的。

      2、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情景俱到,既细且清”“真切灵活”的散文特色,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走入秋天同学们喜欢秋天吗?喜欢秋天的什么景色?

      2、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从古到今,关于“秋”的文,可谓汗牛充栋。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是举不胜举。有哪位同学能就这些名篇和佳句略举几例?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有着丰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但他3岁丧父,家中生活艰难。1913年,还是青年的他就随长兄赴日留学,一直到1922年,他才回到祖国。十年异国生活使他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及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的熏陶,但也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忱。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山水游记和诗词。

      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被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去当翻译,期间他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始终坚持抗战。于是在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因此,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为革命烈士的称号。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情绪。

      (如《沉沦》一部以留日学生的青年生活为题材,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主人公“他”是一个留日学生,因对爱情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又兼不堪忍受异族的欺凌,最后投海自尽。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散文以游记著称,有《还乡记》等,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

      三、创作背景

      四、正文赏析

      1、整体把握:

      听课文朗读,思考:

      (1)故都的秋是怎样的?请找出总体概括故都秋天的特点的词语。(清、静、悲凉)-------文眼

      (2)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故都的秋?描写了几幅秋景图?

      秋晨静观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佳日秋果图

      (3)如果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你会怎样划分?

      一:总起(1-2)思秋、赴秋

      二:分写(3-9)绘秋和议秋-----赞秋

      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三:总括(10-11)恋秋2、细读课文

      第一部分:总起(1-2)思秋、赴秋

      思考:文章的1-2段,这两段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来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

      用对比的手法写江南之秋不比北国之秋,突出北国之秋的特点:清、静、悲凉,直抒对“故都之秋”的热爱眷念之情!

      第二部分:分写(3-9)绘秋和议秋-----赞秋

      第一层:(3-8)绘秋

      思考:文中描写秋天的五个画面具体描绘了哪些景色?

      它们又是怎样体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第一个画面:秋晨静观图

      明确:一椽破屋、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什么是教学常规 什么是教学常规本09-09

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新疆自治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09-09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常规工作培训心得09-09

教学常规三十条 教学常规三十条对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有何要求09-09

《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入选散文09-09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一等奖09-09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优秀教案09-09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流程图09-09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课文笔记09-09

《故都的秋》优秀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09-09

故都的秋优质课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第一课时09-09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9-09

英语教学板书设计 英语教学板书设计的形式有哪些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