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马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15 07:28:04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马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明确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含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难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三、科学方法设计:

        1、诵读品味法(采用多种形式地朗读,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的强烈愤懑不平的感情)

        2、点拨、启发、讨论法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四、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2、多种形式地朗读,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不平之情。

      五、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新课

      欣赏画面,自古以来,马在人们生活中很重要,你能说出与“马”有关的成语、诗词名句或俗语吗?清代诗人龚自珍在诗中为灾难深重的中国呼唤人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现在,中国终于迎来了万马奔腾、人才辈出的新时代。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二)作者简介与解题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马说》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相当于杂文 。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喻人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本文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却是人才问题。

      (三 )朗读课文

      1.看书,听课文朗读,正音正字,划分节奏。

      祗(zhĭ 骈(pián 一石(dañ 食()马者  其真无马邪(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师给予指导,共性的难点要集体商讨,以达成共识。

      3.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4.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5.学生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翻译课文

      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大家共同讨论。

      分组探究,强化对本文的实词,虚词,以及重点的字、词、句理解。

      教师指出几个常用的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sì 动词 通饲“喂”策之不以其道。  策  :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2.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

      讨论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马也。

      3.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同桌间互相听读。

      (2)男女生比赛朗读。

      (3)全班齐读 。

      (五) 研读课文,品味意境。

      1  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2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理解: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4.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

      6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六)拓展延伸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的、无私的吗?千里马最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你怎么看待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呢?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如当你进入一个新班级自己想当班干部时,是积极参加班干部竞选呢,还是等着老师去发现你的才能呢?)

      (七)  教学检测反馈设计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课堂小结。

      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遇,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与悲愤。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九)作业布置。

      根据课后练习三,请以“伯乐相马与毛遂自荐”为题,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600字左右议论文。

      《马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马说》效果分析

      《马说》即谈马、论马,可见这种文体是议论性的。可以要求学生课外搜集了有关“说”这种文体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加深对“说这种文体的理解。通过学习,学生对课文掌握效果较好,取得应有的成效。

      《马说》教学反思

      对于文言文,仍然坚持朗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的同时,又能深刻地理解作者赋予“伯乐”、“千里马”的寓意。通过个性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对国家现实的人才问题思考。

      《马说》教学检测反馈设计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马说》教材分析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初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抑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婉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引导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呢?

      《马说》课标分析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启迪思维、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学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3、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_马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马说教学反思 马说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09-15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9-15

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教案 部编版八下语文马说教案09-15

《马说》教学案例与反思 《马说》教学设计09-15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措施09-15

马说朗读指导 马说朗读注音09-15

初中语文_马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09-15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案及原文 《马说》说课稿部编版09-15

教学计划进度表 教学计划进度表模板09-15

PLC教学进度计划表 plc教学设计09-15

教学进度计划表 体育教学进度计划表09-15

体育课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09-15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反思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