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教学设计
——王金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廉洁自律,不怕贫苦和艰苦奋斗的美德。懂得“清贫”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摒弃奢华的物质生活,养成不怕贫苦,追求清贫的生活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过程
(一)收集资料,巧引课题,妙语激发兴趣
了解故事主人公,故事背景,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与手段。所以课程伊始,出示图片,和学生讲故事,让学生感受方志敏正气凛然的英雄形象。再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抓住切入点,自然引出课题。 这时教师妙言激趣,“方志敏是红军的‘大官’,身上却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国民党的士兵不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语言的刺激,让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渴望,探索末知的冲动。
(二)读为主线,感悟为珠,串起一片精彩
自读课文要特别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读”这根线把各个教学环节串连起来。奏响读书四步曲:
第一步:整体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词,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应重点检查学生的学习的反馈,重点放在“矜持不苟”“冷齿”两个词语的理解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上,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注意语言的简炼。
第二步:分段读
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结构有初步的感知,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前两步在第一课时进行,接下来我重点说第二课时。
第三步:感悟读
语文A版教材参考用书中曾指出:略读课文在内容上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不需字斟句酌,但教师不能对教材轻描淡写了事。所以在设计上,我先给学生留下一个预习小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理解的课文内容变成课本剧,在课下的时候自行演练,让学生在自我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特点。我之所以没有安排问题后让学生解决,是因为我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一,分析问题不够全面,产生对文章人物认识浮于表面;其二,学生分析问题抓不住重点,形式的感悟五花八门,使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得不到突破。有了这条主线,学生就会运用做勾画批注的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可以很好的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品质。虽然在“我”被捕时——一个最不幸的日子,却成了一件趣事。从这个“趣”字可以揭露国民士兵与方志敏是什么样的人。在解决“方志敏为什么会如此清贫”这一问题时,如果理解不透,就会对清贫的意义认识不深刻。所以教师在倾听学生汇报时,抓住文中这样一句话,突破难点“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首先让学生指出这是对比的写作方法。然后教师马上追问:国民党军与共产党有怎样的区别?这样,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会更深刻的理解无产阶级的本质——清贫,洁白,朴素。教师设计上收放自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实现了略读课的有效教学。
第四步:拓展延伸的积累读。
对《清贫》的主题挖掘,仅仅满足于对方志民的清贫形象的内涵把握上,让人感觉从课文的故事情节,到深刻的人生道理,似乎存在着“中间地带”。于是在课前布置收集关于方志敏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了方志敏,深化方志敏的英雄形象。
(三)走出文本,结合生活,让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对“清贫”意义有所了解。但教师应该具备多角度看待问题素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所以我在本课的最后,让学生讨论: 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不“贫”,你同意吗? 现在人们的生活比较富欲了,那么人们还需要保持“清贫”的品质吗?然后教师以读后感的形式,布置课后作业。
(四)本节课的最后,教师以《清贫赞》这首歌曲为背景音乐,把 “俭以养德,富而不奢”, 这两句话送给学生,学生把读书的感受与收获,在歌声和语言的熏淘中产生情感共鸣,再一次体会读书的快乐。
四、作业布置
思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请完成一篇300字短文。
五、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课的主题,所以板书设计如下:
清贫
俭以养德,富而不奢
【清贫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清贫》优秀教案09-1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09-14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及反思09-14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09-14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学设计09-14
清贫教学设计09-14
小学二年级队列队形的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队列队形的教学反思总结09-14
小学体育课齐步走——立定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体育课齐步走立定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