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14 23:30:16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清贫”的含义,体会方志敏的高尚品格,理解革命者的精神和信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作者资料)了解作者。

      

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先后领导赣东北、闽浙赣苏区反“围剿”作战,并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1934年11月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遭国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解释课题:“清贫”,字典里是“清寒贫苦”的意思,在古代多用来形容读书人,本文主要指方志敏以及像方志敏一样的革命烈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教师纠正读音。

      出示生字,学生朗读。2.快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找出本文哪些自然段是叙事部分,概括主要内容。(作者被俘,但是在他身上却搜不出一分钱,作者戏称自己的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传世宝”。)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第2~8自然段,找出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神态、语言。

      (1)动作

      ①作者对国民党士兵的动作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第2自然段)摸、捏、拿、拉、盯、吼

      (第6自然段)捏

      (第8自然段)搜寻、塞、抢夺、望、说

      作者运用这些动词详细地将国民党兵士用尽一切办法掠人钱财的贪婪、丑恶嘴脸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经过这么详细的搜索,国民党兵士在方志敏身上到底找没找到他们所期盼的钱财呢而对他们搜索的结果,两个兵士达成了怎样的协议这些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没有,只有表和自来水笔。最后决定将表和自来水笔卖出钱来平分。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必然的,印证了方志敏的清廉,也更彰显了两个士兵的贪婪。)

      (2)神态

      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神态描写的词语。

      明确:凶恶的眼光、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

      (3)语言

      请在文中找到描写语言的句子。

      明确:①兵士(拿榴弹)“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凶恶的眼光、威吓)这句话表明国民党兵士为了从方志敏身上获得钱财,不择手段。

      ②兵士(拿榴弹)“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决不相信)

      这句话是说国民党兵士认为共产党当大官的应该和国民党当大官的一样都很有钱,而事实则不然,这更加突出了共产党的清廉。

      ③另一兵士“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④方志敏“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微笑着,淡淡地说)

      表明了方志敏的无所畏惧。“微笑着,淡淡地说”表现了方志敏的从容自若。

      2.国民党兵士在搜找钱财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呢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明确:(第2自然段)热望—(第2自然段)激怒—(第6自然段)企望—(第8自然段)失望这种由高到低的情绪变化表明了国民党兵士贪婪和爱财的本性。

      3.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国民党兵士,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

      明确:侧面描写,在对比中突出方志敏的大义凛然、清贫守节。

      4.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件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很乐观地看待这件事,称之为“趣事”。(第1自然段)

      四、小结。

       这便是作者所说的那件“趣事”,着实有趣啊,有的人眼里只认得钱,而有的人心里却记挂着人民和革命事业!正因清贫,才有洁白朴素的生活,这也是革命者能够战胜困难的原因。

      板书设计

      舍己为公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只需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内心,理解何为“清贫”即可,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便能更快掌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第2篇】

      清 贫【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特别是“坞”,它读“wù”,不读“wū”。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

      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资料)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清贫)

      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初步理解课文题目,为深入理解课题做好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筹 矜 俘 镯 吓 裆 企 彼 褂 坞

      2.《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学这篇文章。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4.文章读完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5.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方志敏和两个国方兵士)我们既要找出描写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还要找出描写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6.全班汇报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生交流,师相机点拨:从第2自然段对两个国方士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两个国方士兵对钱财十分贪婪。

      (1)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你从文中的哪个词中发现的?(热望)“热望”是什么意思?(热切希望)

      (2)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请同学们把这句话中的动词圈出来。(搜、摸、捏)两个国方兵士搜遍了方志敏的全身,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只搜出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这说明什么?(说明方志敏十分清贫)这句话明明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描写,却体现出方志敏的清贫,这是什么手法?(反衬)

      7.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内容,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1)圈出这些句子中的动词,指名学生回答。(拿、拉、抛掷、盯、威吓、吼、说、弓、捏、搜、低头、注目、搜寻、塞、转、抢夺、望、命令)

      (2)把两个国方兵士说的话画上横线。

      (3)圈出描写他们神态的词语,指名学生回答。(激怒、凶恶、企望、失望、怀疑而又惊异)

      (4)找出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指名学生回答。(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5)从对两个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两个兵士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们想:方志敏是共产党里当大官的人,肯定有很多钱,他一定是把钱藏起来了,不肯拿出来。我们用炸弹威胁他,看他是要钱还是要命。)

      (6)你觉得这两个国方兵士是什么样的人?(贪婪、卑鄙无耻之徒)

      (7)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他们的贪婪的?(作者通过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他们的贪婪。)

      8.教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的习惯。引导学生利用课前的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板块三 品读重点,感悟精神

      1.我们从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两个国方兵士,在整个搜身的过程中,方志敏有怎样的表现?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方志敏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方志敏的心理活动。

      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内容,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1)从对方志敏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方志敏的从容不迫和清贫,以及他为了革命付出一切的高尚品质)

      (2)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廉洁奉公,被俘时表现得正义凛然)

      3.本文主要写方志敏的清贫,可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国民党兵士,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方志敏的清贫。在对比中突出方志敏的大义凛然、清贫守节)

      4.我们只学习了课文中的一桩趣事,课文中还写了其他的内容来体现方志敏的清贫。请大家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5.教师小结:“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比较,突出共产党员矜持不苟和舍己为公的品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这句话在文中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文章特殊的表达方法。

      板块四 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快速阅读第9自然段,说一说“传世宝”指什么。(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

      (1)这一段描写中作者用了怎样的语气?(讽刺)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

      (3)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方志敏的清贫、朴素)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主题和中心)

      3.学完课文后,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

      (1)清贫是节俭朴素、高洁朴实、克己奉公、秉公无私,更是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信念和浩然正气。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品质。

      (2)我们现代社会也需要这种清贫的美德,现代的人奢侈浪费太严重,我们要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优秀品质。(3)清贫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学了这篇课文,我也要努力做一个朴素的人,一个有骨气的人。

      5.教师小结:斗转星移,半个世纪过去了,《清贫》成了人们反复诵读的名篇,其中极富哲理的话语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我们在《清贫》中体会方志敏的革命精神,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加以运用,成长为有骨气的新一代的中国人。

      6.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是指什么呢?(他们有着崇高的精神品质)

      7.教师总结: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气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不用像革命先烈那样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我们也要学习方志敏同志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深入理解题目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朴素的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重情趣。

      所谓的“情”,就是感情。语文课讲得动情,学生动情其中,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导入部分就简要介绍方志敏。了解故事主人公和故事背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与手段。“趣”就是尽量将课上得富有趣味,比如让学生表演读国方兵士与方志敏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探究热情。

      2.重感悟。

      引导学生自己通过重点词句去体味、感悟。比如理解国方兵士的贪得无厌,理解方志敏甘于清贫的精神,老师只用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去朗读和感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领会。

      3.重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生找到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读、品、议、思,明白到将人物写具体的方法是运用恰当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学习完课文,使学生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更学到写作的方法,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历史背景,激情导入。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革命的征途上,无数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2.出示资料:方志敏烈士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狱中度过的。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直至英勇就义,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方志敏一面坚持对敌斗争,一面本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不朽文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清贫》

      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由单元导语导入,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结合历史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①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做个标志。②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出示本课生字,检查识记情况。结合形声字特点识记。读准多音字“吓”字音,组词识记。

          3.反馈交流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体现学习自主性,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比较好记。多音字“吓”,联系生活语境组词辨析,印象深刻。文章层次清晰,抓住“被俘”主要内容,教师稍加点拨,能够准确划分。)

      三、再读课文,体会方志敏的精神品质。

          1.阅读“学习提示”,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2.默读课文,要求:从方志敏的自述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3.交流预设:

      ①国方兵士搜身的动作、凶恶的神态、威吓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他们贪污腐化、一心敛财的丑行,而方志敏临危不惧、革命信仰坚定。

      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出方志敏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②从方志敏与国方兵士的对话中体会到国方兵士自私贪财、穷凶极恶,方志敏廉洁奉公、一身正气。

      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出方志敏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③出示语句“但我说出那几件……齿冷三天?!”

      语气幽默,含有嘲讽的意味,说明他以清贫、朴素的生活为乐,在狱中仍然乐观、坚定。

      流露出坚定的革命信仰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设计意图:抓住国方兵士与方志敏进行对比的写法,体会方志敏的精神品质达到一咏三叹的效果,印象深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交流对“清贫”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方志敏的精神品质与对“清贫”的理解,小组交流比较容易。)

      四、课堂总结,练习巩固。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这是方志敏1935年(  )所写的一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兵士( )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 )的高尚品质。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的有效复习与巩固,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板书设计:

              清贫(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

            方志敏      廉洁奉公  信仰坚定

            国方兵士  自私贪财  穷凶极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动漫教学计划 动漫教学总结09-14

动漫班教学计划 动漫课教学目标09-14

动漫人物教学课件 动漫人物课件教案09-14

部编小学语文五下《清贫》教学设计 清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09-14

《清贫》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清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9-14

五年级语文《清贫》优秀教案09-1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09-14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及反思09-14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09-14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学设计09-14

《清贫》教学设计 清贫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堂实录09-14

清贫教学设计09-14

《清贫》教学设计 《清贫》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