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简短

时间:2023-09-14 13:00:33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

        三角形内角和,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内角的概念,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因此本节课我提出的研究的重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上课前我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大三角形”将军和“小三角形”将军内角和一样大吗?引起同学们思考,激发出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接着学生讨

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首先提出度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之后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发现有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的非常接近180°,让学生发现测量角的度数时容易产生误差,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之后学生通过撕角拼一拼的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合作探究,实验论证”生动地诠释了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本课新知识传授很好的把握三个环节:

        1.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通过量、折、剪、拼等多种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究,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得出研究问题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掌握要领。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就发挥想象,提出度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

        2.在动手操作中验证猜想。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通过撕拼角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验证猜想,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3.重视问题预设,培养“空间观念”。

        “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其实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一知识,所以很轻松地就可以答出。但是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特别重视问题的提出,再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倾听他人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验证猜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我在归纳总结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通过习题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强化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学会大胆放手,轻松自己,发展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那怕他想错了做错了,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儿,给他们更自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他们思考的欲望,也只有这样才能扬起他们创造的风帆!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2

        《三角形内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之后的一个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学生下一步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通过前面的摸底,我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知道的,但都没有仔细研究过。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对教师来说,要展开教学还是有困难的。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整堂课中有所收获呢?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经过操作、验证等一系列活动,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从而习得知识,并得以巩固。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认识内角

        通过回忆旧知,引出钝角三角形,让学生指钝角,接着说另外二个角为锐角,

        教师接着引出这三个角叫做这个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画上相应的角的符号。师接着呈现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让学生找内角,让内角这一概念得到巩固。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内角这个概念是落实得比较到位的,学生也能很快领悟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什么。

        二、认识并猜测内角和

        通过前一阶段的说课,教研员指出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内容

        时,我们首先要告诉学生,或者是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是一个固定的数,有了这样的前提之后才能让学生进行猜测并验证。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把这二个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了。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测哪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相加的和最大?通过这一问题,既引出了内角和,也抛出了猜测。在这个问题抛出之后,通过和吴校长讨论,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预设。在课上,问题一抛下去,学生都说是一样的,是180度。面对这样的起点,我就接着问学生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一位学生回答得支支吾吾,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就坐下了。第二位学生说:因为三角板上有过的,相加的和是180度。这个回答也是在我预设之内的,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触最多的就是从三角板上获得的,所以当学生有了这样的回答之后。我就说,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三角板,你发现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那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呢?你们仔细研究过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通过这一环节,直接把话题引到了今天学习的内容上来了。

        三、动手测量,验证猜测

        在这个过程中,我分了二个层次,第一:学生量教师给的三种类型的三角形。

        第二: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普遍的过程。这是动手操作的过程。因为前面没有试教过,所以在这里花的时间比较多,我自己觉得课上得有点拖,也有点沉闷。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学生是运用180度这个结论来量的。比如说他先量了二个角,最后一个角就不量了,直接用180度减去前面二个角,就是第三个角。我想如果这样的话就失去了测量的意义了。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说他们测量的结果是180度,导致另外一些不是180度的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我想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我在交流反馈的时候,再多加一个环节,问你量出来的三个角分别是几度,内角和是几度,这样是不是会减少一些这样的问题。

        四、通过剪剪拼拼,再次验证

        这一环节,我选择了直接告诉学生,剪下三个角来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

        通过了解,其实有一些学生是知道的。(在听课的过程中,旁边的四年级老师告诉我,他们以前组织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剪角、拼角,所以一些学生有这样的基础)因为事先没有了解,所以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果我选用抛问题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一些亮点。当然这也只是一小部分学生而已,其实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我电脑演示了剪与拼的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剪、拼一拼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是不会拼的,不知道三个角该怎样放。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在电脑演示的时候,如果再多加引导一下的话,可能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

        整堂课下来,我自己觉得上得很沉闷,由于操作活动比较多,学生的注意力也不是非常集中,当然这和我自己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没试教,心里紧张,也因为自己没有经验,课堂气氛没能调节得很好。幸亏有幸听了另外二位老师的课,感觉受益匪浅。特别是徐老师的设计,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自己的课中,我就觉得虽然验证的过程很严密,从特殊到普遍这样一个过程,但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特别少,学生只是进行一些操作。而徐老师通过对直角三角形的验证,继而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进行验证,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我这样设计要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一下子体现了出来。在验证的过程中,也是方法的运用。总而言之,在上课的过程中,给了我一次学习的过程,在教案设计时,该怎么样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怎么样说好每一句话,预设好每一个环节。在听课的过程中,让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当然这些离不开执教者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所有这些,都让我这个新教师感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3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这节课在复习旧知“三角形的特征”后,我引出了研究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而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却无法画出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学生萌生了想了解其中奥秘的想法,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由于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新知的探究就从这里入手。我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由此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我趁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算一算。在明确验证方法后,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有的小组通过量一量、 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有的小组通过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的小组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此时我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在演示中进一步验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获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确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探究新知是为了应用,这节课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练习层次,共安排2个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在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或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练习内容的安排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思考分析,检验语言的严密性。这些练习顾及到了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

        这节课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猜想、去探究、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来解决有关计算问题。

        课程开始前,我让学生计算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和,很自然地引出了“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是180°吗? ”的猜想。当时有同学说不是,又有同学说是的。我告诉学生: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或发明创造都要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那么这个猜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大部分同学首先想到先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的方法,我让学生去画去量了,结果有些学生量出的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我让学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过后,我引导学生:180度是什么角?我们能否把三个内角转化一下呢?经过这么一提示学生想到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学生想到折的方法。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启发,最后学生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后面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并体会到求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可以直接用90°减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来计算,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

        第二次课我从学生常用的一副三角板出发,让学生说说每个角的度数,以及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有学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就接着问: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学生无语。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进行研究,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当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画一画之后找到自己的验证方法时,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共同找到了几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方法。学生们拿着他们手中的三角形,讲述自己的验证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渗透了他们发现的乐趣。在此过程中,我关注的重点除了学生最后论证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了学生思维的过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5

        1、课堂教学要有预见性,更重视课堂生成性。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教师才能设计出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案,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动态。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猜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学生非常肯定的说是180度。还说不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时候与老师的预见是不同的。原本以为学生会猜出不同的结论的。但是付老师表现出了教学机智,他问,究竟是不是180度呢?你怎么证明呢?这进一步的提问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考的引向了课堂的中心所在。

        2、找准教师“导”与学生“行”的平衡点,关键词是相信学生是能行的。  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理念的一轮轮冲击下,逐渐被广大教师在思想上摒弃,但是要真正实现教师变满堂讲为适时导,学生变“听”为多方面“行”的课堂局面,还需要教师找准“导”与“行”的平衡点。

        本节课中,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很多同学早就知道了,但是这节课的目的很显然不在于只教给学生结论,而是要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遇到问题努力求证的科学精神,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我认为这节课还可以放手更多一些,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实验求证结论。在相互的争辩中明晰概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孩子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启发和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来激起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浓厚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们看出,学生有独立探索的精神,也有去证明求知的能力,我们要的只是信任他们,设计好实验方案,做好组织,让学生的操作、讨论、练习等活动有条有理。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6

        有许多内容我们教过多次,但如何教教学效果更好,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回想一下,有许多想法: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知道,只不过那时是通过度量得出来的。因此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和方法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如何证明这一结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在上新课之前,我事先让每个学生剪好了一个三角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验证。教学中,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剪下来,把三个内角拼合在一起,会得到一个180°的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状态,积极性较高。并且有的小组整出了多种拼合方法,还有一个小组通过折叠的方式来验证,我都及时给予肯定。接下来让学生把得到的图形画在练习本上,从中有没有受到启发,探索出证明思路。这一过程中,有些同学能拼出但画不出图形,导致了找不出证明的方法。下一步在证明的时候,有的同学能说出理由,但写的时候无从下手。说明学生不论是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几何语言方面的表达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在后续的学习中需要慢慢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能学会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7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算一算。在明确验证方法后,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有的小组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有的小组通过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的小组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此时我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在演示中进一步验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获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确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8

        课程将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着重点放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并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技巧。

        这节课我设计了以“观察—猜想—验证—应用”为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知不觉”学习到新的知识。在学生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激发求知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最后达成共识。

        这节课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三个三角形的争吵”入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让学生“量一量”、“剪—拼”、贴近了学生的生活,降低了学习难度,注重学生们的动手实践,亲生去体验去感悟。

        在操作反馈的过程中我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你选用什么三角形,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第二,经过操作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分小组对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进行验证,经历量、剪、拼一系列操作活动,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

        本节课不足之处:

        1、 学生在还没学习三角形的特性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就无法复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2、在解决三角形内角和是什么这个问题,说的不够透彻,课后我改成这样,先让两个学生说,说完让一个学生指出来,让他用黑色水笔画出来。为验证三角形内是180度做铺垫。

        3、学生在介绍剪拼的方法时,可以让介绍的学生先上台演示是如何把内角拼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就可以节省时间。而且由于内角和这个概念没有讲清楚,学生在这一环节花了一定的时间。

        4、在学生汇报方法时,还应该用尺子比一下拼后的三个角是在一 条直线上,更直观的说明三个角形成一个平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练习设计是有分层次,但是学生说的较少,我比较急地去分析, 留给学生的时间不足,这是我今后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用测量或剪拼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并会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但整堂课引导的比较急躁,今后我要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努力,我愿意锻炼和改变自己。《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9

        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自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在练习的时候,由于形式多样,所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效果很好。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学生在折纸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汇报时,我引导小结不够。在练习时基本练习题太少。

        1.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应该干什么?

        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会边走边不停地提示学生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其实,这个时候老师的提示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仅影响学生的思路,还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我想,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做的是快速浏览每个小组,看看每个小组的问题所在,帮助每个小组排除学习的障碍。然后找到最需要帮助的小组,介入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状态,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因为在几分钟的交流时间内,老师不可能每个小组都照顾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帮助每个小组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当学生的认知和原有的经验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让学生去研究和探索,然后获得结论。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情境中往往会有很多情况出现。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如果我那样做了,就可能会偏离我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不知所措。其实,在课堂中,这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最好契机,抓住学生最核心的问题,重组我们的课堂思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讨问题。我想,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0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材是先让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尺得个内角的度数和,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吗?再通过组织操作活动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根据这样的教材安排,本课的重点也就应放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探索上,让学生在探索中深入理解得出过程。针对教材的如此安排,我也设计了如下的开放的课堂预设:

        验证过程

        1、要知道我们猜测的是否正确,你有什么办法验证呢?

        先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交流想法:

        生一:我们组根据刚才三角板的内角和是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得出的,所以,我们就用量角器量出了三个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学生说出了测量的度数相加,虽然不是很精确180度,量的过程中有点误差,得到了在180度左右。

        生二:我们组是把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跟书上一样去折,折在一起发现正好是个平角,所以我们发现锐角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及时表扬了能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生三:我们组把钝角三角形跟刚才一组一样,折在一起,发现也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生四:我们组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跟上面两组的同学一样折在一起,三个角拼起来也是一个平角,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生五:我们也是折的,但我们没有把三个角折在一起,而是把两个小的角折到直角那里发现两个锐角合起来正好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重合,图形也就成了一个长方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再加个直角也就是180度。

        也有同学提出了采用了减下角再拼的方法。

        以上这个小片段,虽然在孩子们表述中没这么流利,完整,但却是他们最真实的发现,这堂课上下来,感觉收获很大。

        自己感觉这节课的设计上把握了学生学习起点与心理,遵循了教材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的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重复粉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交流机会。学生思考着,讨论着,交流着,感悟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强。《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1

        一、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上“三角形内角和”,因为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就从这里入手。先让学生算出一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接着,引导学生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反思

        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教学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过渡自然且有吸引力。

        但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我觉得语言不够生动、连贯,声音也很小。其次,学生在进行操作活动前,我也没有明确说明操作方法,使学生不理解操作的用意,也没有让学生在操作中真正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最后,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归纳也没有完整,等等

        总之,在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上,使自己不断进步。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2

        我在讲“认识三角形”时,“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学生早知晓,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会一样?

        这也正是我本节课要与学生共同研究的问题。这时学生想说为什么又不知怎么说,又因不知道怎么说而感情特别激动。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于是我让他们将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之后找到自己的验证方法时,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共同找到了几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方法。学生们拿着他们手中的三角形,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验证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渗透了他们发现的乐趣。

        有的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撕下来拼接到一起,有的同学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沿着三角形的中位线折到一起……其中有一组同学竟然用稚嫩的声音说: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证明。于是他们阐述自己借助与三角形底边平行的线与三角形所形成的内错角进行证明的方法。

        至此学生完成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充分展示了数学地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3

        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上课时,我先出示了书本上的图片,大的三角形对小的三角形说:“我的三个角的和一定比你大”。问学生是这样的吗。起先就有同学问了,什么是内角和,我稍微解释后,同学们就开始些争论了,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孩子们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都可以)。然后让他们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出他们的和。我在巡视的过程中,选出了一些同学的三角形以及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也发现有些同学已经忘记量角的方法,或者量的过程不认真,导致结果出错,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就给予纠正。

        最后,同学们也都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其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然后让他们看智慧老人的一句话“实际上,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就是180度,只是因为测量有误差”,所以有些同学量出来的并不刚好是180度。那么智慧老人的话有没有道理呢?我抛出了这么一个疑问,让同学们想办法证明。最开始,有人提出了用折的方法,我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让他折给大家看,发现三个角拼在一起后就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但是问到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的时候,就没有同学回答了,时间也快到了,我就自己匆匆忙忙的把先撕后拼的方法给讲了。之后讲了一道内角和的应用,然后就让他们下课了。

        在这节课的过程当中,我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有几个,主要是后半节:

        首先,同学在用折一折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虽然上台演示的同学有折出来,但速度不是很快,而且但并不是没个同学都能折出来的,所以在上面的同学折出来后,我觉得让其他同学也试一下,肯定有人没办法,所以要提醒他们,折时要注意平行折。这样也会更有说服力。但是我也没让大家准备三角形,也就没办法了。这里我更体会到提前备好一周的课的重要性了。这也是我们校长和教导时常强调的,以后一定得改正。

        其次,让同学们想办法用令一种方法证明时,我显得急躁了,虽然同学们没有一下子想出来,但是我也应该多给他们些时间,让他们多思考,或者稍微给点提示。我想起上学期中关村的老师上认识角的时候,就很耐心的给孩子们时间去探索,去发现。所以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我还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加合理。  最后,也是我经常在思考的。为什么我们班发言的情况总是那么不如人意呢。没次到我的师傅班上听课时,我都发现他们班孩子充满了激情,而到了我们班,情况就大大的改变呢?是提问的方式有问题吗?不过可能有一点,是因为我在课堂当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激励性的语言太少了,导致有部分人失去热情,还有就是自己上课总是急于求成,让孩子们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也使有些人已经懒得思考了。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大大的改善才行。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我通过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课件中不仅有动画而且插入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

        首先课件演示三种不同的三角形在争吵,(学生录音,把每个三角形说的话录下放入课件中)让学生判断他们在争吵什么,引入本节课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眼睛一亮,耳朵受到刺激,吸引珠学生们的注意力,很巧妙就把学生带到课堂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次让学生观察每把三角尺的内角和内角和,以及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内角和是多少,利用身边的学具材料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呢?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学生带着问题和质疑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时同桌两人一组测量三角形的内角以及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并抽查小组上台把合作探究结果输入电脑表格一便统计和观察。但是由于需要帮助学生输入电脑,不能对每组学生的测量进行指导及询问,很多学生是运用180度这个结论来量的,不过还是有一组学生测量后得出结论是189°,有了误差。下面我就引导学生哪个角是180°,以致学生提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看看能否拼成一平角,,师生共同撕拼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撕拼过程中学生不知如何下手 我对学生进行辅导。但是有时间的有限,不能让所学生都亲自感受一下这一撕拼的过程。但是课件上我运用动画演示,学生可以亲眼看到这一过程。

        课堂练习我是通过一个游戏“挑战不可能”巩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运用课件展示了练习题的多样化,层次化,有易到难,并运用一些可爱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后有主角“三角形”(音频)出题带到“荣誉殿堂”。游戏是孩子都喜欢,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可以激起孩子的活力,调动他们高涨的情趣。但是我觉得这节课我设计的这个游戏只激起部分孩子的兴趣,如果把这个游戏设计成小组比赛或者男女比赛,看谁最终进入“荣誉殿堂”更激发学生的激情。

        总之,本节课我和学生完成的教学目标,学生也能感受到课件不仅能播放图片,而且可以播放音频、动画。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教学重点难点可以清晰的展示给学生,可以增大课堂的容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是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多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致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5

        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堂上我围绕以下几点去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营造研究氛围

        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为此我抛出大、小两个三角形争吵的情境,让学生评判谁说的对?为什么争吵?导入课引出研究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起探究活动。我在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时,没有按教材设计的量角求和环节进行,而是从学生熟悉的正方形纸的内角和是360°入手,再把正方形纸沿着对角线剪开后会怎样呢?猜想一下其中的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几度?学生很快得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猜测以下是不是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呢?再组织学生去探究,动手验证,并得出结论。生在不断的发现中很自然地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猜想。这样既使学生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又使学生有高度的热情去继续深入地研究“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活动或发明创造都要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然后再小组汇报研究结果以及存在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把握好生成性资源,让学生认识到有些客观原因会影响到研究的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三、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研究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二层练习是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或底角的度数,让学生应用结论求另外的内角度数。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练习设计提问体现开放性,“你还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运用已有经验去判断思索。

        四、教学中存在不足

        在教学中,由于我对学生了解的不够充分,让学生自己想其它的验证方法,难度较大,浪费了大量时间,使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练习较少,新知没有得到充分巩固,以后应引起重视。在设计教案时要了解学生,深入教材,精心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简短】相关文章:

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简短09-14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09-14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不足之处09-14

《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9-14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不足之处09-14

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解决问题09-14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简短09-14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精选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反思09-14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4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一年级《文具的家》教学视频09-14

一年级《文具的家》教学反思 《文具的家》第一课时教学反思09-14

《文具的家》优秀教案 文具的家优质课教案09-1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教学设计09-14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5课《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文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