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学情分析
走入一年级下册学习的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汉语拼 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识字。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 字方法独立识字。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结构,能够找到关 键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的书写汉字。在朗读课文方面已经可以做到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但是,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因此教师要对停顿、词语连读方面做重点指导。
二、设计理念
《端午棕》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描写传统节日的课文,教师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
段,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且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尤其要读好长句子。在学好 生字,读好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最终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描述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3 个会认字,正确书写田字格里 7 个
会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的来历风俗,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难点: 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
动。
思考: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
么?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 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二、初读课文,学习会认字
1.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 边巡视边纠正字音。
2.学习会认字。
(1)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 字旁、“米”字旁,教师强调作为偏旁后立和米的变化。
(2)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可以使用加一 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顺口溜、编故事等的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
3.认读生词。
玩一玩游戏:摘苹果
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读对一个词苹果就 被成功摘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的形式,启 迪学生识字的智慧,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学习会写字
(一)再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一边听一边标出自然段,并特别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师重点点评长句子的断句 方法。
3.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男生女生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
(二)学习会写字1.教师讲解
(1)指导书写:午。
独体字,区分午和牛,区别在于中间的竖是否出头,牛要出头,午不出头。午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2)指导书写:叶。
左右结构,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 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书写叶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
(3)指导书写:真。上下结构,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一共三横不可少写, 三横都不要碰到右边的竖。
(4)指导书写:豆。
独体字,书写时注意: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
些。
(5)指导书写:节
上下结构,草字头的横要写长一点,最后的竖写在竖中
线上。
(6)指导书写:米独体字,横压着横中线、竖压着竖中线、撇和捺要写的舒展。
(7)指导书写:分
上下结构,八字头的撇和捺的头要挨着写,不可以分家了,并且写舒展。
2.学生书写,每个字在田字格写两个。教师强调写字 姿势:头要正,身要直
“三个一”要牢记(胸离桌面一拳,手握笔一寸,眼离 书本一尺)
3.利用学乐云进行书写作品展示,请孩子们自己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字间架的结构,重点笔 画引导学生独立书写,并强调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引起学生 的重视,而学生自己点评作品又加深了对字印象)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作业布置:带拼音写会写字,每个三遍,组词两个。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总结与练习巩固)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游戏导入:找动物。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动物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 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2.全班齐读课文,努力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复习生字,朗读课文为课文学习作准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内容,指名一生朗读, 请大家思考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一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外婆包的粽子 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自由朗读课文。(4)请学生回答,注意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 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 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 糯米,中间有一颗 枣。
②思考: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
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 一颗红的枣。
④教师点拨:这样 AAB 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自告奋勇为大家展示。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外婆的粽子有哪 些花样?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回答。并思考:我们应该带着 怎样的心情去朗读这一自然?
(3)请一生给大家展示一下,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4)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带着高兴的,快乐的心情读。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 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2)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问题,并指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达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心灵 交融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 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 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 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板书
10、端午粽
做法 → 味道 → 种类 → 纪念意义
四、教学反思
1、在教学本课时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 初心,希望能够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的有趣的课堂情景,教学氛围来引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 解课文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2、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识字的热情特别高,尤其很喜欢自己编字谜,编儿歌。朗读课文的热情也非常高,每次经 过我的点拨之后总有同学能有另人欣喜的进步,和心领神会 的火花,每一位同学都能读出自己理解后的感情和个人特色, 我甚感欣慰。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功不可没 。
3、也有一些不足之出,比如在时间把控上还需要做到 节奏紧凑一些,今后要改掉拖沓的毛病。
【《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分析 《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分析与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_《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端午粽课文教案设计09-15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第二课时教案09-15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端午粽》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端午粽教案09-15
文章《端午粽》的优秀教案设计推荐 端午粽优质课教学设计09-15
《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分析 《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分析与反思09-15
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总结报告09-15
中学政治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中学政治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总结09-15
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政治课教学心得体会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