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比赛视频

时间:2023-09-14 10:45:55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

        本文编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桃花源记》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叙述了理想社会的模式,表达了一种憧憬。语言凝练又隽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

文阅读能力,这篇课文还是比较浅显易懂,文意理解相对简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定位为“美文美教”,把本文的目标定为以下的几点: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

        3、品味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4、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感受桃花源美境,品味优美语言。

        2、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的要求,将朗读,背诵课文结合到对文章的赏析当中,在感受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达到感知知识的目的.。具体采用如下方法:

        1、朗读法;2、想象法;3、自主和作探究法;4、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三、说学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现的字词的含义,并能翻译全文。

        2、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读。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与“乐”的分析,领会本文的主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程序:

        (一)复习提问:

        1、全班学生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口译课文

        3、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二)导入新课: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欣赏课文,一起走入桃源胜境。

        (三)分析课文

        1、品味“美”和“乐”

        渔人进访的桃花源是一个美景如画,怡然自乐的“绝境”,其中的“景美”“人乐”,让我们做如下分析:

        (1)景美:

        ①在课文中找出描绘桃花源美景的句子提示:外围的美……,源内的美……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中一二段

        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番桃源美景。 ④请欣赏桃源美景,课件演示

        (2)人乐:

        桃花源外的桃林,清新、美好,桃花源内的田园风光,恬静、迷人,那么桃花源内的人呢?学生讨论总结:乐

        ①从文中哪几句体现出来;

        ②分析“乐”的原因;

        [讨论]:为什么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桃花源人乐呢? 2、桃源人的淳朴、好客

        [课件演示]:文中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加以复述。

        3、桃花源系作者虚构:[课件展示]

        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世界。 ②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这样的世界。 (四)巩固练习:

        1、《桃花源记》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课件展示: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的地方。讨论、确定:课件打出答案。

        2、对这种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讨论后各抒已见,允许有不同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写作(任选一题)再造想象:

        1、我来到桃花源2、今日桃花源3、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六)板书设计:桃花源记

        桃花源内

        景美:

        进桃花源外

        人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出————————踪奇:

        遂迷,未果

        五、说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我是本着踏踏实实上课,力求使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既有知识上的收获,又有能力上的训练提高。在前堂课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复习旧知识和理解主旨。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社会理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前我布置学生研读课文。我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巩固第一教时所学的文言注释,以口头提问的形式考查。力求达到温故而知新。

        接着,在诵读中体味本文的田园风味。从景美、人乐、踪奇三方面来品位。因为体味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然后,深入研讨课文,理解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一理想社会?这一环节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训练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设置作业再造想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主题。

        反思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教师的评价要有意滞后,留给学生争论的空间,使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得以解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锤炼评价语言,使之更凝练、更优美、更机智、更丰富。

      《桃花源记》说课稿2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桃花源记》是初中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的是文人墨客的博大理想与志趣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五篇文章的体裁不同,有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作者自己对黑暗社会现实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  教学目的: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积累文言词语对照课文注解独立完成课文翻译;诵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重点: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培养并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课文中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启发、欣赏、探究。

        (二)、说教法。

        1、主要运用诵读、启发、读书指导及欣赏、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2、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启发,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

        3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

        4、文中的一些探讨性题目,可运用探究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小组合作讨论: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导入——朗读感知——理清全文思路——文章赏析、研读——知识拓展延伸——教师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

        1、导入并题解。

        ——景色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活美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人情美

        展开想象与联想用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描绘桃源人的生活环境及社会风尚。

        如:这里的______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的'美我们概括出了景物美、生活美、人情美,这三个方面是不是桃花源最吸引人去的地方呢?我们中国大山名川,风景美,生活美,人情美的地方也不少,为什么桃花源让人魂牵梦绕,一千多年来,在中国诗人的心中,桃源仙境始终美好,让人向往呢?

        探究桃源人举家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的原因?

        由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  要求:朗读是应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如“乃大惊”,“皆叹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源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战乱连年的年代,优美的世外桃源是否存在?(结合前面的写作背景分析)

        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和“……,欣然规往。末果,寻病终”,作者写这些句子目的是什么?

        (同学可通过读课文最后两段来了解)

        暗示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故事?

        5、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师小结:这篇课文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的存在,实中有虚,以“不复得路”“未果”等句写出仙境在恍惚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觉得似梦似真,这些都不过是陶渊明巧妙的安排,理想的寄托,美好的愿望而已,实际上是子虚乌有的,桃花源让后人津津乐道,可见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了。

        作业背诵全文。

        6、知识拓展延伸。

        抽一生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理想的明天。

        7、最后让同学随着音乐朗读课文感受桃花源的美。

        8、说课板书:

        景色美战乱

        生活美没有压迫

        人情美剥削

      《桃花源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作者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一定的社会理想。

        教材特色:语言浅显易懂,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教材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文言文的审美情趣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

        3、领会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培养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重难点:

        【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难点】

        1、领会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

        2、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三、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应该可以自行疏解文意,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的独立性有所发展,但仍很片面,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点拨法。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学法:诵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等。我计划用多媒体课件1课时完成这一课的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从情境导入,检查预习,译读品味,体验欣赏,拓展延伸,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等环节进行教学。

        (一)设置情境导入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教师以一幅桃花源图片配上轻音乐,在这其中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四季风景如画,当春天桃花盛开时,人们在田间自由的耕种,老人和小孩悠闲自在地生活着,这个地方就是“世外桃源”。它源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文中去领略一番吧。

        【设计意图】以音乐渲染情境,美丽的图片能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想象。

        (二)预习检查

        新课标指出:“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同时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简介作者。教师先检查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情况,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能从课下注解了解到陶渊明的部分知识,显然这些知识还不够,教师出示课件上的知识并引领学生去了解。

        2、全班齐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对字音、节奏、情感的把握情况。如果学生对字音、节奏、情感把握有偏差,就安排学生对照课下注解自读课文纠正字音、节奏、情感的环节。

        3、学生对照课下注解自读课文。教师讲明自读要求。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班级,对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查字典等提出表扬,以期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

        4、展示朗读成果。教师请几位学生读课文,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字音、节奏、情感。并安排教师师范朗读:“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5、再次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1、让学生简介作者是为了让学生养成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习惯并形成能力。

        2、将字音的'教学放在朗读中,符合学生接受新知的规律。

        3、教师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示范朗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译读品味  新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复习文言文翻译五字法和信达雅要求。

        2、同桌互译全文。教师先提出要求:用铅笔圈下较难的字词或句子,然后学生对照课下注解一人一句翻译全文,教师在此巡视全班掌握学生翻译的情况,并相应答疑。

        3、全班交流疑难点。

        4、教师出示检测题。

        【设计意图】

        1、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能粗略看懂一篇文言文并能尝试着用现代汉语把文意表达出来,已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2、通过检测题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四)体验欣赏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情境——穿越时空连线,让学生扮演记者和渔人、桃花源村人对话,在这样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较难回答的问题教师记录并用多媒体呈现出来。

        2、问题有:

        (1)、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风尚如何?

        (2)、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为什么??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并组织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符合新课标的阅读要求。

        (五)拓展延伸

        因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我们今天的社会便出现了很多桃花源。假如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桃花源呢?写出你的导游词。

        (六)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桃花源,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老师希望每位同学能树立起自己的理想,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桃花源”。

        【设计意图】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七)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全文  2、选做题:用自己的话叙述文中的故事,并说给父母听。

        3、拓展题:预习24课《大道之行也》,找出和《桃花源记》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

        作业分层次,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说板书设计

        七、说教学反思

        1、对于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朗读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我在备课时主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对照课下注解自行朗读课文、疏解课文。通过朗读展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充分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二主”作用。

        2、创设情境,时空连线让学生与文中人对话,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设计分层次,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聆听

      《桃花源记》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所处的地位及联系

        语文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八年级(上)对浅易文言文已有了一定量的编写。通过三册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必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样式。文言散文在整个中学教育阶段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在八年级(下)第七单元开始安排文言散文,三篇“记”篇幅相对前三册出现的文章来得长。而《桃花源记》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它是我国千古散文中的奇葩,传诵千古而不衰。这一课给学生印象好坏必将影响到以后学生对文言散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课进行时代的处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散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文体上属于“记”一类的文字,四篇都被选入《古文观止》作为传诵千古的美文,学习、背诵这样的文章对培养、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很有帮助。教学中应该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在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识,形成能力来学习这几篇文言课文。

        (二)教学内容

        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而作为文言文,在教学上,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因此,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作者,把握“记”文体特点,疏通文意并熟读第二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文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这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的

        1、掌握“交通、问讯、绝境、间隔、无论、妻子”等词的古今异义,掌握“志、寻”等字的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

        2、初步了解“记”的一般特点。

        3、疏通文章

        4、流利运用普通话朗读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部分虚词

        2、顺畅朗读并熟读成诵

        3、领会本文按渔人所经历的顺序记叙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且详略得当的写法。

        二、教学方法  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以存疑——质疑——解疑的模式解决字面上的翻译。

        2、运用归纳教学法学习实词、虚词,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同类知识点。

        3、边读边译,反复朗读增强语感。

        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规律并形成习惯。

        三、学法指导

        1、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养成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现的字词的含义,并能翻译全文。  2、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读。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准备课文录音带、录音机,并准备好《天仙配》音乐磁带,小黑板。

        (二)设置情景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天仙配》———(曲终)你从歌曲中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归结)歌曲描绘的是一副环境优美、夫妻怡然自乐、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美景。这种美景过去有吗?现在有吗?将来有吗?(学生作出回答后)不会,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比喻?——“世外桃源”。是的,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现在我们一起跟陶先生走进世外桃源吧。

        以音乐渲染情境,美好的音乐能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

        (三)预习检查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卡片指名解释字词。

        3、让学生说说对“记”的'理解。

        4、指名概述课文内容。

        朗读一是为了检查学生预习时关于字音的掌握情况;二是引导学生初步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地熟悉课文。卡片解词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符合初二学生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原则。概述内容符合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四)阅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及朗读节奏,进一步感知全文。

        录音示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加专注阅读课文。

        2、了解作者及背景——以《爱莲说》及《饮酒》两篇诗文回顾作者,并让学生借助资料进一步介绍作者。之后,教师强调与本文创作有关的内容: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分裂崩亡时期和晋末的换代之际,社会矛盾尖锐,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他对东晋的黑暗现实不满而归隐,而对这些惨痛的现实,越来越坚决地否定自己所处的社会,不断构思和向往理想的生活图景。《桃花源记》就是他亲笔绘出的理想社会图景。

        让学生简介作者是为了让学生养成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习惯并形成能力。教师的进一步补充强调则是为了后面文章主旨的理解打下基础。

        3、解疑、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把预习中碰到的不理解的词句指出来,同学间互相解疑,未能得到解决的疑问由老师解答明确。  符合课标的阅读要求——对课文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在个别字、词、句排除疑难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并反复朗读。方法:同桌一人读原文一人口译,逐句疏通文章。对于串译有不妥之处,师生共同加以纠正。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初二学生,能粗略看懂一篇文言诗词并能尝试着现代汉语把文意表达出来,已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节奏反复朗读并能熟读成诵是初中生阅读浅易文言美文最基本的要求。

        6、默读课文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武陵人一路上见到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作者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个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比赛视频】相关文章:

《桃花源记》的优秀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和教学设计09-14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桃花源记》 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课文09-14

《桃花源记》说课稿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说课稿09-14

《桃花源记》 教案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 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09-14

《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第一课时09-14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09-14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比赛视频09-14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三篇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2课时09-14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后反思09-14

《桃花源记》课文教案及反思 桃花源记课堂反思09-14

2023《桃花源记》优秀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一等奖讲课视频09-14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部编版09-14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中班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