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师说》优秀教学设计 师说优秀教案设计3课时

时间:2023-09-09 00:02:04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语文《师说》优秀教学设计

        语文《师说》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读通(搬字音、查字音),读懂(搬词义、问老师),耐心(要勇于研究注释),决心(树立学好文言文的决心)。本课拟采用目标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既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也让学生便于总结他们掌握了什么。作为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要力求把它当作现代文来上,把重点词义的解释放在理解课文中去进行。文章整体结构的理解放在背诵前进行。理解文言文的内容,牵引学生进入文本采用问读法进行。

        【教学过程】

      

  一、预习安排

        利用词典和课下的注释,把课文读通,读畅。并且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课堂进程

        1、老师介绍文学常识。抓住如下中心词介绍:

        韩愈、古文运动、写作背景、解题。

        2、老师出示案例,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引入文章。

        有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  (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老师的宽泛定义,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

        3、齐读文章,学生活动:你能大致地说一说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吗?

        明确:本文主要讲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陋习。

        4、学习第一段:

        ⑴ 朗读:点读第一段──老师纠音,并指明朗读中的缺陷──学生齐读。

        ⑵ 老师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进入文本,利用课下注释理解文本,然后参与三个问题的讨论。理解与翻译中要注意下列词的用法与意义:必、受、师(6个)、是故。  ① 老师是干什么的?

        ② 人为什么需要老师?

        ③ 选择老师需不需要考虑他的年龄大小?

        ⑶ 各自背诵第一段──点背──齐背。

        ⑷ 老师总结: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接着指出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总之,这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人们从师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并阐明了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5、学习第二段:

        ⑴ 朗读:点读──师正音──齐读。  ⑵ 理解文本: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弄懂这一段所写的内容,参与下面问题的讨论,并且在理解与翻译的过程中掌握下列几个词的意义:出、下、耻师、句读、不、族、相若。

        ①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在从师学习的态度上有何区别?为什么“圣益圣,愚益愚”?

        ② 今之众人对自己和对孩子在从师的态度上有何区别?

        ③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④ 本段文字所写的内容是?(抨击了“耻学于师”的陋习。)  ⑤ 本段文字论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对比。)

        ⑶ 熟读──背诵──齐背。

        ⑷ 老师总结:本段运用了三个对比,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陋习,这是结合当时的现象从反面进行批判。文段上是首尾照应的,前面提出师道之不传,欲人之无惑的现实,然后通过三个对比来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尾两句与首句照应,再次说明了师道之不复的原因。

        6、学习第三段:

        ⑴ 朗读:点读──齐读。

        ⑵ 理解文本: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内容,掌握重点词语有:常、师、之徒、专攻。讨论下列问题:  ① 作者列举孔子拜师一事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 孔子为什么我们要拜这些人为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⑶ 各自背──齐背。

        ⑷ 老师总结:这一段,举当时备受尊崇的大“圣人”、大学者孔子的例子,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也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而且还为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佐证,一石三鸟,事例选得非常精当。

        7、学习第四段:

        ⑴ 朗读:点读──齐读。  ⑵ 理解文本:

        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内容,应掌握的重点词语有:传、拘、嘉、贻。并参与讨论一个问题:

        作者写《师说》这篇文章的直接动因是什么?

        ⑶ 各自背──齐背。

        ⑷ 老师总结:这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但作者并没有把它作为附记来写,而是围绕中心论点来写:他赞扬李蟠“不拘于时”(与上层“士大夫之族”相反),“学于余(从师学习),“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就是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论点。

        8、理解全文结构:

        (这是为学生背诵课文作准备。)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并形成如下板书:

        三、段意

        论点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二、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 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 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四、说明写本文的原因 结论:向后学号召。

        1、不拘于时;

        2、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点

        8、背诵全文:  9、课后拓展:

        ⑴ 学了本文你思想上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⑵ 现在我们还需不需要老师?请谈谈你的见解。

        语文《师说》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认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 理解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3. 体会韩愈散文雄健明快、汪洋恣意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 由《马说》导入

        二、韩愈与古文运动

        1. 骈体文

        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2.古文运动

        指唐代中期以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词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载道。

        3.唐宋八大散文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三、研读课文

        (一)第一段

        1. 疏通文意

        2.第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3.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从师的重要性?你觉得老师重要吗?

        从教师的职能作用来正面论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作者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道之有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第二段

        1. 疏通文意

        2.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 本段分为几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三层,对比论证。

        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把为子择师而自己却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  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三)第三、四段

        1. 疏通文意

        2. 第三段主要写什么内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3. 第四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四、体会韩愈散文雄健明快、汪洋恣意的特色

        1. 运用排偶句式(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有助于增加文章的气势,而且有一种音节的美,在语气上也很自然流畅。

        2. 语气语调婉转多变,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嗟乎”,“呜呼”(语气词加强感叹)

        “其皆出于此乎”(疑问语气)

        “吾未见其明也”(判断语气)

        “其可怪也欤”(感叹语气)

【语文《师说》优秀教学设计 师说优秀教案设计3课时】相关文章:

《师说》教学设计详解 师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09-08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两课时09-08

课文《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教案09-08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说》优秀教案09-08

《师说》教学设计_师说优质课一等奖 师说一等奖公开课教学实录09-08

《师说》教学设计范文 师说教案优秀教案09-09

语文《师说》优秀教学设计 师说优秀教案设计3课时09-09

《师说》优秀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一等奖09-09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案两课时09-09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说 公开课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的结构要素思维导图09-09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内容怎么写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ppt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