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
准备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玩具等。 教学设计 设境激趣 聪聪、明明,他们俩今天也来了,他们有一些问题想问问大家。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教师给予鼓励。 [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 情景对话 (出示课件)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干吗去啊? 明明:我去买空尺子,我拿了12个一角。 聪聪:拿那么多,要是丢一个,怎么办啊? 明明:那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过渡进入新课 1.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生讨论 生A:可以换两张5角,一张两角 生B:还是多。可以用10个一角换1张1元,2个1角换1张2角。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通过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 2.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出示课件) 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3.换钱游戏:小组四人利用学具互换。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4.师:现在,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大张量贩”。 (课件出示)尺子:1.20元 明明:这1.20元是多少呢? 师:明明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谁来帮帮他? 学生讨论 生:1.20元就是1元2角 师:对了,我们看1.20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课件出示) 本子 0.50元 8角 墨水 3.00元 1元2角 书包 35.90元 9角 尺子 1.20元 5角 橡皮 0.90元 3元 铅笔 0.80元 35元9角 5.师:你们看,聪聪也来了。 (课件录音)聪聪:“听说有一些小朋友上不起学,我就拿着我的零花钱也来买一些文具,送给他们。”买一枝铅笔和一本本子用多少钱?一把尺子和一块橡皮呢?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生:8角+5角=13角=1元3角 1元2角+9角=21角=2元1角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师:为什么把20角换成2元?答案(略) (课件录音)聪聪:我用10元去买墨水,该怎样呢? 生:10-3=7元 6.小结:以学生为主,教师给予补充 7.出示课题──简单的计算 实践活动 (课件)小朋友们,你们想用手中的钱去买一些礼物,一起送给远方的小朋友吗?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位买。 [让学生从已知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结 (课件)小朋友们,今天我跟你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可真棒!小朋友们再见! 生:聪聪,明明再见! 教学设计说明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本节课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通过:摆、看、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在学生知道了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教学中,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故事中学习身边的数学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一、注重趣味性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使儿童喜爱的人物在屏幕上亮相,做到绘形绘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出实践性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机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三、培养自主性 教师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意图: 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文学手法,会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故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美妙动听的音乐竟然改变了狐狸和狮子凶恶的本性,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萌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能够看图讲成简单的小故事。 2、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来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欢迎它的到来好吗?(师幼一起倒数迎接小松鼠的出现) 二、播放课件,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让幼儿猜测讲述。 师:瞧!它是谁呀?它手里抱的是什么?大家来猜一猜,小松鼠抱个梨会什么呢? 2、出示第一幅图的下半部分,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小松鼠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 师:小松鼠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松鼠用梨子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好吗?(点击响音乐,音符随音乐的节奏缓慢出现)音乐好听吗?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这美妙的音乐传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幼儿讲述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的变化。 师:瞧! 狐狸在干什么?狮子在干什么?它们听到音乐了吗?美妙的音乐传到了狐狸和狮子的耳朵里,大家猜一猜,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会怎么样? 4、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音乐。 都有谁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呀?(点击音乐中断,梨籽从小提琴上掉下来)咦?什么东西掉下来了?小动物们看到掉下来的梨籽会怎么办? 5、出示第四幅图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讲述。 师:瞧!它们拿梨籽做什么了? 6、出示第四幅图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他们看到梨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又会怎么做呢? 7、出示第五幅图,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师:都有谁在拉小提琴?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拉小提琴,森林里会怎么样? 三、完整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了一把梨子小提琴,你们想不想也得到一把梨子小提琴呀?今天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老师也会送你一把梨子小提琴。 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 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 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 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 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自我评析: 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容易写错。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我选我》,理解选(选举、推选的意思)。 齐读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下面你们就轻声读课文,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今、林的韵母是前鼻音,名、让的韵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示范(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请学生说一说:我是谁,他为什么选自己当班上的劳动委员。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1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讲了什么:班上的劳动委员李青转学了。 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 (1)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时,为什么教室静悄悄的? (2)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3)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先理解前两个问题。(静悄悄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这件事很认真,都在想该选谁劳动委员。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大家都没有想到。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人选自己。) 指导朗读。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教室里静悄悄的要读得慢而低,显示出教室里很安静,大家正在思考问题。我选我,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让学生多读王宁的话,体会他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①王宁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学习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点;②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指导朗读。老师的话要读得和蔼可亲。王宁的话要读得诚恳、坚定。 3.有感情地朗读课第1-3自然段。(齐读、指名读) 4.齐读第4自然段。讨论: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全班同学想念王宁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大家用掌声表示赞同和鼓励。)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齐读、分小组赛读、个别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读、齐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校:右边是交,不是文。 名:要与路右边的各区别。 为:先写左上一点,再写一撇,最后是右下一点。 话: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舌,不是古。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 校、让、说、好、话5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今的人字头,撇和捺的起笔相接,开口度较大。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1)齐读,指名读。 (2)启发学生用关心、热爱进行口头组词搭配练习。(关心同学、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2.课后练习第4题。 (1)学生自由轻声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用比较的手法,指导学生体会每组的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简说: 口语交际是“说说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点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习作根握口语交际内容来选取合适的角度来介绍自己。我的发现中安排是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反问是修辞方法的一种。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有两种类型: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2、肯定形成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 让学生体会两组句子之间存在的意思相同,而语气上存在的差异。“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还有思想方法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既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1、问问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 2、小黑板 教学课时三课时(3月26日)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之前,请学生去向老师、朋友、同学了解自己,看看在别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一、班队形式展开活动(主持:老师) 同学们,课前,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的自己。组织一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抽一部分学生说说别人眼中的自己) 通过三年的同班学习,老师和同学对你一定都一定的了解,但肯定不全面,而且很多关于你自己的一些方面,我们也许不知道,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老师自我介绍 三、组织语言,小队交流 1、想好自己要介绍自己什么? 2、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的特点。 4、请小组上台演示。 四、招聘启示“找朋友记者” 1、挂招聘启示牌。要求介绍自己。 2、由介绍得好的几位同学一起担任评委。 五、找朋友游戏 1、边唱边找朋友,介绍自己。 2、金话筒采访。让别人介绍自己。 同学相互评价。 老师总结:通过今天各种活动形式,同学们与同学们的距离更加接近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导入。 师:同学们都做了自我介绍,可惜有些同学还没做好准备,今天我们就把介绍自己的内容写下来,上次如果是面试的话,这次是笔试。 二、范文引入 (我叫~~,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啊,一个词——其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着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这段介绍是向谁介绍的? 1、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 2、新来的朋友? 3、 不认识的人? 三、下笔写作。 四、评价,修改。 1、自评自改 2、听取别人意见,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 五、优秀作品赏评。 老师读一读, 同学们猜一猜。 我的发现 修辞法引入 一、学过的修辞方法 师:同学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我们学了不少修辞方法,谁能举例说一说。 (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修辞的好处 师: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字更优美,表达更加清楚。语气不同。) 交流新的修辞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修辞方法,叫反问句。 学生质疑。 老师留悬。为什么是反问?与问句有什么区别? 出示句子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自已体会,有什么不同与相同?(语气不同,表达意思相同) 归纳反问句的特点: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成表达出来叫反问。 句式转换练习 题:认真学习正是好学生的表现。 翠鸟美丽机灵,我们喜欢它。 改成反问句。 同学互相出题,相互转换。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想一想。 以下的句子分别出现在什么课文中,写出课题/ 抽生上台写一写。 (结合读读记记与平时对课文的熟悉度。) 青的草,绿的叶,各式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燕子》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翠鸟》 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荷花》 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珍珠泉》 二、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比喻句或是拟人句 分一分,哪句是比喻句,哪句是拟人句。 读读背背 一、回忆语文园地二 上次我们读读背背的内容是? 抽生背一背 都是描写什么呢?(与风景有关) 今天的与什么有关呢?读一读。 (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 二、小组合作背诵,比一比,赛一赛。 成语故事 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心读短文,读准生字 2、找好朋友练一练,看谁读得好~ 3、检查朗读。 自读自悟 根据下文理解椟的含义。 理解成语告诉我的道理。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用彩色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奇妙) 3、理解“奇妙”(稀奇而巧妙) 4、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 例如 马铃薯 收获 家畜 饲养 微生物 效率 2、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3、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4、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1)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 A、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 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 C、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5、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条理性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奇妙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师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1、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相互交流。 (3)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B、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2、学习第二段。 (1)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讨论: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开展讨论。 (3)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来介绍。 B、举例子。植物的克隆就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为例。 3、学习第三段。 (1)各自反复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怎样讲“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它诱人的前景”的? (2)讨论后形成下列板书: A、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B、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 C、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D、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克隆之谜》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克隆之谜》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等。) 2、尼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四、练习。 1、说说克隆这项技术奇妙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2、关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板书: 植物 无性繁殖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7 克隆之谜 培育 造福人类 挽救 培植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内容怎么写】相关文章:
《师说》教学设计范文 师说教案优秀教案09-09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案两课时09-09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说 公开课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ppt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09-09
教学方案设计方案 教学方案模版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哪些内容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