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

时间:2023-09-09 00:17:34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6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面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

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本课我准备通过小声自由朗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全文,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分角色朗读楚王与晏子的三次对话,帮助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教学难点 :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1)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3)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6、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6、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可以边讲课文,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学完三个小故事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作业 设计:

      必做题:

      1、生字组词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选做题:

      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实践创新作业 :

      收集晏子的故事。板书设计 :

      晏子使楚

      楚王 钻狗洞 下等人 押强盗 晏子

      (失败) (胜利)

      狗国 下等国 生盗之国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游戏导入,做好铺垫

      我说你做,如:向左转,向右转等,有个朋友你走哪他到哪总是跟着你,猜猜他是谁?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巩固学生前后左右方位感,为学习课文密切联系新知作铺垫)二、引发课题,鼓励交流

      1、激发兴趣:体育课说的“踩影子”游戏,好玩吗?找两个同学表演。

      (设计意图:以有趣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产生感性认识,从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探求新知)

      2、揭示课题:

      读题;随机识字:用最好的办法记住新字。

      三、充分朗读,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鼓励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2、创设情境读儿歌。

      3、讨论识字,用多种方法记,组词,多读几遍。

      自读;开火车;指名读;赛一赛,谁是识字小能手。

      4、小结

      5、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相学习。

      (设计意图:把学生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仔细看图。

      2、想象说一说影子象什么?3、听老师范读。

      4、试读

      5、指名读

      6、比赛读

      7、各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五、感情诵读,实践运用

      1、自己带动作表情读课文,背一背。

      2、配乐唱歌,情感升华。

      3、动手影子

      4、分学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过程内化,鼓励学生创新,将语文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科学性学习活动。)

      六、扩展练习

      1、读《学习园地三》的儿歌《东南西北》并观察学校方位。

      2、自己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说一说,看谁说得好。

      (设计意图:拓宽了学习方向和空间,打破课内外界限,开放利用了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

      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

      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课后点评

      授课者本着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思想,竭诚为学生提供热情而合适的服务,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在研究学习中取得了成功。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5、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6、小调查:

      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教师导入:

      《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投影出示)

      资料一: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

      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xx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2、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二、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

      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研读重点:

      ⑴ 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⑵ 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① 投影出示: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② 投影出示: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③ 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④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三、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

      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之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进一步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2、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鼓励学生从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多角度进行大胆评议,发表不同看法。

      3、交流体会,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各要素分析和设计的外化成果,通常包括课程标题和概述、教学目标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总结与帮助等内容。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有助于设计人员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尽可能避免一些由于设计上的疏漏而导致试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可以从教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可实施性、创新性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1.完整性和规范性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地简单的堆砌。

      (1)教学目标阐述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不空洞,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2)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

      (3)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

      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4)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

      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资源能促进教和学,发挥必需的作用。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结构合理;注重新旧知之间的联系,重视新知识的运用;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6)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

      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有合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实双基要求,又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提高;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评价工具;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而且以正向反馈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信息,明确提出矫正教学行为的方法。

      (7)总结和帮助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估计,并提出可行的帮助和支持;有完整的有课后小结;总结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主题,重点关注潜能生的需求。

      2.可实施性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还应从时间、环境、师生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时间因素

      即运用此方案于教学时,所需时间的多少,包括教师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等。教师的教学时间应含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量,教学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量等;

      (2)环境因素: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较强;

      (3)教师因素:方案简单可实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及其预备技能;

      (4)学生因素: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预备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比较合理。

      3.创新性

      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个主题单元“金钱”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文章主要记叙了二十多年前,在一个北风凛冽的日子里,“我”骑车撞倒一位低头数钱的老大爷,钱掉地并随风四处飞扬,过路行人纷纷抢钱归还主人的故事,赞誉了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互助得好品德和良好风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4个生字;利用观察字型的方法,会写本课5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体会理解“迟疑”和“肯定”,“沉重”和“轻松”;

      2、通过自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思路,鼓励学生自述;

      3、通过理解过路行人“抢”被北风吹落的钱,并还给生人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人与人之间应真诚、友爱、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品读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迟疑与肯定”“沉重与轻松”中体会人间真情互助友爱的可贵和可敬。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抢”字加与不加引号的不同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钱”被风刮跑了以后,发生了什么事。)(三)学习课文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正音。“趔趄、诧、蹬、续”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练习用较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本文是叙事的,故从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叙述。

      3、理清条理:钱为什么被风刮跑——钱被风刮跑以后。

      3.自读学习“钱为什么被风刮跑”部分,指名回答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一月二十月,长春,刮着猛烈的北风,“我”骑车撞了一个低头数钱的老大爷,让钱被风刮跑,心情很慌忙。”4。指导学习“钱被方刮跑了以后”部分。

      (1)过路行人的动作、神态、语言?(“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人还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一一交在他的手里。”)

      (2)老大爷的动作、神态、语言?(“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还抢,这可怎么得了!”“喜出望外,不住地向众人点头。”)

      (3)“我”的动作、神态、语言?(“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4)自己边读边想几个“抢”字,加引号与不加的含义有何异同。(1、当时风大,必须动作要快,顾用“抢”;2、这种行为目的是为了老大爷追回钱,它实际是帮助性质的。)(5)品读5、6自然段,通过体会“迟疑”与“肯定”,“沉重”与“轻松”的含义,感悟老大爷和我的心情变化,

      5.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6.鼓励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在风中发生的事。

      7.结合课后习题,感悟文章内容。

      课文叙述了二十多年前一件真实的事,谈谈你读后的想法。

      (四)作业:“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么做,说出理由,”

      (五)板书:

      过路行人:“抢”——〉“还”

      钱被风刮跑以后

      老大爷:“迟疑”——〉“肯定”

      人与人互助互爱

      “我”:“沉重”——〉“轻松”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

      4、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从字里行间去感受“父亲”那份非同寻常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 小鸟图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时课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播放鸟叫的录音,引导学生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

      2、是啊,鸟儿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袋瓜里会迸出那些问题?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快读读课文吧!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反馈,课件出示词语,指导认读;

      雾蒙蒙 鸟味 猎人 黎明 一瞬间嗯

      喃喃地说 焐得热腾腾 浓浓的草木气味

      (1)借助拼音,指名领读。重点正音:蒙和腾是后鼻音,瞬是翘舌音,前鼻音。“热腾腾”变为第一声

      (2)去掉拼音了,你们还会读吗?

      (3)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学生自由记字形,再交流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喃 浓 嗯 味

      换一换的方法:焐---悟,猎----借

      (4)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3、指导难句子朗读。

      句子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句子2: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句子3: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读准多音字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读准了词语,而且能把难读的句子读通了,

      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2、交流感受。读完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父亲和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课文中句有一句话已明确告诉我们,快速找一找。

      3、生汇报,引出第一自然段: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①指名读句子

      ②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唱歌的小鸟吗?下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提出解决的办法。

      2、指导书写:

      (1)比较“并、喜、重、群”,发现规律;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

      (2)教师范写喜和重,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以上两条写字规律。(3)学生临写,再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词语朋友,这些词语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第一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说说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过渡: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唱歌的小鸟呢?这节 课让我们再来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吧。

      二 品读课文 ,感悟情感品读之一——体会“父亲的知鸟”之心

      1、 那么,你们又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父亲的知鸟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体现父亲知鸟的句子。

      2 交流反馈,深入研读

      (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A、 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B、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C、 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D、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2)父亲真了不起,简直就是一位鸟类专家!这鸟类专家为什么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呢?谁来读一读?

      出示: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谁知道,父亲在说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呢?

      在“嗯,还有鸟味。”前又会有什么动作或神态呢?说话的声音呢? 你能把父亲的话读出来吗?(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轻一点,别惊动林中的小鸟!

      (3)真的有鸟味吗?出示:“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冬天,我们的小手都快冻僵了,妈妈拿什么为你们焐手的?小鸟们是怎样将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4)父亲还知道什么?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什么时候鸟最快活?你能给快活换个词吗?你什么时候最快活?快活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到林子里感受他们的快乐吧!

      是啊,此时在我们的眼里又多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小鸟们成群地站在枝头上,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尽情地歌唱。他们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低飞,那么活泼,那么可爱!你听,它们掩藏不住内心的喜悦向我们诉说__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体会到“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情感目标:培养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小生命,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初步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认识“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生字。

      2、难点:

      从父亲和“我”的对话中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共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能说出几种小鸟的名字?

      2、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鸟的文章…….(齐读课题)

      3、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到下面的“树叶”中找一找,借助拼音读一读。4、齐读带拼音的字。

      5、学习“蒙、喃、味、浓、腾、猎、黎”7个生字重点读准后鼻韵母的字“蒙、浓、腾”,“腾”是后鼻音(提示:“腾”在“热腾腾”一词中变读为一声); “蒙”字有几个读音等,

      6、齐读生字及它们的组词(幻灯片显示)(1-6共8分钟)

      7、学习“并,夜,喜,重,味,轻,刻,群”8个生字学习的内容:读音、偏旁、结构、换偏旁、加偏旁、注意写法、组词…

      (12分钟)

      8、指导写字(我会写)

      (1)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

      (2)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可以没有)。

      (3)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示范书写“喜、重”二字,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前边发现的两条写字规律。

      (4)其他字,重点说“夜、味、轻”

      “夜”右边是“夕”加撇,“味”强调“未”与“末”,“轻”强调“车”变为偏旁时的笔画顺序。(共15分钟)

      9、课件显示飞快闪过的没标音的生字及组词,检查学生刚才的生字学习情况并巩固对生字的认识(开火车读)

      10、摘枫叶(我会读)(9-5共5分钟)第二课时:

      1、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解说,引导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在欢快的鸟语声中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同时将学生带进课文,提出疑问:“我”和父亲走进树林里,他们做了些什么?父亲和鸟又有什么关系?

      2、学生带着疑问读1-4段(齐读)

      3、文章一开头就说父亲是……(学生回答),教师复述故事,同时范读第三段。

      4、“雾蒙蒙”——在雾蒙蒙的天气里也能看得清

      你看到过雾蒙蒙的天气吗?在雾蒙蒙的天气里看东西是怎么样的呢? “树林边”——不用走进树林用眼睛望,用鼻子闻就能知道有不少的鸟。结论:父亲对鸟非常的熟悉。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请学生喃喃地说一说父亲的话。(全班将1-4段读一次)(1-4共10分钟)

      5、父亲望了望,闻了闻,就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了,可是我却…….父亲真是神了, “我”就站在父亲的身边,却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听见一只鸟叫。可见,父亲平时对鸟的观察和了解,父亲很喜欢鸟。他是怎样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呢?请同学们齐读下面的段落(一直读到“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然后告诉老师,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回答)

      6、父亲说话很轻,为什么?(父亲爱护小鸟,怕惊动它们)(请学生轻轻地读一下父亲的话)7、可是这时“我就提出了疑问:鸟也有气味?”父亲是怎样回答的呢?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父亲的回答。

      8、动手的理解“焐”, 用热的东西接触凉的东西,使它变暖 (我手很冷,你的脸让我焐一下好吗?用自己的手焐一下脸吧。)热腾腾的真舒服,指导用“热腾腾”这种ABB形式的词来说一说。你看到过什么是热腾腾的呀?(热的饭菜,刚烧开的水,刚出炉的包子?)那时热腾腾的气味,你一闻就能感觉到了吧,同样的,小鸟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父亲就闻到了小鸟的味道了,原来如此!

      9、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二小组读作者旁白,一小组读父亲的话,一小组读“我”的话,注意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5-6共10分钟)

      10、父亲对小鸟实在太了解了,同学们再往下看,找一找,还有那些方面体现父亲对小鸟非常了解的。(学生回答)

      11、“我”和父亲在聊天的时候,小鸟还是藏在树林里,可是当父亲说“听,鸟要唱歌了”,小鸟就开始唱起歌来,父亲对小鸟真了解。父亲还知道“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而“我”为什么说父亲这时也是最快活的呢?(学生回答)小鸟们成群地站在枝头上,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尽情地歌唱。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好像在跟我们分享它们喜悦的心情。此时的小鸟是快乐的,树林是快乐的,父亲更是快乐的,他为小鸟的快乐而快乐。12、指导学生用“快活”说句子。

      13、父亲知道鸟儿最幸福的时刻也是鸟儿最危险的时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父亲是一个如此爱鸟的人,你们能体会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吗?

      14、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

      “我”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对小鸟产生了喜爱之情。“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他是鸟儿的朋友,一位爱鸟、知鸟、护鸟的人。同学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你们能做到吗?15、分角色朗读最后一部分。(教师读旁白,两组学生读父亲的话,两组学生读小作者的话)(10-15共15分钟)

      16、分角色朗读全文。两组读旁白,其他两组的男生读父亲的话,女生读小作者的话。

      17、作业:(16-17共5分钟)

      1、抄写二十九课生字

      2、组词

      3、预习语文园地七

      4、家听二十九课生词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

      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

      【教具准备】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白杨

      二、导语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抓中心)

      1、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讨论明确:

      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议论的事。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划:

      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

      理解生字新词。

      3、讲: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注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抚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举出反义词(清晰──模糊),近义词(清晰──清楚,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五、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教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的。)

      2、讨论明确:

      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写父亲与孩子们议论白杨树。

      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写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地在边疆扎根。

      六、作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清晰、软弱、动摇。

      2、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认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解词析句,完成课后习题,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1、板书课题:

      白杨

      2、导言。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从整体入手)

      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

      1、讲读第一段(从整体到部分):

      ⑴ 看图、听读、思考:

      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

      ⑵ 默读思考:

      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划出主要词句。

      ⑶ 读后讨论: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

      ① 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② 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⑷ 教师小结。

      2、讲读第二段:

      ⑴ 学生自由读,思考:

      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

      ⑵ 读后讨论交流:

      ① 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

      ② 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

      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③ 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

      “表白”怎么讲?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⑶ 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⑷ 教师小结。

      3、讲读第三段:

      ⑴ 教师引读后,提问:此时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⑵ 教师小结。

      ⑶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又回到整体)

      师生借助板书共同总结。

      【说明】

      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的指导思想是,必须让学生经历充分的阅读实践,使其在认真读书中理解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内容,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使其既学习语言,又受到教育,同时掌握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为此,我采取了“解词析句”、“朗读感受”、“小结描述”三点做法,把读、讲、议、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解词析句,深入理解

      课文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讲解,通过解词析句,帮助学生领会内容,体会感情,使之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教学时,我注意抓住关键词句精讲、细读,使学生由“语感”进入“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悉心研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

      《白杨》这一课是以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的。因此,教学时,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生动形象地写物,是教学的重点,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恰如其分地喻人,则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课借物喻人的深刻蕴含,在讲读课文时,我采用“解词析句”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分析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解词:

      抓住课文中“茫茫、清晰、浑黄一体、挺秀、表白”等一些最能表现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进行讲解。在指导学生解词时,不但启发学生理解词语的本身意义,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含义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指导学生理解“高大挺秀”这个词语时,首先指导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描写参天大树时,一般常用什么词语?书中用了哪个词?接着,指导学生理解“挺秀”的“秀”字在这里表达什么意思;而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最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个“秀”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秀”字,饱含着作者对白杨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样层层深入地讲解词语,不仅训练了学生辨析词义和准确用词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析句: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三句话,以及文章的最后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这是一种比拟的说法。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说比较生疏,也不易掌握。讲读时,我便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个句子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卫士指什么?”学生脱口而出:“指的是白杨树。”紧接着,又引导学生考虑:作者为什么不说“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出神”呢?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作者将白杨树比作卫士,生动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对于戈壁滩的重要意义。这样,又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识。

      课文中“父亲”的话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我首先指导他们反复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话写出白杨的`什么特点?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通过逐句分析,最后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和生长特点(生命力强),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指导他们学习书中的句式,运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这样既训练了他们运用词语的能力,又强化和发展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二、朗读感受,印证理解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于讲读教学的全过程。教一篇课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讲,左一个讲解,右一个分析,那样就容易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碎,还占用了学生读的时间。学生没有阅读实践,阅读能力是得不到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加强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如果熟读深思,学生就会像演员进入角色那样进入课文的意境,从中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触到作者跳动的脉搏。

      《白杨》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白杨赞美了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讲读课文时,首先要使学生深入领会白杨的高尚品格,然后把白杨的品格和人物的行为联系起来。具体地讲,就是把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和“爸爸”扎根边疆联系起来,把小白杨树迎着风沙成长和孩子们一定会在边疆茁壮成长联系起来。为了使学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我采用了教师范读、带读、引读和学生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个人读等形式,并注意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从而表达对建设者的敬佩之意。

      课文的第二段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的特点,内涵较深,情感丰富。孩子与“父亲”对白杨的认识理解是不同的,情感也不同,哥哥赞美它“高”,妹妹则称颂它“直”,这只是孩子们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直,这么大”,父亲的话回答了孩子们潜在的疑问,讲了白杨的特点,其中含义很深,是让孩子们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杨的品格。学习这一段,首先,我让学生各自轻声读全段,思考:旅客们是怎样议论白杨的。这是从整体上体会人物的情感。接着,指导学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部分,要求学生体会孩子们的欣喜,父亲的深沉。又通过指名读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感情的表达情况,然后通过默读点出重点词语,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最后,我带读“父亲”的话,借以连通学生理解的思路,以形成完整的思绪。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情绪上受到感染,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样,讲前读,讲中读,讲后读,学生的理解会在充分的阅读中加深感受,得到印证。三、小结描述,升华理解

      教学中,教师应当用完美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阅读课既要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分析,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升华理解。

      在讲完白杨的形象之中,我进行了如下小结:“普普通通的白杨树到处可见,在庭院,在公园,在城市的街旁,在乡间的路边,对此,人们不足为奇。然而,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也给过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悦。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于是,白杨便成了旅客议论的话题。”这样的小结,再现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形象,使学生情绪盎然,犹如置身于茫茫的大戈壁,看到了白杨的身姿,既加深了对白杨形象的理解,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在讲完白杨的特点以后,我这样进行小结:“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们,它们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们,它们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生根了。它们头顶青天,脚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烈日,不管遇到干旱还是雨雪,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小结,学生越发感到白杨树是那么可爱,边疆的建设者是那么可敬。于是,他们也情不自禁地随和着老师,一起进行小结,更加强了课堂效果。可见,设计优美精彩的小结,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气氛中,有利于他们感知丰富多彩的优美语言,提高他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在讲读课文结束时,我结合板书做了这样的小结:“这篇课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也写了白杨树的挺秀;写了孩子们的天真,也写了爸爸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作者实则写物,意在喻人,赞美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国边疆建设后继有人的希望。我们衷心地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借助板书,同老师一起吟诵。此时,师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从心底里钦佩那些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设者。这发自肺腑之声,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师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课虽结束了,但情犹未尽,意犹未已,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抓"步态"感受高傲

      1、感受文本:

      ⑴自由读,感受步态的高傲:鹅走来了,《白鹅》教学设计。自由读第4自然段:有没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态。

      ⑵学生交流:①师:我听见了鸭、鹅…

      指名分别读──评"鸭小姐""鹅先生"的朗读。

      ②师:写高傲的鹅为什么写"鸭"?(引出"对比"的写法。)

      ③出示词语,进行理解:急速局促不安从容大模大样

      2、视频突破"净角"难点:

      ⑴有不明白的吗?(净角)谁知道?(课件出示)指名说感受。

      ⑵师:丰老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朗读体会对比写法:谁能通过朗读表现鹅步态的从容、大模大样,那股傲气?

      4、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二、抓"吃相"体味高傲

      1、默读感受:"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这回请你默读第5、6、7自然段,为什么使我们发笑?你感受到他的高傲了吗?(划出重要的词句,把感受写在旁边,教案《《白鹅》教学设计》。)

      2、自由交流:

      ⑴指名说。板书: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体现在哪儿呢?

      ⑵品读句子,说感受:①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师:真是一丝不苟、循规蹈矩、不会变通啊!令人发笑。

      师: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

      ②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师: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因为它太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高傲吧!)③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师:喜欢"鹅老爷"这个词吗?(太形象了,它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因为它总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来偷吃,饭被狗吃净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

      3、小结,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1

      知识教学点

      1、认知目标: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我”细心照料一只小喜鹊,小喜鹊和“我”结下深厚感情的故事。课文描写的内容富有情趣,反映了儿童的真实的生活情景。重点、难点是:从“我”对喜鹊“小花”的照顾爱护、“小花”对我的感情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查找收集有关的资料帮助学习。本篇略读课文讲的又是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充分利用电脑网络资源优势,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把语文阅读教学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节阅读课文的特点,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分析课。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从而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解决重难点上,主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课件上完成练习,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其次,让学生结合实际,自由发言,以身边的事为例,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后,学生在“扩展知识”板块上网中查阅相关资料,并回归课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探求知识,在实践中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能连接到Internet、学生一人一机):情景导入时应用其广播功能;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应用其监控、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等功能;学生示范、作品评价时应用其转播功能。课件: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根据需求选用学习资源,借助网络,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及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与分析

      一、欣赏图画,激趣引入

      1、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就在我们面前:请看一幅鸟语花香的画面。

      2、(课件演示)课题画面12鸟情。

      3、小鸟也有感情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吧!

      媒体播放一组鸟类画面,最后定格在一幅人鸟和谐相处的画面。由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向学生展示集音、色、光于一体的课题画面,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带着问题进入。

      二、听录音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件演示)本课插图

      1、(媒体播放)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反馈)(课件点击)喜鹊图

      2、学生质疑:这只小鸟为什么和小男孩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展示清晰的课文插图,便于学生观察;多媒体播放课文内容,在伴着轻音乐的朗读声中,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小鸟和“我”的亲密关系。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三、细读片段,探究人鸟深情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⑴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⑵边读边动手把不懂的地方画记号;⑶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发现的问题。(学生质疑,由学生自己帮助解答。教师适当点拨。)

      2、(点击课件]出示问题)为什么“小花”对“我”有如此深厚的情谊?喜鹊“小花”对“我”有那么深厚的感情表现在哪儿?(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教师在朗读上加以指导。)

      3、(点击课件链接)出示合作探讨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伴随优美的鸟语声机上完成“脑图”练习。

      4、(视频转播)学生完成情况。多媒体展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阅读课文,自疑自答,教师引导点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多媒体展示的两个问题正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难点。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步骤,已经基本上能解决。教师重在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这一媒体环节的应用,目的在解决本课的难点:“我”对“小花”的关心、爱护,是“小花”对“我”对我有深厚感情的基础。应用计算机网络来让学生完成此题,通过师生交互、人机交互,可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视频转播功能,可以将做得快、答得对的习题及时展示给全体学生。

      四、点拨总结

      1、(点击课件)思考:

      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受到什么启发?

      ⑵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人类应该怎么做?

      2、(课件点击)结合学生回答,逐一点击本文板书内容。

      3、(点击课件链接)阅读相关的奇闻趣事。课件出示教师设疑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谈想法,培养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从中受到爱护动物的思想教育。多媒体的应用,把本课的板书设计一一展现,便于突出本文的重难点,也利于全文作总结。设计此链接内容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感受人与动。

      五、结合实际,升华情感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平时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和它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能举例说说吗?过渡语;人与动物能存在如此深厚的感情,人与人之间呢?)说说你们小组的同学是怎样与同学及长辈相处的?结合实际来谈,进一步体会只要人付出感情,动物也会回报真情,人与动物就能和谐相处。此题为“情感的迁移”处,通过小组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六、扩展知识与回归课堂(点击课件)出示网上冲浪题:1、教师提供几组有关爱护动物的网站学生自由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2、说说你在网上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大家来评议,来总结。学生借助网络查询、浏览自己喜欢的网站。网上的资料,已把学习扩展到课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飞禽走兽的种类和相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回归课堂,谈谈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旨在用现代信息教育手段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使其有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练习设计

      1、利用课件完成“脑图”。

      2、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浏览相关网站。附“脑图”:教学设计方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体会小说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巧妙的构思

      3.正确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巧妙的构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人间的光明与黑暗透过眼睛,我们可以感知世间的冷与暖今天,让我们打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一起走进两个病人的世界二、预习展台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默读课文,结合图片复述故事情节

      三、合作探究

      1.文中的两位病人是怎样的人?请用以下句式评价他们(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我想评价 ,我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因为

      2.文中有哪些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3.如果把结尾改成“他看到的是那座美丽的公园”,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如果我们产生自私的想法,羡慕甚至嫉妒别人,怎么办?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写一条微博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位初二的男生看到班里的某位同学用iPhone手机,十分羡慕,也想拥有一个,就叫父母买一个给他可他们家生活比较贫困,父母没有答应他于是他就约了几个社会青年,在那位同学回家的路上进行勒索结果没有拿到手机的他们就开始围殴那位同学,幸好有居民发现报了警

      五、教师寄语

      别在羡慕别人的幸福的哀叹中忽略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别在嫉妒别人的幸福的痛苦中忘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要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阳光,窗的外面,每天都可以是晴天!

      六、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像,续写一段情节,要求写得既有创意,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300字以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13

      一、设计思想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六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及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2、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中围绕角色间的对话来学习。理解什么是称赞?谁对谁的称赞?为什么要称赞?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五、重点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介绍獾的图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

      3、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刺猬、小獾的头饰以及板凳、椅子等道具。

      八、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教师体会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称赞》,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什么是称赞?

      课文中谁称赞谁?

      因为什么而称赞?

      称赞的结果怎样?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让我们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开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带着问题去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知道通过读书要明白那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

      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指名汇报。

      (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5、把生字带回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通过自学初步学会生字,再读中学会生字。学会生字后在去读课文,这样读文和识字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思考: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称赞了吗?2、如果你得到别人的称赞心情会怎样呢?

      3、课文中是谁称赞谁的事?怎样称赞的呢?为什么呢?

      4、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

      指名朗读课文,

      回答:他们是怎样称赞的?

      指导朗读。

      5、学习小獾称赞小刺猬。

      小组自学汇报。

      6、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学生从读中感悟,并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意图,使学生受到启迪。】

      (四)分角色表演读

      小组练习,指名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读,然后在向大家汇报。】

      (五)写字指导

      学习本课中的“采”、“背”

      指名认读,组词。

      师范写,学生写仿。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下写字的时间。每一课中的生字应分散在不同课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九:板书设计

      18、称赞

      小刺猬小獾

      消除疲劳有了自信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十:作业设计

      1.自己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把你对他称赞的话儿写下来,并亲自对他说说。

      2.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三品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2个词语,认识“画、打”2个生字。

      3.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教学难点:

      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声母朋友,谁还记得?(指名回答)

      带上他们的韵母宝宝,我们一起来乘坐火箭,看看你们能不能成功发射。(ppt示,开火车读)

      如果把这些音节拼成词语,你还会读吗?(指名3人)

      过渡:你们真棒!小天使姐姐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想要考考你们,请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你们会不会被她难倒呢?听老师读谜题(PPT出示)你们知道谜底吗?(西瓜)谁能把“瓜”这个音节拼出来?

      【评价:你太聪明了,老师还没教,你都会拼了。掌声送给他!】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guā怎么拼。上节课我们学过g加ā拼成了gā,这是两拼音节,那你知道我们今天学得guā是音节吗?(真棒!)它跟我们之前学得两拼音节相比多了一个介母,你知道三拼音节是如何构成的吗?(声母加介母加韵母)天使姐姐要提醒小朋友了,要想读好三拼音节啊,有个小秘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跟老师一起读。我们一起再来拼一拼guā。你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来考考你了。(PPT出示:你会拼读吗?指名2生【评价:你读得真不错,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看看你们能认识几幅,我们来开列小火车。(PPT出示,指名学生直接说图内容)

      师:把图去掉,你能用咱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拼读下面的音节吗?(PPT示,指名)

      师:小朋友,学会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读下面的句子吗?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后面。(PPT示,师生合作)

      过渡:孩子们真厉害,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大家一起去郊游,好不好?(好)但是呀,我们可别顾着自己玩儿哦,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去吧。走,我们先去小熊猫家看看。二、认读词语和生字

      1.学“画画”

      师:去别人家做客,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敲门、问好)谁来试着跟小熊猫问问好?(指名2人)

      走进熊猫家,你们看,他在干嘛呢?(画画)

      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和它一起学画画?(有)

      先来看看他画得是什么?(出示图,指生说)

      【评价: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1)认“画”的音

      师: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拼一拼这个“画”?(PPT/板书出示画的三拼音节h-u-à→huà,指名3人拼读,全班齐读)连起来读呢?(出示画画带拼音)

      (2)认“画”的形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都喜欢画些什么?(指名3人)

      【评价:看来以后我们班可能会有很多小画家呢!】

      你们看,也有些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喜欢画画。(出示画蛇添足和画龙点睛的图片带文字)这两幅图都可以用一个带有“画”的四字词语形容。哪个小朋友知道第一幅图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你真聪明,你怎么知道的?/你们看,图上的两个人在干嘛呢?画得是什么?又给蛇添上了脚,这就叫“画蛇添足”)我们一起读一读。

      那看第二图,有小朋友知道吗?(方法同上)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画画去拼音)我们来开列小火车吧。一起再来读一读。

      2.学“打鼓”

      过渡:我们画好画了,一起带着小熊猫去小老虎家吧,你们看,小老虎在干嘛呢?(PPT出示“打鼓”带拼音)

      (1)认“打”的音

      “打”这个字是击打的意思,谁能来拼一拼?(d-ǎ→dǎ g-ǔ→gǔ 打鼓打鼓)

      (2)认“打”的形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打”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记笔顺)

      小老虎用什么打鼓?(手)所以打这个字,左边就是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丁,合起来就是“打”。用我们学过的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你会了吗?

      你能帮打找找它的词朋友吗?(指名组词)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它的一些词朋友。(PPT出示打球qiú、打伞sǎn等图片)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PPT)老师还为这两个词朋友编了首小诗,大家一起跟我读一读,站起来动一动,边做动作边读。(PPT)【课间活动】三、学儿歌

      1.学第一句

      过渡:玩得开心吗?带着两个小伙伴,我们一起去小溪边玩耍吧,好不好?(出示小溪)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条小溪怎么样?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PPT)

      (漂亮、美丽、水清)

      风一吹,小溪流会怎样?发出了什么声音?(哗哗、哗哗)(课件出示第一句)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拼读哗?

      小溪流见到小朋友们一定非常开心,谁能读出它的开心?(指名2人)

      评价语:你还不够开心/你读得不错,有点开心了

      2.学第四句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小溪流里可能有什么小动物在玩耍?(小鸭子)小鸭子可能会在里面干嘛呀?(捉鱼、玩游戏等)它们捉到鱼了吗?捉到鱼的小鸭子会怎么叫?(嘎嘎、嘎嘎 开心愉快)那没捉到鱼的小鸭子呢?(伤心难过)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你可以当捉到鱼的小鸭子,读出你的开心来,也可以当没捉到鱼的小鸭子,非常难过。谁愿意试一试?(PPT出示:小鸭子说话,嘎嘎,嘎嘎)

      3.学第六句

      师:夏天到了,小溪里面可能会长着哪些植物呢?小朋友知道吗?

      (预设:荷花、荷叶 黑板贴画 )

      师:荷叶上谁来了?(小青蛙贴图/动画)小青蛙可能在干嘛呢?(捉虫)你来夸夸这只勤劳的小青蛙。

      (预设:小青蛙,你真勤劳!/小青蛙,你真棒!等)

      师:小青蛙被我们夸得都不好意思了。害羞地直叫——“呱呱,呱呱”(课件出示)(PPT)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做一做勤劳的小青蛙?(指名1男1女)

      4.1、4、6句连读

      师:现在我们连起来把刚才学过的三句话一起读一读,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自己先在下面试试,等会儿我们来比比谁读得更好。(男女生赛读)

      师:小鸭子、小青蛙在小溪流里开心地玩耍着,还不时发出响声,它们其实是在和小朋友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说话呢。(PPT出示“说话”)

      5.学第二句

      师:夏天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它们玩得正高兴呢,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小雨点也闻声赶来了。小雨点又是怎么说话的呢?(沙沙,沙沙 ppt出示句子,指生读)

      你怎么知道小雨点这样说话?

      (预设:平常听过/通过拼音认识这两个字/跟爸爸妈妈学得)

      【师评价:看来啊,拼音的作用真是大呢,能帮我们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字,所以我们更要学好它了,对吗?/跟长辈学习也能获得知识呢】

      6.学第三句

      师:正在送信的小鸽子看到它的好朋友们在小溪流里玩得那么高兴,飞来跟它们打招呼,它是怎么说得?你能不能来学一学?(咕咕,咕咕)

      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你来试试。(指名)

      【评价:你读得真不错,谁能像他这样来读一读?/你还没把小鸽子的开心读出来,谁再来试试?】我们一二两组一起来。

      7.学第五句

      师:几个小动物想玩儿捉迷藏的游戏,于是又请来了它们的好伙伴小花猫一起,小花猫受到邀请可开心了,不停地叫着?(喵喵,喵喵 PPT出示)连起来读(出示句子)三四两组齐读句。

      8.整首诗连读

      师:一句句的大家会读,把这几句变成一首儿歌,你还会读吗?(PPT出示:说话)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老师来做这条小溪流,戴头饰指名5人合作读。

      小朋友们都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不过老师加大难度了,ppt出示抠词读句。

      9.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你猜猜,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它们又会怎么说话呢?(PPT)

      10.学唱儿歌小朋友们读得都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小曲,你们听。(听音频:说话)

      我们也来学着唱一唱吧。(掌声给自己)

      四、布置作业(PPT)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老师想把掌声送给大家。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课件出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15

      教材分析:

      《池上》描绘了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以朗读为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

      重点:

      感受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朴素的美感。

      重点解决: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儿童的形象和诗的意境。

      教具:挂图等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激趣。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的是从课文中学来的,有的是课后自己学习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吗?一句两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导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诗,那就是:(板书)池上。

      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人常常临池而立,观察池上独特的风景。本诗就是描写的他在池边看到动人的画面。

      二、感知的诗歌,了解大意。

      读。老师读诗题与作者,以及每句诗的后两个词学生:小娃老师: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教师再次换方法读《池上》在师生互动中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

      品。从反复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可爱

      师:从哪个字或词中你体会到了?

      生:“偷”

      师:“偷”让人觉得讨厌,你读出了可爱,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这里的小娃娃也许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私自去采莲,我觉得他很顽皮,很可爱。

      师: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谅的,不知者不为过,不是不光彩的事,其实算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这行为可以说是可爱的,理解得很棒,说明你读明白了。其他同学还能感受到什么吗?

      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为才一个小娃娃竟能撑出小船去采莲,真不简单。

      生: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莲,家长一定又担心我们的安全啦。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羡慕,再读一读诗,读出白己的理解。生:我读出小娃娃有一点“自作聪明”的我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刀开”我觉得他既然是去偷,为何不知掩藏自己?

      生:这一句中我觉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冲开浮萍,池上划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脚乱的划船的小娃娃,有趣极了。

      画。多美的画面啊!有绘画才能的同学拿出你手中的画笔,画下你看到的一切吧!可以画湖上飞动的鸟儿、蜻蜓,水中游动的鱼儿,娃娃的神情等。

      悟:写下对诗的理解,交流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再交流

      三、拓展与提升。

      幻灯出示描写儿童的古诗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5、《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附板书:池上撑偷藏开

      教学设计方案 篇16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

      2、掌握不同的折纸方法及染纸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请所有的同学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导入

      小魔术: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老师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

      (魔术过程:教师展示宣纸,折叠——浸染——展示染纸作品。)

      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神奇的画笔第三课美丽的染纸。

      三、学习新知1、了解纸性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看,这是普通白纸,滴上水,怎么样?

      师:再来看看在宣纸上有什么不同效果。

      师:看来宣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所以我们要使用它来进行染纸。

      师:还有哪些纸也可以用来染纸?

      生:(餐巾纸、毛边纸等吸水较强的纸。)

      2、展示范作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作品,想不想看看!(出示作品)

      师:看来,想染出美丽的作品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3、研讨制作过程

      师:先请回忆一下,刚才染纸时老师先做的什么?再做什么的?

      生:……

      师:先折后染。

      教师板书——折、染

      四、研讨折法:

      (1)、介绍“米字折”

      师:老师刚才是先对折,再斜折,展开就像“米”字,我们称之为“米字折”。(2)、折纸竞赛:还有哪些不同的折法?

      师:嘘!别说,下面我们要求来一个折纸比赛。

      师:好,请坐好,听比赛规则:请用纸将你想到的折纸方法折出来。比一比,看谁折得又快!又好!(注意边要对齐)

      师:不要打开。(为后面的染纸作准备。)

      教师简单讲解,并同时出示板书: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辐射折等。

      师:折法很重要,折法不同,决定了染纸的效果。

      五、研讨染法

      浸染法:刚才老师是将纸直接浸入颜料染色,这种方法称之为浸染法。

      滴染法:将彩色墨水滴在折好的纸上,并将纸进行挤和捏。

      点染法:用毛笔点的方法。

      师:一点、一滴就行了吗?如何染透?

      小结:染时笔里要蘸满色和水,可以将纸进行挤和捏,正反染,中间张开加染等。其实几种染法可以结合使用,瞧,刚才这张作品(太空)颜色太淡,我们还可以加染,这样就丰富,更美丽。

      六、研讨色彩

      师:我们再来看看色彩,这一张作品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由一种颜色染成的!

      师:我们称为单色染纸。单色染纸美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单色染纸:质朴明快,单色染纸朴素简洁,清新明快。

      师:再看看这一部分的作品,色彩怎样?谁来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一下!

      彩色染纸:五彩斑斓、色色具全、五彩缤纷等等。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是为什么呀?

      这么多的作品,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呀!

      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染色位置、色块大小、色彩搭配,色彩深浅。

      七、染纸作品展

      1、染纸作品真是太美了!那么今天我们自己也来举办一个染纸作品展,好不好?请同学们尝试用各种折法、染法多染几张,最后每个同学选一张自己最漂亮的作品来参加我们的展览。

      2、作品展示

      3、作品评价

      (1)、你最喜欢哪幅作品?美在哪里?

      (2)、你认为哪些作品还需改进?怎么改进?八、课堂延伸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是太美了,

      那么,这些美丽的染纸有什么用途呢?

      瞧!(这衣服)这些书签、窗花也是用染纸做成的。

      这些作品漂亮不漂亮呢?同学们的染纸太漂亮了,课后也用染纸设计几幅窗花吧!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相关文章: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说 公开课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的结构要素思维导图09-09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内容怎么写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ppt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09-09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09-09

教学方案设计方案 教学方案模版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哪些内容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展示09-09

《登高》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教材分析09-09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5分钟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