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时间:2023-09-09 00:20:48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4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努力,我班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

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我班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 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着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 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 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与外校九年级数学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请教交流, 特制定以下教学复习计划。

      2、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四章,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主要是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探究二次函数性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议程的关系,最终实现二次函数的 综合应用。本章教学重点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及二者的实际应用。本章教学难点是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十七章、相似

      本章主要是通过探究相似图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相似多这形的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对应的表达式,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本章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探索投影与视图两个概念,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本章的重点理解立体图形各种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本章教学难点是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有关的计算方法。理解投影与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2)通过体验探索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3)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有关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

      三、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l、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分享快乐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加强学生解题速度和准确度的培养训练,在新授课时,凡是能当堂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比速度和准确度,谁先完成谁就先交给老师批改,凡是做的全对要给予奖励。

      7、加强个别辅导,加强面批、面改,加强定时作业的训练。并进行作业展览,对作业书写的好又全部正确的贴在学习园地中。

      8、积极主动的与其他教师协同配合,认真钻研教材,搞好集体备课,不断学习他人之长处。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汉字十六个,会写九个生字并积累常用词语。

      2、结合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理解文中的专门术语,培养学生惧信息的能力。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理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兴趣。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惧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和相关资料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很早以前人们远行靠什么吗,你还了解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吗,科学技术的发情,交通工具越发先进,人类将会走得更快更远,今天我们学习《远行靠什么》

      二、新课

      (一)自学

      1、轻声自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用你学过的方法进行识字。

      3、小组或同桌用识字卡检查生字,并相互交流。

      4、按自然节小组内读课文,检查字音。

      (二)识字

      1、读卡片。学生读一个,老师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2、说说自己最得意的识字方法。

      3、游戏识字。同桌你读我找,我找你读,练习组词语。

      (三)交流

      1、学习1-3自然段,读文思考,在不同的时期人们远行用什么流通工具。

      学生读文很快就能找到最初,人们远行时靠步行,骑马,后来是马车和帆船,二百多年前有蒸汽机,就有了火车和轮船。

      2、让学生知道独木舟、蒸汽机词语的意思,理解奔驰、天涯海角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

      (四)诵读

      火车满载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驰,轮船把人们送到天涯海角读出自豪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交通工具由古代骑马、乘独木舟发展到使用马车、帆船及火车和轮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明内燃机等,交通工具有哪些新的变化呢,接着学习以下课文的内容。

      二、新课

      (一)交流

      1、读第4、5、6自然段,思考:人类远行靠什么?

      第四段首先理解内燃机的意思,然后从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军舰在大海上巡逻,快艇疾驶而过看出或体会到什么?一是说有了汽车、军舰和快艇,二是说车多、军舰、快艇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川流不息、疾驶的意思。

      第5、6自然段让学生理解了飞机,人们自由地飞到世界各地。现在又有了电力机车,核潜艇,还有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让学生把现在和最初比较一下,现在和二百年前比较,说明了什么?

      2、学习最后一段,齐读。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是全文的中心句,从交通工具的角度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二)诵读

      1、学生自由练读。认为自己读得好就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

      2、小组赛读,读出骄傲、自豪的情感来。

      3、指名朗读。(三)评价

      结合学生诵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价。从情感的投入朗读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写字

      1、复习巩固字形,认读生字卡。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

      3、老师指导。内、艇、界。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依据:学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试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向右的。学生已经习惯这种运算,为了分散难点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并根据综合算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列式解答:

      1、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口答列式。老师问:5、3、15分别表示什么?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买水彩笔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3、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总共用去的钱】

      ⑷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2)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3)最后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仔细观察第2题找出其中的错误。

      (2)进行订正。

      (3)指名学生说说每题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4)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组织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4题。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记号笔、记录纸、画好刻度的水瓶,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红枣、花生、圣女果若干。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量一量。

      (一)介绍。

      1.师:今天乌鸦先生心情不错,给我们带来了三样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2.点击课件,并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

      3.师:(出示量杯)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这是什么?(小量杯)它要用这个小量杯和我们一起玩个游戏,要我们猜一猜,如果要用红枣装满量杯,需要多少红枣呢?那如果装小番茄呢?

      4.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吗?乌鸦先生给我们一张记录单,上面有三样东西,它要我们选择两种东西装在小量杯里。你想选择哪两种,就在那旁边打个勾。

      (活动评析:这一环节通过出示课件,以乌鸦先生带东西来引出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猜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

      教师指导:

      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

      (活动评析: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因为我们班有些幼儿还不太会正确的数字,就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再交流的时候再告诉大家,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三)、小结。

      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提问:

      1.师: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2.师: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

      4.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活动评析:通过交流展示,一起验证试验结果,引导幼儿了解、感知三种物体体积的不同,物体体积大的用料少,物体体积小的用料多的原理。)

      二、竞赛游戏:乌鸦喝水

      1.出示乌鸦:乌鸦先生陪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的游戏,口渴了,找来找去找水喝。哇,这里有一瓶谁,乌鸦真高兴呀!(出示一瓶水)可是瓶太高,饮料太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小朋友们,快帮帮乌鸦先生吧!(引导幼儿想出用材料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2.师: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现在,水位在哪里?老师用记号笔做好了一个标记,想一想,用哪种材料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水?有的小朋友说是小番茄,有的说是花生,我们来比比看好不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拉着手,一个选择小番茄,一个小朋友选择花生,一起比赛吧。

      3.师:哪个可以让水位最快上升呢?

      4.单独出示两个,请两位幼儿上前进行比赛。

      师:每次只能放一个进去,看看到底哪个可以让水位上升最快。

      5.师小结:原来大的东西可以上水位上升的快。

      6.师:乌鸦先生喝到了水,让邀请你们一起出去玩好吗?

      (活动评析: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一起探索如何让乌鸦先生最快的喝到水,再次感知物体体积大的,水位上升的快,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不要乱砍树木,爱护树木。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板题读题)

      3、你见过橡树吗?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觉得橡树是一种怎样的树?

      生:珍贵的树。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对橡树的喜爱,自由的读课文,把句子读顺,生字连词画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请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宝宝。(正音)

      3、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听。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

      4、这些词语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楔子”与“沥青”。

      “楔子”:建筑用作标示的工具,类似木桩的小木棍,一头削尖。

      “沥青”:又称柏油,是铺路的材料,具有柔软性。

      三、悟读课文

      1、带着生字宝宝读课文。指名读。(检查朗读)

      2、看图,你觉得公路是怎样的?橡树是怎样的?谁能读出它们的特点?

      3、从二句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二句都是比喻句。

      4、把什么比做什么?如果没有比喻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5、小组交流: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们的高尚?用笔画一画,又脑想一想,有嘴读一读,评一评哪个小组找得既准确读得又有感情?

      6、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筑路工人的矛盾、担心、发愁,及决定后的轻松。

      7、你从筑路人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8、是啊!如此珍爱树木,怎能不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一个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呢?

      四、赏读课文

      带着你的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根据学校情况,为学校的绿化、美化提一提建议。

      【板书设计】

      橡树:珍贵、像哨兵

      高尚的心(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公路:笔直、马蹄形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请学生各抒己见。)

      山东“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作品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⑴ 自读(任选一段,为下面朗读打基础)。

      ⑵ 范读(朗读较好的同学一人一段)。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声音响亮。

      2、思考并分析:

      ⑴ 济南的冬天是( )(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⑵ 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以上“朗读”与“思考分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也使课文的朗读不显得呆板单调。)

      四、品味赏析

      1、小组交流: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班级交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教师随时整合学生的看法,择取精彩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探讨中把写作方法渗透进去。

      (例如:仔细观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五、互动质疑

      在学生寻疑的基础上,可任选一种或几种形式加以质疑:A、我们有分歧(组内意见不一致)

      B、请帮帮我们(组内不能解决的,需要别人帮忙)

      C、考考大家吧(认为很有价值的,虽已解决,但想听听别组的意见)

      六、体验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七、拓展延伸(机动)

      交流片段作文《校园的秋天》。

      八、布置作业

      1、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阅读朱自清的《冬天》,比较两文的异同。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注重观察事物的条理性(条分缕析)

      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

      3、强调留心观察的重要性(时时处处)二、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云的名称

      四、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普文。学生经常看得多,但仔细观察研究少。设想应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学生的阅读、研讨和教师的释疑解惑,来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㈠、 导入新课

      1、请一同学判断当天的天气,根据什么?

      2、从天气引伸到云彩,那么,如何根据云彩来判断天气呢?

      3、出示有关云彩的.课件,看云识天气

      ㈡、 课题探究

      ——云和天气、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看云和识天气

      ㈢、 感知课文

      1、天上的云是怎样的呢?

      姿态万千(形态) 变化无穷(特征)

      2、描绘云彩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标志”

      3、讨论:此段的结构形式怎样?中心句是哪一句?

      总——分——总 最后一句

      4、本段说明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表现在哪些地方?

      不仅形象具体,而且有动态特点

      用词非常准确

      5、学生仿说

      天上的月亮像……像……像……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在有史以来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导学流程】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1、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同学们听到这些声音,知道了什么?

      (板书:下雨了)

      3、下雨了,自然界有变化,那么下雨前,自然界又有什么变化呢?学习了《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会知道更多的自然常识。补上课题:

      要下雨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2、同桌同学互查生字读音。

      3、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三、朗读课文,感悟文意

      1、小白兔是怎样知道要下雨了呢?

      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

      2、燕子、小鱼、蚂蚁都说了什么?分别请扮演这些角色的同学来朗读。

      3、大家替他们想一想:

      这时候燕子什么心情?

      读读说说,例:

      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 )!

      ( )正忙着( )!

      3、小鱼、蚂蚁什么心情?

      请其他的扮演者再读课文。

      4、通过听读,大家讨论一下:

      要下雨了,你知道什么啦?5、小白兔知道了吗?他是什么做的?怎么说的?

      齐读最后一段。

      6、小白兔的想法前后一致吗?下雨前,小白兔自己有什么感觉呢?

      7、请学生再分角色朗读。

      8、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解释一下:

      要下雨了,燕子为什么低飞,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

      9、你们还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吗?

      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

      1、同学们,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要晴天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实践作业

      1、口头填空:

      ⑴ 要下雨了,燕子( )。

      ⑵ 要下雨了,小鱼( )。

      ⑶ 要下雨了,蚂蚁( )。

      ⑷ 要下雨了,天气( )。

      2、学做小小气象员,可分别通过观察燕子、小鱼、和小蚂蚁预报下雨,还可观察其他事物,每次都要做好记录。并评出最佳气象员。【板书设计】

      天气很闷

      燕子低飞 捉虫

      16、要下雨了 鱼游出水面 透气

      蚂蚁搬家 防水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复习检查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抽读。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并组成词语。

      二、分析字形并记忆1、小组交流运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生字。

      2、说说识记方法:

      ⑴ 熟字带生字记忆:

      池──潮──湿 悄──消 吃──喊 门──闷

      ⑵ 加一加记忆:

      申──伸 车──阵 华──哗

      皮──坡 害──割

      ⑶ 虫也可以熟字去部分记忆:

      蜂──虫

      3、猜字游戏。

      三、指导书写1、描红寻找关键笔画。

      2、教师出示字贴:

      学生说出关键笔画,教师描黑。

      3、学生临写。

      4、同桌同学互换课本再写。

      5、展示评价。

      四、课堂作业设计

      1、看偏旁写字:

      口:( )( )( )

      2、读句子加标点:

      ⑴ 是要下雨了吗( )⑵ 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

      ⑶ 天气很闷( )

      教学设计方案 篇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

      【点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3,0) (2,1)

      【点评】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

      (3,1,0)

      (2,2,0)

      (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点评】教师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4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

      生1: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

      生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生3:把5只鸽子平均分到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1只,剩下1只,放到任何一个笼子里,就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

      生4:可以用54=11,余下的1只,飞到任何一个鸽笼里都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许多同学没有再摆学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用的什么方法?

      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师:同意吗?(生:同意)老师把这位同学说的算式写下来,(板书:54=11)

      师:同位之间再说一说,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师:现在谁能说说你对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的理解

      生:我们发现这是必然存在的一个现象,不管鸽子怎样飞回鸽笼,一定会有一个鸽笼里至少有2只鸽子。

      师:同学们都有这个发现吗?

      生众:发现了。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问题。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 2个 2本 余1本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 2个 3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

      9本 2个 4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

      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生2: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71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四、全课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自主认识酸、葡等9个生字。会写串、兔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3、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这篇童话故事原自于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是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针对孩子们喜欢故事的特点,要充分利用起班内的插图,把插图做成多媒体课件,仔细观察图中动物们的神态、动作,想像它们的语言,猜猜它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趣的文章孩子们都喜欢读,要充分利用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在尊诶分角色、比塞读等方式多读。在仔细的观察、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中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说葡萄是酸的,有的人说葡萄是甜的?最后,模仿小狐狸的样子演一演,读一读它说的话,把故事演一演,在学生朗读、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1、板书葡萄,学生认读。

      2、说说葡萄的味道。

      3、揭示课题,齐读。

      结合课题认识酸。

      二、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连环画认读生字,不会的可以找同学一起商量、交流,可以借助文下的树叶中的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读、互查。

      3、我会讲:

      借助连环画讲讲课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课文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4、我会读:

      课件出示生词:

      酸葡萄

      狐狸

      一串

      硬币

      迫不及待

      ⑴自己读读,不认识的问同桌;

      ⑵同桌检查;

      ⑶小老师教;

      ⑷齐读。过渡:我们把生字朋友送到课文中,你的课文是不是读得更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己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

      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帮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3、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呢?

      4、讨论:为什么狐狸、小松鼠、小兔子都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5、分角色朗读全文。

      6、重点指导朗读: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通过表演、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并读好带有迫不及待的句子。

      四、精读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告诉大家你最喜欢那个小动物,为什么?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五、拓展练习

      续编故事: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商量去找狐狸

      教学设计方案 篇13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2、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教学难点:

      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教学方法:

      谈话、启发、引导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5)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上路后的他结果怎样呢?(成了董事长)

      3、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

      4、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学生进一步体会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

      5、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在他们的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要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学生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

      7、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四)感情升华。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

      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五)检测。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 ),实际上他得到了 。

      (2)文章中“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

      )的人,写这个人,更能反衬出( )。

      (六)布置作业

      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

      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七)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妇人乞丐

      搬砖挣钱

      教学设计方案 篇14

      一、基本信息

      设计者:姓名,单位,职称(可选)

      学生:某某学校某年级某班

      教材: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课时:所需课时,如果是多课时或多课时中的其中一个课时,需注明

      二、教学内容分析

      包括:所在单元的整体分析、某一节课的具体分析,包括教材设计特点、教学内容特点等。

      三、教学(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先简要描述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再分条目详细编写教学(学习目标),可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编写,个别学科也可以按照其他维度编写教学(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四、学习者分析

      说明学习者的思维水平、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习风格等,注重将学情分析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为教学策略的选择、技术的使用提供依据。如:学生有怎样的特点,使得案例所设计的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等)可行,学生具备哪些信息素养条件,使得所采用的技术支持(如需要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使用文字编辑工具处理信息等)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并达到更好的效果。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策略。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所设计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等。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具、学具及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准备。以信息化资源和工具为主,包括支持教师教的资源和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例如学习环境(光盘播放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多媒体课件情况、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或教具、学具等。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七、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案例的关键所在,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媒体资源工具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八、教学流程图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九、教学评价设计

      无特殊要求的也可以不设此项。如需要评价量表、工具,可说明是如何设计并使用的。

      十、课后反思与自我评价

      案例设计的基本理念或依据,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作用与效果,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想法等。

      也就是:课前设计是怎么想的?教学过程展开过程中是怎么发生的?遇到什么困难(或未预期事件)?现场是怎样做出决策的?效果如何?

      自己评价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改进的想法等。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4篇)】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哪些内容】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内容怎么写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ppt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09-09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09-09

教学方案设计方案 教学方案模版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哪些内容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展示09-09

《登高》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教材分析09-09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5分钟09-09

《登高》教案教学设计 登高教案模板09-09

《登高》优质教学设计 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