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展示

时间:2023-09-09 00:22:47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5篇

      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
  2.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4.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你们每一位同学都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每一位同学都有了一台放映机,下面我们就自己给自己放动画片,看谁的动画片最精彩!
  二、感情范读,情境想象

  1.范读课文。
  2.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情景。
  (以上环节以孩子们平常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为想象的诱饵,使他们在想象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激趣练读,语感体验
  1.学生叙述课文中消失的动物,师帖有关动物模型。
  2.这些美丽的明星照与我们平常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师:那我们也来当演员,可得先把剧本熟悉了才行。
  4.生自由朗读。
  5.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在自己对故事复述的过程中熬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6.师:要当好演员还得把台词记住才行。
  7.生记台词,体会感情。
  8.生角色体验。师相机指导语感、语调等。
  (以当演员为诱饵,充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培养良好的语感。)
  四、分组表演借尾巴
  1.分组,分角色。
  2.小组内互相指导语感、动作等。
  3.师巡回倾听、指导,参与其中。
  4.代表小组表演,其他小组参与点评、指导。
  (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鱼、燕子、牛尾巴的特点及用途;学习小壁虎的礼貌用语。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由课内向课外延长
  1.小壁虎还向谁去借尾巴了呢?
  2.全班自由表演。
  (这一环节熬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发展制造性思维;提取了学生原有学问,让学生在借尾巴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共同体会喜剧结局
  1.想象小壁虎向妈妈说了些什么?
  2.师扮演壁虎妈妈,生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熬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续编故事
  小壁虎会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哪些朋友呢?它会怎么说?它的朋友又会说什么呢?想象一下,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再配上美丽的图画,讲给自己的好朋友或爸爸妈妈听,好吗?
  (给孩子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图小壁虎图
  蛇图断尾壁虎图燕子图
  老牛图壁虎妈妈图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体会它塑造的意境
  通过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教学设想:对于诗歌的学习,学生总是感觉很茫然,好像鉴赏诗歌没有规律可循。通过对杜甫的《登高》一诗的鉴赏分析,以及对有类似特点的诗歌《送友人》的鉴赏,使同学们把握两点学习诗歌的规律,为他们以后学习与《登高》类似的诗歌时供应一些借鉴。
  教学过程:
  导入:各位同学,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它的是唐朝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位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登高》。
  简介:因为以前同学们都学过他的一些诗歌,所以对杜甫有所了解,哪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人又称他为杜少陵,又因他曾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他的作品大都收在《杜工部集》里。他的诗歌因为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所以又称他的诗为“诗史”。他和李白、白居易一起被称为唐朝三大诗人。
  杜甫一生不得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他34岁时,抱着“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来到长安应试求官。适逢奸相李林甫玩弄权术,应试人无一录用。杜甫困守长安达十年。又值安史之乱。他颠沛流离。闻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他前往投奔,被叛军捉住,押回长安。后来逃出,一人到达唐肃宗的临时驻地凤翔,皇上授他左拾遗的官职。上任不久,因为宰相房琯被罢官。他上疏营救,触怒皇帝,被贬官到华州。公元759年他辞官西行,到了四川,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就是杜甫草堂,三年后川军叛乱,他又开始漂泊流浪。后来在节度使严武的保荐下,做了节度使参谋等职,严武死后,他失去依靠,再次辗转于江陵、岳州、衡水一带。公元770年冬天,这位饱经忧患的老人病逝在湘江水上一条小船里,时年59岁。(投影)
  杜甫的一生四处漂流。他的诗歌大多都是反映他在四处漂流时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这首《登高》,看看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他又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思想感情的。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的思想感情。并养成能鉴赏类似诗歌的能力。(投影)
  所谓意象,就是指在作品中提到的景物,并对这些景物给予了自己的主观感情颜色。(投影)
  我们举个例子来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象?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大家都学过吧?现在齐背一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投影)
  在这首元曲中写了哪些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8个字写了9处景物。前三句一个名词一处景物,这些景物写出了一幅秋日黄昏的萧瑟凄凉的画面。面对着这样的景物,远在天涯的游子自然而然的产生出一种思乡之情。曲中的这些景物蕴含着的思乡之情,给予了主观的感情颜色,这就是意象。
  现在大家听我读一遍,留意我读的感情、节奏。
  找几个学生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同学们再齐读一遍,留意读出感情。
  鉴赏诗歌:
  同学们来说一说看完这首诗,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发言来说一说)
  现在我们来鉴赏一下这首诗。
  老师: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风、天、猿、渚、沙、鸟。
  老师:这六种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描述一下?
  明确:急风在猛烈地吹着,天空寥廓,猿在不住地哀鸣。水中青色的小洲,沙滩上白色的沙子,鸟儿在急风中飘舞回旋。尤其是猿的啼叫,在的耳中听来却是一种哀鸣,鸟儿和雄鹰展翅飞行还不一样,而是在回旋。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画面。
  老师:我们把对景物的领悟与杜甫当时的境况和命运联系起来思考,说说这些景物在诗人看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冷清而凄凉的画面。
  老师:咱们再来鉴赏一下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落叶纷纷而下,长江波涛滚滚,向东流去。在这样的情境下,想一想诗人能联想到什么呢?
  明确:无边的落叶,纷纷落下。遍地一片荒芜的景象。面对滔滔不绝地江水,想自己大半生的漂泊,年华就这样逝去,却没有建立功业。不由得使人悲上心头。
  老师:颈联中有一个字可以说很明显的写出了的心情,大家考虑是哪一个字?
  明确:“悲”字。作客在外,已经是够可悲的了,却又是离家万里,睹物生情,自然是哀痛而愁苦。“百年多病独登台,年岁已大,却又得了病,而且又是孤苦伶仃一个人登高台,的心情怎样,自然不难理解。
  登高台想到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一生中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却已两鬓花白,岁月已逝。壮志不得申,假如有酒来消愁,那也是一件可以解愁的办法,可是却已戒酒了,只有一个人悄悄地承受着这种苦痛。
  老师总结:对于这首诗,它的首联和颔联,选取了八种景物,来渲染出一种冷清而悲凉的气氛。为本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在颔联中,一个“悲”字,把的哀痛感情直白的表现了出来。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两点规律,一是抓住诗中的意象的特点。不同的意象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了解这些意象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明显的“猿啸哀、鸟飞还、落木、长江滚滚。”这些意象及其特点明显的为本诗奠定了哀痛的基调。(投影)
  其次,就是抓住关键性的字词,颔联中的“悲”字,就是本诗的诗眼。通过这个字,进一步了解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投影)
  老师: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来读几遍,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由学生齐背一遍。
  鉴赏《送友人》:刚才我们总结了学习诗歌的两点规律,现在大家就来鉴赏一下李白的《送友人》,这首诗。(投影)。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由学生来鉴赏讨论。
  然后由学生来发言。(略)老师略加指导、分析。
  总结本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学到大量的诗歌,对于诗歌的学习,本课只是为同学们学习诗歌供应点借鉴,知道些鉴赏诗歌的方法。鉴赏诗歌的方法以及鉴赏角度许多,期望大家能够不断探究出一些规律,从而能更好的鉴赏诗歌。
  感谢大家。下课。
  板书:
  登高
  杜甫
  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关键字:悲
教学设计方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用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诵读课文,感受九寨沟的美。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形式赞美九寨沟,培养学生发觉美、制造美、表达美的能力。
  学法:主要运用以读为本,问题引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此模式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把问题引领作为学生钻研文本的中介,把合作探究作为学生钻研文本,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法:我主要采用疑读法、品读法和点拨法。
  教学流程
  我主要采用疑读法、品读法和点拨法,将教学过程详细化为:
  (读九寨)----(品九寨)----(诵九寨)---(赞九寨)---(寻九寨)五个板块。这种基于语文学习自身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构建的板块式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供应了时间和空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逐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走进九寨沟(读九寨)
  (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视频朗诵引领孩子们走进九寨沟,走入文本。:九寨沟是人间天堂。九寨沟五彩斑斓的海子,绚丽多彩的山林、变幻莫测的深秋让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要同一起走进迷人的九寨沟。
  通过刚才的视频观赏你最想观赏的九寨沟的什么景点?
  依据学生回答筛选出的问题,我确定本课时主要探究一个问题:品读课文2、3、4段,然后选择自己最喜爱景色观赏学习。
  观赏九寨沟(品九寨)
  自读自悟,品尝仙境
  学生带着问题,运用读、找、思、品、诵的方法精读课文2-4段,品尝九寨沟的海子、山林和深秋不同的美,感悟九寨沟的神韵。这时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或静思默想,想象文字所表现的精美画面;或激情朗读,抒发对九寨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或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悟观察之细致,用词之准确、精妙。
  回味九寨沟(诵九寨)
  指导背诵,感悟迷人
  1、师生交流,为小组学习引路。先指名汇报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段所描写的美景,老师相机作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
  2、读九寨。练习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段。依据学生喜爱的不同段落,把全班分为三组,每组中确定两名学生参赛选手,一名确定为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另一名不确定,比赛时由老师现场指名。组长可以组织本组同学对选手进行指导和帮忙,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组织比赛时,按赛前激励比赛评价提升的挨次进行,在朗读评价中随机用多媒体展示九寨沟画面,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看板书、想画面,背课文第二、四段就水到渠成了。【说明】在学生充分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多向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让学生熟读精思,透过语言文字,把握文章主旨,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合作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
  赞美九寨沟(赞九寨)
  练习配解说词,做广告语。
  谁能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九寨沟的美景,可以当导游,可以感情朗读,深情诵读,可以写赞美语、广告词
  1.小组分别给自己喜爱的风景图配解说词,写广告语,并专心修改解说词和广告语。然后选两名写作能力欠佳的学生作为参赛选手,组长可以组织本组同学对选手进行指导和帮忙,提高他们做导游和广告的水平。
  2、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此时的交流是敏捷机动的,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中生成的新问题。
  搜寻九寨沟(寻九寨)
  九寨沟还有更多更美的景点,大家愿不愿连续观赏九寨沟呢?(同意)
  同意的话就请同学们课后利用网络,搜寻一些有关九寨沟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九寨沟。
  板书设计:
  总
  迷人的九寨沟
  海子图山林图深秋图
  分
  晶晶亮亮瑰丽多姿魔术师
  叹为观止绚丽多彩变幻莫测
  总
  美如人间仙境
  我对农村新课改的冷思考
  纵观新课改走过的历程,我不否定新课改取得的成果,但是我总是觉得我们都在用放大镜看课改的收获。我以一个农村老师的身份以对教育改革实事求是的态度说一说农村课改现状,以引起各级教育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共同研究现实的教育,把新课改在农村实实在在地开展好。
  一、现状和不足:
  1、农村学校的师资力气薄弱成为农村学校推动课改的"瓶颈"。当前农村学校严峻缺少新学科急需的专任老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新开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艺术课、科学课、地方课程,并且规定小学三班级起开设英语课。这些新课程是教学中的新领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过的老师仅靠道听途说找些资料参考参考是不能完全胜任的。不说别的,就说英语老师,现有的英语老师都是转岗培训出来的,这些半路出家的英语老师能给孩子作好英语启蒙吗?
  2、农村办学条件简陋是阻碍农村推动课改的客观不利因素。乡村学校由于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不足,经费紧急使许多课程改革配套的设备、设施、图书、音像、教学具不能到位,不能正常开展课改试验,课程改革不是嘴上文章,需要物质保证,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的支撑,新课程改革实施确定是纸上谈兵,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缺少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就难以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3、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内涵。听了几次城市小学新课改的观摩课,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奖牌红星激励是大家惯用的手段,学生四人或六人围坐一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活动,花样层出不穷。而执教者对教材的重点都把握不清,看着学生游离了主题而不知引导;有的课堂忙于嘉奖学生"合作星"、"智慧星"、"巧手星"等,老师跑上跑下很是辛苦,学生桌上也是星光灿烂,有的学生到处贴满了奖牌和奖星。莫非我们的课堂非得要这些闪耀的星牌吗?语言激励行不行?
  莫非我们平常教学都是这样吗?而广阔农村学校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如何上出电教特色课来?现在我们应当研究实实在在的东西:平常课如何上出课改味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对课改工作只听见一片颂扬之词,缺少冷静客观的理性思考。有的课改检查走马观花,看看档案资料,听听校领导汇报,再观摩一两节花样多点子新的课改表演课,就作出评价:ⅹⅹ学校课改工作有实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课改工作阅历而一线老师的呼声有几个领导听过,新课标在农村实施的难度有谁理解并给予支持?
  二、思考与建议;
  1、加大课改培训的力度,为新课程试验供应优质的人力资源。首先要加大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力度,对那些培训后工作作风仍没有转变的坚决撤换。校长培训是课改的关键,那么老师的全员培训则是学校课改推动的重点,因为老师走出去的机会毕竟是少数,要加强以校为本的培训力度,并让参与省市级的教学骨干进行二级培训,培训要立足现实,以身边事身边人身边课为研究对象,切实提高教与研的水平,少谈些主义和模式,多些实践与思考。
  另外在培训老师的同时,也要做好家长培训工作。学生在学校学习方式的转变原来就很不简单,假如家庭教育观念涛声依旧,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上各执一词,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是好。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观念都得到更新,这样推动课程改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教育经费的按时足额发放。这样的话提了多少年,但有些地方总是不能把教育放在千秋伟业的高度来对待,仍长期拖欠教育经费,当然地方也有地方的难处,现在大部分地区教育的人、财、物都移交县级政府负责,县政府在财力不济的情况下要负责这么大一摊子实在不易,连老师国标工资这碗饭都装不满,还哪来那么多钱去转变落后的教育条件。而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没有基层学校的财权,对基层学校来说既不许乱收费,又得不到政*财政拨款的支持,农村的教育该走向何方?
  3、课改调研要面对农村,教材编写要面对农村。各级调查组要不打招呼地深化农村(特殊     是村小学)弄清课改试验现状,猎取课改真实资料,多听一听一线老师对课改的理解、认识和困惑,把农村的课程改革难题提到理论高度来研究。建议各级教科所和教研室都要到基层农村学校定点,帮忙农村学校搞好课程改革,同时搜集第一手鲜活的试验材料,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把胜利阅历加以推广。
教学设计方案篇4
  【设计说明】
  课外阅读是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我们存在一个思维误区,认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只能在课外,课堂上对这一问题连有效的指导都没有,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处于自发、盲目的状态,学习效率低下。这种情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能否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假如可行,又该如何去上阅读指导课?在这方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我首先选择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因为多数高班级学生对这部作品是比较感兴趣的,语文教材也选择了其中一个片段:《景阳冈》,这样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显得更自然。我先安排学生在课下自读这部作品,然后预备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关于阅读《水浒传》的感受,了解其阅读的收获,检测其思考的深度。
  《水浒传》作为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曲折而又繁杂,对其主题思想的评价更是众说纷纭,对于学生来说,要想真正读懂这部经典名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生读《水浒传》,最简单消失的问题是只去关注紧急的情节和感兴趣的人物,而忽视对其文学性和思想性的探究,使得自己的阅读只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而没有深化分析,没有读懂作品的精髓。
  因此,组织学生讨论关于阅读《水浒传》的感受,要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努力,通过较为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深化思考,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读出精彩,读出收获。
  【教学目标】
  1.学习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发觉。
  2.尝试制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学习合作探究,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画像激趣。
  用多媒体显示戴敦邦所画的水浒人物,重点展示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等主要人物,同时说明:戴敦邦是当代有名的人物画家,他所画的水浒人物,造型生动而又略有夸张,表现了水浒好汉的个性和英雄气,在电视剧《水浒传》(央视版)片尾消失的水浒人物画像,就是他的作品。老师对《水浒传》也许介绍,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之后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显示):
  问题一:读了《水浒传》之后,你的头脑中会消失一些主要人物的形象,看一看画家笔下的水浒人物,同自己想象的人物形象是否一致?
  问题二:同自己的想象相比,你认为画家所画的人物有哪些好的地方或者不好的地方?
  问题三:大家都看过电视剧《水浒传》,你认为剧中的'人物造型好不好?举例说明。
  这些问题应当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兴趣,要敢于拿出时间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对于学生的表达,凡是言之成理的看法,老师都应予以鼓励。
  二、表达思考与发觉。
  要求:用“假如我是_____(宋江、武松、鲁智深、李逵……)”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结合人物的特点,展开想象,说出人物另外的结局。
  创意说明:一千个读者,便会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读经典最忌人云亦云,要读出自己的独到发觉。读《水浒传》之后,许多人都会对主要人物的结局不甚满意,用上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也利于其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发觉。
  活动过程
  1.每组确定组长和记录人,每个成员自己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2.每一小组推选一人向全班同学展示。
  3.其他同学专心倾听并做好笔记,然后师生共同评价,选出优秀者。
  三、用比较法分析人物。
  创意说明:在学习小说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去发觉小说的异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通过比较,能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在阅读中开发思路,能对不同的文章进行审察、分析、综合,透过现象挖出本质,从而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
  A.武松、鲁智深、李逵的性格都有粗鲁豪爽的一面,但又有哪些不同?
  B.在《水浒传》中,吴用是智慧的化身,其足智多谋堪比诸葛亮,但是,与诸葛亮相比,他又有哪些不同?
  2.小组内围绕问题畅所欲言,通过集体探究达成共识。
  3.各小组在班内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四、学习制造性阅读。
  创意说明:所谓制造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老师的适度启发引导下,乐观主动地阅读材料,通过质疑、解疑,通过多角度思考,能提出某些新见解或论述某种新观点,独特地感受文本,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小说,对人物形象、主题与环境的理解,不仅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要打破思维定势,转变单一的思维方式,学会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看问题,发觉有价值的创新成果。我们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学会于无疑处生疑,走出一条与前人不同的路来。
  活动设计:在当前的《水浒传》研究中,对于作品主题思想的推断,对于主要人物的评价,是存在许多争议的,我预备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探究(多媒体显示):
  问题一: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你认为宋江是英雄还是奸雄?请结合其主要事迹进行说明。
  问题二:联系你所学习的历史学问,结合梁山泊聚义的过程和结局,你认为梁山泊聚义是真正的农夫起义吗?
  问题三:《水浒传》里有一些英雄滥杀无辜的描写,如武松“血溅鸳鸯楼”之后滥杀张督监家人,李逵劫法场之后滥杀围观的百姓,对此该如何评价?
  问题四:在《水浒传》里,晁盖与宋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想一想:为什么晁盖死时不直接把山寨之主传与宋江?
  对于上述问题,学生不肯定全部回答,可选择其中一两个来回答。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重点,提出其他问题。
  五、小结。
  小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学会阅读和观赏更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学问。对我们来说,采用上述方式思考问题,可能会有些难度,但关键在于尝试,关键在于创新,做到了这一点,就会读出自己的精彩,就会别有一番收获。
  6、布置作业(多媒体显示)。
  1、假如没有读过《水浒传》平常要读且平常要多读四大名著。
  2.你对课堂上哪一个问题最感兴趣?专心思考这一问题,把你的思考写进日记里。
  3.用一周的时间,查找资料,进一步修改,看能不能针对这一问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尝试提出个性化见解,在课外阅读中能够有自己的收获。从教学实践来看,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但是,《水浒传》这一古典名著博大精深,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实在太有限了,深化探究作品的精髓也是很难完成的。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自然有很大的不同,故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思考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探究讨论停留在表层,一些学生纠缠于某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使得课堂教学难以驾驭,这些问题也是存在的。全部这些,都特别值得总结,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篇5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奇,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论?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老师准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留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准时评价。
  *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1)对比解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解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依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询问他俩争辩的缘由。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推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论?(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依据样子大小来推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依据温度来推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推断谁对谁错。)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乐观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乐观性。)
  (老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缘由: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光明;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缘由: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好玩的故事,你喜爱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慧可爱,擅长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论。
  (2)孔子虚心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展示】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09-09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09-09

教学方案设计方案 教学方案模版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哪些内容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09-09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展示09-09

《登高》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教材分析09-09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5分钟09-09

《登高》教案教学设计 登高教案模板09-09

《登高》优质教学设计 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09-09

高中语文 《登高》教学设计 登高语文教案09-09

《登高》教学设计 《登高》教学设计理念怎么写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