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思维导图

时间:2023-07-25 09:08:56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一、总结的释义

        1、总地归结。

        2、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3、指概括出来的结论。

        二、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精选10篇)在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x+b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当k>0时,直线必通过

        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必通过

        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b>0时,直线必通过

        一、二象限;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当b<0时,直线必通过

        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

        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

        二、四象限。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2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3

        一、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

        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6、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2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7、在圆上,由2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

        二、有关圆的字母表示方法圆--⊙;半径—r;弧--⌒;直径—d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周长—C;面积—S

        三、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7个)

        1、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

        2、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等等。

        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8、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

        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AB与⊙O相离,PO>r;AB与⊙O相切,PO=r。

        1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1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

        三、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s=πr

        23、扇形弧长l=nπr/

        1804、扇形面积S=nπr2/360=rl/

        25、圆锥侧面积S=πrl

        四、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x-a)^2+(y-b)^2=r^

        22、圆的一般方程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圆的一般方程是:x^2+y^2+Dx+Ey+F=0和标准方程对比,其实D=-2a,E=-2b,F=a^2+b^2相关知识: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

        五、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平面内,直线Ax+By+C=O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讨论如下2种情况:

        (1)由Ax+By+C=O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f(x)=0。利用判别式b^2-4ac的符号可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平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我们规定x1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当x1当x=-C/A=x1或x=-C/A=x2时,直线与圆相切圆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

        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d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把圆分成n(n≥3):

        (1)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2)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这些角的和应为360°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

        180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

        231、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32、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5、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4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①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x1,x2,…,xx的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

        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

        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①抽签法;②随机数表法;③计算机模拟法;③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61、不等关系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②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小)值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7

        一、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平行、相交、异面;直线与平面—平行、相交、直线属于该平面(线在面内,最易忽视);平面与平面—平行、相交。

        3、异面直线: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判定);所成的角范围(0,90)度(平移法,作平行线相交得到夹角或其补角);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则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反证);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把异面问题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

        二、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直线与平面平行(核心)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由线线平行得出)。性质: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则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0,90】度,平面内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说成的锐角,特别规定垂直90度,在平面内或者平行0度。

        2、平面与平面垂直定义: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8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2、写出点M的集合;

        3、列出方程=0;

        4、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5、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1、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2、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3、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

        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4、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5、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9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公式:

        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3、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5、棱柱S—h—高V=Sh。

        6、棱锥S—h—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h(S1+S2+4S0)/6。

        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11、r—底半径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

        31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

        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0

        一、直线与方程高考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考试内容: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考试要求: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直线与方程课标要求: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4、会用代数的方法解决直线的有关问题,包括求两直线的交点,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

        要点精讲:

        1、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α=0°;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

        2、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tanα

        (1)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α=0°,k=tan0°=0;

        (2)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k不存在。由此可知,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3、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若x1=x2,则直线p1p2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90°)。

        4、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若l1,l2均存在斜率且不重合:注: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

        (2)若A

        1、A

        2、B

        1、B2都不为零。注意:若A2或B2中含有字母,应注意讨论字母=0与0的情况。

        两条直线的交点:两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取决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个数。

        5、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确定直线方程需要有两个互相独立的条件,确定直线方程的形式很多,但必须注意各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的适用范围。直线的点斜式与斜截式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垂直于x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两坐标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两坐标轴的直线及过原点的直线。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思维导图】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五篇07-25

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总结 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202207-25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与反思07-25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通用)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简短07-25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 2022年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07-25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07-25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思维导图07-25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pdf07-25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知识点总结07-25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图07-25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07-25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07-25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人教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