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下册第23课《师说》教学设计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时间:2023-09-08 23:52:40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师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师说》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借鉴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

言知识点,并学会本文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3.情感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课前布置预习:

      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

      一.导入: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以及我们家中的供奉牌位“天地君亲师”。从这两句话我们能看出古人对老师的尊重,现代社会,人们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教师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大家对老师的尊重。然而,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以从师学习为耻,社会尊师重道的风气日下。在这种情况下,韩愈站了出来,批驳这样的形象,著《师说》大力宣扬从师学习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回忆一下我们已学过的韩愈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二.认识韩愈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也称韩昌黎。曾任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付郎等职。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韩愈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关于“说”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在老师带领下通读全文,正音: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经传zhuàn  郯 tán

      苌弘cháng  聃dān  蟠pán  谀yú  贻yí五.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文言知识点,列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要“直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分钟后老师观察学生交流的结果,看是否还有疑难字词未得到解答,进一步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检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翻译情况)1.梳理文章的文言知识点:

      ①通假字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② 古今异义:

      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古:“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 来……(人、办法、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小学:古:①小的方面要学习;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实词(一词多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百工之人:指有专门技艺的人

      道也:学习

      焉,或否焉:从师 

      孔子郯子:以……为师

      (这里只讲解实词“师”,其他重点实词“传”等布置为课下作业要求学生完成)

      ④虚词:

      郯子之徒:代词,这(之族、之属、之谋、之伦)

      古之学者:助词,的

      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这里也只讲解“之”,“其”、“乎”、“于”也布置为课后作业)

      ⑤词类活用:圣,师,耻……⑥文言句式:

      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状语后置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

      被动句:不拘于时

      (每一类句式只举一个例子,其他的要求学生课下完成)

      2.翻译重点句子: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②是故圣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知句读,不能解答疑惑,有的(“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的(“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请教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们的明智。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看不起,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难道值得奇怪吗!

      六.小结本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是疏通并归纳了文章重点的文言知识点,其中“师”和“之”的用法是重中之重,请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记忆、积累。

      七.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以下字的意义和用法:传、于、其、乎;

      2.文章是一篇古代的议论文,那么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呢?

      附板书设计:

      师 说

        韩愈(唐文学家;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首)

      1.通假字:受(授),不(否)

      2.实词:师

      3.虚词:之

      4.古今异义:学者,所以,小学,众人                    师说

      5.词类活用:圣,师,耻6.文言句式:判断句:……者,……也                  文言知识点

              状语后置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被动句:不拘于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重点字词,背诵第一段

      二.总体把握:齐读课文,思考:韩愈对从师持什么态度?当时人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词句。

      

      三.研读第一段:

      1.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为什么要从师?人非生而知之者

      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总结本段

      总说老师的职责、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四.研读第二段:

      1.思考: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的“道”指风尚;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结果。

      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2.教师总结:本段是韩愈在批判当时以从事学习为耻的风气。五.研读第三、四段:

      1.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从师的重要性

      2.第四段:说明了写作的缘由,紧扣中心。作者赞扬李的“不拘于时”、“行古道”,也是对士大夫的有力批评。既针砭了时弊,又通过李来倡导了从师。因此结尾虽然简单,但有力地照应了开头,围绕了中心。

      六.难点探究:

      1.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学习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明确:关于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把教师的职责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并意味着不仅“童子”要从师学习,所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都要从师学习。

      关于从师学习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否定“生而知之”,明确“学而后知”,严正批驳了上层“士大夫之族 ”宣扬的血统论和先验论,具有积极意义。

      关于择师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弟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择师观念。

      2.阅读“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可怪也欤!”一段文字,讨论下列问题:

      (1)本段有哪几个对比?每个对比中,正确的态度与错误的态度各是什么?由于采取错误态度,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2)几个对比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在段落中的先后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每个对比之后,作者都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有关句子的语调相同吗?有什么意义? 

      明确:(1)本段有三个对比,第一个是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对比,致使“圣益圣,愚益愚”;第二个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则耻师焉”的对比,致使“小学而大遗”,“未见其明”;第三个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对从师者“群聚而笑之”的对比,致使“其智乃反不能及”。

      (2)几个对比之间有纵比、本身自相矛盾的事实相比、横比的关系,先后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本段段首句是“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三个对比的顺序与之相应。

      (3)语调不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这是疑问语调:“……小学而大疑,吾未见其明也。”这是陈述语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这是感叹语调,语调富于变化,不仅文气很顺,而且也增强了文章论辩的逻辑力量。 七、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这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八、语言特色:排比对偶句

      韩愈的散文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他的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

       

      九.小结全文:

      《师说》是一篇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有着卓越见解的议论文。在本篇议论文中,作者运用流利畅达的笔触,通过反复论辩,申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途径,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不重师道的不良习俗;推动了乐于从师善于学习的社会风气。 

      十.布置作业:

          韩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请谈谈你的看法,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话来表明你的观点。

      附:板书设计

             

【高教版中职语文下册第23课《师说》教学设计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教师说课稿范文09-08

教学说课稿 体育教学说课稿09-08

说课稿说教法 说课稿说教法说学法09-08

师说优质课一等奖 师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09-08

《师说》教学设计精选 师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09-08

10.2《师说》教学设计 2023—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教学设计教案09-08

高教版中职语文下册第23课《师说》教学设计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09-08

《师说》教学设计详解 师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09-08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两课时09-08

课文《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教案09-08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说》优秀教案09-08

《师说》教学设计_师说优质课一等奖 师说一等奖公开课教学实录09-08

《师说》教学设计范文 师说教案优秀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