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听课评课记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小组老师经过集体评议,一致认为在本节课中,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能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体现了较好的教学素养。
且总体来说本节课在编排上能注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
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上老师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希继续努力。具体总结如下:
一、注意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本课就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两位小学生上学的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小学生上学的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编排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培养了孩子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从一开始就从情境图引入,让学生依据图上的要求,亲身感受一下,走一走,同学之间演一演,从实践中深刻感受“两地”、“同时”、“相向(相对)”、“相遇”是相遇应用题的四要素,是解答相遇应用题的关键,这样的开放性的教学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加深直观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体会、感悟思维的全过程,并让同学们尝试多样化的算法。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体验深刻而直观,为接下来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凑十的算理,使原本很棘手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充分利用微课程理念和技术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节课中老师在引领学生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对)”、“相遇”的含义的同时,将之前精心制作的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视频插入这个环节,带着学生进行了回顾、总结、深化、内化,从而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内化。这段视频插入的效果很好,而且老师还选择课后让学生在家里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播放回看,强化巩固。充分运用微课程技术在本节课中实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小组提出几点建议
1、教师教材备的很充分,但是对学生的预设还不够充分,对学生课堂中生成的各种资源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以后的教学预设还需再全面考虑,以便更好的驾驭和掌控课堂,使学生的错误变成更好的有效生成资源。
2、新授后的综合性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有梯度性。
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再是拓展练习,但每一层的练习都应该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来展开。且应该注意动静搭配,即口答和书写相互交替进行。
3、如何更有效的落实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再认真思索和规范训练。
在小组成员的两次课堂观察量表记录的基础上,老师的每次课都有很大的进步,每个小组成员针对自己的观课点进行观察和评课,极具针对性且有效。而这也得益于我校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的课堂观察量表实效性研究,从而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能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并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答相遇应用题的策略,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问题—相遇问题。 我们知道相遇问题和速度、时间、路程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运用:速度×时间=路程 这一关系式来研究相遇问题。
二、新授课
1.出示问题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仔细审题,理解题意,整理信息。)
已知条件: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也就是知道了速度和时间。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路程。
2.出示动态线段图
看图理解题意: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实际就是求他们两个所走的总路程。3.解决问题
列式计算:
分式计算:65×4=260(米) 综合算式:65×4+50×4
50×4=200(米) =260+200
260+200=460(米) =46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460米
三、拓展提高 1.出示问题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如下图)。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独立理解,自主完成。
汇报板书:65×4+70×4
=260+280
=540(米)
解释方法。(指线段图,来前面讲解)
2.小结:
路程+路程=总路程谁还有不同的做法?
3.提高
两人第一分钟共走了:65+70=135(米)
两人第二分钟共走了:65+70=135(米)
两人第三分钟共走了:65+70=135(米)
两人第四分钟共走了:65+70=135(米)
两人四分钟走的总路程:(65+70)× 4=540(米)
小结: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四、总结
甲速×时间+乙速×时间=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刚才解决的相遇问题你学会了吗?谢谢再见?
教学反思:
本课是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中没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设计的。我们都知道,“相遇问题”是四年级应用题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主要是基础类型的课,课始先复习了“时间、速度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为新知做以铺垫。主要采用的是课件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对此部分知识中最关键的词语加以理解。
首先问题提出后我进行了相遇演示,把重点放在了如何用线段图表示刚才的题意,线段图使题意更加形象直观,数量关系更清楚,是我们理解和简化行程问题的好办法。多用这样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对于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有好处。好的线段图能很好的反映出题意,帮助理解题意,所以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也应该画线段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初次参与微课制作,不足之处很多。今后我会多学习,用以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听课评课记录 相遇问题听课记录表】相关文章: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相遇问题09-14
五下数学《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简短09-14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简短09-14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 教学反思09-14
追相遇问题教案 追及相遇问题教学目标09-14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听课评课记录 相遇问题听课记录表09-14
第七单元《相遇问题》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相遇问题》手抄报09-14
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学反思09-14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教材分析09-14
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常见题型09-14
彩墨教学反思 彩墨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