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怎么写

时间:2023-09-09 04:52:26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

      《人民音乐》杂志介绍了正在全国推广的“学习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标准,本期进一步简介新体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新体系教学目标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讨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哲学有三种:形式主义、情感主义和现实主义。在音乐艺术领域中,无论是在音乐美学还是在音乐心理学的争论中情感主义者一直是占上风的,而在当代,情感论更是音乐价值论的主流。 

        普通人学习音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学校音乐教育面对的是普通学生,所

以新体系以情感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基础,将音乐教育目标定位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经验,学会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情感、抒发情感、表达情感、交流情感,使学生们在校和一生的精神生活更美好。 

        人的音乐情感体验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来自音乐形式和情感形式的“同形同构”。这种音乐体验可以称为形式性情感体验,可惜对于多数音乐作品来说,只有具有一定音乐天赋者才能直接识别这种纯粹由音乐形式来表达内涵的情感,而其他的人则需要借助自己或别人的体验经验。形式性情感体验是直接情感体验,主要是音乐家和专业音乐工作者在创作和表演音乐作品时使用。 

        2.对于一般人的思维习惯而言,情感是与意义、事件、场景、画面、人物、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即人体会艺术作品的情感首先是从作品的内容入门的。所以形式与内容相一致的音乐,可以将体验内容获得的情感过渡到体验音乐旋律与节奏上。这时的情感体验是间接情感体验,也可以称为内容性情感体验。 

        3.在内容性情感体验实现之后,学生可以逐渐排除或淡化内容,把音乐形式(旋律和节奏)直接与体会到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记忆成为音乐经验,并且再用此音乐经验去体验相似的音乐形式(旋律与节奏乃至力度和音色),这时产生的体验就是经验性音乐(形式)体验。这种音乐体验是大多数人都能通过培养获得的。 

        在现行音乐教学中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在音乐课上只求把歌唱会唱准,不求有情感体验,这是一种偏离音乐本质的教学;二是在教唱歌时,只停留在让学生通过歌词体验歌曲情感的水平上,即只实现了内容性情感体验,而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实现经验性音乐情感体验。这时的体验并非是从音乐的声音中直接得到的,学生仍没有建立起个人的音乐体验经验;三是学生还没具备音乐情感体验能力,就直接从形式性情感体验开始音乐教学,结果导致音乐无法打动人,未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情感共鸣。新体系提倡通过内容或动作性情感体验教学,逐步使学生形成体验经验系统,最终获得经验性情感体验的能力。这是新体系音乐教育的核心教学目标。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体系音乐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是: 

        1.帮助学生实现内容性或动作性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音乐情感享受,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让学生对音乐有兴趣并喜爱音乐。 

        2.把间接体验到的情感与音乐形式(旋律和节奏)对应起来,并在下意识的记忆中(一般是反复出现形成的)建立学生的音乐体验经验。 

        3.指导学生运用上述音乐体验经验直接体验音乐情感,并养成习惯。 

        二、新体系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为了准确有效地帮助学生最终实现建立个人音乐体验经验储存的教学目标,新体系课程设置包括了五项基本教学内容:音乐律动、歌唱、器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即兴。 

        (一)音乐律动 

        音乐律动是音乐(唱、击、奏)的体态动作表现,是音乐活动中最基本的联动,其主要教学功能是通过将音乐节奏的动作外显,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情感体验。 

        音乐律动是与音乐运动同形同构的身体运动,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两种运动都是外在显现的,一个能听见,一个能看见,不像情感运动是主体内在的,既看不见也听不到,学生不容易掌握。由于律动除了能引起视觉还能引起主体动觉,而主体(律动)动觉可以和主体音乐听觉一样同形同构地引起主体的情感律动,所以律动可以与音乐共同唤起主体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比单独由音乐听觉引发的体验要强烈。音乐律动经常作为实现和强化学生音乐体验的教学手段。在强调学生情感体验的新体系音乐教学中,往往把音乐律动作为音乐教学的入门内容。 

        1.音乐律动常识(建立音乐律动基础经验) 

        一是介绍什么是音乐律动,怎么进行音乐律动。音乐律动必须建立在音乐听觉的基础上,律动动作来自与音乐节奏的联动,目的是用律动表达和显化节奏。所以说:倾听音乐、认识自己的身体、运动身体等是进行音乐律动的基本条件;二是掌握和积累最基本的音乐律动动作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依赖乐曲中的节奏而存在的。如最初级的经验包括:稳定拍、重音的周期与转换、舞线、乐句、呼吸、空间与方向感、能量释放与控制等。 

        2.音乐律动体验(建立节奏的情感体验经验)一 

        (1)体验律动对音乐的影响(体验音乐节奏感的强化) 

        通过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演奏或击拍动作,体验有律动或无律动对情绪(体验)的影响; 

        通过无律动歌唱和有律动歌唱对比体验律动对音乐情感表达的影响: 

        通过无律动倾听音乐和随乐律动,体验律动对音乐节奏感和节奏体验的影响。 

        (2)体验律动对情感的表达(体验节奏能够单独表达情感) 

        律动在无音乐情况下直接表达情感; 

        体验律动在感知内心音乐时对情感的表达。 

        (3)体验音乐对律动的主导 

        体验与音乐节奏协调的律动和不协调的律动对情感体验的加强与抑制作用; 

        体验音乐与律动变化对情感体验的影响。 

        3.音乐律动表达(建立基本律动表达经验) 

        掌握了最初的音乐律动经验后,就可以进行音乐律动表达教学。音乐律动表达主要有四个层次:   (1)对指定音乐进行律动表达:凭经验随乐律动; 

        (2)对指定的情感进行律动表达:可凭经验选用合适的音乐进行律动表达,也可通过创作合适节奏进行律动表达; 

        (3)用同一音乐(同一节奏)不同律动所表达的情感体验进行对比,感受节奏体验的个性特点。 

        (4)表达性情感交流:在前三个层次的基础上,随乐律动或仅用合适节奏进行律动与他人进行表达性情感交流。 

        4.舞蹈性律动(在一般音乐律动上加丰富的姿态和表情) 

        (1)节奏性舞蹈律动   (2)旋律性舞蹈律动 

        (3)情绪性舞蹈律动 

        (4)情节性舞蹈律动 

        (5)经典或传统性音乐体裁舞蹈 

        律动是以表达节奏为核心的。舞蹈性律动是音乐律动的拓展,也可以算是它的一个部分。 

        5.运用律动活动进行音乐节奏教学(对教师) 

        (1)在集体教学中让节奏显化,使节奏感弱的学生能看见节奏: 

        (2)在变节拍、节奏教学中,使节拍节奏显化,让学生容易掌握; 

        (3)在多声部音乐教学中,通过律动反应,训练学生的听觉敏感度; 

        (4)在音乐节奏教学中,通过律动活动的联觉记忆,使节奏感内化。 

        以上五项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可循环数次。 

        (二)歌唱训练‘歌唱是学校音乐教育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形式和内容,通过歌唱可以学习音乐旋律和其他音乐要素。科达伊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切通过歌唱”。 

        1.知识性歌唱(建立基础歌唱和曲目经验) 

        这里所讲的知识是指歌唱的基本常识和基础经验,而不是专业歌唱者和公共表演者所需要掌握的乐理知识。 

        (1)首先,通过简单歌曲的歌唱介绍什么是歌唱,怎么歌唱的知识。包括:歌唱时良好的发声方法、正确的站姿、口型、呼吸,不喊唱、不捏着嗓子唱等。 

        掌握和积累最基本的歌唱经验。 

        (2)通过更多简单歌唱(5-10首)掌握和积累最基本的歌唱经验,如对音乐元素的感知:稳定的拍子,基本的音高、音强等,这种经验是包含在曲目、乐段之中而存在并纳入记忆的。 

        (3)熟悉不同类型歌唱基本曲目20首,建立学生最基本的、对不同类型曲目的歌唱经验。 

        知识性歌唱渗透在每个阶段和层次的歌唱教学中,随着歌唱教学的深入,歌唱经验的丰富,歌唱知识也随之不断扩展和深化。 

        2.体验性歌唱(建立基本情感体验经验) 

        学生有了最初的歌唱经验和歌唱曲目之后,就可以在此音乐经验基础上进行体验性歌唱。体验性歌唱主要是一种自我情感体验。这里的情感体验主要是指对歌曲旋律的经验性情感体验,而不是对歌曲旋律的形式情感体验。所谓经验性情感是指被体验的旋律曾经在歌曲、歌剧、舞蹈、视觉配乐、标题音乐中所表述,并被主体体验过后形成了旋律与情感相联系的记忆,当再次听到这段旋律的时候,就会较容易地体验出已经形成经验的情感。(这时旋律已脱离了最初的有意义内容的音乐作品,从内容性情感体验向经验性自我情感体验过渡。)   (1)朗诵歌词体会歌词情感 

        在没有建立基本音乐情感体验的经验之前,可以借助于歌词(包括童谣)的明确意义进行情感体验,并通过歌词的语音语调语气,长短快慢、轻重缓急来加深对这种情感的体会。 

        (2)唱词曲体验歌曲情感 

        把朗诵体会到的词义情感迁移至歌唱,在歌唱中体验这种情感。可通过反复歌唱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经验。 

        (3)只唱歌曲旋律体验音乐情感 

        去掉歌词哼唱旋律,从凭唱词曲所得的情感体验过渡到对歌曲旋律进行音乐情感体验。这也是歌曲情感内在转化的二次体验。这时得到的就是经验性音乐情感体验。 

        (4)积累音乐情感体验经验 

        通过学唱若干首歌曲积累各种音乐情感体验的经验,并体验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变化对情感的影响。 

        (5)音乐情感体验的显化 

        用已学歌曲的旋律,按各自的经验(各人有异)重新填上与原歌曲同类情感的内容,将自我情感体验显化,教师进行点评,学生可以互鉴。 

        体验性歌唱与知识性歌唱一样随着每个阶段和层次的轮回,歌唱教学不断深入、深化。 

        3.表达性歌唱(建立基本情感表达经验) 

        建立了最初的知识性歌唱和体验性歌唱的经验后,就可以进行表达性歌唱教学。表达性歌唱是指用歌唱来表达在某个特殊时刻、场合、情境、事件中,涌现出的具体情绪、情感或感慨。让学生知道怎样用歌唱表达和用什么歌唱来表达此时此刻欲表达的心境。表达性歌唱主要有四个层次:选择性表达、模仿性表达、创造性表达、交流性表达,根本的是用情感体验经验来实现欲表达结果。 

        (1)选择性表达:即凭经验,按照指定情绪、场合或情节从已学唱过的歌曲中选用合适的段落歌唱,使歌唱中自我体验的情感符合所要求的情绪、场合或情节。 

        (2)模仿性表达:即凭经验,按照指定情绪、场合或情节从已学唱过的歌曲中选用歌段,通过改词进行与自我体验相符的歌唱。 

        (3)创造性表达:即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用音乐经验改词改曲进行自我情感表达。   (4)交流性表达:是用音乐对他人进行情感表达(有词或无词歌),所以必须在具备接受与理解别人音乐情感表达能力,及自己具有了音乐情感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交流性表达。 

        表达性歌唱同样随着每个阶段和层次的歌唱教学的不断深入而深化。 

        4.合唱(建立共同音乐情感表达经验) 

        合唱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共同音乐情感表达经验,只有在每个人都具有了基本的知识性、体验性、表达性歌唱经验的基础上,才有条件进行共同音乐情感表达的训练。普通学校一般有两类合唱:同声合唱(一般小学与初中合唱属于此类)和混声合唱(初中以上),演唱形式有齐唱、轮唱、多声部无伴奏和有伴奏合唱。   合唱教学有三个层次:跟随性合唱、表达性合唱、表演性合唱。 

        (1)跟随性合唱:初级的合唱是从集体跟随性合唱开始的,必须建立在具备基本的知识性歌唱经验的基础上。在跟随性合唱教学中训练基本的共同音高感、节奏感,整体呼吸、统一起声、跟随指挥、互听互靠、吐字咬字等知识与技能,在声音和谐统一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共同的音乐情感体验目标。 

        (2)表达性合唱:在基本歌唱情感体验和歌唱表达经验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培养共同情感表达经验。合唱有音域更宽广、力度变化更大、音色变化更丰富、表现力更强的特点。表达性合唱需通过学唱若干首合唱歌曲,体验多声部音乐要素(音域、音色、音量、音层等)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3)表演性合唱:表演性合唱是合唱教学中的最高层次,只有在积累了一定水平量与质的丰富合唱经验和经典合唱曲目经验之后,才可能进行表演性合唱训练。表演性合唱也是交流性合唱,这里的交流是通过合唱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也更强调共同音乐情感表达经验和经典合唱曲目经验。 

        在小学六年歌唱教学的整个进程中,这四个部分应经过十余次螺旋状的轮回,循序渐进地上升。 

        (三)器乐学习 

        器乐是指以乐器演奏为主的表演形式或解释为音乐来源的一种声音材料(另一种是嗓音),乐器是指可以用来演奏音乐的工具。器乐教学是指通过各类不同的听、奏来体验和感受器乐音乐情感体验的特征,及其所带来的与歌唱、音乐律动等同类情感体验和经验的相互转化与联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强、更深、更广的音乐情感体验,及更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经验。 

        1.器乐知识 

        (1)器乐介绍与欣赏 

        通过声音和作品了解各类器乐(中西),如:键盘乐、弦乐、管乐、打击乐等。 

        (2)乐器原理与体验 

        介绍常见乐器的发声原理,主要体验器乐的表现功能,音色、音量、音区、速度等与音乐表现的关系,常见乐器的个性特点及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影响。 

        (3)器乐演奏知识和实践 

        课上主要通过教师介绍和简易乐器操作来了解演奏知识,器乐演奏实践主要靠课外兴趣活动实现。 

        2.器乐音乐体验 

        器乐音乐体验与歌唱体验有共同之处,但因歌唱受个人嗓音条件所限,在音域、音色、音区、音量等表现限度上不如器乐音乐表现范围宽广、丰富、复杂。所以对器乐音乐体验又不完全等同于歌唱体验,应该说器乐音乐体验比歌唱体验更细腻,更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但因缺少来自歌词的内容情感体验过渡,器乐音乐的情感体验不容易获得和分辨。教学中可将歌唱情感体验的经验移情到器乐音乐体验,也可与音乐律动教学互通和互动,还可靠舞蹈、画面等内容性情感体验过渡,以联觉增强器乐音乐情感体验。 

        (1)器乐元素体验 

        在教师指导下体验同一器乐曲或片段中不同的音乐要素(旋律、节奏)的作用。 

        (2)不同器乐的元素(旋律、节奏)体验特征进行对比。 

        相同的音乐元素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得到的体验不同。   (3)不同器乐体验对比 

        不同经典器乐作品感受它的体验特征。 

        通过同一个经典曲目用不同乐器演奏来对比它的不同体验特征。 

        3.乐器演奏训练(以奥尔夫乐器为主) 

        (1)熟悉奥尔夫乐器的音乐功能。 

        (2)欣赏奥尔夫乐器作品。 

        (3)练习演奏奥尔夫乐器。 

        (4)奥尔夫乐器演奏简单运用(简单固定音型伴奏、简单旋律演奏等) 

        4.小型乐队训练(以奥尔夫乐器配置为主) 

        (1)乐队知识 

        (2)简单曲式结构 

        (3)即兴段落演奏 

        (4)为歌唱伴奏 

        (5)小乐队合奏 

        5.交响乐知识与实践 

        (1)交响乐知识:通过交响乐作品了解性质、形式、体裁、编制等。 

        (2)交响乐要素和乐段乐曲音乐体验 

        (3)课外交响乐队训练 

        (四)音乐欣赏   音乐活动分为两大类,律动、歌唱、奏乐属于表达性音乐活动,音乐欣赏属于接受性音乐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从外至内的音乐情感体验活动。新体系音乐欣赏教学目的是:学生在之前音乐教学实践(律动、歌唱、奏乐)中已经自主获得音乐情感体验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规范性体验,获得具有社会公认意义的音乐体验经验,以此继承人类社会的音乐文化财富,提高学生进行社会音乐交流的能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1.获得与社会公认经验同类的音乐体验和近似的情感共鸣;2.体验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音乐形式包括体裁、曲式、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内容包括题材、标题、歌词、情节、场景、动作、画面等)对音乐情感内涵的影响;3.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审美取向、艺术风格等)对音乐形式与内涵及音乐体验的影响。要注意规范性体验不是由教师替代学生体验后将结果告诉学生并叫学生记住,而是启发和指导学生实现基本方向的自主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教学也应分初、中、高三个层次。 

        小学音乐课中的欣赏内容属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初级阶段,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经典作品公共体验的基础经验,培养他们参加公共音乐活动的基本能力。根据学生身心智发展特点,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规定音乐实践活动(律动、歌唱、奏乐)是此阶段音乐课的主要形式,因此初级阶段的音乐欣赏可以完全融入音乐律动、歌唱、器乐音乐活动中。小学音乐课音乐欣赏内容的方式(实践)、方法(体验)和教材应与律动、歌唱、奏乐同步互通互动。在教师的诱导下聆听简单经典曲目进行音乐欣赏,使学生获得与公共评价相近的音乐体验经验,初步习惯音乐欣赏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特定小型经典音乐作品创设特定音乐情境,指导学生体会小型经典曲目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诱导学生对经典作品产生特定的体验和情感共鸣,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开拓学生的音乐联想与想象空间。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属于中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能力和情感需要的发展,此阶段的音乐课应逐步加大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音乐课可以继续在较复杂的音乐实践(律动、歌唱、奏乐)中,对常见的经典音乐作品进行音乐欣赏。在教师引导下,用已积累的公共评价音乐经验和音乐欣赏方法对经典音乐作品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进行审美体验,掌握音乐形式与内容对音乐情感的影响,进行较复杂的特定的音乐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建立经典音乐曲目库,使学生逐步积累具有社会公认审美价值的音乐体验经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属于高级阶段。随着中学生兴趣爱好的变化和(对音乐理论知识)求知欲的增长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增强,此阶段的音乐课一般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形式和内容。新体系的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实践(律动、歌唱、奏乐)中已基本习得了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和方法,掌握了音乐情感体验的基本经验,记忆中已形成了经典音乐曲目库,就可以在教师引导下系统地对较大型的,有代表性的经典音乐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和文化分析,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中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潮(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审美取向、艺术风格等)对音乐形式与表现内容产生的影响,知晓一些社会文化的概念,通过对代表性经典作品的艺术欣赏进一步积累(规范性)系统的音乐情感体验,使之成为个人的音乐经验(系统)的基础,以利于终生享用和传承人类音乐文化(宝藏)。 

        1.经典声乐作品欣赏 

        (1)独唱;(2)重唱;(3)合唱; 

        2.经典器乐作品欣赏 

        (1)有标题器乐作品;(2)无标题器乐作品;(3)经典戏曲、歌剧、舞剧欣赏。 

        (五)即兴表达   所谓兴是指人的情绪,即兴的意思是按人的情绪进行音乐活动。情绪的来源是主体的思想、心情、处境和客观环境、事件、时机的影响。音乐活动包括:律动、歌唱、演奏、创作。新体系进行即兴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1.即兴律动 

        (1)同一乐曲指定不同情绪做即兴律动。 

        (2)同一乐曲指定不同场合做即兴律动。 

        (3)同一乐曲按自我心态做即兴律动。 

        2.即兴歌唱 

        (1)指定歌曲,按情绪改变节奏节拍。 

        (2)指定歌曲,按情绪在旋律主干音上变化旋律(加花或缩减)。 

        (3)指定歌曲,按情绪改变歌曲形式结构与表现内容(高潮、尾声、调等的安排) 

        (4)指定歌曲,按场景改词改曲。 

        3.即兴演奏 

        (1)指定乐曲,按情绪改变节拍节奏。 

        (2)指定乐曲,按情绪在旋律上加花或删减。 

        (3)指定乐曲,移调并体验感受。 

        (4)指定乐曲,按情绪重新安排乐曲形式结构与表现内容(高潮、尾声、调等),并重新体验感受。 

        4.即兴创作 

        (1)节奏创作:为词配节奏。 

        (2)旋律创作:为节奏词配旋律。 

        (3)创编音乐。 

        三、新体系教学方法 

        新体系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其特有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和音乐教育核心理论(新三论:情感论、体验论、经验论),是实现其教学目标和完成其教学内容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新体系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的是元素一整体教学结构,其教学结构图示如下:   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结构(一个老师) 

        感受、体验、表达、交流教学内容 

        知识点:指构建音乐知识结构的最小单位,既是本课音乐教材的重点和核心,又是后续学习的认知前提,通常一次课仅用一个新知识点让学生在已有音乐经验上通过音乐作品在音乐活动中获取新的音乐感知、体验、表达和交流经验。 

        元素线:同元素的点组成时间线条,保持同知识点的连续发展,循序渐进。 

        知识面:(迄今为止)学生整个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是由知识线上的点组成的。所以它是线性平面,面上的线就是元素线(某元素知识线)。 

        教学线:每次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组成教学线,它应该由一个作品,一个活动,一次表演所包含。因为只有在对实际作品的感受、表演和再创作中,学生才能体验到艺术情感。 

        在年、月、周的音乐课程安排中,元素一整体性结构表现在: 

        教学的元素性:就是要将所教的音乐知识分解成知识线,可以从由浅入深,逐点渐进实施教学,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学的整体性一就是要使不同知识线上的点组合成每次课的教学线。每次教的知识点组合在音乐作品或音乐艺术活动中,如不能把知识点组合在其中就不能实现艺术体验,就无法赋予感情。教学的整体性二就是要把知识线和教学线(感情的)结合成网络,主要靠音乐经验产生联觉和联想。 

        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是要做到两点: 

        1.每课把知识点组成感性的艺术活动。 

        2.每个知识点必须和同元素中的其它知识点前后相连,即这节课教的是上节课的发展,又是下节课的准备。 

        要防止两种情况: 

        1.一次课上的知识点是散的,形不成艺术活动,无法进行艺术体验。 

        2.同元素的知识点在前后教学中是散的,不能连成由浅入深,从零到整的元素知识线。 

        知识面是由元素知识线和教学艺术活动线交叉而成的。每个交叉点都是知识点,也是艺术感觉的组成点。所有这些点构成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艺术情感面的整体经验。 

        结语 

        新体系教学方法新在素质型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即: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以发展情商为主的教育目标;以实现音乐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感性音乐经验为主要学习成果的考评要求。 

        新体系主要来源于教学实践。新体系虽然探索了十多年,但仍然在起步时期。要想使之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成为主导体系,至少还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每一位学校音乐教师只要为“让音乐使人生活更美好”而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都能成为新体系实践的创造者和建设者。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怎么写】相关文章:

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曹操短歌行教学实录09-09

短歌行实用优秀教案 短歌行优质教案09-09

高中语文_《短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短歌行教学内容分析09-09

音乐教学计划 音乐教学计划小学二年级09-09

最新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案 中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中小学音乐课程目标09-09

小学阶段音乐各学期学习目标 小学音乐学期教学计划与目标09-09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怎么写09-09

音乐教学目标设计 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09-09

音乐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解读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09-09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表09-09

音乐教学计划 音乐教学计划进度表09-09

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文化理解09-09

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 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