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12 01:54:38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

        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导入新课(2min)

        由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引导学生记忆探究实验的相关结果;使学生对细胞呼吸有总体的认识:

        ①回顾细胞呼吸的概念。②上节课的探究实验得知细胞呼吸分为两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二)学习新课(36min)

        1、有氧呼吸(17min)

        (1)让学生快速阅读P93~94有氧呼吸部分。(2min)

        (2)教师做出下列总结:(4min)

        ①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氧的参与。②作为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还需要有酶的参与。(提示:*第一节内容)③在前面学习细胞器的时还了解到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提问:从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线粒体的哪些结构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线粒体为什么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

        ppt展示线粒体结构示意图,标示出各部分结构名称。说明线粒体基质与内膜上分布着有氧呼吸相关的酶。

        (3)播放ppt及Flash动画展示并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7min)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子葡萄糖脱氢氧化成两分子丙酮酸,脱下少量的氢[H],释放少量的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彻底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两分子丙酮酸氧化脱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出少量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

        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生成较多的ATP。列出每个过程的反应方程应式,强调[H]的写法,讲解酶的催化作用以及各阶段生成的能量多少。

        由三个阶段的反应方程式推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请学生上台写出反应式,并修正讲解。(1min)

        (4)教师做小总结:(4min)

        根据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需要消耗6mol氧气和6mol水,将产生12mol水和6mol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38molATP。

        其表达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0+能量

        通过表格比较三个阶段,它们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呢?

        共同点:都需要酶的参与;不同点:从反应场所,反应物,生成物,放能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强调:①反应场所从细胞质到线粒体中,又从线粒体基质到线粒体内膜上的区别。②第三阶段产生大量能量,与氧气参与反应有关。③各阶段的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联系: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第一、二阶段的反应产物[H]作为第三阶段的反应物参与反应。

        2、无氧呼吸(7min)

        (1)让学生快速阅读P94~95有氧呼吸部分。(1min)

        (2)播放ppt及Flash动画展示并讲解有氧呼吸的两个阶段:(3min)

        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过程:①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②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不彻底,而有氧呼吸丙酮酸被彻底分解。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根据产物的不同分为——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

        板书两种无氧呼吸的反应表达式:

        ①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②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CO2+少量能量

        (3)引导学生参考有氧呼吸的概念归纳得出无氧呼吸的概念,并试着标出关键词。(3min)

        特点:不需O2;有机物分解不彻底;放能少。

        了解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196.65KJ),与有氧呼吸(2870KJ)相比较少。

        提问:与有氧呼吸相比,同样是分解葡萄糖,为什么无氧呼吸只能够释放少量能量?

        答: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不彻底,大部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只释放出少量能量。

        3、细胞呼吸原理及运用(7min)

        (1)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5min)

        ppt出示并填写相应表格,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揭示细胞呼吸的本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构建知识框架,通过箭头表明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及其产物,分析得出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5min)

        (3)运用细胞呼吸原理,分析生产实践中的现象。介绍细胞呼吸原理常常运用的几个领域。(2min)

        ①发酵技术:酿酒等;②农业生产:晒田等;③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低温储藏等。

        (三)布置课下作业(2min)

        完成P96页习题,尝试把归纳所学知识,画成表格或概念图。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篇2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

        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

        四、落实课程目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

        五、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够准确说出酶的特性包括那个方面,并举例说明。

        2、能力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试图准确辨认酶在生活生产中(比如说某商品)运用了哪些特性。尝试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汇总、分析、总结。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地形成酶在生活中应用多样,种类多样,但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种观念:生物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当“科学家”。(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一个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学生养成好奇、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酶的三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及其案例

        教学难点:1酶如何“娇气”了?

        2低温的时候酶失活了吗,为什么?

        七、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比如说酶的应用的图片,案例。

        2、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加以指导。

        八、课时安排:十分钟

        九、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行为

        教学技能

        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板书设计:

        一、环境污染的防治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设想:

        人类破坏环境,环境报复人类,惨痛的历史教训教育着人类,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两者若能和谐发展,必然相互有利。而和谐发展的局面,关键在全体地球公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节的教学可以从破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入手,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的涵义?让学生感受到在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相关录像片,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由此,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剖析一些错误的认识或观念。例如,“人定胜天”的观念: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智力和能力,能使高峡变平湖,天堑变通途,大山低头,河水让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大多数是与工业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例如,据报载(1999年12月6日《文汇报》),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不再开荒。

        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在该地区基本绝迹。于是,引出一个重要话题:粮食重要还是鸟类重要?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直接价值容易接受和认同。生物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就失去了宝贵的资源。例如,冬虫夏草是珍贵的中药,云南珍稀植物“红豆杉”中含有可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如果冬虫夏草和红豆杉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显然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弥补的。

        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潜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绘制一幅漫画:衰老的大树发愁地想:“鸟儿们都死了,谁来替我传播种子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的灭绝很可能导致一连串物种的灭绝,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种的数量失控。如猫头鹰、鼬和狐狸的灭绝可能造成田鼠成灾。教师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师应当指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设计,看起来似乎十分完美,但与大自然的精密“安排”相比,总是显得那么简单和粗糙。在无法保护自然的原貌时,至少也应当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让环境中的物种数目更多些。

        农田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往往过少,物质循环的途径单一,一旦出现环境因素的变化,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灾难。例如,有的地区营造的防护林,基本上都是白杨树,引来专门以白杨为食的天牛大举进攻。人们想尽各种办法仍然无法控制天牛之害,只好忍痛将刚刚长成林的树木伐倒,使大片农田重新受到风沙之害。如果当初栽培的是多树种、多林种、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复杂的防护林,就不会发生如此惨痛的虫害。

        本节是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教师应当结合本节内容作一小结。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最后,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为题,进一步揭示“稳态与环境”的核心思想:整体、相互作用、动态平衡、协调发展,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理,描绘出人类未来美好的前景,在学生的憧憬之中结束本节的教学。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根据保护的内容,可以分为:综合保护区(包括整个环境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和特殊自然保护区(为了专门保护某一种或几种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而建立的保护区,一般范围较小)。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3)离体保护

        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六、教后感:人口、科技进步和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具体地说,人类不仅要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教育。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生态环境不再遭到破坏并且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人类应当走一条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篇4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1.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  3.所有诱发DNA结构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繁殖。

        (2)过程:

        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  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过程:

        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

        ①过程:S型菌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

        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

        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思考:人和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  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过程

        ①TMV A RNA感染TMV A病毒;

        ②TMV 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

        ③TMV B RNA感染TMV B病毒;

        ④TMV 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

        ⑤TMV A RNA+TMV B蛋白质感染TMV A病毒;

        ⑥TMV B RNA+TMV A蛋白质感染TMVB病毒。

        2.结论: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思考:T2噬菌体、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提示: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名师解惑

        探究: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学分析表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核酸呢?

        作为遗传物质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

        (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ks5u

        (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且能遗传给后代。

        科学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核酸具备上述四个条件,所以核酸才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核酸又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特点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二、重难点: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三、板书设计:

        一、认识原核细胞的和真核细胞  1、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

        1、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

        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胞的主要特征,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今天我们就把细胞进行分类,学习一下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点。

        学生阅读【探究活动】认识一下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教师提问:

        1、原核细胞包括的细胞的种类?

        2、真核细胞包括的种类?

        教师总结: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等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人类。

        教师小提示:

        区分细菌与真菌?

        细菌和真菌都是个体微小的生物,细菌一般是杆菌、球菌等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等,真菌如:酵母菌等。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总结原核细胞的特点:

        1.原核细胞的最主要特点:细胞内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2.原核细胞的结构:

        (l)细胞壁和细胞膜: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的细胞器。

        (3)核区:由DNA分子组成。

        区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依据构成该生物的细胞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不等于原核生物,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但它们都是真核生物。

        (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和放线菌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是真核生物。

        细菌常根据形状分为:杆菌、球菌和螺旋菌,细菌常根据形状来命名,如大肠杆菌。也有的根据功能来命名,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较大区别,两者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1-10μm) 较大(10-100μm)

        染色体 一个细胞只有一条环状DNA,DNA裸露,不与RNA、蛋白质连结在一起 一个细胞有多条染色体,DNA、RNA、蛋白质连结在一起

        细胞核 无核膜、无核仁 有核膜、有核仁

        细胞器 仅有分散的核糖体,其结构与真核细胞不同 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细胞壁 主要由胞壁质组成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内膜系统 简单 复杂

        微梁系统 无 有微管和微丝

        细胞分裂 二分体、出芽、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有无丝分裂 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转录与翻译 出现在同一时间与地点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内

        五、小结:

        本节主要叙述了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点以及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篇6

        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

        师: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他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

        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及到*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讲解]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

        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生: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

        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第一个内容: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课件展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剧照。

        师: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成分。我们就把它称为体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等

        师:人体内细胞数量很多,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总和大约占2/3,所以细胞内液多。那么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

        生:细胞外液

        师: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下面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之间有何关系?

        ②内环境各部分的物质交换关系如何?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淋巴等

        教师着重讲解几个概念。

        血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淋巴: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教师展示内环境的图片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血浆。

        2、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组织液。

        3、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

        4、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血浆和组织液。

        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和组织液。

        请同学们自习看书并回答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

        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

        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来显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叫学生上来画,教师批改、点评、补充)

        视频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多放几遍,加深印象,让学生理解组织液、体液、血浆间的内在联系)

        想一想:在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这三种体液中,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CO2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

        提示:O2浓度由高到低: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O2浓度由高到低: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细胞外液的成分。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资料。

        讨论:

        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4、HCO3- 、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

        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有机物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提示:还含有气体分子、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提示: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提示: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课件展示: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饼图)

        教师总结:  水:90%左右

        1、血浆的主要成分无机盐:1%左右

        蛋白质:7%——9%左右

        其它物质

        2.组织液、淋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师:在必修1中我们曾学过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来吸水或者失水;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渗透

        吸水会涨破,置于高浓度食盐水中渗透失水会皱缩,那么在细胞外液中细胞会出现这种情况吗?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

        提示: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  提示: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

        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4、正常人血浆的PH是多少?

        提示:7.35—7.45

        5、人为什么能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提示: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6、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提示:37℃左右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总结。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师: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图片。

        请学生思考:氧气是如何进入细胞内的?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进入细胞的?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细胞的?细胞中的尿素是如何排出的?

        分别点学生起来回答。

        教师点评并总结。

        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由此可见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以内环境为媒介。

        师: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物质交换。

        请同学们自己在笔记本上试着画出本节的概念图。

        [习题巩固]

        板书设计: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淋巴等

        2、内环境的概念

        3、内环境成分中三者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成分

        水:90%左右

        1无机盐:1%左右

        蛋白质:7%——9%左右其它物质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渗透压

        1、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酸碱度

        温度

        2、正常人血浆的PH值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篇7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__

        五、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阅读P58。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

        板书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板书㈠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膨胀甚至涨破)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皱缩)

        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基本不变

        板书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复原)

        板书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提示

        1.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Mg2+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液里的Ca2+、Mg2+浓度增高。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

        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板书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小结见板书。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2.√。3.×。

        拓展题

        农业生产上的轮作正是针对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而采取的生产措施。如果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地力就会下降(俗称伤地),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这样就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课后反思09-12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9-12

高中生物讲课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详案大全09-12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四维09-12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2:1 1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09-1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3.3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其他植物激素视频09-12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09-12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09-12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09-12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合集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合集图片09-12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表格式09-12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模板范文09-12

教学环节评价 教学环节评价用语案例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