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ppt

时间:2023-09-09 01:38:54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声声慢》教案

      【篇一:《声声慢》__优质课教案】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全词。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3、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李清照后

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  启发引导 点拨探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这段文字写的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起走进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二、作者介绍及相关背景资料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和谐。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明确: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聚心头, 无法排遣,李清照和着血泪写下了《声声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千古绝唱。

      要求:自由诵读,小组结合品读,共同疏通词义。 找同学带感情诵读 ,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听视频诵读,体会词人的愁情。

       齐读注意语速慢,语调低沉。

       三、研读诗文,赏析词曲,探究问题

       1、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明确:愁

       2、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愁情。那这种愁情又是如何展现的呢?请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是全词的主旨句。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本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对前文的概括。

       3、词曲赏析

       (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问“寻寻觅觅”,你觉得作者在寻觅什么?作者的境遇怎样?

       明确:“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神态,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冷冷清清”,但诗人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

       明确: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清冷。

       那么,词人最后寻到了什么?

       明确: 寻觅的结果只有无尽的伤痛,这里写了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这也为全词定下了悲苦愁绝,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教师补充明确: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如今沦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其凄惨之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其悲伤之心情,在叠词的回环往复中传到读者心中。让我们再齐读这句来感受一下吧。

       为了传达出这种愁思,作者选用一些物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明确: 作者由之前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

       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明确: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 “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明确: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明确: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

       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明确:更进一步抒写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常言说“人老伯孤独”,更何况作者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明确: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

       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

       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结合词句内容,鉴赏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一位孤独、寂寞而又愁绪满怀的漂泊者形象。

      4、小结: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齐读此词,让自己化身为词人,走进她为我们营造的凄美画境。

       四、结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平生”,作为一个女子,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的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他生命的弹簧上,但他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的越高。同学们,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也要学会在困境中超越,带着自信与乐观微笑。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全词。

       2、收集有关写“愁”的诗句,并体会这些诗句的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直接抒情

       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眼)亡国之痛 沦落之苦

       (意境)孀居之悲

       间接抒情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意象)

       梧桐 细雨

       教学反思:

      【篇二: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声声慢》教学设计

       吴忠高级中学 吴凤英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熟读背诵全词。

       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三)美育渗透点

       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词

       2、品味叠词的作用。

       3、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教学方式:诵读品悟点拨探讨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女

       词人的情感世界。而这位女词人,就是被称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幻

       灯二:出示李清照的画像。)关于李清照,其实,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她的作

       品《如梦令》一起来背诵一下。师:是呀,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丛中,看着鸥

       鹭惊飞的美好景色,我们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词人心中洋溢着的那种愉悦,体

       会到她开朗、活泼的少女情怀。然而,斗转星移,经历了一些人事变迁后的

       李清照,又给我们娓娓道来怎样的心情呢?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幻灯四:出示课题和图片。)

       二、了解作者,介绍背景,了解词人满腹愁绪的原因。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

       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

       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

       投,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

       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

       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

       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 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

      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

       痛。  用三个词语概况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三、诵读(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1、放声自由朗读课文。2、个别学生读。3、放录音听读。4、全班齐读。

       四、鉴赏品味 对比感知  把握情感

       师: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声声慢》和我们初中学的《如梦令》在情感

       基调上有些不同啊,究竟是什么样的不同呢? 明确——《如梦令》欢愉、

       轻松、高兴??《声声慢》愁苦、凄凉、哀婉?? 师:如果我们

       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词眼,你觉得应该是哪个字呢?明确——“愁”。

       (幻灯五:出示“愁”。)

       很好!情感基调的把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而大家对《声声慢》

       这首词的情感把握得非常准确。对,就是一个愁字!那么诗人的愁是什么,

       他又是怎样表达这愁的呢?

       (一)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

       敢于企及”(梁衡)。 问:那么开头这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个角度书写诗人情感的呢?你从中

       读到了什么?(以四人为小组讨论)

       明确: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

       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①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婚离婚等一系列打击 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

       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

       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

       甜蜜爱情???

       ②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③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

       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刚刚在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

       现这十四个字都连用什么词?(生:叠词)如果我将此句改为“寻觅,冷清,

       凄惨戚”好不好?(学生:不好,少了音韵美)李清照是运用韵律的高手,

       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诵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读起来朗

       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

       举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

       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

       色》

       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

       (二)缘愁选景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

       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

       表现她的愁呢?

       1、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

       (学生:淡酒  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

       2、探究性学习:

       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

       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联系所学过的诗,联系作者身世。

       要求:(1)基于文本 。 (2)以四人为小组。(3)每组推荐一位发 言人。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①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

       何等凄凉惨淡。

       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②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雁” 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但雁可以再回到北方,而自己却只

       能客居江南。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

       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③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④梧桐、细雨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碧纱秋月,梧桐细雨,几回无寐。

       ——晏殊《憾庭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问:这些意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显得罗嗦?引出对这首诗另外两种写法的总结。——铺叙,寓情于景

       所以作者不禁发出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问:谁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点拨: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同学们你们愿意这其中的哪一件发生在你们身上吗?但它们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晚景凄凉,没有子息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生: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写愁名句集锦: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五、比较阅读

       法国诗人克洛岱根据李清照的《声声慢》改写的《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1)找一个学生诵读克洛岱的《绝望》。然后全班齐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问:1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痛苦、绝望、(至)愁 。

       2这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方式(或抒情的方式)很不相同。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绝望》直露,号叫,直抒胸臆,声嘶力竭。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较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

       六、结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七、布置作业

       1、说说你心目中的李清照,写一段话.李清照啊,你是__________,你__________

       2、改写这首词。

       3、背诵全词。

       板书设计: 直接抒情(叠词)  哀婉凄凉基调

       层层铺叙

       寓情于景

       间接抒情(意象)  悲苦愁绪情感

      【篇三:《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

       1、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请大家猜一个字,“离人心上秋”说的是哪个字?“愁”。愁可轻可重,轻时翩跹,“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重时逼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学们,老师刚刚说的这一轻一重的愁,出自谁之手?“李清照。”“对!”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写愁的高手。“秋风秋雨秋煞人”,深秋时节,这位词人守着窗儿,听梧桐雨落,吟出了千古绝唱《声声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声声慢》,看看词人是否又添了新愁? 2、朗诵(思考)

       师生诵读:同学们,涵咏诗词可以摇荡性情,字里行间、文章角落全是作者倾注的情意,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词,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词中蕴藉了作者何种情感,从哪些句子可以直接看出来?

       3、情感(找、回答、分析)

       “愁”

       (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分析:这样的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说尽啊。“愁”看似戛然而止,实际让人回味不已,表面欲说还休,其实倾泻无遗。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分析:《声声慢》起下十四字叠字,总言心情之悲伤。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唐宋词简释》唐圭章) 4、意象(小组讨论、回答、分析) 李清照“寻寻觅觅”,她寻觅到了什么?靠什么拯救失落?所见所闻触发了什么情感?小组讨论。

       (1)淡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分析:“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用“三杯两盏淡酒”调养身体,但是最难将息的却是心理。“酒淡”是因为“愁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打发这漫长的日子,但是这也敌不过“晚来风急”。风急了,就是冷,酒挡不住寒气。

       (2)大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分析:雁声凄惨,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所以“正伤心”,流露国破家亡之愁苦。

       “却是旧时相识”

      鸿雁每年南迁,是旧相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是李清照为什么乐不起来?绿肥红瘦,春光明媚,尚且悲不自胜;秋天来了,群芳零落,更该悲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早年她写给丈夫的词中就说:岁月催人老,加上写此词时,已是“靖康之难”之后,李清 照此时家破夫亡,即便大雁能传书,也无书信可传,这自然更令人神伤。

       (3)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分析:雨打花落,黄花散尽,满地堆积,从前倚窗赏味,信手拾摘,现在凋落满地,谁还去眷恋折枝的尘泥呢,愁花也是愁己,花落人衰,自况而已。

       (4)梧桐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分析:时间坚固,难以磨损,捱不到天黑。梧桐雨落分外清晰,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时间仿佛也在眼前滑过,但却是那样漫长、孤寂。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细雨打在硕大的梧桐叶上,一叶叶,一声声清晰可辨;滴在空落落的台阶上,可以持续到第二天早上,离情太浓,灵魂孤苦无依才会失了神去听雨。 总结: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淡酒、大雁、黄花、梧桐都是平常景物,在李清照笔下却赋予了深重的愁绪,在中国古典诗词里,这种“着我之色彩”的事物就是我们知道的意象。

       5、意境(观察图片、回答、总结)

       意象可以传情。分开看,淡酒、大雁、黄花、梧桐句句说愁,那么,我们看幻灯片上的图片,当这些景物组合起来出现在一副画面中时,大家从中能够感受到什么样的氛围呢?说说自己的心情?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李清照一人正独自守着窗儿,俯视黄花,仰望大雁,耳听梧桐雨,浅酌杯中酒,我们仿佛一起走入画面,周遭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视听感受呢?

       氛围:凄凉;萧索;冷清;荒落  心情:孤独;压抑;失落;隐痛;愁苦 同学们的感受力很丰富。同学们,这种由意象层层组合起来营造的氛围就是意境。 6、小结 意象

      

       意境  情感

       词人心中有愁,把情感投放进意象之中,所以看大雁、黄花、梧桐也是看寂寞、苍凉、愁苦;而这纷纷的意象重叠辉映,组合在一起就构造了凉意无穷,愁绪满溢,挥之不去的愁苦意境;而这种意境又再次催发、加重了词人的愁绪。所以词人终于忍不住了,她喷薄而出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在情感、意象、意境的层层包裹中挣不

      脱、逃不掉、融不了,此愁无计可消除,词人内心的肿胀抚不平,愁苦翻江倒海,无处可泄。 7、作业(选做其一)

       (1)比较《醉花阴》和《声声慢》的“愁”有什么不同。 (2)随笔练习:初冬时节,在校园内选择景物,精心组合,描摹校园一角,突出季节特征。

        教授本词的基本策略是:

       抓住一组意象,

       涵泳一个句子,

       品味一个词语,

       理解一腔愁情。

       将顺序调整一下!

       在抓住一组意象中,对四个意象的讲析不要太详细,讲清楚一个即可。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ppt】相关文章:

李清照《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范文 李清照声声慢学案09-09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声声慢 李清照09-09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课堂实录09-09

2023年声声慢 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声声慢 公开课09-09

声声慢教学设计优秀 声声慢 优质课一等奖教案09-09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课获奖教案 《声声慢》优秀教案设计09-09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ppt09-09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声声慢 教学实录09-09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李清照声声慢课件ppt09-09

《声声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部编版声声慢教案09-09

《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目标09-09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反思09-09

教案后教学反思简短 教案后教学反思简短20字左右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