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兰亭集序教学重难点

时间:2023-09-08 07:55:48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字词的积累,能独立翻译重点语句;

      2、体会作者感情及其变化;

      3、理解作者深沉感叹中暗含的对生命的感悟。

      二、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痛”再“悲”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3、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三、课时设计: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笔,在中华文明的传承过程中可谓居功甚伟,她书写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司马迁用她写就了“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李白用她写就了半个盛唐;王羲之用她写成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兰亭集序》,感受宴游之乐,体味生死之痛。

      2、文体简介

      序也叫“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3、作者及作品简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2)、《兰亭集序》的由来: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集会,作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事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题名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据说《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集会上半醉状态写的,他对《兰亭集序》这篇作品非常满意的,他后来又写了几遍,但都不及这一遍好。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七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 《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从不示人。

        后来,辨才认识了一位酷爱书法的书生,因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这位书生藏有许多前朝、当世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不时与辨才欣赏。有一天,书生让辨才欣赏几件宝贝,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一看,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书生忙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笑而不言,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书生看。书生一看,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原来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那位书生便是监察御史萧翼。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太宗死后,《兰亭集序》随葬,五代十国时,太宗墓被盗,从此《兰亭序》彻底失传。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太宗时期的临摹本。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能从中看到它的风姿和神采。

      4、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由美篇引入到美文。

      听录音,感受课文的韵律美,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

      师:同学们,美不美啊?听懂了吗?感受到作者情感变化了吗?

      生:感受到作者情感变化了,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但是,有些语句还不太明白。

      师:不要紧,不明白的语句,我们反复地读它几遍试试。反复的读一读自己静听过程中无法理解的语句,借助课下注释仔细揣摩,积极请教,大胆质疑。

      学生质疑,老师点出重点字词、句式。

      【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抱负。  今: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 )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一词多义】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6、修守战之具            整治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

      ⑴介宾短语后置( 于+宾语  也叫状语后置):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状语后置);

      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⑵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5、文本研读

      师:现在懂了吗?感觉到文章的美了吗?

      生:感觉到了。

      师:是不是有话要说啊?下面我们就认认真真读一下这篇课文,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亦或对自己触动最深的语段大声的读一读,译一译,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或爱其乐;或体其痛;或感其悲。

      (板书)乐之由:良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赏心,游目骋怀、视听之娱;乐事,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人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师:作者绘竹,只言其修而弃其绿;写水,只言其清而弃其碧。一切过于浓重之色不用,这是色调的淡雅。兰亭宴集,作者之喜悦不过分逾度,笔势始终从容沉稳,这是心境的淡雅。(板书)痛之因:生命个体永难满足的欲望(所之既惓);外在世界的旋转而无法掌控(所欣已陈);个体生命的短暂而不可抗拒(终期于尽)。

      【关键句】“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师: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有所求就有所苦。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一个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

      【关键句】“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关键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师:人生寄一世,掩护若飘尘。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健康而快乐地活着,最大的灾莫过于死亡。作者想到美的东西包括生命本身,随着时间的流逝总要归于消亡,于是便产生了浓浓的惆怅和哀痛,是自然的事了。

      【关键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生命是自然留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怎样的活着更精彩,怎样的死更厚重!面对生死,屈原毅然赴死,爱国之心铸就中华之魂,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司马迁忍辱而生,《史记》光耀千秋,这种生,像日月般生辉!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我们设法增加它的密度。师:“悲”是什么意思?悲伤?悲哀?悲叹?

      (板书)悲之源: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死生亦大矣;

      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 ,崇尚虚无;

      三悲后人叩问今人:作者推测未来人的感情变化也必和古今人一样,等到现在的一切成为历史的陈迹,未来人也会像我们现在一样临今人之文而感叹,如此无情的变迁再次引起作者的感慨。古人、今人、后人同悲,可谓千古一悲!

      师: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的体验何其相似!横槊赋诗的曹操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豪放飘逸的李白感叹:“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们都在感叹中思考生死,当然思考更是为了超越。面对生死,你有没有话要说啊?

      下面请跟着老师的诵读,认真的思考你的人生。

      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悟!

      生活

      生活,就是生死。

      史铁生说: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那就不必急于求成。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悠忽一世,人要活的快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逃离樊笼,归隐山林,潇洒快意于田园风光之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惧权贵,自由洒脱,陶醉于醇香烈酒之中,将人生挥洒在“诗、酒、月”中;在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坚毅积极,笑对人生,擎起了心中的“地坛”;纵观古今,他们的笑容都绽放在我们的面前,无论是面对贫穷,面对命运的不公,还是面对身体上的残缺,他们都微笑面对人生,快乐生活一世。俯仰之间,人要活的有价值。“以察察之身求浩浩之白的屈原在礼崩乐坏的战国,面对奸佞小人的构陷,追寻自己的美政思想,纵身一跃的那一刻成就历史忠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面对宫刑之辱,忍一日而九回之痛,忍辱负重,终于成就了辉煌于千秋万代的巨著《史记》;科学巨匠居里夫人面对简陋的科研条件和无数次的失败,不弃不辍,终于成功分离出镭元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横看中外,他们使时代更加灿烂,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追寻着、奉献着,使自己的人生耀眼生辉。

      蜉蝣一生,人要活的有追求。“十年面壁图破壁”的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追求我们的和谐社会,从未停止。七下西洋的郑和几经暴风雨的磨难,面对汪洋大海,七进六退,不畏艰险,终于完成了沟通亚非的航行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用双手舞出艺术人生的邰丽华面对听力的障碍,不惧困难,愈挫愈勇,终在舞台上展示了艺术的完美。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有追求,才使他们积蓄锐力,迈向成功的彼岸。

      生活,即生来就是活着。快乐的,有价值的,有追求的活着。

      【小结】花开花落

        生死沉浮

        演绎着自然与人生的悲欢

        今人浮躁的心灵  更需栽种兰花

        建造兰亭

        抒写新的兰亭华章

      《兰亭集序》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这类课文要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教材更体现了这样的一个理念。另外,学生是在高一下半学期接触到这一课,他们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很薄弱,一些文言字、词积累还不够厚重,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不足。同时,受制于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不足的影响,对作者所传达的“生死之痛”、“生死之悲”体味不深,理解不透。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适当引领。

      《兰亭集序》教学效果评价

      

      《兰亭集序》是一篇文言游记散文,作者借助富于韵味的文言语言,极富魅力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生存体验。根据内容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一是落实文言字词的积累,能独立翻译重点语句;二是体会作者感情及其变化;三是理解作者深沉感叹中暗含的对生命的感悟。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本堂课我采取听、读、悟三步教学法。

      1、听:听录音,感受课文韵律之美,完成以下任务——(1)边听边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2)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语段;(3)揣摩作者情感变化。

      2、读:一读自己静听过程中无法理解的语句,借助课下注释仔细揣摩,积极请教,大胆质疑,老师释疑并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二读自己喜欢的亦或对自己触动最深的语段,对自己喜欢的或对自己触动最深的语段大声的读一读,译一译,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悟:再度课文,感悟生死,超脱生命,让学生把他们的生命体验写一写。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都有任务。通过诵读,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产生心灵之间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采取读写的教学方法后,我发现,许多过去需要讲解的知识在读写中就解决了。学生通过诵读、合作探究、质疑解决了课文的字、词、句式和翻译,实现了知识技能的提升。通过写感受,写体悟,学生完成了情感的升华和生命的体悟,实现了情感和价值观的提升。

      《兰亭集序》教材分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作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兰亭集序》恰好能让学生在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兰亭集序》是一篇浅易文言文,文下有注释,学生可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词句含义,教师只需对个别难句略做点拨即可,引导学生掌握“一、修、期、虽、以”等词的多义性,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兰亭集序》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2. 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3.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4.下列句子,与“俯听丝竹仰听管”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坐揽茂林情不倦          B.觞咏犹带峻岭情

      C.随游修竹气也和          D.静视流水躁视山

      5.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往往能让人充满浪漫情怀,画家们往往在生活中放浪形骸,在思想上大胆奇特。

      B.最高的时候,加工贸易能达到中国贸易总额的50%,然而情随事迁,现在加工贸易能够为外贸提供的动能不断缩水。

      C.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眼前的美景宛如一幅灿烂的油画。D.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海,由雪山融水的细流汇聚而成,穿过崇山峻岭,经过云南西双版纳出境,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喜爱书法,他曾经派人广泛搜罗历代作品,据记载,“太宗出御府金帛购天下古本,乃命魏征、虞世南、褚遂良定真伪,凡得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纸,为八十卷”,同时,还购得王献之、张芝等名家的作品。                                                      。由此可见,唐太宗绝不是附庸风雅的帝王,他对书法艺术是有一定的研究的。

      ①这是中国书法史上较有影响的观点,是对神采、神气认识的进一步发展

      ②他提出的“神气冲和”的书法标准,对于书法艺术效果、书法达到的境界以及用笔及手腕的方法,做了精辟的总结

      ③故鉴赏水平也极高,而且有精到的见解

      ④唐太宗自己也喜欢写字,并有一定造诣

      ⑤不仅如此,他经眼的真迹妙品也极多

      A. ④⑤①②③      B.④⑤③②①    C. ④①⑤③②    D.⑤④②①③

      7、【2013安徽卷】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

      《兰亭集序》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优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  ①  。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  ②  ;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  ③  ;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  ④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8、请联系课文及自己所学,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兰亭一曲,牵动古今浩叹。

      下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性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周行郡界,而不羲之。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待

      B. 然闻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C.而羲之竟不,述深以为恨                顾:拜访

      D. 周行郡界,而不羲之                    过:路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源于东汉时期的一种书体,后又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等各书体,为书法艺术奠定基础,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B.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C.山阴,为古代地名,古时称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此地因在会稽山北面,故得名。

      D.征,古时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为“征”。如《后汉书·张衡传》中“公车特征拜郎中”。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当时在会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3)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4)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兰亭集序》情境式默写】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                                                           ”。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 

      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 

      10.《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                              ”,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1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12.《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13.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14.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                                            ”。 

      《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兰亭集序》是一篇文言游记散文,作者借助富于韵味的文言语言,极富魅力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生存体验。根据内容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一是落实文言字词的积累,能独立翻译重点语句;二是体会作者感情及其变化;三是理解作者深沉感叹中暗含的对生命的感悟。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本堂课我采取听、读、悟三步教学法。

      3、听:听录音,感受课文韵律之美,完成以下任务——(1)边听边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2)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语段;(3)揣摩作者情感变化。

      4、读:一读自己静听过程中无法理解的语句,借助课下注释仔细揣摩,积极请教,大胆质疑,老师释疑并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二读自己喜欢的亦或对自己触动最深的语段,对自己喜欢的或对自己触动最深的语段大声的读一读,译一译,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悟:再度课文,感悟生死,超脱生命,让学生把他们的生命体验写一写。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都有任务。通过诵读,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产生心灵之间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采取诵读的教学方法后,我发现,许多过去需要讲解的知识在诵读中就解决了。

      学生在诵读中就能够有所感知,就能够增加积累,就能够形成语感。当然,这节课还是有很多缺憾,首先,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展开更充分的诵读活动。其次,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交流,去发言。最后,在言的方面处理不够细致,没能用课件充分展示。

      《兰亭集序》课标分析

      本单元所选皆山水游记散文,此类文章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成分。

      具体到本文,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当然,教学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达的积极情绪。

      这是本文教学难点(不是重点),不可不引导学生体会。

      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载有“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说法,字、词、句教学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载有“古代诗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说法,鼓励学生多读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

      1、字、词、句教学,如“一、修、所以、引、信、期、兴、或、向”等,帮助学生读懂文章。2、诵读教学,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1、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2、理解作者深沉感叹中暗含的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音频朗读、集体朗读、个人选读。

      2、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教学以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方式展开。

      3、以“讨论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绪变化。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兰亭集序教学重难点】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神州谣教案 二年级语文神州谣教案与课件09-08

神州谣教学设计 神州谣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9-08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09-08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的作者是谁09-08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9-08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精品教案09-08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兰亭集序教学重难点09-08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等奖09-08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三课时09-08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三课时09-08

兰亭序》书法教学设计 兰亭序美术鉴赏教案09-08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09-08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万能模板简短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