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时间:2023-09-14 15:14:07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琥珀》是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严谨。

      【学情分析】

      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体会“珍贵”

      同学们,在我们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编者为我们安排的主题是——板书:生命  在生命这一单元里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设计意图:由单元主题直接导入课题,通过提“王”旁的词语,初步感知琥珀的珍贵。】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

      1.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

      (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

      (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

      (3)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3.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

      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

      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理解“推测”)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那块琥珀的样子)

      请同学们齐读琥珀的样子。

      过渡: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预读单认识琥珀,并了解课文围绕这块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和价值,比较“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明白科学家是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测了故事的详细情形。抓住课文的关键点,变序教学,从篇末入手,不仅训练了学生语感,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怀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投入下面的学习。】(三)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小组研读,合作共学。科学家就是根据看见的这些真实的事物,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那作者是如何根据那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呢?请同学们小组研读。

      研读要求:(1)把“真实”的部分(琥珀的样子)和前边“想象”的部分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2)用“根据____,推测____”或者用上“因为……所以……”“只有……才……”等关联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2.交流。

      3.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不是凭空的想象,作者写的都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推测。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科学性)

      4.现代科普作家、文学翻译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请同学们再默读故事,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并说明原因。随机指导朗读。

      这样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学色彩。(文学性)

      【设计意图:“淡化分析,着重感悟”,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课文,找出内在联系,然后才能运用上这些关联词语,体会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读和练来让其获得感悟。在这里,重组课文语言是运用语言的训练;找出语言的逻辑关系是思维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的训练。】

      (四)情感迁移

      1.《琥珀》一文为什么会被放在“生命”这一单元里,请同学们阅读“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快乐的……,获得了永恒”。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比较一下,在时间的长河里,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都成了过眼烟云,而这两只小虫却留了下来,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所以这块琥珀很珍贵,很有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经济效益……是的,它们的生命虽然在那一瞬间终止了,但生命的价值却获得了永恒。2. 那么由这块琥珀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名言或是事例)

      这说明,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比如说: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的雷锋;5.12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谭千秋老师等等,虽然他们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在那一瞬间获得了永恒。

      3. 老师这里有几句名言想送给大家。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蒙田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设计意图:结合“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和课文第12自然段的再学习让学生体会《琥珀》一文为什么会被放在“生命”这一单元里,从而明白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由此得到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积累名言,进一步深化生命这一主题。】

      (五)课外延伸

      1.同学们,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能运用优美的语言,按一定顺序,结合你对生命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

       2.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是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一共有十五个有趣的故事,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集。

      柏吉尔以拟人、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描述了天体运行的关键、,揭示自然界乃至宇宙的奥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他的著作。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一方面从写作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琥珀编写解说词,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方法迁移和阅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拓展学生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使课外阅读不流于形式。

      板书:

      琥  珀  科学小品文  科学性 文学性

      推测                               

      形成    (那块琥珀)→(详细情形) 

      ↓      (真实)      (想象)

      发现

      

      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展开合理的想像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了解琥珀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备条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琥珀进行想象的。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琥珀》,请大声读课题。(出示课件琥珀的化石)

      师:这块琥珀给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生:透明,有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

      师:看到两只小动物,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我能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了很久。

      师:(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想象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已知的事物去猜未知的事情。

      师:这里还有一个词“推测”,和“想像”比,它们都有“想”的意思,那你怎么理解“推测”这个词的?

      生:“推测”就是根据一种事实去想,要有理有据的想。

      [点评:对“想像”和“推测”这类词的理解,表述的不可能像词典中注释那样准确,只要他们理解了就可以了,不必细加追究,这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教学原则。]

      师:你们的想像和推测,和科学家看到琥珀所产生的想像和推理是一样的。你们真了不起!现在咱们做一个角色转换,你们不是六年二的学生了,你现在就是科学家,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是你想像和推测出来的。(与学生握手)王科学家你好!(转向另一名女学生)张科学家你好!现在正缺女科学家。一会我们科学家要进行想像和推测,你说应该注意些什么,要有什么样的科学态度?生:要特别认真。

      师:对,就应该有这种科学精神。你呢?

      生:我会做到细心,谨慎。

      师: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就应该细心,谨慎。

      [点评:角色,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想像”“推测”的,转换为一个“当事者”——亲自来做一番“想像”“推测”。这样便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进入了自主的境界。]

      师:相信自己行,自己就能行。下面就请科学家们好好默读你们刚才想像的这一系列情景,(幻灯打出:大胆想像)讲讲你们为什么这样想?你们愿意描述哪一段都可以,想描述事情经过、当时的环境、故事的结果都可以。(生读书,有的学生边读边画。)

      好,咱们请第一个举手的科学家来汇报汇报。你想汇报哪一段。

      生: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的飞舞。后来,她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为天气炎热是为琥珀形成过程做一个铺垫。

      师:你想像的是小苍蝇来到树林的情景。你连她快乐的心情都想像出来了,是快乐的飞舞,天气是特别热,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小苍蝇快乐的心情和天气的炎热。

      (生绘声绘色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继续汇报。

      生:“哎呀!”他想,“这位小姑娘的身子并不大,除去一双绿翅膀,一对触须,剩下的就很少了。不过少虽少,总还是一顿美餐。要是我不小心,被她的大眼睛看见了,她马上飞开,我的美餐就要落空,说不定会饿上一天呢。”师:你来想像一下,蜘蛛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是高兴,因为他好不容易才发现了一个食物。

      师:那你能用高兴的语气表现出来吗?(生用高兴的语气读)

      师:是呀,蜘蛛的心里多高兴呀!吃掉这个美丽的小苍蝇,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呀。也许老师和这位同学的年龄不同,体会得也不一样,可以我会这么读。(老师用一种成年人的语气读)

      生:假如这是一只幼小的蜘蛛,我会这么读。(带着稚气的语气读)

      生:我会用蜘蛛小心而又谨慎的语气读。因为他好不容易碰到这只小苍蝇。所以他怕她跑了。(生用小心而谨慎的语气读)

      师:好啊,你想怎么表现就怎样表现,我们就来读出属于“自己的滋味”,好不好?(学生自由朗读)

      [点评:要求学生读出蜘蛛当时的心情,读出“自己的滋味”来,这是一种个性化解读,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尊重。]

      师:小科学家想像的真丰富啊!继续谈。

      生: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上渗出厚厚的,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师:你想像的是当时的天气。为什么要选在一个炎热的天气呢。

      生:因为天气炎热才会使松树滴出松脂。这也是琥珀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

      生: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因为我觉得能形成这样的琥珀是非常凑巧的。

      师:(打开幻灯出示课文第九段)你能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体现事情凑巧的词语吗?

      生:能体现事情凑巧的词语有:刚、突然、刚好、一齐。(幻灯相机打出)

      师:事情多么凑巧呀,就像这位同学分析的那样。现在让我们将当时的情景真实再现,请你为动画配上合适的解说词。(生配解说词)

      [点评:方法的多样化,可使学生的有意得以巩固和延续。这里,教师为学生设置动画,让学生配上合适的解说词,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要扮演“配音演员”的角色,精神备加振奋,乐此不疲地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去。]

      师:理解的好,读的也好。继续想像,还会有怎样情景出现?

      生: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师: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呀?生:因为没有这么长时间,是形不成的琥珀的。

      生:后来又发生了变化。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片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海沙下面。

      师:你能想到地壳的一系列变化,真了不起。祝贺你,张科学家。

      师:通过科学家的想像,我的脑海里真的出现了琥珀形成的一系列过程。现在再请科学家“推测”以下几个问题。我要看看你们推测的科学吗?有充分的根据吗?请你们现场解答,大家来抢答。

      (出示三个题目:①琥珀形成的条件 ②琥珀为什么能保存完整 ③科学家研究琥珀有哪些价值)

      师:竞答题不多,先来抢答第一题: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生: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天气火热、老松树、小苍蝇和小蜘蛛、松脂还要不断下滴。

      生:我要补充一下,刚才他说的只是松脂球的形成条件,这里还需要化石的形成条件:时间漫长、地壳运动、海水淹没了那片松林、松脂球被掩埋在泥沙下面。合起来才应该是琥珀的形成条件。(学生鼓掌)

      师:第二题,自己独立思考再回答。

      生:因为琥珀在地壳运动以后,一直被埋在沙滩下面。没有经过风沙、空气的腐蚀,所以他才会保存完整的。

      生:别外,发现琥珀的人是个经验丰富的人。发现琥珀后,能够很好的保护好,展现在世人面前。

      师:第三个问题是科学家研究琥珀有哪些价值?注意,“哪些”就不是一个方面。要想答得全面,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建议大家合作一下,合作产生大智慧。(学生合作学习)

      哪个小组准备好了,请汇报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生:1、可以研究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事情。2、可以研究昆虫的发展史。

      生:我们补充一下,还可以研究当时的环境和当时的地质情况。

      师:看来,合作的力量就是大呀。

      师:这三个问题,大家答的特别好。现在进行科学家互访。听好了,科学家互访就是:你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向其他科学家发问。从文章的课题到文章的字句以至课文的内容,只要有疑问,都可以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学习的态度。

      (学生读课文思考)

      [点评:科学家互访,互提问题,共同商讨,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学生很感兴趣。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空间”和“合作互动”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聪明才智得到尽情释放。]

      生:(站起)请问赵科学家,琥珀为什么是在海边发现的?

      生:因为上文已经说了,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为它的发现位置作了伏笔;想像地壳运动也为它的发现作了伏笔。另外,海滩是松软的,可以使琥珀保存完好。

      生:请问王科学家,琥珀形成为什么说是一万多年前,而不说时间更长一些或更短一些?

      生:因为比一万年长,可能琥珀就碎了。时间短些,可能形不成琥珀。

      师: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生:非常满意。

      师:那你应该怎么说?

      生:(向另一生)谢谢你。

      [点评:注意从交流的态度、语气、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学会交流。这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学生一问一答,这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而且教师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所学的东西要比教师告知要多多少倍。]

      师:你们想像的都很细致、合理、科学,德国作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样的推测写成了这篇文章——《琥珀》。我们来看看他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生:《琥珀》文章又有事实,又有想像。写得特别生动。

      师:柏吉尔听了你们的评价,一定是特别高兴的。同学们,我们再次进行角色转换,你不是科学家了,而是作家。(握手)荣作家,你好!(握手)齐作家,你好!

      师:听了科学家这样的想像和推测之后,要是让你写的话,你会怎么写?你非得停留在刚才柏吉尔的写法上吗?

      生:我会先写琥珀的发现,再写琥珀的形成。最后写琥珀的价值。

      师:从文章结构上进行创新,非常好。还有吗?

      生:我会先写琥珀的价值,再写琥珀的形成,最后写琥珀的发现。

      师:你这们作家把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作为第一段,第二段作为最后一段写,完全可以。刚才你们都从篇章上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如果从内容上考虑,你打算怎么写?

      [点评:没有提什么顺叙、倒叙,没有提什么续写、扩写、改写。但是,学生却自然而然地运用了这些方法。作家的角色让学生兴趣勃勃地投入到了“创作”之中,这就是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生思考)

      师:如果我是作家的话,我会带有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有些想像完全可以超越原作者。例如,这个小蜘蛛一定是为了吃掉小苍蝇而不幸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吗?有没有别的可能?

      生:也可以是小蜘蛛寂寞了,想找小苍蝇去玩。恰巧被包在了松脂里的。

      [点评:启发学生想像、创造。在学生启而不发的情况下,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他们听。亲切而又自然,适时而又得体,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生:可能是小蜘蛛看小苍蝇太漂亮了,产生了妒忌心理。想吃掉小苍蝇,结果不幸遇难了。(生笑)

      生:小蜘蛛想和小苍蝇聊天。

      师:想像一下,他们会说什么?生(思索):中午吃点啥呢。(生大笑)

      师:多么朴实的话语呀。

      。。。。。

      [点评:在教师循循诱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了想像力,理解到位而深刻,思路通畅而开阔,想像丰富而合理,语言表达清晰而流畅。同时,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可以说,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师:你们都很有创造才能,都很了不起。除些之外,你还知道琥珀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查一查。互相交流。我相信,只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学会大胆去想像,合理去推测,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你们将来也会成为科学家、作家的。

      总评:《琥珀》是一篇老教材,但是本节课运用“主题教学”理念将其上得耳目一新。

      一、“主题教学”使语言学习充满情趣。语言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什么规律?很简单,就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听说读写”四个字实在太老旧了。可它们依然有用,关键是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让“老树”发“新芽”。在《琥珀》一课中,这方面就体现得很好。

      比如,在教学的主体部分设计了两个情境,让学生想像琥珀形成的经过。巧妙地将朗读指导、口语交际练习、正音等环节穿插其间。这些语言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自然。师生间的互动流畅自然,就是平时的闲聊,不过比平时的闲聊又多了一份内在的逻辑严谨。二是有情趣。学生完全置身于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之中去。全身投入到学习的活动里,既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学习积累了语言,又获得了独特的体验。

      二、实现了“用教材教”。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观点。那么如何将这个观点付诸于实践呢?这节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本课的教学特点就是根据课文特点,将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确定为教学主题。但没有按部就班讲解课文,而是根据学生心理将课文解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像琥珀形成的过程,再通过教学提问和学生提问两个环节组织小型的主题研究活动。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相关知识得到整合,学生的想像、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综观这篇课文的教学,老师不再拘泥于教材,学生不再受制于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老师完全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言说,根据自己的方式学习讨论交流。学生们时而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在历史长空翱翔,时而又回到现实提出一个个疑问。老师在不少环节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使学生受到多元化思维的影响。课堂上,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开放的,他们的思想也是自由的、开放的。情感由此得以交融,课堂由此生机勃勃。可以想像,从这样的课堂里走出来的学生,必将获得生机勃勃的人生。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相关文章: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视频09-14

《石壕吏》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课件一等奖09-14

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 石壕吏优质课教案09-14

《石壕吏》教学设计范文 石壕吏教学课件一等奖09-14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课件一等奖09-14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过程设计09-14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9-14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板书09-14

《琥珀》教学设计模板 琥珀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9-14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及意图09-1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与反思09-14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及说课稿09-14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9-14